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網易推手PK雲集微店,社交電商哪家強?

在調研了「雲集微店」、「環球捕手」和「網易推手」這三款分銷產品后,我會和大家一起思考分銷或者說是社交電商這個話題。·最近接手了一個分銷項目,就是利用冬粉進行裂變傳播。相比於花錢做渠道投放,分銷可以低成本的傳播,獲取流量,而難點則在於要激勵冬粉去主動分享。

不但要知道什麼樣的機制能夠刺激用戶持續傳播,還要知道如何在前期推動用戶傳播,讓整個系統轉動起來。

就像鯰魚效應的由來,雖然小魚想求生,但因為懶惰或者其他原因,它一開始不會自發的遊動,所以漁夫就會放一條鯰魚刺激小魚遊動。

話不多說,接下來,我會圍繞調研分銷時的一些發現,和大家一起思考分銷或者說是社交電商這個話題。

我這次調研了「雲集微店」、「環球捕手」和「網易推手」這三款分銷產品,因為環球捕手的模式和雲集微店比較類似,所以這篇文章這次主要講的是雲集和網易捕手。

在調研和項目規劃的過程中,我對一句話深有感觸: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有的功能設計出來連你自己都不會去玩,那用戶又怎麼會去玩呢?

分銷模式對比

先用一張圖來介紹下雲集和網易推手的分銷模式:

雲集和網易推手分銷的商品都是平台自有商品,平台為商品質量做背書。和以往的「微商面膜」相比,這種模式增加了用戶對產品質量的信任。

而且分銷者只負責推廣,打包發貨這些事都由平台負責,這也讓分銷商沒有了囤貨賣不出去的煩惱。

對於分銷者,兩家給到的福利也非常相似,都是自己購買商品可享受專屬折扣,分銷可享受返利。

他們的不同在於,雖然雲集在官方公眾號里公布了分銷事宜,但想成為分銷店主要先付398元,而且這個付款鏈接還要去向已經成為分銷店主的人索要。

而網易推手則是點擊公眾號的「申請」按鈕后,即可成為分銷。

從用戶體驗上看,雲集比網易推手複雜了好幾倍,看上去甚至像故意不讓大家參與分銷,因為不是人人都能找到店主索要鏈接的。但在後面我會講到,這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

我們再來講,兩家平台是如何推動分銷者分銷的。雲集主要是通過「社群+線上線下培訓」的模式來為分銷者賦能,鼓勵他們推廣。

因為分銷者在加入時需要向老店主索要購買鏈接,這就表示新店主必然和老店主是微信好友,這就讓每位分銷者之間直接產生了連接,促使了社群的形成。

所以,雲集和分銷者之間的關係是網狀的。

網狀結構

網易推手則是在公眾號里為分銷者提供推廣素材,比如哪些商品好賣,哪些商品有折扣等。

因為網易推手是讓用戶在公眾號里申請加入分銷,分銷者之間沒有聯繫,只和公眾號有關聯。

所以,網易推手和分銷者之間的關係是星狀的。

只找到了這張圖,湊活一下

誰最容易成為有效的分銷者?

介紹完了雲集和網易推手的分銷模式,現在來思考下,哪些人最容易成為有效的分銷者。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說的就是順勢而為的道理。所以,我們在營銷時,也應該想著誰最容易成為我們的用戶。

比如你很難叫動一個天天加班的程序員來當你的分銷者,因為他沒空,卻能三言兩語勸說一位全職主婦加入分銷隊伍。

另外,我在思考目標用戶時,用的是「有效的分銷者」,而不單單是「分銷者」。

區別在於,前者有持續去推廣的潛力,而後者可能更多是嘗鮮,發現一次推廣不見效,便揚長而去。

很明顯,前者比後者更有效。所以,我認為有效的分銷者有以下兩個特點:

高忠誠度/多次購買的冬粉;

真心想要通過分銷賺外快的冬粉(比如全職主婦、無業者)。

為什麼我把前者也列了進來呢?因為高忠誠度的用戶與平台間有信任關係,之後轉化成分銷者也比較容易。

而且他們因為對商品比較認可,所以更能在推廣時表現出真情實感,感染別人,提高分銷轉化。

既然確定這兩類用戶最容易成為有效的分銷者,那再去反推什麼樣的機制能吸引來這樣的用戶呢?

網易推手是申請即可成為分銷,這種方式吸引來的大部分是對分銷保持嘗鮮心態的用戶,抱著「我先試試」的心態。

而雲集是先交398元才能成為分銷,這就篩選掉了一批圍觀用戶,然後他們還提供了成為分銷就能省錢的福利。

這樣引來的要麼就是真心想做分銷,覺得自己能把398元賺回來的,要麼就是經常在雲集上買東西,覺得自己肯定能把398元買回來的。

我粗略算了一下,以雲集給分銷者的折扣力度,至少要買20次才能把398元買回來,能買回來的肯定算的上是高復購用戶了。

這裡還有個小故事,最初雲集的分銷申請也是0 門檻的,後來他們發現很多分銷者都是殭屍粉,就是只申請,不推廣,於是他們才提出要先交錢才能做分銷的策略。

所以分銷者多也沒用,只有會推廣的分銷者才是有用的。也證明了一句話: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用戶的參與動力是什麼?

分銷其實跟玩遊戲很像,你先召來一幫想玩遊戲的人,告訴他們遊戲規則,也就是分銷模式,然後大家就可以開始玩了。

但並不是每個玩家都會自發行動的,這時就需要去給他們一個行動的動力。

我認為增加動力的方式可以有兩種,一種是「推」,會自我驅動,就像夢想對人的推動作用一樣,另一種是「拉」,就是外部事物對他的吸引。

那麼哪些階段需要給用戶增加動力呢?

以雲集為例,看他們是如何開展推拉之術的。

1、「申請成為分銷」階段

當一個分銷項目上線的時候,稍作推廣就能引來不少用戶。但他們大多會抱著一種圍觀的態度,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項目能不能賺到錢。

於是雲集給了用戶兩個加入的動力:

(1)購買商品享受優惠

即使你分銷賺不到錢,至少能把這筆錢省回來。

(2)好友朋友圈的內容刺激

所有有資格申請為分銷者的用戶,他的朋友圈必然有一個雲集的分銷者(上文提到過)。

那麼他們就會經常看到那些分銷者在朋友圈說,「今天又賣出了多少單」、「雲集微店分銷很厲害」之類的話(我微信就加過兩個雲集的分銷者,深有體會)。

每天看著這些內容,我相信就算是本來不打算做分銷的人,也會開始動搖。

2、「持續分銷」階段

如果說讓用戶邁過「申請成為分銷」階段的難度是5,那現在這個階段的難度就是10。

因為用戶在一開始都是動力十足的,想著馬上能賺錢,可能很爽快就加入了。

但再好的商品也不可能隨便一推廣就賣掉了,大部分分銷者都會經歷商品無人問津的階段。這時候想推動他們持續分銷,就要再來幾劑動力:

(1)398元的沉沒成本

這是在分銷者加入時就埋下的伏筆,之後用戶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都會想到還有398元的成本沒賺回來。

(2)好友索要禮包鏈接

之前說到,如果你想加入分銷,就要向老店主索要禮包鏈接,你成為分銷者后,老店主也能獲得獎勵。

所以,假設A 是雲集店主,只要他有好友想做分銷,A就算躺著也能賺錢,因為好友只能向他要鏈接。

所以,部分老店主不想放棄店主資格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想丟掉這個躺著賺錢的機會。

而且雲集有一個晉級制度:下級+下下級的人數達到100人,即可成為客戶主管,享受更高的報酬。

假設A 在不費什麼力氣的情況下獲得了50個下線,那他就會想再拿50個下線,這樣就能晉級了。所以,他不會停下分銷推廣的步伐,而是會更賣力的去拉下線。

這就是雲集的以退為進,先給店主點甜頭,然後讓他們主動去推廣。

(3)社群賦能

上文提到雲集的關係結構是一個網狀結構,以此為基礎,他們就衍生出了一個個小社群。

我在調研過程中接觸到一個雲集社群——BK社群,社群以雲集培訓講師為中心,展開培訓和交流。

雖然網易推手也同樣為分銷者提供了培訓材料、推廣素材,但僅限於公眾號推送,也就是線上。

而雲集的培訓則是線上線下同步,雖然很多人覺得線上一樣能傳遞信息,但線上沉澱的關係相對較輕。

而線下不但能展開培訓,還能建立起分銷者之間的強關係,增加歸屬和信任,也能互相激勵著去分銷。

想象下,你是願意和一群見過面的好朋友一起戰鬥,還是願意和一群素昧謀面的網友一起呢?

這3 步就是雲集在「持續分銷」階段設置的用戶動力,而跨過這個階段,整個系統才算是真正轉動起來了。

以上,就是我在調研分銷模式中的一些思考。

ps:上面說的基本都是如何設置規則,如何激勵用戶,你可以借鑒,但這都只是技巧而已。

真正有價值的,其實是學會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一個分銷機制設計出來后,想想它能不能吸引你去參與,你自己願不願意把這些產品分享到朋友圈,讓你的家人、朋友去買。如果連你自己都不願意,何談別人呢?

廣告大師奧格威曾經有一句話: 「不要設計那些你甚至不願你的家人看到的廣告。」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