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相約三峽之巔 感受法治溫度 創新社會治理·重慶行(一) ┃ 法周出品

6月12日至6月16日,2017年全國法治媒體社長總編輯年會暨「創新社會治理·重慶行」採訪活動走進了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千里為重,廣大為慶,在5天時間裡,本報記者兵分兩路,走進20多個基層採訪點,實地體驗重慶創新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

連續11年被公安部評為一級派出所的萬州龍都派出所,不斷完善信息收集研判機制、社會調解機制;合川「德治小鎮」以善文化為基礎,讓善之花播撒、盛開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渝北著力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智慧天網」工程初見成效,「網格化+網路化+社會化」已經不是藍圖……

萬州區

重慶市萬州區地處三峽庫區腹地,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的地域特徵明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矛盾糾紛也大幅度增長。針對地域實際,萬州區公安、法院、檢察院、律所等單位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群眾平安和諧,守護三峽庫區青山綠水。

「兩法」銜接懲治環境犯罪

作為重慶市首批跨區域辦案試點院,萬州區檢察院五年的探索證明,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協作和配合,只有將環保檢察的力量融入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大局,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抓大保護」。

為此,該院依託市檢察院與市環保局、市國土局、市林業局等部門建立的「兩法」銜接機制,與萬州區環保局及9個區縣林業部門建立並細化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辦案協作機制,增強了懲治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的合力。

2015年,在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中,該院通過定期專項檢查、提前介入引導偵查、關聯案件重點審查等方式,督促漁政、林業、環保等行政主管部門及時移送犯罪線索15件32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4件9人。「兩法銜接」成效突出。截至目前,該院共向萬州區、忠縣、奉節縣、梁平區、巫溪縣、巫山縣等地漁政、環保、林業等部門發出關於加強生態環保的檢察建議19份。

「保護長江流域生態屏障是一件惠及子孫萬代的大事,檢察機關應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萬州區檢察院檢察長劉峰說。他告訴記者,該院2012年起集中審查起訴二分院轄區九區縣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成立重慶首個專門環保檢察室 ,加強司法協作,推進「兩法銜接」,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注重生態修復,取得了良好成效。

黨建為律所插上騰飛翅膀

萬州星海大廈11樓大廳的榮譽牆上,掛有一塊寫著「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的牌子。「這是中組部表彰的,我們律所是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律師事務所……」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主任張興安向記者介紹道。

作為掌舵人,張興安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名律師,不僅要業務精湛,還要講政治。為此,渝萬所1997年在萬州律師界首開先河,成立黨支部。2012年該所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

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了濃郁的黨建氛圍。辦公區形象牆上,懸挂著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語;黨團員活動室內,張貼著馬列毛鄧肖像、入黨誓詞等。「在我們所,每一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真正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影響和帶動了其他人。」總支委員張守貴說。

在一些人眼中,律師的時間和工作只與金錢掛鉤。而在張興安看來,律師還有社會責任。作為渝萬律師事務所主任和黨支部書記,他把維繫一方穩定列為事務所工作的重點內容。在他的積極倡導下,該所黨員律師也將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視為使命。

2011年9月,萬州水電學校學生在校外發生糾紛導致一學生受傷死亡,學生親屬數十人聞訊后悲痛欲絕,情緒激動。黨員律師朱占亮從他們的言談中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一方面及時作好當事人的勸慰工作,另一方面積極與學校、派出所聯繫。通過他耐心細緻的工作,當事人各方最終通過調解,達成了協議,一場可能發生的群體性糾紛得以化解。

將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

社區民警和樓棟長一起在社區向居民了解情況

今年5月31日,居民劉某和張某吃完飯後,相約一起跳壩壩舞。然而幾天前,兩人還是互相狀告對方的冤家呢。「我們之所以能這麼快和好,全靠社區民警。」劉某的話語裡帶著感激。

原來,劉某和張某因瑣事發生糾紛,雙方互不讓步。民警杜海權得知情況后,分別做雙方工作,經過細心調解,最終兩人握手言和。

土地糾葛、鄰里矛盾、勞資糾紛……這種事情,萬州龍都派出所的民警幾乎每天都能遇到,有矛盾糾紛就要解決,而且要從根本上解決。

為維護轄區穩定,將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龍都派出所建立完善了情報信息收集研判機制,將信息觸角深入到社會各階層、各角落、各行業,覆蓋全時空,並建立完善了有效的社會調解機制,對收集到的信息及時進行研判,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同時,健全完善了聯合調處和分級調處工作機制,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和諧局面,形成多層次、社會化、全覆蓋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解體系。

萬州區副區長、公安局局長李永成告訴記者,萬州區公安局龍都派出所在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中,用堅守堅持、公正規範、創新作為創造出了驕人的業績,並獲得「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的稱號。而這些,只是萬州公安工作的一個縮影。

雲陽縣

「智慧」法庭為司法服務按下「快進鍵」

「我是湖南籍女子,在東莞打工認識雲陽人李某,與他結婚育有一女,現在我要提出離婚,請問我該怎麼辦理?」日前,一微信名叫「jenny」的朋友登錄重慶市雲陽縣人民法院微信公眾平台留言求解。

「你好,你可通過我院公眾服務網在線交流平台、雲陽法苑公用QQ號或者直接撥打我院立案諮詢電話,獲得詳細的訴訟指南。」在網友留言后40分鐘內,法院工作人員便給予了回復。

這是該院在將創新手段、豐富載體與滿足實用相結合,打造信息化、全方位的新境界,營造「滑鼠前、指尖上」的司法公開氛圍,按下了司法服務的「快進鍵」。

三峽庫區山高坡陡,溝河密布,對法院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重慶雲陽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常年有40萬人在外務工,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和移民大縣。」雲陽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羅偉介紹,要想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就必須跟上「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步伐,開發司法公開新載體,通過全面建設「微通道」「微服務」「微視角」,研發「移動數字法庭」,創設「旅巡法庭」,為地方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便民服務和司法保障。自該院司法公開新載體運行以後,很多類似「涉外地人來雲、涉雲陽人在外務工」的壁壘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

打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2013年以來,雲陽縣檢察院主動將法律監督觸角從監督公安局機關向基層派出所延伸,實現監督範圍全覆蓋。通過加強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執法監督,密切了檢警配合協作,提高了打擊犯罪合力。

其中,為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有效破解對公安派出所刑事執法監督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的監督難點。2016年7月,雲陽縣掛牌成立派駐南溪檢察室,充分發揮派駐檢察室處於鄉鎮街道、貼近基層群眾和公安派出所的窗口優勢,通過主動走訪、召開聯席會和共同接訪等方式,對輻射片區的江口、南溪、雙土等10個公安派出所進行線索收集,強化監督指導力度。

據悉,雲陽縣檢察院將全縣24個公安派出所劃分為3個片區,由南溪檢察室負責1個片區,負責對片區公安派出所刑事執法的日常監督,發現監督線索,帶著案件、帶著問題針對性地與公安派出所民警進行探討,同時收集公安派出所在立案、偵查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疑難複雜案件,共同研究解決。除此外,該院南溪檢察室還肩負就地受理群眾控告申訴、舉報線索、開展職務犯罪預防講座、法治宣傳、對行政執法和派出法庭的檢察監督等工作,將法律監督觸角延伸到農村和街道,打通司法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法律援助成「品牌工程」

2015年11月24日,家住雲陽縣新縣城的王林(化名)按照《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單》上的聯繫號碼,撥通了雲陽縣法律援助中心便民服務窗口的值班電話,請求法律援助。原來,當年1月,王林在回家途中遭遇車禍,造成右下肢五級傷殘,左下肢九級傷殘,面對後期昂貴的護理費用,以及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妻子,王林一家陷入絕境。

縣法律援助中心接到王林申請后,考慮到其特殊情況,便打開了「綠色通道」,簡化手續、優先受理、優先指派、優先辦理。2016年5月16日,在援助人員的引導幫助下,通過向法院起訴,被告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市分公司被判支付王林各項賠償款共106萬餘元。

看似一張小小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單》,其實背後卻是一個又一個大大的便民服務網路支撐著。《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單》印有縣法律援助中心、轄區各鎮街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地址、服務電話、服務承諾、服務項目等信息,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直接進行法律諮詢,申請法律援助,得到專業的法律服務。據介紹,該縣還在每個村都設立了「法律援助服務便民牌」,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此外,雲陽縣所有村(社區)均落實了法律顧問,並由政法工作者、律師、退休幹部組成的法律志願者隊伍,通過上門服務、預約講課、夢想課堂等形式,為遇到法律問題的群眾免費答疑釋惑,就近化解矛盾糾紛,實現了「零距離便民」法律服務,樹立了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品牌形象。

墊江縣

「6995」平安互助平台解決「三個留守」問題

墊江縣是農民外出務工大縣,農村地區「三個留守」(老人、婦女、兒童)人群多,存在村民自救難、信息傳遞效率低、政府救援力量到達慢等問題。特別是偏遠地區的群眾,他們希望有一種手段能夠快速、及時向鄰居、親人、好友等發出求助信號。

在此前提下,墊江縣近年來利用移動通信技術,將農村就近的村民、村幹部、轄區治安室(警務室)組成一個虛擬網。發生盜竊、搶劫、豪雨、山體滑坡、火災等緊急情況時,用戶可撥打「6995」向群組內其他成員發起語音請求,就近的村民、村幹部、治安室能立即收到求救信息並馬上參與救助。同時,該平台還包含警情監控、政務辦公、信息發布等模塊,以「全天候、零距離、全覆蓋」的信息化手段,助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從被動應對處置向主動預測預警預防轉變。

新民鎮明月村村主任李勇向記者介紹,該平台是110、119、120三個報警電話的有益補充;解決了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婦女遇到困難和災害時的幫扶問題;解決了報警平台向末端延伸的問題,地震、防洪、防疫等部門信息收集的問題,網格化信息平台和綜治信息來源問題,群防群治工作得到有效加強。

奉節縣

旅遊警察成景區風景線

巡邏人員不時了解該區域的情況

高大的身材、整潔的制服、醒目的紅色袖標……今年5月15日開始,一批裝備精良的旅遊警察成為奉節縣各大景區及旅遊幹線上的一道風景線。

「變化太大了,我兩年前來這裡的時候,小攤到處都是,有些攤主還追著遊客賣東西,現在都看不到了。」到白帝城旅遊的劉女士告訴記者,和以前相比,不光景區內的景觀有較大的變動,整個景區環境非常整潔。

旅客眼裡的這些變化都與「旅遊警察」密不可分。早在旅遊綜合執法體系構成之前,白帝城景區就於去年成立了警務室,擔負起綜合執法職責。

尾隨兜售曾是折磨了景區10年的「頑疾」。警務室入駐后,「旅遊警察」每天提前3小時上崗,在景區出入口嚴格把守,入園區搜索疑似商販,並隨機檢查疑似人員的身份證件。一個月後,尾隨兜售的現象終於被徹底杜絕。

此外,「旅遊警察」還加大對違規商家的整治力度。一次,景區某商家向遊客推銷瑪咖,一位遊客花了3000元買了2斤后,覺得受騙,找到商家退貨未果,鬧到了警務室。「旅遊警察」在了解清楚情況后,根據相關規定,要求商家無理由退貨,並對其警告:如果再有此類行為,將協調有關部門,撤銷其櫃檯銷售資格。經過大力度的綜合整治,景區的整體環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記者獲悉,自「旅遊警察」大隊成立以來,工作人員平均每人每天工作10小時、步行距離16公里(登山10公里)以上,共服務群眾6.3萬餘人次,送治受傷群眾38人,幫助找回走失老人兒童21人。

大渡口區莎姐進學校開展法制宣講

重慶市大渡口區檢察院「莎姐」檢察官家喻戶曉。初聽「莎姐」,還以為是一個人,其實,她是一群檢察官。

最初的「莎姐」由大渡口區檢察院青少年維權崗的7名檢察官組成,隨後,該院依託互聯網建起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平台,同時把辦理過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真實案例,編繪成圖文並茂的《莎姐講故事》,並在書後公布了「莎姐熱線」和「莎姐信箱」。2009年,該院又著力開展未成年人的心理矯治和疏導工作,「莎姐談心室」工作機制應運而生。

從法制講座,到模擬法庭;從觀看微電影,到編排情景……十多年的探索,「莎姐」團隊在全區9個中學組織成立「莎姐」法律社團,在社區設立「莎姐」工作室,並形成了「五加七」工作模式,對青少年進行幫教。除了進校園,「莎姐」還針對典型、高發案件和職務犯罪案件,通過法律「龍門陣」、法律故事會、情景劇表演等方式,深入全區街鎮、機關開展巡迴宣講。

2012年8月20日,重慶市檢察院在全市三級檢察院統一設立「莎姐」青少年維權崗,「莎姐」模式從大渡口區拓展到全市,已累計為6000餘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並通過心理干預、生活幫扶等舉措去除其犯罪標籤,幫助他們重新回歸社會。不僅如此,重慶市檢察系統還招募了848名「莎姐」志願者,「未成年人保護和犯罪預防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治理工程,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是法治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重慶市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