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歷史上的吃貨們,一個比一個會吃

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能吃會吃又是出了名的,據說每個人一天中肯定會思考的問題就是「今天早上吃什麼?」、「今天中午吃什麼?」以及「今天晚上吃什麼?」。你喜歡美食嘛?我想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那麼你是一個合格的吃貨嘛?大家肯定也會點頭,但是一個合格的吃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來給大家盤點下歷史上的幾個著名「吃貨」。

公子宋:為吃造反的人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作為一個合格的吃貨,公子宋擁有一般吃貨艷羨的技能——未卜先知。不過這個不卜人的命運而是卜吃的命運。據說公子宋每次在吃到美食前,他的食指都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隨後准能吃到美食。有一次,公子宋和公子歸生去拜訪鄭靈公。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又開始亂動,他和公子歸生說:「一會兒我們就有好吃的了。」進到內殿里,鄭靈公正命人將楚國人送來的黿宰殺后燉湯喝。這裡的黿,就是甲魚,而且還是二百多斤的野生大甲魚。

食指大動成語出自此處

黿湯飄香,公子宋和公子歸生默契地笑起來。鄭靈公問他們為何發笑。公子宋把食指大動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鄭靈公。但鄭靈公卻愛抬杠,為了嘲弄公子宋的技能不靈驗。等到分湯的時候,鄭靈公給其他大臣都分了湯卻獨獨不分給公子宋。吃貨公子宋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怒不可遏,哪還管什麼君臣禮儀,一個箭步上前,用手指蘸了鄭靈公的黿湯,然後放到嘴巴里吸吮,品嘗了湯的鮮美后拂袖離去,剩下眾人面面相覷。

鄭靈公看到公子宋如此傲慢無禮,心生殺意。哪知道公子宋吃貨的執念更重,為了報鄭靈公不分湯之仇,他先下手為強,密謀暗殺了鄭靈公。鄭靈公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在位僅一年,就栽倒在一碗甲魚湯上,所以說不要小看吃貨的力量。

曹操:泥鰍和泥燒了好吃

三國里如果說到「吃貨擔當」,曹操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據某位網友統計,三國演義里,曹操是出現在飯局裡最多的人,說白了曹老闆除了打戰就是吃飯。哥不在吃飯的桌上,就在去吃飯的路上。曹老闆喜歡吃什麼呢?酒和魚,是他的兩大心頭好。「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之類關於酒的名句層出不窮。青梅煮酒的軼事更是流傳甚廣。但他可不僅僅會喝酒,曹老闆他還會釀酒。《齊民要術》上載,建安元年,曹操還曾將家鄉的「九醞春酒」獻給漢獻帝,然後上表《上九醞酒法奏》說明製法:「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漬曲,正月凍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釀法飲。曰譬諸蟲,雖久多完,三日一釀,滿九斛米止……」除了總結美酒的釀製工藝,他還加入了自己的改良方法。說到魚,曹老闆更是頓頓不離開魚。他還曾寫過專門關於美食的著作《四時食制》,裡面講到了十四種魚的產地和烹飪方法。除了魚,他還具體寫了幾道名菜,像羹鯰、曹操雞、官渡泥鰍等。比如提到官渡泥鰍,這裡還有一則趣事。官渡大戰時,曹軍軍糧告急,部分士兵餓得只能挖泥鰍填肚。被發現后,這些「擾亂軍心」的士兵們被抓到曹操面前聽候處置。結果吃貨曹操就問了一句,泥鰍可以吃嗎?士兵老實回答:「泥鰍用泥巴糊起來燒熟了很好吃。」後來曹操讓三軍挖泥鰍吃,以此渡過難關。至於望梅止渴,簡直就是吃貨的勝利。在人心惶惶的情況下,曹老闆大喊一聲,兄弟們,前面有片梅子林,一下子整頓好了軍心,吃以致用,沒跑了。

這個連環畫的作者應該和曹操有仇,畫的不堪入目!

張翰:最具吃貨風格的辭職書

這裡的張翰可不是「魚塘塘主」張翰,而是西晉文學家張翰。這位吃貨兄弟的老爹是三國孫吳的大鴻臚張儼。東吳被滅后,才華橫溢的張翰被統治者催促著去做官,但他偏偏恃才放曠,不願受禮法約束,對高官厚祿不感冒。而至於他為什麼當官,那是因為他也是個隨心所欲的人,一次他路過在閶門附近的金閶亭,聽到一段悠揚的琴聲,循聲找去,發現會稽名士賀循正在泊船彈琴,和他一見如故。當張翰知道賀循要去洛陽后,臨時起意和賀循一同前往洛陽,連家人也沒有告訴,登船就走,後來在太安元年,官至大司馬東曹掾。時值八王之亂,內亂外亂攪得整個西晉烏煙瘴氣。張翰不想捲入這場無止境的糾紛之中,就主動提出了辭職申請。與前些日子「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理由比起來,張翰的辭職理由簡單粗暴,吃貨氣息濃厚。

他說:「我不想幹了,我想回家吃魚。」理由說出來后,他越發想念家鄉味道鮮美的菰菜、蒓羹、鱸魚膾,於是大筆一揮留下了著名詩作的《思吳江歌》:「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這不由讓我想起最近的一個段子,一個留美的學生被問到想不想家的時候,她說想吃的比想媽要多。說到這裡,如果你還不眼熟張翰,那麼辛棄疾教你認識他。「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這個季鷹就是這位吃貨張翰兄。

張衡:一個蒸餅引發的悲劇

對於士人來說,仕途那是頭等大事。

但是武則天時代,有位叫張衡的吃貨,卻因為吃了一個蒸餅而斷送了自己的前途,堪稱吃貨界的「悲劇男主」。

據《朝野僉載》上記載:大唐武周時代,張衡是編外候補四品的官員,眼看著要「預備轉正」並且「合入三品」了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陞官前,張衡一直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恐怕做錯了什麼。好不容易要熬出頭了,卻在美食這條溝里翻了船。某天,他退朝回來的時候,路過長安的商業區,「路旁見蒸餅新熟」,那香脆可口的餅在他眼前晃蕩,吃還是不吃,這是一個問題,但是在美食麵前,哪怕荊棘叢生,也要披荊斬棘,克服萬難,吃到胃裡。於是張衡「遂市其一,馬上食之」,結果他買零食的小事在御史眼裡卻是大事。御史隨後在武則天面前奏了他一本,武則天覺得這有損官員形象,下達批示:「流外出身,不許入三品」。於是張衡的仕途就徹底被終結了。

蘇軾:肉比唐僧火

不把蘇大學士歸入吃貨行列,我都不好意思說我在寫吃貨的故事。先前在看《蘇東坡傳》,林語堂先生說蘇軾是樂觀主義者、文豪書法家……各種稱謂卻掩飾不住他一顆吃貨的內心。他愛吃能吃會吃,六十多種菜品用了他的名字。「東坡肉(比唐僧肉有名些)、東坡羹、東坡肘、東坡餅、東坡酥……」。

《初到黃州》一詩中這句「自笑平生為口忙。」簡直道出吃貨精髓。蘇軾由於多次被貶,四處奔波,但也因此邂逅了不少美食。到黃州的時候,他說:「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到儋州的時候,「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他發現牡蠣鮮美異常,偷偷給兒子寫信說,你老爹我發現牡蠣很好吃,你別和別人說,我怕他們來海南和我搶牡蠣吃啊。此外,他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是吃不膩的,比如說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蘇大學士甚至在生病的時候,也還念叨著吃。「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余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他患了紅眼病,醫生說你要忌口。然而他說我很想聽話但我的嘴可聽不了話,如果你要用生病休養的理由不讓我吃,我才不幹。蘇軾任性的吃貨本性一覽無遺。對於吃貨身份,他亦是毫不避諱,自稱「老饕」,整篇的《老饕賦》就一個意思,吃飽又喝好,世界多美妙!

金聖嘆:我和你說個秘密

最早知曉金聖嘆是看水滸的時候,他的評註讓人慾罷不能,後世評註多效仿於他。他又狂又傲,後來被捲入「哭廟案」,被統治者認定為主犯要處死刑。他身陷囚籠后,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在唉聲嘆氣後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心,他招手讓獄卒過來,要和他說個秘密。獄卒一聽是他臨死前的秘密,心下一驚,立刻拿來筆和紙準備記錄這個秘密。

估計當時獄卒心裡想的最多的應該是他會告知自己某某藏寶地的位置。結果,金老先生靠近獄卒耳邊就說了一句話:「鹽菜與黃豆同嚼,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一說是「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王老師去試過這兩個方法,第二個比較靠譜~)臨近行刑后,腦袋都快保不住了卻還惦記著吃,我想這肯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

金先生的插畫比較帥,所以多放一張,拿去做頭像吧~喜歡的同學記得求讚賞~補:金先生明末清出出生,為人狂傲有奇氣。他本姓張,因明亡誓不仕清,常喟然嘆曰:「金人在上,聖人焉能不嘆?」從而改姓「金」,字「聖嘆」,名人瑞。

乾隆:移動的美食地圖

愛美食的皇上不勝枚舉,但是像乾隆這樣的「吃貨界的莫言」必須要說。蘇軾被貶是無可奈何。但作為一個旅遊加cosplay達人,乾隆總愛自費到全國各地微服私訪並且逛吃逛吃,留下了不少的足跡和墨寶,還接了不少美食代言,簡直就是移動的美食地圖。比如乾隆和石鍋魚啦,乾隆和褲帶面啦,就差沒說絕味鴨脖和乾隆不得不說的故事了。一眾小吃商總愛拿乾隆當自家代言人,因為皇帝影響力大還不花錢。

這裡說個趣聞,據說乾隆在下江南逛西湖的時候,由於突遇豪雨,只能就近躲一戶人家裡避雨。該戶女主人好客,給他泡了壺龍井茶,茶香四溢。他按捺不住吃貨的性子,琢磨著想帶龍井回家喝,但又不好說自己是皇帝,這樣容易暴露身份。於是他就趁女主人不注意,偷抓了把茶葉藏在袖子里,然後假裝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等到雨過天晴,他又繼續遊山玩水。玩餓了來到一家酒肆點了盤炒蝦仁,吃飯的時候一抬手不小心灑了龍井茶葉到蝦仁裡面。本以為菜品已壞,結果蝦仁晶瑩白嫩,龍井青翠雨滴,兩相輝映,吃的是龍心大悅啊。後來這盤意外的菜品經過後世改良,定名為龍井蝦仁。

袁枚:吃貨的高級修養

如果袁枚生活在現代,那麼他一定是「網紅」。袁枚曾說,自己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所以他的朋友圈曬的最多的肯定是美食、美人和旅遊,妥妥的就是「人生贏家」。這兄弟還愛寫微博體,短則幾十字,長則百餘字,他會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感所吃記錄下來。他家隨園由於不設圍牆,自由度高,所以往來賓客眾多,冬粉增長率是一天比一天高。他還根據自己四十多年的吃貨經驗寫了本《隨園食單》,這書寫出來就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

《隨園食單》不是第一本清代文人寫的菜譜但卻在當時流傳最廣。《隨園食單》系統全面、簡單易學堪稱「連國小生都能讀懂的菜譜」。整本書共一序十四單,共包含了326多種南北菜肴的詳細烹飪方法與技巧,從最初的篩選食材到品嘗美食,書中均有涉及。看了此書之後,真可以大呼「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烹飪啦!」。此外,作為一個高級吃貨,袁枚對於吃的學問一樣在乎。他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每當他聽說什麼地方有好吃的東西,他就一定會讓廚子上門拜師學藝,「以轎迎其女廚來園製造」。

汪曾祺:就怕吃貨有文化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這段出自汪老的《端午的鴨蛋》。

我念中學的時候,語文課上被「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這句饞得直流口水。大多數看過汪老文章的人都會發現他的文章特點就四個字——好吃好玩。他是個吃貨同時也是個感受家,他對待美食的態度細膩而嚴謹。比如考據鹹菜的起源,苦瓜是不是瓜。汪老曾誇口說自己什麼都吃,還勸人家:「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是如此。」「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他熱愛世俗生活,熱愛世俗中的人和美,飲食也好,風俗也好,藝術也好,他把生活活成了詩。汪老懂味知味,說是食物的知己也不為過。汪老還在他的人生中品鑒各地風物,把吃談得文藝,談得從容。什麼昆明菌子、老北京烤肉、上海奶油五香豆、廣東綠豆沙……這些美食在他的筆下寫來平常卻靈性十足,他把口腹之慾瞬間提升了好幾個格調。而且汪老自己也會做菜,偶爾邀請三五個好友來家聚餐。據說黃永玉的兒子在吃過汪老的口蘑豆后還曾在日誌里寫道:「黃豆不是好吃的東西,但汪伯伯卻能把它做的很好吃,汪伯伯真偉大!」

後記:前幾日在看一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一個吃慣了炸魚薯條的英國漢子,來后經歷了一系列他無法理解的事情。比如人竟然吃牛蛙?!中西方飲食文化的衝突卻成了片中最大的笑點。其實我覺得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特別幸福,地大物博,如果說耶路撒冷是宗教的聖地,那麼簡直就是吃貨的聖地。

越寫越餓,真想吃紅心冒油的鹹鴨蛋啊!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