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收藏年鑒】障日引風——中國扇文化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廣陵散黃梅 - 黃梅古琴專輯

團扇又稱宮扇、紈扇。漢族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團扇起源於。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綉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

宋以前稱扇子,都指團扇。王昌齡《長信愁》詩:「奉帚平明秋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杖扇新錄》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綳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圓形或近似圓形扇面,扇柄不長。

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漢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係。歷來被譽為制扇王國之稱。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扇、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桿、蒲草等也能編強或製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製,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鑽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晶炎炎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初源。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於三國。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有曹孟德的主簿楊修與魏太祖「畫扇誤點成蠅」的故事。《晉書·王羲之傳》有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當時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書於王羲之」,「羲之為書五字」,她售出時便由十二文漲至「百文」。今浙江紹興蕺山南邊有「題扇橋」,相傳便是王羲之題扇處。

扇子起源於,在已有3000多年歷史。最早出現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為「障扇」,故「扇」字里有個「羽」字。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以後,扇子開始用來取涼。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綉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扇面上常綉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鬥豔,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北宋時,出現了攜帶極為方便的摺扇。摺扇,亦叫「聚頭扇」、「撒扇」或稱「聚骨扇」。其扇骨有用牛角、玳瑁、象牙、翡翠、湘妃竹、檀香木等珍貴材料製成;形式有琴式、如意頭、竹節式、蚱蜢眼等;扇骨分七、九、十二、十四、十六、十八股之多。

到了南宋,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和畫商。明清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一種時尚。近現代的惲壽平、鄭板橋、金農、石濤、任伯年以及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都是題扇畫扇的藝術大師。眼下,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價值都高達數萬,乃至數十萬元。

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相傳舜為廣開視聽求賢自輔,曾製作五明扇。殷周時期已出現了一種「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說。《爾雅》中談道:「以木曰扉,以葦曰扇。」從這可推測,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長方形的葦編物。早期的扇子並非用來納涼,而是用作統治者禮儀之具,所以又叫「儀仗扇」。秦漢以後,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圓、六角等形,扇子的面料採用絲織的絹素,由於宮中用得多,故又稱「宮扇」,隋唐兩代,盛行於世的主要是紈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紙扇。宋以後,摺扇漸漸流行。明清時期,浙江、蘇州、四川等地盛產摺扇,題字作畫亦興於此。這一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然後風行世界。

扇面入字入畫,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欣賞扇面書畫務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老舍先生平生熱衷於收藏書畫扇,幾十年來,他集得扇子有數百把,其中有明、清和現代書畫家題詩作畫的扇子,亦有戲劇界名流的書畫扇。鄭逸梅先生愛扇成癖,視扇為「書畫皆絕的珍品」。他最珍愛章太炎的篆書扇和吳湖帆所繪綠梅的書畫扇。當代女作家葉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書畫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她書房的書櫥中有把扇面,上有劉海粟題寫的「清風」二字;馮友蘭題寫的「明月」二字;裴艷玲書寫的「亂石崩雲」四字;華君武所繪的幽默畫,曹禺的題詩等等,葉文玲非常珍愛。

團扇郎六首 其一魏晉·無名氏

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餉郎卻暄暑,相憶莫相忘。

班婕妤魏晉·陸機

題註:《詩紀》雲。一作婕妤怨。婕妤去辭寵,淹留終不見。寄情在玉階,托意惟團扇。春苔暗階除,秋草蕪高殿。黃昏履綦絕,愁來空雨面。

奉和湘東王教班婕妤詩南北朝·孔翁歸

長門與長信,日暮九重空。雷聲聽隱隱,車響絕瓏瓏。恩光隨妙舞,團扇逐秋風。鉛華誰不慕,人意自難終。

擬古詩二首 其一南北朝·王融

花蒂今何在,亦是林下生。何當垂雙髻,團扇雲間明。

怨詩二首 其二南北朝·江總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團扇篋中言不分,纖腰掌上詎勝愁。

銅雀台南北朝·荀仲舉

高台秋色晚,直望已凄然。況復歸風便,松聲入斷弦。淚逐梁塵下,心隨團扇捐。誰堪三五夜,空樹月光圓。

詠秋月詩南北朝·虞羲

影麗高台端,光入長門殿。初生似玉鉤,裁滿如團扇。泛濫浮陰來,金波時不見。儻遇賞心者,照之西園宴。

仲夏寄江南五月行將近,三年客未回。夢成千里去,酒醒百憂來。晚暮時看槿,悲酸不食梅。空將白團扇,從寄復裴回。

洛中三首 其一唐·司空圖

秋風團扇未驚心,笑看妝台落葉侵。綉鳳不教金縷暗,青樓何處有寒砧。

秋霽唐·白居易金火不相待,炎涼雨中變。林晴有殘蟬,巢冷無留燕。沈吟卷長簟,愴惻收團扇。向夕稍無泥,閑步青苔院。月出砧杵動,家家搗秋練。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將綻。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勸。

湖州崔郎中曹長寄三癖詩自言癖在詩與琴酒其詞逸而高吟詠不足昔柳吳興亭皋隴首之句王融書之白團扇故為四韻以謝之劉禹錫

視事畫屏中,自稱三癖翁。管弦泛春渚,旌旆拂晴虹。酒對青山月,琴韻白蘋風。會書團扇上,知君文字工。

團扇詩唐·劉禹錫

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宮詞唐·朱光弼

夢裡君王近,宮中河漢高。秋風能再熱,團扇不辭勞。

雜詩五首 其五唐·權德輿

含顰倚瑤瑟,丹慊結繁慮。失身不自還,萬恨隨玉箸。蘼蕪山下路,團扇秋風去。君看心斷時,猶在目成處。

唐·張祜

雜曲歌辭 妾薄命唐·李百葯

團扇秋風起,長門夜月明。羞聞拊背人,恨說舞腰輕。太常應已醉,劉君恆帶酲。橫陳每虛設,吉夢竟何成。

浪淘沙令 其三 即事宋·仲並草聖與詩餘。清韻誰如。生綃團扇倩誰書。月湛素華天似水,深院涼初。人散晚鐘疏。后約還虛。良宵忍放枕鸞孤。要得相逢除是夢,有夢來無。

蝶戀花宋·劉翰團扇題詩春又晚。小夢驚殘,碧草池塘滿。一曲銀鉤簾半卷。綠窗睡足鶯聲軟。瘦損衣圍羅帶減。前度風流,陡覺心情懶。誰品新腔拈翠管。畫樓吹徹江南怨。

小重山 七夕病中宋·呂渭老半夜燈殘鼠上檠。上窗風動竹,月微明。夢魂偏記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千里暮雲平。南樓催上燭,晚來晴。酒闌人散斗西傾。天如水,團扇撲流螢。

豆葉黃/憶王孫 其三宋·呂渭老

免費為優質藝術活動提供作品發布、展訊發布服務,歡迎投稿。

投稿要求

1,展覽海報/藝術家個照至少一張(300KB以下清晰圖片)

2,活動諮詢/藝術家簡介至少一份

3,活動圖片/作品圖片5-10張(300KB以下清晰圖片)

投稿方式

1.關注【收藏年鑒】微信訂閱號併發送信息(我們採用後會與您聯繫);

2.將資料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ID:收藏年鑒

shoucangnianjian2015

識別,即可快速訂閱

收藏年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