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果沒有耶穌,這世界將會怎樣?

如果有人在人類歷史上帶來某一方面的改變,就得以名垂青史了。而耶穌基督,在地上活過的最偉大的人,事實上,祂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即使大部分的人所知甚微。

耶穌是誰?

關於聖誕節,最悲哀的不是它太商業化了,而是它流於平庸;人們已經忘了從祂受惠如此之多的那一位是誰了。

耶穌在聖經啟示錄二十一章五節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祂所觸及的每一件事,都有根本性的改變。

祂的誕生更改了人類計算時間的方式;今天世上即使最犀利、刻薄的無神論者,當他們書信往來時,也得採用根據基督降生來計算的年月日。祂也曾說: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起初是很小的,長成之後,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現在全世界有超過十八億的人承認是祂的信徒;也有無數的人,把單單服事祂作為他們人生的目的。

拿破崙說:「我在歷史上尋找與耶穌基督可相提並論的事迹,或任何近似的東西,卻是徒然。世上的王朝、國位都消逝、瓦解了,惟有教會,至今仍然存留。」

假如祂未曾生在這世上,人類的故事真的不會是今天這樣寫法。

一、基督教對人類生命價值的衝擊

耶穌愛小孩

「從礦坑裡出來的最好東西是什麼?」一個世紀以前,一位法國工程師問他的學生。在學生們舉出各種不同的礦產名稱之後,他說:「從礦坑裡出來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礦工。」

基督來到世上以前,這個星球上人類的生命是非常廉價的。古代,拿孩子獻祭是很普通的現象,考古學家在異教徒的廟址附近墳墓里發現這種被獻的嬰孩。

以色列人進駐迦南地之前,那裡祭嬰的情況十分普遍。古羅馬和希臘時期,生下來有缺陷的嬰兒或不想要的小孩,通常遭到遺棄。另外,也有許多窮人,把自己生下來的孩子,棄之不顧的。

然而,當耶穌離世,教會開始在地上出現之後,人類的命運有了轉折點。基督徒知道了要珍惜生命,他們救了許多被棄的嬰孩,扶養他們。早期的教會沒有殺嬰和棄嬰的事,反倒設立了棄兒、孤兒收容所等。耶穌曾對門徒說:「讓小孩到我這裡來......」教會這種對生命的評價和態度,建立了西方文明的倫理觀念,影響直到如今。

最初幾個世紀,有成為基督徒的羅馬皇帝,直接在政策上產生影響力:康士坦丁(二八零~三三七)、查士丁尼(四八三~五六五).....規定淫蕩的事、殘酷的運動要被查檢,新的立法規定保護奴隸、受刑人、殘障者、被棄的婦女,並且允許小孩有法律上的權利。棄嬰是被禁止的,有醫院、孤兒院的設立,照顧棄兒。私人結怨和私鬥要受約束。停止在奴隸身上烙印。而且,查士丁尼法典很明確地宣布:殺嬰和墮胎不合法。

初代以及中世紀早期的教會,以言語和行動來支持維護和尊重生命的觀點,所建立起來的根基很深。雖然在康士坦丁堡淪陷之後,進入中世紀的黑暗時期,社會經過蹂躪、荒廢的階段,那根基仍然不減。

今天,在西方,人們以為這許多觀念是理所當然存在的,其實是因基督教的精神早已具體化地存於他們的文化中。假如,基督從未生在地上,完全會是另外一個故事。

耶穌尊重婦女

未受基督教思想影響之前,婦女的生命相當沒價值,女人只是她丈夫的財產。在印度、、羅馬、希臘(所謂世界文明古國),人們認為女人沒有能力獨立。亞里士多德就曾說過:「女人介於自由人和奴隸之間。」當我們了解在古代一個奴隸是多麼地沒有價值,就可稍微體會女人的命運了。

古羅馬時代,小女嬰被棄的數目遠多於男嬰。近代的宣教運動里,許多宣教士在他們所在的地方,也面臨同樣的情況。十九世紀的,殺掉女嬰就是非常普遍的事。女宣教士們每天在棄嬰場所搜尋,帶回家撫養,教導她們成為基督徒。近兩個世紀的宣教運動,在許多國家、許多種族部落里,婦女的生命價值明顯地得到了提升。

在印度,死了丈夫的婦人要自願或非自願地陪葬,這是一種可怕的殉夫習俗。克理威廉到印度之後,他與其它宣教士一同努力,促請英國政府當局出面干預這種惡習。

十九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講道者司布真,曾提及一個印度婦女對一位宣教士說:「你們的聖經一定是女人寫的。」「為什麼?」「因為替女人說了許多好話,而我們的梵學者從來不提這些,反倒羞辱我們。」而在非洲,酋長們的妻妾在他死的時候,同時也要被殺,直到基督教的影響遍及非洲大陸。

耶穌基督為婦女們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大事!宣教士在,也為了提高婦女的地位而努力。針對身體的健康,他們反對纏足的陋習;針對心智的健康,他們推廣女子教育。教會設立的女校,促成了不再纏足的運動。一八九五年,十位西方婦女在上海發起「天足會」,使教會與社會的反纏足力量融匯起來,進入更積極、更廣闊的階段。

遠在五四運動之前,代表基督教言論的萬國公報,就已經刊載了有關女權的文章,主張要改善婦女生活、提高婦女地位、提倡女子教育。早期對女子教育貢獻較大的,是一位英國女宣教士。一八四二年,她在寧波創辦一所女子學校,此後幾乎每個來華的宣教團體至少都設有一所女子學校。

耶穌在地上巡迴佈道的時候,就有一些婦女是敬虔的跟隨者,常在身邊聽祂傳講。可惜今天的女權運動者,少有人了解基督教所努力的是對婦女生存價值和地位的提升,而非壓制。

耶穌解放奴隸

古代的羅馬人當中,有一半是奴隸;希臘的雅典居民中,奴隸也佔了四分之三的高比例。奴隸的生命操在主人的念頭、興緻里;基督徒從古到今,都致力於廢奴運動。

希臘羅馬時代的法律對自由人和奴隸有極大的差異;譬如,若有主人被殺,所有家僕可全部處死。主人可隨意指定他家的女僕陪著客人過夜,表示他的待客之道。奴隸沒有尊嚴和權利,更別提社會地位。戰士們寧願選擇死而不願被擄,並非因為勇敢或高貴,只是現實的考慮。

在聖經的腓利門書中,保羅寫信給腓利門,一個當時擁有家奴的富有主人。從他家逃脫的奴僕阿尼西母,是保羅獄中的牢友。他信主了,保羅請求腓利門以兄弟之愛重新接待他。這是世上非常革命性的事件之一;奴隸,原本只是一件活的工具,現在稱為親愛的弟兄。

有學者從耶穌的作風和新約聖經的理念里,推論說:「基督教把目標放在改變心靈,而不是改變社會秩序。」但是,他沒有看到更大的一幅圖像──基督教不主張在一夜之間廢除奴隸;假如一開始就致力於廢除奴隸制度,初代教會的福音恐怕難以傳開。然而福音一旦傳開,奴隸問題終究會解決的,甚至有此一說:「基督教借著賦予工作神聖的意義,來削去奴隸制度。

近代,借著葡萄牙、西班牙兩國的海外拓展,奴隸制度借屍還魂。奴隸販子獵捕非洲黑人。於是,教會再次與奴隸制度對上了。英國國會議員威伯福斯,數十年間,召聚他的同好起來打這一廢奴之戰。他一生努力不懈,為要制止從非洲到西印度的奴隸買賣行為。在他臨終的病榻上,終於接獲國會通過他議案的消息──釋放奴隸。他大為感動,畢生勞力沒有枉費,為此感謝上帝。三十年之後,美國境內,幾乎所有主要的基督教派都捲入,也在付出很大的代價后,使蓄奴制度真正消失了。

耶穌的鬥士

古羅馬讓鬥士在競技場上比武,或與惡獸搏鬥,讓觀眾當場看到血腥場面,視為一種娛樂。初代基督徒在羅馬政府的逼迫下,死於競技場上,且多有被野獸撕裂的。康士坦丁大帝在信仰的影響之下,禁止鬥士的表演,廢除了把犯人變成鬥武士的刑罰。今天,就在古羅馬的競技場上,成千上萬基督徒殉道之處,立著一座高高的十字架──這是基督教勝過古代世界的殘暴之沉默見證。

威爾·杜蘭有一段描述:「......一小群基督徒,被連續幾位皇帝羞辱、逼迫,以堅忍不拔的心忍受所有的試煉,默默地增長,在敵人製造的混亂里建立了秩序。以神的道當作兵器,以盼望面對殘忍、野蠻,終於打敗了有始以來最強的帝國。西澤和基督在歷史的舞台上相遇,而基督嬴了。」

二、基督教對慈善事業的衝擊

耶穌憐恤窮人

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箴言十四章21節)

聖勞倫斯是教會的執事,他很慷慨,尤其是對窮人。他住在第三世紀羅馬帝國的阿瑞根(Aragon)。在一次逼迫中,他被命令要交給羅馬政府一些「教會的財產」;結果,他卻帶了一些窮人、被壓制的人、跛腳的人前去,而且說:「這些就是教會的財寶。」為這舉動,他被燒死。

「貧窮」,是這世上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而關於幫助窮人,減輕窮困現象,教會可以說比其它機構都做得更多,而成為世人仿效的對象。耶穌基督自己首先給了我們榜樣,而且教我們效法祂。

基督教未有以先,這世界像蘇聯的凍原,寒冷,而且荒涼。有學者非常努力在歷史文件里尋找,結果說明古代沒有發現任何有組織的慈善事業,直到基督教出現。古羅馬即使在文明的頂峰,慈善之舉仍很少發現;款待的事只在客棧「很少,而且很遠才能找到」的情形之下,給彼此方便。

耶穌說的「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對西方文明是個很大的衝擊;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也是(見聖經路加福音第十章;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耶穌鼓勵人善待窮人,甚至祂邀請過幾個富有人士,把他們所有的分給窮人。

歷代以來,也有一些基督徒領受這個呼召做這樣的事,而他們經歷到很大的喜樂,例如聖弗朗西斯和他的跟隨者就是,為了福音,立誓貧窮;但不是每個人都如此領受。

早期教會的信徒就已經學會將財物分給教會內的人,也給教會外的人;他們這樣做,是出於基督的愛。哥林多后書八章9節:「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基督徒對教會之外的人發揮過很大的愛心,以至於連「叛教者」──羅馬皇帝朱利安(Julian,theApostate),企圖要撲滅基督教時,卻很驚訝於基督徒能愛異教徒,甚至他們的敵人。

中世紀的僧侶們,在他們的時代實踐了基督徒的生活原則。經常幫助窮人,在他們所開墾的土地上工作,而且就在那個範圍內幫助有需要的人,包括孤兒。

威爾.杜蘭指出,在中世紀的末期,教會對窮人的慈善工作達到新的高點,帶動整個社會幫助有需要的人,包括個人、同業公會、政府等。上層社會的婦女參與慈善工作,地方教會奉獻收入的四分之一,通常用來幫助受苦和生病的人。

改教運動發展之後,清教徒興起。十六世紀後半有一段時間,在倫敦街上找不到一個窮人,社會的照顧工作做得相當好。十七世紀初,有一批清教徒移民北美新大陸。後來有人造訪稱之為新英格蘭的殖民地時,也同樣發現幾乎沒有窮人流落街頭。

耶穌的使者

十九世紀,北美有基督教會的大復興運動,那一次的大復興帶出對社會巨大的影響力:靈性復甦,道德生活提升,犯罪律明顯降低,進行多項社會改革,而且教會聯合起來成為一個大慈善機構。據教會歷史記載,當時教會為慈善工作的專款收入,一年總數等於當時聯邦政府年度總預算額。

在英國,YMCA(基督教青年會)成立於一八四四年,YWCA(基督教女青年會)成立於一八五五年,為成千上萬在都市裡謀生的男女青年在信仰上、生活上,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而喬治·慕勒的孤兒院工作,全憑信心來經營,則造福了無數的英國孤兒,也開啟了社會在這方面的服務。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基督教宣教士紛紛來到。他們的目標雖然以佈道傳福音為主,但是當他們看見人民飽受災荒之害,成千上萬的災民在存亡的邊緣上掙扎,就自動自發地展開賑災工作,以實際行動來說明基督教對社會的關懷。他們報導災情,喚起中西人士的惻隱之心,募集捐款,深入災區救援,事後又向政府提出治本性的建議,為政府的救荒問題與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二次大戰後,教會(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在百廢待舉的台灣,也做出相當具體、實在的貢獻,醫療、救濟、教育、宣教等等,大有助於台灣人的復建、新生一代的成長及走向現代化。

耶穌是生命的價值

為什麼要幫助別人?因為這樣感覺好受?因為這樣對社會有益?為甚麼要愛、接納,而不是棄絕?

因為有一位神,祂就是愛,生命從祂而來。基督來到世上的時候,把神的愛、生命、真理具體呈現出來,而且祂一直活著,所以愛也就沒有止息。

任何一個社會的道德理想,你都可以很容易地根據它對人的價值觀來判斷。

一八四四年,賀思汀(H.L.Hastings)初抵太平洋的斐濟群島,他發現在那裡生命的價值被估得很低。你可以用七塊錢美金或一枝毛瑟槍買到一個人,比一頭牛還便宜。而買了他之後,你可以叫他工作,可以鞭打他,使他餓肚子...完全依照個人的喜好來處理他。

過了許多年後,賀思汀發現人的價值大大提升了:人不能再用七塊錢美金買一個人。事實上,人也不能用七百萬美金來買一個人。原來,整個斐濟群島有了一千兩百個基督教會堂。耶穌基督的福音已傳到那裡,人們被教導:我們並不屬於自己,我們已經被買贖了;不是用金子或銀子,而是用耶穌基督的血重價買回來的。

若把耶穌基督從人類歷史抹去不見,那麼生命的價值就正如傑克·倫敦小說里的人物說的:「生命,呸!一點價值也沒有,在所有廉價的東西中,它是最廉價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