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鄭永年:如何解決目前的中印邊境危機

IPP評論是鄭永年教授領導的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如果制裁印度,必然會激發印度的民族主義,使得印度更加團結,這對非常不利。

最近,中印邊界事端再起。6月26日,外交部、國防部連續對印度媒體「爆料」的「中印邊境兩軍對峙」事件進行表態,外交部發言人更是拿出照片,證明印度邊防人員「非法越境」。截至目前,印軍停留在領土的時間已接近一個月,但事態仍未解決。針對這起爭議事件,正角評論網獨家專訪了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教授。

正角評論:最近,「中印邊界兩軍對峙」引起很大關注。有觀點認為,自從莫迪上台之後,他對克什米爾有了明確的戰略目標,這會導致印度蠶食的利益。還有就是西藏流亡政府就在印度,這會導致藏獨勢力越發猖獗。

鄭永年:這是兩個相關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印度並不是不清楚的態度:如果他們要佔領該地區,必然會採取行動。是一個大國,作為崛起中的大國,絕對不會放棄自己的主權利益。雙方都在等著談判,因為談判是和平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印方要用武力解決,也同樣會訴諸武力,這會導致衝突,甚至戰爭的發生。

印度挑起這起對峙,主要是出於國內的原因。莫迪上台以來,一直想學習的鄧小平,以推動印度的經濟改革,但其改革舉步維艱。要不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要不有進展(例如金融改革),卻激起了社會的不滿。當一個國家內部事務難以處理時,它就會在外面搞事情。這在歷史上也經常發生。

今天,這更像是一個大趨勢。俄羅斯總統普京是這樣,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亦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印度為什麼會這樣?其行為在什麼時候會發生變化?如果搞不清背後的原因,就無法理清問題的本質,更是找不到有效的反制舉措。

今天的剋制並不是害怕印度,畢竟現在的力量比印度強大得多。只不過保持區域和平是作為地區大國的責任,如果能夠和平解決爭端,那將再好不過。這也並不是說,遲緩一點,就表明在向印方示弱。印度的國防部長說今天的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1962年,中印發生武裝衝突,印度失敗);同樣,更不是1962年的了。我想印度人也是意識到這一點的。不管怎麼說,強硬的語言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至於西藏問題,或許會因為中印的邊界糾紛而變得更加複雜。西藏流亡政府在印度,印度的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流亡政府的態度。在這方面,當然要高度關切。不過,我個人認為,這不太可能影響西藏地區的穩定。

正角評論:就在與印度在邊界對峙的同時,印度與巴其斯坦的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激烈交火,雙方均指責對方朝己方開火併造成人員傷亡。有網民戲稱,巴其斯坦這是在幫忙列印度,您怎麼評價這個說法?

鄭永年:我認為,這兩起事件是偶然發生的,沒有必然聯繫。印度跟巴其斯坦是歷史「仇敵」,兩者之間經常爆發衝突。這次印度挑起爭端,巴其斯坦進行了回擊,剛好中印也發生爭端。大家就把這兩起事件聯繫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只是為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因為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和巴其斯坦是「鐵哥們」。

與巴其斯坦擁有良好的外交關係,但這並不損害與印度的關係。同時與印度和巴其斯坦發展著友好的聯繫。在巴其斯坦方面,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項目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想通過「一帶一路」促進與印度關係,但印度方面並不那麼樂意,甚至懷疑。在國際政治上,一個大國懷疑另一個大國,就像懷疑美國一樣,是很正常的,問題是要怎麼去處理。

正角評論:之前您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我們處理中印關係的時候,要考慮到不把印度推向美國陣營。巧合的是,7月10日,美國、日本和印度在印度東部金奈港附近海域舉行海上聯合軍演。面對這個局面,該如何理性處理?

鄭永年:如果這次「中印邊界兩軍對峙」促進了美國、日本和印度結盟,這個後果對來說會比較麻煩。不搞結盟,只有「戰略夥伴關係」。但「戰略夥伴關係」與結盟不一樣,戰略夥伴是針對共同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而結盟是針對第三方,即「敵人」。

不過,我認為,印度也不會很樂意成為美國的附庸。印度是一個大國,它不想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附庸。一旦成為美國的盟友,它就會失去自身在外交方面的自主權。日本就是一個例子,外交上只是一個半主權國家,而不是一個完全主權國家。我不認為印度會放棄完全主權,但為了對付,它在某些方面會採取和美國、日本更緊密的合作,這完全有可能。如果真是這樣,就會對非常不利。我們如何去處理這個問題,則需要更多的智慧。

即使與印度發生局部衝突,也不會導致印度馬上倒向美國,除非發生大規模戰爭。對印度來說,就像搞現代化建設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印度也需要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目前來說,西方無論是民間還是政府都沒有很多錢去印度發展投資,所以,的投資對印度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我一直強調,印度對很重要,以後會更重要,但是對印度缺少了解。每當發生外交分歧,民間都會喊著打回去。但是,為什麼兩國之間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它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沒人知道。這是我們對印度研究不夠所導致的結果。

正角評論:有一個現象,在以往的外交爭議中,有部分網友習慣主張制裁或者抵制對方。這次「中印邊界對峙」事件也不例外,有觀點認為,印度人購買很多貨物,但是人很少使用印度商品,因此可以考慮對印度採取制裁措施。您覺得制裁的方式可行嗎?會有效果嗎?

鄭永年:發生這種事,大家首先想到怎麼去制裁,這個容易理解,但是並不可行。為什麼印度買的東西,不買印度的東西,因為兩個經濟體不一樣。已經經歷了大規模的工業化,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印度只進行了非常有限的工業化,基本上還屬於一個農業國家。印度作為一個經濟體,它的開放程度不如。一個經濟體的開放程度越高,它對外界的制裁越敏感,越封閉就越不敏感。比如朝鮮本身就是一個封閉國家,外面怎麼制裁都沒用。相反,制裁往往會引起被制裁國家民眾的仇恨意識,民族主義情緒會高漲起來。

印度對本身帶有很強烈的民族主義,因為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失敗。印度對的民族主義就像對日本的民族主義。再者,印度這個國家自身不夠團結,語言有一百多種,缺少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組織把國家組織起來,所以,唯一可行的就是民族主義。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制裁印度,必然會激發印度的民族主義,使得印度更加團結,這對非常不利。

如果換個角度,結果說不定就好很多:要不要幫助印度發展?如何幫助印度發展?如何在幫印度發展的同時消解掉印度對的民族主義情緒?這些問題才是需要考慮的,而不是動不動就想著制裁。並且也沒有這個傳統,去年和菲律賓等國家在南海問題上關係很緊張,也沒有動用經濟制裁。

正角評論:我們留意到,民間對於印度的認識存在明顯的分歧,一方面是輕視,認為印度是一個髒亂差的國家;另一方面是稱讚,認為印度在教育、科技、經濟等方面發展迅猛。為什麼會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

鄭永年:很遺憾,對印度的了解遠遠不夠,這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印度沒有像有些人認為的要超過,但印度也不是一些人所認為的非常貧窮、愚昧的國家。民眾只是通過看新聞了解到印度存在治安事故、種姓制度、宗教衝突等等,卻都沒看到一個真實的印度。這只是人們想象出來的印度,就像以前西方針對一樣。印度是一個文明大國,也是一個發展家,困境與機遇並存。另一方面,稱讚印度的人接觸的往往只是印度的上層人士、科學家和學者。了解到印度一些方面的發展,例如科技,就得出印度要超越的簡單結論,這也不夠客觀。

改革開放之後,學術界傾向於研究中美關係,但是對美國也沒搞清楚,更不用說印度了。現在有很多遊客去印度旅遊,但去研究印度的專家學者卻很少。這就導年輕人對印度的了解不全面,只有一些情緒性的觀點。

無論在經濟還是科技等領域,都在追趕美國,而印度也在追趕。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忘了追趕自己的人,光看著前面的人,這會是一個很大的錯誤。

正角評論:作為亞洲地區有影響力的兩個大國,和印度未來的關係走向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最近中印邊境的緊張氣氛使得「中印十年之內必有一戰」的觀點在流傳,這種推測合理嗎?

鄭永年:首先是衝突的規模問題。小衝突並不見得是戰爭。例如印巴對峙,經常導致士兵犧牲,但人們並不認為這是戰爭。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和平崛起。不過,和平崛起並不是一點小衝突都不存在,而是意味著必須有能力控制區域性和世界性大戰的發生。如果連一點小衝突都無法解決,那麼就只能做投降者。實際上也不是這樣,像對待菲律賓挑起的南海爭端、日本挑起的釣魚島爭端,雙方之間均發生了小衝突,但這些衝突都是在可控範圍之內。

特別要注意的是,雖然印度國內也有很多人主張借鑒的發展模式,但是印度對的民族主義情緒很強烈。他們學習,是為了增進印度的利益,而絕不是放棄印度的利益。當然,兩邊也有很多共同的利益。需要強調的是,對印度做的功夫還遠遠不夠,像「一帶一路」,和巴其斯坦、和其他國家都有實質性的聯繫,但印度這麼重要的一個國家,我們卻不夠重視。

長期以來,印度在戰略上一直對有警惕,近年來這種警惕性一直在提高。比如中巴經濟走廊,印度一直認為這對他們非常不利。這些懷疑是有的,也是客觀存在的。現在,兩國的媒體只會挑起民眾的情緒。如果單看兩國媒體的報道,好像兩國很快就要開戰了,但實際並不是這樣。沒有人真正去做研究,就無法清楚地認識對方。如果你了解了對方,把握了對方,就能控制對方的行為。這同樣也適用於中印兩國關係的經營。

本文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微信ID:IPP-REVIEW)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教授。文章首發正角評論中文網。

編輯:IPP傳播。

關於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資創建。IPP擁有一支以鄭永年教授為領軍的研究團隊,圍繞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話語權與國際關係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諮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為領先世界的智庫。

微信ID:IPP-REVIEW

國家高端智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