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座游泳池,能像杭州玉泉游泳池一樣坐落在世界遺產保護區的內部。從杭州植物園的北大門進入,走過一道下坡,它就躲在左手邊的樹林里。再向前50米,就是玉泉觀魚和山外山。
在這張衛星圖的中央,你可以輕鬆找到這座碧色的泳池。它周圍是茂盛的樹林,樹林下藏著蜿蜒的小徑和如雷貫耳的景點。
玉泉游泳池,建於上世紀30年代,1982年重修,面積800平方米。它有可能是杭州第一個大型的人工泳池。泳池邊上,還有一座當時的西湖區籃球場,也是在1982年建成,面積600平方米。
整整80年,玉泉游泳池,一直守在玉泉旁邊
有意思的是,30年代的民國政府其實很有遠見——這是一座擁有6條泳道,50米長,有跳台,最深三米的標準泳池。不同於現在多如牛毛卻不標準的泳池,這裡不僅可以供專業運動員訓練,甚至還可以承辦小規模的比賽。
杭州在游泳界的超然地位,或許可以追溯到這裡。
曾經有一種說法,說這池水,是杭州那麼多泳池裡最好,也是最清涼的
這裡是——至少曾經是——杭州最美的「碧池」。
空氣清新,微風拂面。陽光灑在你的肩頭,樹葉沙沙作響。到了初秋,明黃色的皂莢樹葉,紛紛落下,在水面上浮浮沉沉。倘若是工作日的白天,這裡往往空無一人,你躺在水面抬頭看天,雲從樹梢緩緩掠過。在一些記載里,這裡也曾是毛澤東在杭州的固定泳池之一。
達斯汀·霍夫曼、畢業生、寂靜之聲……都是那個年代的記憶了。在我尚沒有空調的童年裡,我的暑假與玉泉游泳池是息息相關的。
黏著在玉泉附近上班的媽媽一起出門,吃過午飯後,媽媽順道把我放到單位附近的玉泉游泳池。我坐在泳池邊的樹蔭下小憩一下,有時是和同樣來偷涼的小夥伴有一句沒一句地玩鬧著,有時也睡個長長的午覺。
一覺醒來,兩三點的光景,午日的陽光從正點慢慢偏向泳池的西邊。我折一枝小小的帶樹葉的枝丫,在水裡挑起水花。或者撿起地上的肥皂果,扔進池裡。在救生員的呵斥聲里,一溜煙跑去小賣部買一根兩毛錢的老冰棍,稍稍解渴,消去暑氣。
我總是選擇在傍晚泳池的人多起來之前,先趕著跳下去洗個澡。和小夥伴比試比試誰能最快游到對岸,或者是相互潑著水玩。接著很多下了班的人開始陸陸續續的進場,坐到下水台前,試試水溫,相互揶揄著一天下來的見聞。
或許是因為離浙大很近,或許是因為露天的陽光,這裡曾經是老外最多的泳池
人總是有慣性的,從孩童時期到高中,提到去游泳,我一定會選擇去玉泉泳池。直到讀大學開始,家也從城西搬到了城東,覺得有些不方便了,慢慢也就習慣了不去。
某天和兒時的夥伴談起,才知道,曾經在我心中碧海藍灣般,有著無限美好回憶的玉泉游泳館,如今卻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碧池」。
印象里清澈見底的水面,已經長滿了綠色的水藻,走近點,還能看到一些落葉、垃圾漂浮在水上。
跳水台曾是玉泉游泳池的特色,三米五的深度,讓這裡成為了游泳、跳水甚至潛水愛好者都能得到滿足的夏日天堂。
這盞路燈曾照亮了很多,在黑夜中相伴回家的少年的身影,現在看這銹跡斑駁的外殼,怕是再不能點亮了吧。
遺憾之後了解到,玉泉泳池其實已經關閉了好幾年。原因是它太老了,濾水系統達不到國家標準。若想重裝上陣,改建是必不可少的。但因為泳池地處景區核心位置,大型的施工也有一定困難,問題就一直耽擱了。
回看曾經的泳池的照片,我想,不只是我,所有曾在這裡有過這一段美好時光的人,都希望它能回到過去吧。
童年記事中的那些美好,拆的拆,改的改。這座游泳池,畢竟還在。
我們拚命回顧過去的事物,追究到底,其實也是在回憶當時的自己吧。
文/小河
攝/耶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