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扉建築創始人葉敏:把自然裝進建築,讓空間流動起來

葉敏

扉建築 扉藝廊創始人

大家好,我是一名建築師,同時也是一個當代藝術空間的策展人。

建築好像是一個西方外來的辭彙,但2000多年前老子就說過:鑿戶牅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他說的就是,你弄個窗戶,裡頭掏空了,就是可以用的一個房間,只有「空」,才是真正有用的部分。

皮是外立面,「空」就是我們現在大家坐在裡頭的這個空間。

怎麼在商場里做出一幅「山水畫」

所以,建築的核心問題,是研究空間,而不是外立面風格。

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外部世界是自然,有陽光雨露,有樹林,有花草,有很好的空氣。室內我們見到的都是大理石,水晶燈,厚厚的地毯……裡頭跟外頭是兩個世界,一個人造的世界,一個自然的世界,那麼我就想,能不能在一個室內的世界也做出自然呢?

這是我們所做的一個嘗試:

這是在廣州的方所書店。

方所的意思是修行之所,大家來這裡想學習,想不斷地進步,想要得到更多更多的知識。提到修行,我們印象中就是要去到一個渺無人煙的山洞裡頭,不被打擾才是修行。

而這是在廣州特別熱鬧的地方,怎麼修行呢?

我想是不是能在一個鬧市裡重新造一個洞天,共修天地間,把自然裝到一個建築裡面。

去過方所的人,大概都有個印象,這地方很容易找。其他的商店都特別亮堂,這個地方就是幽幽的,你覺得看不大清楚,但你特別想進去看看。

這個空間其實很像一個口袋,進深有一個普通的學校跑道那麼深。我去做這個設計的時候,經過黑洞洞見到一個大空間,好像有天有地一個蒼穹,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利用這個現場去造一個自然。

進門口有幾根大柱子斜斜地頂在那,平常室內的設計,會把這些柱子,用木頭或者石頭包起來。但是我們想就這樣裸露著,有這種原始質感,就像樹林一樣。

在園林裡面登高使人意遠,所有的人都是在這個攀登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ambition,就是你的奮鬥心,你的進取心。

讀書是為什麼?讀書其實就是我們想要不斷的往上走,往上推動自己的一個動力,所以我們就把書廊放在最後,這象徵山,書山有路勤為徑。

相對山來說,水,其實它是寬廣以及包容的那一部分。這個設計品區非常的開闊,所有的布置都是可隨時調整的,我們用這裡象徵水。然後旁邊就是我們的咖啡「島」了。

這個空間裡頭有一個書屋,就是叫做殿,大家去聽講座分享的地方,那麼這就構成了一張的山水畫,它有山有水,有小島,有森林,當然還有人在分享思想的殿堂。

這種設計是相當抽象的,很多人可能去了又去,他只是喜歡去,他可能並不知道我們把一個自然裝進去了。我想說人對自然的這種嚮往以及熱愛是自然而然的,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喜歡去,但是他就去了。

怎麼打破空間界限,讓人在建築里體驗無界?

我思考的第二個事情就是:空間是二維的、三維的呢,還是四維的呢?

這是大家在朋友圈裡面常見的建築,對於互聯網的傳播來說二維是最迅速的,但無法體驗。我剛才說了,外立面並不是建築的本質,建築的本質應該是空間。

大家會看到這一張日本的庭園。日本的園林跟園林有什麼不同呢,最大的分別是三維和四維。

三維的意思就是說你在這個空間往外看,建築是一個取景器,它像一個畫框,但是人是不動的,人是坐在這個空間往外看,這是以我為中心的空間。

的蘇州園林是時空概念,它是四維的,要體驗的園林你必須走動,坐在某一個方面某一個角落,你只是看到了一個風景,但實際上它移步換景,串聯起來一個動態的空間組合。

對於園林帶來的啟發,我們又在想,除了像方所這樣在建築里造一個自然,那在高樓裡面,我們能做什麼?

互聯網讓大家都宅在家裡,互不往來。 但人的本性是群體動物都需要社交,怎樣可以讓年輕人能在真實的空間而不僅是虛空間社交? 我們做這個建築,把生活必須的服務像買優格的地方、洗衣房,分佈在不同樓層的各個角落,然後這些樓梯全部都是穿越花園的。

每天可能就是我跑到B棟的樓頂上買了一個優格,然後到C棟的中間去取我的衣服,然後到D棟的餐廳,我們就坐下來去吃個早餐。這就調動了人在樓房裡面的流動性。

我們一般對建築會有一個功能的定義,這是一個演講廳,那是個酒店,那是個辦公樓,但是現在斜杠青年,他沒法告訴你他是幹嘛的,他可能早上是在寫軟體,但是晚上他可能是在就做他的公眾號,然後他又是個美食愛好者,中午的時候可能又招待朋友做了一桌子菜。

我們是不是可以創造這樣一種空間:他是能夠在不同的時段,利用同樣的空間去做不同的活動?

我改造了一個廢棄工廠裡面的電房,我們平時就在那工作,但是同時它是一個airbnb,可以住的,然後它又可以做一個戲劇快閃。

我們模糊了對空間的功能界限的定義。

什麼是有用和無用?不要被人為的定義所惑

這個啟發來自一次策展。

因為廣東人「愛吃」最出名了,人們說廣東人四條腿的除了桌子,別的都吃。

我們當時遇到一位藝術家,他在廣東省美術館里做了一個展覽,用模擬的人體器官擺了一桌子,然後上面還撒了糖果,餅乾什麼的,旁邊有一頭孔雀,當時有個梗是廣東人連孔雀都吃。

你看他手上拿的腦袋,其實是用人腦倒模做的雕塑,他就在頭上面鑽了很多孔,變成一個香熏爐,最後你一點香薰,這腦袋就冒煙了。

還有這張沙發,普洱茶漬倒在上面,如果家裡有一張這樣的沙發,你就會覺得這沙發得扔掉了,但是他又把他家裡的這個倒滿普洱茶跡的沙發搬出來,特地又再倒了很多茶。

其用意,就是把它理解為你生活的一個痕迹的記錄。就像博物館放的東西都是用過的嘛,都從泥坑裡頭刨出來的。

我們有時候,對這些事情有太多的界限,什麼是髒的,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沒有用的,這個事情有太多的固定的想法了

重新思考有用無用,我們跨過了藝術跟建築這個界限。

然後我們生造了一個詞「artecture」,讓建築回歸它的本源——藝術的一部分。

那我們在融合藝術和建築方面又做了一些嘗試:

我們收集了一部分城中村改造后拆掉老房子的舊磚,給他們做了一個廣場,從他們家高樓的陽台往下一看,這個廣場其實完完全就是當時他們的一個村口場景重現,大榕樹、宗祠什麼的都在。這就是他們的一個回憶。

但是這個廣場是一個能夠使用的小劇場。你在使用它時,你並不知道它是一個雕塑;但是你在樓頂上,就能觀看到它其實是一個雕塑,一個記憶。

我今天的分享就是想跟大家說,人生就是大家都在不斷的突破一些界限,去尋找自己要走的方向,不要被人為的定義所惑。

人生其實本來就無界。

金剛經有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9月8日~9日,造就「REMIX·共享未來」大會現場,你將看到科技的力量如何搭建起共享的基石;引領創新的弄潮兒們如何綻放商業的火花;而共享社會的到來將如何引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變遷。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 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