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和許多微信朋友聊天,但我們其實只是「一起獨處」

你有沒有發現,對於自己來說越難開口、越難講清的話,就越想在微信上說。

明明當面交流可以通過神態、語氣來感知對方的反應,這看起來都是有助於溝通的信息,而我們卻寧願放棄它們,用一條條長長的微信來代替。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篇來自MIT教授、臨床心理學家雪莉·特克爾(Sherry Turkle)的演講稿,全文主要探討了兩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手機,甚至比起當面交流,更喜歡發信息?

為什麼說「要想獲得更有深度的交流,需要先學會獨處」?

我的女兒已經是一名20歲的大學生了。她睡覺都抱著她的手機,其實我也是。「科技」讓我振奮,但我想要向告訴大家,我們正在放任科技,讓它將我們帶向歧途。

我們口袋中那些輕巧的電子設備,在心理學上有著如此強大的力量。它們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本身。現在用手機做的一些事情,在幾年前還被認為是稀奇的,或被人討厭,但現在大家就已習以為常。

在公司的會議上用手機回信息或寫郵件,聚會裡大家一致問wifi密碼然後玩手機……甚至有人告訴我一項重要的新技能——發簡訊時如何與別人進行眼神交流!他們說,這雖然難但還是可以做到的。

父母們在吃飯時發簡訊回郵件,孩子們因此抱怨父母對他們不夠關注,但是孩子們之間也很少專心地與彼此相處。我女兒和朋友們在家裡玩,她們雖然處在同樣的空間卻在各自刷臉書,這並不是真正地一起相處。

我的看法是:我們需要別的東西來分散我們的悲傷或者胡思亂想,所以我們需要玩手機。

這樣有什麼問題嗎?我認為這的確是個問題:我們正在為自己挖陷阱,這個陷阱無疑會影響人際關係,同時也會降低我們認識和反省自己的能力。

我們在習慣這種新的相處方式:一起獨處(Along Together)

人們希望待在一起,但也同時希望「不在一起」。人們想要定製他們的生活。比如你雖然知道應該去公司開某個會,但是會議中只有一小部分內容是你感興趣的,其他時間你就會用手機做其他事,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精力。

有一個18歲的孩子,他幾乎任何事情都用發簡訊解決,他惆悵地跟我說:「總有一天,我要學習一下如何跟人面對面交談。但現在我還不想。」

為什麼不當面說?因為面對面交談是實時發生的,你沒法控制你要說什麼。

發簡訊,寫郵件,貼照片髮狀態,我們可以編輯,可以刪除,照片也可以修改和潤色,所有這些都能讓我們向別人呈現出我們想要成為的樣子。它不少,也不多,剛剛好。

我的朋友Stephen Colbert問過我一個問題,猝不及防但是非常深刻:「難道簡短的在線交流的片段,加在一起不能等同於真正的交談嗎?」我的回答是「不能」。

這種小片段的交流也許可以收集到那些精心修飾過的信息,非常有技巧地表達「我在想你」、「我愛你」,但很難讓我們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對方。

我一次又一次地聽到:「比起說話我更願意發信息。」

人們如此自欺欺人,已經習慣了逃離真實的交談,逃向更少更淺的交流,以至於幾乎越來越希望躲開別人。有一天,更高版本的Siri會成為你最好的朋友,一個當別人都無暇顧及你時,還耐心聆聽的摯友。

我們在開發一種「社交機器人」,它們專門被設計用來陪伴老人、孩子,甚至我們每個人。

我們已經對給予彼此關懷毫無信心了嗎?要轉而依賴機器人?

一天,我走進療養院,看到一位失去孩子的女士正在對著一個小海豹形狀的機器人說話。這個機器人看上去像是在注視著她的眼睛,像是聽得懂她說話,它可以就這樣給她安慰。

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技術很棒。但是那位女士居然在試圖讓一個對人類生活毫無感受的機器理解她!機器人只是完成了一場很棒的表演,而我們是如此脆弱,居然會把偽裝的同情和共鳴當作是真的

那位女士沉溺於機器人帶給她的偽裝的同情,我知道,它不可能真正地同情。它不用面對死亡,它也根本不懂「活著」。

那一刻,真是我這些年的工作里最複雜,最糾結,最不是滋味的時刻。但當我退一步,我感到自己就在這場風暴的冰冷無情的中心。我們對於技術的期望越來越多,對人類的期望卻越來越少。我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

技術最吸引我們的地方,正是我們最脆弱的一面——我們很孤獨,卻又害怕親密的關係。如今,我們口袋中的手機正在改變我們的想法和思維,因為它們帶來了「我們永遠不用獨處」的錯覺。

當人們獨處的時候,即使只有幾秒鐘,也會變得焦慮,恐慌,坐立難安,馬上就摸起自己的手機。想想人們在排隊的時候,等紅燈的時候,都要把手機拿出來。

「獨處」像是變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人們試著用「聯繫別人」的方法解決它。

但是這種聯繫更像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真正的治療。

「我分享,故我在」。以前,情況是「我有了某種感受,我想打電話告訴別人」;現在,變成了「我想要有一點感受,所以我發消息給別人」。

問題在於,如果跟別人斷了聯繫,我們就感覺不再是自己了,幾乎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了。所以我們的聯繫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我們也把自己隔絕起來。

為什麼隔絕了?因為沒有獨處的能力——一種可以與外界分離,集中自己的思想的能力。當我們缺乏獨處能力的時候,聯繫別人僅僅是為了減少焦慮感,或者為了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這時候,我們並不真的在欣賞別人,而是把他們當作支撐自己脆弱的「自我感」的備用零件。

數字技術伴隨我們長大,所以我們也認為技術已經很成熟。實則不然,它還在起步階段。我們還有很多的時間來反思我們應當如何應用它,如何發展它。我並不是說應該扔掉手機,只是建議我們應當建立更有自我意識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開始改變:把獨處當做一件好事,為它留出空間。在家裡開闢出專門的空間,例如廚房或者客廳,用於和家人交談。在工作中也可以這樣。我們在工作時總是忙於「淺層的」聯繫,以至於沒有時間思考,也沒有時間談論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們真的需要聆聽彼此,包括那些無聊的細節。因為正是在我們結巴,遲疑,找不到合適的詞的時候,我們才向對方展現出真實的自我。

對於網路和手機的幻想,已經使我們失去了很多。如今,我們需要找到讓科技將我們帶回現實生活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回歸充滿愛的生活。

說到這裡,

如果在休息日接到微信好友看似無關緊要的消息,

你會及時回復嗎?

一 END 一

本期主播

瘦肉 : 90后金牛座女森。有一顆愛美食、愛生活、愛旅遊的心。少數人喜歡的,都讓我覺得特別。網易雲電台:《深夜談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