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航天員的太空秘事

習近平主席為景海鵬(右二)等10名同志頒授「八一勳章」和證書

神舟飛天,太空漫步,太空授課,入住「天宮」……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隨著神舟飛船的一次次升空變為現實。英雄的航天員,心繫航天,逐夢太空,在浩瀚太空創造出一個個令世人矚目、令國人振奮的「第一次」。

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夕,習近平主席簽署通令,給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記一等功。7月28日,中央軍委頒授「八一勳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主席親自為航天員景海鵬頒授「八一勳章」和證書。

今天,請跟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航天員在太空的那些事兒……

楊利偉在飛行中體會到「死亡的感覺」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神舟五號飛船搭乘新型長征二號火箭成功發射

2003年10月15日,38歲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環繞地球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圓滿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成為第一位踏入浩瀚太空的訪客,也是實現飛天夢的第一人。

從此,標誌著已經成為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自主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為此,美國試驗過8次,蘇聯試驗過5次,只試驗了4次。

「神五」飛行中,火箭拋掉逃逸塔后,發動機與箭體產生共振形成強烈振動。楊利偉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回憶道:「當時明顯覺著自己快頂不住了,在幾十秒內有死亡的感覺。」期間,他還有過180度上下顛倒的錯覺,這是失重后90%以上的航天員都會遇到的情況。「那種痛苦,簡直難以忍受!」楊利偉說。

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進入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凱旋

當時的北京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內鴉雀無聲、氣氛凝重,當楊利偉的畫面從屏幕上一閃而過時,突然有人喊道:「他的眼睛在動,他還活著!」這時的楊利偉通過耳機隱約聽到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待返回艙著陸后,楊利偉探出頭來,向著人群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費俊龍一個筋斗「翻」出351公里

2005年10月12日,「神六」2名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整裝待發

夢想於心,勵志於行。 2005年10月12日,是費俊龍和聶海勝圓夢的日子。這一天,他們乘坐神舟六號飛向太空,在軌飛行5天5夜后,平安返回地面。

「神六」凱旋后,費俊龍被人們稱作「太空歸來的『龍』」,他至今難忘在太空玩「空中特技」時的情景。天宮艙內,只見他半蹲在座椅上,用雙手撐住座椅的邊緣,然後輕輕一翻,完成了人在太空中的第一個滾翻。望著正為自己拍照的聶海勝,費俊龍又調皮地翻了3個筋斗。這4個筋斗,大約用了3分鐘,以當時飛船的飛行速度計算,這條「龍」一個筋斗「翻」了約351公里。

費俊龍完成人在太空中的第一個滾翻

回望2名航天員飛天的5天5夜,那一個個精彩瞬間至今令人難忘:

——10月12日9時整,當「起飛」的口令響起時,費俊龍和聶海勝的手不約而同地握在了一起。

——10月12日17時30分,費俊龍在太空失重的狀態下,拉著助力繩從返回艙座椅上站起身來。聶海勝小心用手防護著艙門的密封圈,幫助費俊龍用力將返回艙和軌道艙之間的艙門打開。隨後,聶海勝用手托著費俊龍的腳,輕輕將他推入軌道艙,並向著鏡頭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10月13日6時10分,太空傳來兩位航天員進餐的畫面。只見聶海勝從食盒裡舀出一塊香菇,讓它漂浮在空中。費俊龍輕輕一撥,就準確落入自己口中 …….

翟志剛在太空行走時的驚險一幕

「神七」3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凱旋

飛天之路,從來不缺少挫折與挑戰,甚至要經歷生死考驗。回顧世界航天歷程,一次次重大意外事故觸目驚心。但是這一切,沒有嚇倒英雄的航天員。

2008年9月25日,同年出生、同年招飛、同進大隊的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3人,乘坐神舟七號飛船再次出征。但這次任務中的一次險情,至今提起他們仍心有餘悸。

9月27日16時,飛船正環繞地球平穩飛行。按照指令,身著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在劉伯明協助下準備執行第一次太空出艙活動任務。就在準備出艙那一刻,飛船突然報起火警。他們深知,艙外航天服一旦著火,後果將不堪設想。劉伯明當即報告地面,並認真檢查艙內電路,卻未查出原因。

「出艙!」危急關頭,顧不上猶豫,翟志剛果斷作出決定。在劉伯明的配合下,只見他鎮定自若,邁出艙門,緊抓扶手,緩緩轉身,頭部貼著船體,身子在太空上下飄浮,呈現「倒立」姿態。這時,翟志剛用洪亮的聲音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已出艙,身體感覺良好,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候!」

2008年9月27日16時39分,翟志剛執行首次太空出艙活動任務

緊接著,翟志剛接住劉伯明遞出的國旗,用力揮動。在黑色天幕和藍色地球組成的美麗背景下,五星紅旗在太空徐徐飄揚,顯得更加鮮艷奪目。約20分鐘后,翟志剛成功返回軌道艙。此時,飛船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運動。這意味著,翟志剛「走」過了9000餘公里,成為「飛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后經查,火警是因煙火敏感器對高真空環境適應性不好所致。在清華大學的一場報告會中,當有學生問起「擔不擔心回不來」時,劉伯明的回答撼動人心:「我們是航天員,更是共產黨員。黨和祖國培養了我們,即便是死,我們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劉旺在手控交會對接時打出的「太空十環」

2012年6月16日,景海鵬、劉旺、劉洋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九號飛船出征

航天夢,需要希冀,更須耕耘。神舟飛船一次次出征,航天員一個個飛向太空,中華民族的航天夢也一次次被托舉。2012年6月16日,景海鵬、劉旺、劉洋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九號飛船再次升空。

這次出征,對於43歲的劉旺來說更是意義重大,因為他是14年備戰、一朝夢圓。110米,80米,60米,30米,10米……在首次實施飛船與天宮一號手控交會對接時,劉旺果敢冷靜,瞄準靶標,精準操作,不出所料地打出一個「太空十環」,交會對接成功。這次對接,比自動對接精度更高、燃料更省、時間更短,僅用時7分鐘,比自動對接縮短了3分鐘。至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手控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向建設空間站邁出了關鍵性一步。為了這一天,劉旺準備了14年;為了這一刻,他在地面完成1500餘次手控交會對接訓練之後,成功率保持在100%。

劉旺完成首次太空中手控交會對接

這時,興奮之中的劉洋在紙上寫下四個大字「師兄,真棒」,一邊向劉旺揮動,一邊豎起大拇指。很少喜形於色的劉旺,喜極而泣,振臂歡呼。至今想起,他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說:「興奮,太興奮了!當時因處於失重狀態,眼淚在眼眶裡打著轉,卻怎麼也掉不下來,眼前一片模糊。」

從天宮一號撤離的前夜,住了10多天的「太空之家」,突然令劉旺十分留戀。他「游」來「游」去,看看這裡,摸摸那裡,每一寸空間,每一個物件,他都想一一珍藏心底。臨走前,他還寫下對下一個航天員乘組的祝福:歡迎你們來到天宮一號!

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的太空來信

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凱旋

歷史驚人的相似。1963年6月16日,蘇聯人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成為世界首位進入太空的女性。49年後,2012年,同樣是6月16日,34歲的劉洋和2位戰友一道,搭乘「神九」飛船飛往太空,成為首位實現飛天夢的女性。

巾幗不讓鬚眉。太空中的劉洋儼然一個「女漢子」,她在竭盡全力實施各類實驗。她的心愿很簡單:上一次太空不容易,不能讓科研人員在地面付出的心血白費。飛行中,她還代表三名航天員用女性特有的細膩寫下:「工作人員辛苦了!」她在回復地面的信息中說:「我們一起在飛翔,我們的心和所有航天人一起飛!」劉洋通過這種方式,向地面24小時值守、不眠不夜的工作人員表達深深的謝意。

3名航天員歸隊那天,戰友們在營院內集體列隊迎接。當看到劉洋出現在人群中時,作為劉洋此次飛天備份的王亞平沒有感到遺憾,反而特別欣慰,眼淚一個勁地順著臉頰往下流。她衝上前去,給了劉洋一個深深的擁抱。王亞平說:「那一刻,我是真心為劉洋感到驕傲!我們航天員大隊就像個溫暖的大家庭,不管誰飛,都代表大家,我們都會為他們祝福、鼓勁。」

王亞平太空授課後的「三個沒想到」

「神十」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出征前

2013年6月11日17:38分,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飛船穿越大氣層,環遊外太空。這次任務,飛船將在太空飛行15個日夜,這是飛往太空的第十艘神舟飛船,也是建立空間站的一次重要飛行。在楊利偉首飛成功之後,10年間航天員12人次飛往太空,一次次讓世人仰望,一次次創造奇迹。

神箭衝天起,九霄會天宮。神舟十號依然以靚麗的身姿,贏得全球矚目。首次飛天的王亞平時不時透過舷窗,從各個角度遙望地球,她不禁感慨道「地球,你真的好美!」正是這次飛天,使王亞平成為首位「太空教師」,由她實施的第一次「太空授課」,令人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2013年6月20日上午,王亞平在太空授課中演示失重下的水球

「失重下的水球是啥樣?」「陀螺在太空中如何旋轉?」「小球在失重條件下的圓周運動是啥狀態?」等,這些具有足夠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太空實驗,讓全國青少年乃至世界人民大開眼界。40餘分鐘的太空授課,全國8萬所中學共6000萬名師生坐在電視機前同步收看了直播。

為完成這次太空授課,王亞平在地面上不知想了多少辦法、練過多少遍。她說:「整整兩個月,我滿腦子都是授課、實驗,連做夢都在講課,幾次因夢見課堂上忘詞、冷場被驚醒。一句話,壓力山大!」王亞平還用「三個沒想到」形容授課後的心情:沒想到第一次講課,講台竟然設在天上;沒想到第一次授課,就被全程直播;沒想到第一課授課,竟然有這麼多「學生」聽課。

中國小生正在通過電視同步收看王亞平實施的首次「太空授課」

「神十」的完美表現,不僅令國人驕傲,還引發全球關注。飛天前,世界首位在太空授課的美國女教師芭芭拉·摩根表示,非常期待通過互聯網聆聽王亞平的太空授課。飛行中,62歲的摩根通過互聯網向33歲的王亞平發去問候:「我代表全世界的教師和學生,向你致以榮耀和愛的問候,我們為你驕傲!」王亞平回復道:「謝謝您的關心和祝福!我們願與您一道,為開啟全世界青少年朋友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夢想而共同努力。」

習近平主席與景海鵬、陳冬的「天地通話」

習近平主席與景海鵬、陳冬進行「天地通話」

為了走向更深太空,航天人的腳步從未停止,也永不停止。2016年10月17日,景海鵬和陳冬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再次造訪「天宮」,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這一次,他們飛得更久、任務更重,共飛33天。

「爽不爽?」飛船一入軌,第3次飛天的景海鵬就問身旁的陳冬。「美,很美!」正通過舷窗凝望地球的陳冬答非所問。「我是問你『爽不爽』,沒問你『美不美』。」兩人無意中的一個玩笑,使原本緊張的氣氛變得輕鬆下來。

對於首次飛天的年輕航天員陳冬來說,一切都很新鮮、很刺激;但對於景海鵬而言,卻似乎在享受飛行。「神十一」與天宮二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后,景海鵬和陳冬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這個新的「太空家園」的30天里,他們做實驗、記參數、拍影像,聽音樂、看電影、寫日記,工作生活井然有序。

2016年11月9日16時許,習近平主席專程來到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聽取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進展情況介紹,並同航天員通話。

手控機械臂至預定位置、機械手和機械臂動作、機械臂複位和數據手套狀態恢復……通過大屏幕,習主席微笑著觀看2位航天員精準完成一連串試驗動作。緊接著,習主席拿起電話機同航天員進行通話,親切的聲音通過電波,傳向地球上空約380公里高度的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

「海鵬同志、陳冬同志,你們辛苦了。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向你們表示誠摯的問候!」習近平主席說。

「謝謝總書記,謝謝全國人民!」景海鵬激動地說道。

「你們已經在太空工作生活了半個多月,海鵬同志是第三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陳冬同志是第一次進入太空,全國人民都很關心你們。你們的身體狀況怎麼樣?生活怎麼樣?工作進展得順利嗎?」習近平主席問道。

陳冬拍攝的景海鵬正在天宮二號艙內展示五星紅旗

「感謝總書記關懷!我們的身體很好,各項工作進展得也很順利。我們還能在太空同步收看新聞聯播,圖像很流暢、很清晰。看到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的畫面,我們感到很親切、很振奮。載人航天進入了新的高度,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生活條件更加完善,我們為偉大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景海鵬答道。

「報告總書記,我已經適應了太空的失重環境,飲食起居都很正常,工作也在按計劃進行。我一定再接再厲,圓滿完成好後續任務。」陳冬接著答道。

「看到你們狀態很好,我們非常高興。你們團結協作、迎難克堅,體現了一流的、過硬的素質。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密切配合、精心操作,圓滿完成後續任務。祖國和人民盼望你們勝利歸來!」習近平主席倍感親切地說。

「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指示,堅決完成任務。請總書記放心,請全國人民放心!」景海鵬堅定地回答道。

「敬禮!」隨著景海鵬的口令,2名航天員向習近平、向全國人民行軍禮。頓時,指揮中心內響起熱烈的掌聲。

景海鵬和陳冬入住新的「太空家園」——天宮二號

飛行中,50歲的景海鵬還迎來他的第一個「太空生日」。 「我聽說,你是在天上過的生日,這可是個『高水平』的生日啊。你三次上太空,而且是將軍上太空,希望你繼續努力,不斷做出新的貢獻!」2016年12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及參研參試人員時對景海鵬說出的這番話,又一次令他熱血沸騰。

「快遞小哥」在太空的完美表現

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成功發射,並成功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實驗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築夢征程任重道遠。按照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目前前兩步已經完成。第三步,將於2019年至2022年前後進行空間站的組裝建造,期間會根據需要安排若干次的載人飛行,等空間站完全建成后,航天員將長期在太空駐留。2024年,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將終結,屆時的空間站可能會成為太空唯一的空間站。

2017年4月20日,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這一天,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飛往太空。這艘被喻為「快遞小哥」的貨運飛船不辱使命,成功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正式宣告航天邁入「空間站時代」。

據航天科工集團研究員楊宇光介紹,天舟一號飛行任務的成功,為航天探索更深遠的太空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大膽設想:「只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太空貨物運輸補給能力,建設月球基地甚至火星基地將成為可能。」

談起航天事業的發展,楊利偉如數家珍。他興緻勃勃地介紹說:「航天員們習慣將我乘坐的『神五』返回艙比作太空中的『一居室』,將『神六』的返回艙和軌道艙比作『兩居室』,將天宮一號和同等大小的天宮二號比作『套房』,將未來的空間站比作人的『太空別墅』。」對於航天的未來,楊利偉信心十足,他說:「如果有機會,我想去月球!」

楊利偉預計,航天員會在2030年前後登月。

楊利偉正在閱讀《黨建》雜誌並通過《黨建》雜誌、黨建網、黨建網微平台向全國人民敬禮

總監製/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武淳 製作/王高林

覺得不錯,請點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