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毛澤東走出國門之路

主動放棄赴法留學機會

上個世紀初,青年時期的毛澤東也像同時代的有志青年一樣,在摸索探求救國之道。這期間,新民學會會員提出出國勤工儉學的主張。毛澤東對此既是支持者又是組織者,他在討論會上說:「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去什麼國家,然後是怎麼去。我們要把每件事都組織得十分周密。我認為我們分開到各個國家去留學最好。主要是美國、法國、英國和日本。」

這時,毛澤東已經開始關注歐美等西方國家。他之所以積極支持赴法勤工儉學,主要是想實地了解俄國和歐洲的革命真相。同時,新民學會把「改造與世界」作為自己的使命和宗旨。毛澤東在送別去南洋的會員張國基時對他講:「你要牢牢記住『改造與世界』我們學會的宗旨,去切實執行。」

毛澤東主張「大留學政策」。對於會員赴外國留學,他積極支持,但不主張都涌到法國一個地方去。毛澤東當時有為新民學會各個骨幹會員發展前途考慮的想法,擔心過多的會員聚集在巴黎一個地方,會造成人才的浪費。這或許也是他後來放棄赴法留學的一個原因。他的這一主張得到了新民學會會員的認可。可以看出,毛澤東希望骨幹會員能盡量分散到世界各地,既可以廣泛學習考察各國情況,以資比較抉擇,同時會員又可以做「改造與世界」的骨幹和模範,從而打開各地的新局面。

毛澤東和蔡和森開始組織湖南省的進步青年參與這一運動。蔡和森在1918年6月底來到北京,主要是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並與各方面進行聯繫。他到北京后即回信催促毛澤東速來北京,和他一起領導實施赴法勤工儉學的計劃,並說楊昌濟教授也希望毛到北京就讀北京大學。

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楊昌濟也給毛澤東寫信,告訴他現在青年人中出現了去法國的新浪潮。後來毛澤東回憶說:「當時湖南有許多學生打算用『勤工儉學』的辦法到法國去留學。法國在世界大戰中曾經用這種辦法招募青年為它工作。這些學生打算出國前先去北京學法文。」

收到蔡和森和楊昌濟的信后,毛澤東最終決定到北京去。當年9月啟程,儘管途中遭遇因黃河洪水沖斷鐵路導致火車停運的意外情況,使其行程一度受阻,但他卻利用等候鐵路通車的時間,就近走訪了附近的村莊,考察農民的生活狀況。幾經周折,他和二十多名自願赴法留學的進步青年在稍晚些時候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毛澤東發現準備去法國「勤工儉學」的青年遠比想象得要多,僅湖南就有四十多人。赴法人員中不只是年輕人,甚至還有四十多歲的人,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便在其中,他不惜放棄在湖南的教授職位而自願赴法。由此可見,當時赴法留學的「熱度」。從1919年春到1920年6月,新民學會會員蔡和森、向警予、蕭子升、蕭子璋、張昆弟、羅學瓚、李維漢等二十多人先後赴法勤工儉學,佔全體會員的三分之一。

毛澤東也在被邀赴法之列。但正當大家興緻勃勃準備啟程時,毛澤東卻放棄了赴法的機會,毅然選擇留在國內。是什麼原因促使毛澤東改變了初衷呢?因為在當時看來,他的這一選擇無疑是等於放棄上升發展的機會。這對那些躊躇滿志的熱血青年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對此,毛澤東對他的同學、朋友談了四點他留下來的原因:第一,資金不足。他一點兒錢也沒有,儘管路費大大減少了,但200元錢對他來說還是一大筆錢,他知道沒有人能借給他這麼多錢。第二,語言上不能過關。在學校時,他甚至連最簡單的英語發音都沒有掌握,更不要說學法語了。第三,他覺得留在北京不僅可以繼續學習,而且也可以為新民學會招收新會員,並為那些去法國的人充當可靠的聯繫人。最後,他明白自己是個行動者,自己的未來發展在政治組織上,而不在學問上,所以他對為學習而出國並不真的感興趣。在毛澤東看來,學習只不過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多年後,他在延安同斯諾談話時曾解釋說:「我並不想去歐洲。我覺得我對自己的國家還了解得不夠,我把時間花在會更有益處。」

1920年6月7日,毛澤東在給黎錦熙的信中再次表明了先在國內研究而後再出國留學的想法:「我只想於未出國去的兩三年內,用我已經得到的國文一種工具,看新出的報、雜誌、叢書及各譯本,尋獲東方及世界學術思想之大綱要目,以為出國研究的基本。」7月,原想勸毛澤東一起赴法留學的新民學會會員羅學瓚,也理解了毛澤東的想法,他對毛澤東說:「你說要在長沙預備兩年,要把古今中外學術弄個大綱出來,做出洋求學的準備,我很贊成。」因而不再勸他赴法了。

然而,這只是一方面的理由,毛澤東在向他的老師徐特立解釋時,卻表示絕非是因為資金和語言等問題,而是有著更深層的原因。徐特立後來說:「毛具體研究了辛亥革命的失敗,得出結論認為失敗的原因在於知識分子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知識領袖要取得任何革命的勝利,都必須密切聯繫這個國家的公民。就因為這個原因,在大戰結束后當我邀請他和我同去法國時,他拒絕了。他更願意增加有關的知識,而不是去法國。」

再一個原因是新民學會為了合理配置人才而做的理性分工。新民學會各方面的發展客觀上需要有骨幹會員留在國內活動,國外留學人員也需要國內有可靠的聯絡人。當時他們正在北大吸收會員,正好毛澤東主動提出留在國內,新民學會大多數成員也表示了贊同。為此,蕭瑜和蔡和森曾就毛澤東如何能在北京生活下去討論過好幾次,最後認為毛澤東當時最好的去處就是進北大。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毛澤東把眼光從西歐轉向俄國。特別是十月革命的勝利,對產生很大的影響,並給人帶來了新的希望與效法的對象,知識分子也紛紛轉向學習和研究蘇俄。因此,學習俄國經驗以改造和世界成為毛澤東的新選擇。他認為「俄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文明國」,俄國十月革命開闢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紀元,也應該學習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走俄國的道路。他認為自己應該選去俄國留學,而不是法國。1920年2月,毛澤東在給陶毅的信中說:「彭璜君和我,都不想往法,安頓往俄。何叔衡想留法,我勸他不必留法,不如留俄。」這時毛澤東還是準備出國,但方向已經改變,他希望以後組織一個留俄隊,赴俄勤工儉學。

隨著共產黨的成立,國內政治鬥爭形勢迅猛發展,毛澤東隨即投身於國內火熱的革命鬥爭和實踐之中,客觀上已不允許他有「閑暇」赴蘇俄了。所以,毛澤東赴蘇俄留學也未能如願。

新成立前訪蘇計劃多次被婉拒

多年後,毛澤東再度提起出國的想法已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了。據已解密的資料披露,毛澤東第一次提出出訪蘇聯是在1947年。那時解放戰爭激戰正酣,當年3月國民黨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主動放棄延安,讓國民黨軍隊「佔領」了延安,但共產黨正在積聚力量進行戰略反攻。

在國共兩黨的較量中,毛澤東最擔心的是美國公開支持幫助蔣介石,進而干涉事務。在他看來能夠阻止美國干涉的只有蘇聯。因此,他希望直接與蘇聯領導人會面,一方面尋求蘇聯的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也想聽聽蘇聯的建議。當時的形勢也需要中蘇雙方領導人會面,以便於真正相互了解,因此雙方也都希望實現領導人直接會面。

起初斯大林的態度還是積極的,並於1947年6月表示同意毛澤東訪問莫斯科。6月15日,在的蘇共中央聯絡員阿洛夫接到莫斯科來電:「請轉告毛澤東,聯共(布)中央認為,關於他前來莫斯科的事情不可走漏任何風聲。如果毛澤東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那麼,我們認為最好取道哈爾濱前來。如果需要,我們可以派飛機前往。」得此消息,中共立即積極準備,並在山西臨縣新建一個簡易機場,以便蘇聯飛機降落。

沒想到兩周之後發生了重大變故。7月1日,阿洛夫又接到斯大林的婉拒電報:「您有關毛澤東事宜和有關前線形勢的報告已收到。鑒於目前進行的戰役,毛澤東離開可能會對戰事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暫時推遲毛澤東來訪是適宜的。」

革命的形勢發展很快,人民解放軍在隨後的半年時間裡就掌握了解放戰爭的主動權,奪取政權的形勢日漸明朗。這時,斯大林認為有必要儘快與毛澤東見面會談了。於是,1947年12月16日又電告阿洛夫轉告毛澤東:「蘇聯政府歡迎毛澤東前來訪問。」

這讓中方深感意外,因為這次邀請不是以蘇共的名義,而是以蘇聯政府的名義,說明斯大林和蘇聯政府非常重視這次會面。毛澤東得知蘇方邀請后非常高興,他對阿洛夫說:「很好,現在我可以在那裡待上3個月或半年。」隨即開始著手準備赴蘇,並確定了啟程時間和隨行人員。1948年4月22日,周恩來通知阿洛夫,毛澤東準備5月初前往莫斯科,隨行的有夫人江青、女兒李訥和翻譯師哲。

毛澤東很看重這次訪蘇,心情也很迫切,未等斯大林回電,他就於4月26日,親自致電斯大林:「我決定提前去蘇聯,擬5月初從河北阜平縣動身,在軍隊保護下越過京張鐵路……可能6月中能抵達哈爾濱,然後從哈爾濱去您那裡……我將就政治、軍事、經濟等重要問題向聯共(布)中央同志請教……此外,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去東歐和東南歐國家,學習人民戰線工作和其他工作方式。」

3天後,斯大林複電毛澤東:「同意您來蘇聯的計劃,您想帶誰來,您認為需要帶幾個人來都可以。」但沒過幾天,5月10日,斯大林又發電報給毛澤東,以戰局發展和安全為由,再次建議推遲動身日期。不過,斯大林還是客氣地說:「如果您決定不延遲動身日期,請您通知我們何時把飛機派到何處。」

但這次又未能成行。直到1948年7月4日,毛澤東在西柏坡又給斯大林發電報,說自己身體已經好轉,故決定最近幾日動身前往蘇聯,「希望飛機在本月25日左右飛抵威縣。如果您決定通過海路接我們,希望船隻在本月底到達指定港口……即使海空路線都不行,我們也還是在本月25日左右北上。」

7月14日,斯大林讓阿洛夫轉告毛澤東:「鑒於糧食徵購工作開始,從8月起,領導同志分赴各地,要在地方待到11月底,因此聯共(布)中央請毛澤東同志把來莫斯科的時間定在11月底,以便能夠同所有領導同志見面。」不難看出,這是斯大林又借故推遲的一個借口。但毛澤東對阿洛夫再次表達了急於訪蘇的意願。他說,有一些問題要請教斯大林,比如關於同小的民主黨派的關係問題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問題,以及同美國和蔣介石作鬥爭的戰略計劃問題等等。然而,斯大林遲遲沒有答覆。於是,9月28日毛澤東又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表示,有許多問題需要親自向蘇共中央彙報,並真心地希望給予指示。

直到10月17日,斯大林才答覆同意毛澤東前來,但會面時間還是安排在11月份。這無疑傷害了毛澤東的自尊心。由於季節原因,這時走陸路和水路都不行了,於是他要求莫斯科必須派飛機來接他。這回斯大林不好再推託了,只得同意11月中旬派飛機來接毛澤東。可是到了11月中旬,莫斯科的飛機並沒有來。

由於戰事緊張,毛澤東便主動提出延期,稱因「偶有微恙」和戰事緊迫,他決定12月再動身去莫斯科。到12月底,毛澤東又通知莫斯科說,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正在進行,而且中共中央最近準備召開一次會議,待會議結束后他再去莫斯科。

1949年1月,斯大林再次推遲了毛澤東訪蘇計劃:「在目前局勢下,我們認為應當把您的訪問再后延一段時間,因為在此種情況下您的莫斯科之行會被敵人利用來敗壞共產黨的聲譽,攻擊中共是依附於莫斯科的附庸。」

由於形勢發展很快,中共奪取政權只是個時間問題了。應該說蘇共對毛澤東訪蘇還是很重視的,但在時機的把握上還存在不少顧慮。1月14日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斯大林說:毛澤東在這個時期來訪未必合適,因為他是游擊隊的領導人。他的出訪無疑會被西方說成是到莫斯科向蘇聯共產黨領取指示。也許,不久即可成立由毛澤東領導的革命政府。屆時,毛澤東就不需要隱秘身份,而作為政府首腦正式訪問一個鄰國。這將提高這個政府的聲譽和權威,並具有重大的國際意義。

隨後,斯大林給中共發報,再次提出暫緩毛澤東的莫斯科之行:解放戰爭正處在緊要關頭,戰鬥還很激烈,在這個時候,統帥不宜離開自己的崗位太遠。如果您有重大問題要同我們商量,我們可以派一位負責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來聽取您的意見,然後進行協商。

有鑒於此,毛澤東17日回電:「我決定暫時推遲蘇聯之行。」

1949年1月30日至2月8日,米高揚到達西柏坡,這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第一次直接與蘇共中央全面交換意見—這也是斯大林為頂替毛澤東訪蘇而特意安排的。米高揚的來訪,對加深雙方了解、改善兩黨關係,尤其在減少斯大林對毛澤東和共產黨的疑惑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斯大林為何三番五次婉拒毛澤東訪蘇?現在看來,主要是由於二戰勝利后,美蘇關係正在發生急劇變化,蘇聯在歐洲正陷入與西方嚴重對抗的局面。這期間,美國又欲意以蘇聯在亞洲破壞《雅爾塔協議》框架為借口,進而對亞洲地區採取直接的武裝干涉政策,從而使蘇聯陷入兩面受敵的困境。蘇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為避免給美國以口實導致與美國在亞歐直接發生衝突,所以不願公開擴大對中共的援助。這便是斯大林三番五次推遲毛澤東訪蘇的主要原因。

首次訪蘇曾受「冷遇」

中共即將奪取全國勝利時,劉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團於1949年6月21日至8月14日訪問蘇聯。這是即將執政的共產黨向國外派出的第一個代表團。因這次訪問是在新宣布正式成立之前,所以是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劉少奇訪蘇的主要任務是向蘇共領導人特別是斯大林本人介紹革命的基本情況,同斯大林討論新的建立和中蘇關係等重大問題,為新爭取有力的國際支持,同時也為毛澤東正式訪問蘇聯做前期準備。

10月1日,新開國大典開始后僅兩個小時,蘇聯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賀電就發到了北京。第二天,蘇聯斷絕同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係,成為第一個與新建交的國家,也由此帶動了歐亞十餘個國家對新的承認。11月12日,斯大林發來電報,正式邀請毛澤東訪蘇。

毛澤東接受了斯大林的邀請,在新成立僅兩個多月後,就決定親赴莫斯科訪問。這是毛澤東作為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正式出訪,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談廢除不平等的中蘇舊約,簽訂新約;尋求蘇聯的經濟和技術援助;祝賀斯大林70壽辰。

在此之前斯大林多次婉拒和一再推遲毛澤東訪蘇,已給雙方造成不愉快。特別是1949年初斯大林出於其自身的戰略考慮,希望中共和國民黨和談,同時讓蘇聯作為中間人調停,被毛澤東堅決拒絕了。這也是斯大林最後一次婉拒毛澤東訪蘇的一個原因。後來,斯大林派米高揚秘密訪問西柏坡之後,這才對共產黨的方針和對外政策有了清楚的了解,尤其在得知中共將來的所有政策都要跟蘇聯保持一致后,他非常高興,隨即加大了對中共的援助。

中共方面對毛澤東首次訪問蘇聯高度重視,並按國際禮儀做了精心準備。除了必備物品,毛澤東出訪的衣著也是需要著重準備的。據時為毛澤東衛士的李家驥回憶,周恩來和羅瑞卿都建議毛澤東順應國際禮節,著黑色服裝。毛澤東就問:「怎麼這麼複雜,我就不穿黑的。」周總理做工作說:「咱們國家第一次以主席這樣的身份訪問蘇聯,我們一定要和外交禮節相適應。」毛澤東聽周總理這麼一解釋,就說:「那好,就一套黑色的,一套做灰的。」灰色是他喜歡的顏色。

12月6日晚,毛澤東乘專列離開北京。在從北京到滿洲里的國內路段,毛澤東乘坐的是美國送給蔣介石的專列,但蔣介石還未坐過,只有宋美齡坐過一次后就被人民解放軍繳獲。儘管這是當時最好的專列,設備齊全,非常豪華,卻水土不服,專列過山海關不久,氣溫已下降到零下40℃,凍裂了暖氣管道,還把幾組暖氣也凍壞了。毛澤東見狀幽默地說,不是說美國什麼東西都好嗎?有人還說它的月亮都是圓的,怎麼它的火車到了東北就凍了呢?

由於沒有備件,專列上的暖氣始終沒能修好,車廂內的溫度最低時達零下5攝氏度,毛澤東著涼患上了感冒。專列在境內走了3天3夜,12月9日到達滿洲里后,因為兩國鐵軌軌距不同,所以在這裡要轉乘蘇方派來的專列。換車時,蘇方專列的車門正好對準中方專列的車門,毛澤東微笑著與在場送行的人員親切握手,說道:「一路上辛苦了,謝謝你們。」然後,毛澤東一行換乘蘇方前來迎接的專列,繼續駛往莫斯科。

到達莫斯科時專列進站的時間是12月16日中午。當站台的鐘聲敲了12響時,毛澤東笑著說:「好!用鐘聲歡迎我們。」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莫洛托夫和元帥布爾加寧登上專列迎接毛澤東,並告知,因天氣太冷,歡迎儀式從簡。毛澤東同意蘇方的安排,並在歡迎儀式上發表了書面講話。他在講話中含蓄地表達了此次訪問的意向,但並沒有引起蘇方的特別關注,這為他後來遭受斯大林的「冷遇」埋下了伏筆。

雙方領導人第一次會面是在斯大林的辦公室,斯大林率蘇共全體政治局委員及外長在門口迎接毛澤東的到來。一見面,他握著毛澤東的手熱情地說:「你很年輕,很了不起。」毛澤東回答說:「我是長期受打擊排擠的人,有話無處說。」斯大林立刻說:「勝利者是不受審的,不能譴責勝利者,這是一般的公理。」實際上斯大林是沒讓毛澤東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入座后,兩位領導人就國際形勢和中蘇關係進行了首次會談。會談中斯大林表達了蘇方的想法,他對毛澤東說:「您遠道而來,不能空手回去,咱們要不要搞個什麼東西?」這與中方的想法不謀而合,毛澤東幽默地說:「恐怕是要經過雙方協商搞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應該是既好看又好吃。」然而,斯大林和蘇方人員對這種表達方式難以理解,全都目瞪口呆,貝利亞竟然笑出了聲。於是,隨行顧問兼翻譯師哲直譯后又解釋說:「好看,就是形式好看,讓世界上的人看到的是冠冕堂皇的;好吃,就是有內容、有味道、實實在在。」

毛澤東又接著說:「劉少奇回國后,中共中央討論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問題。」斯大林這才搞清楚中方的意圖,他說:「這個問題可以討論解決。」可他又提出需要明確的是,應當保留1945年締結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呢,還是聲明將對它進行修改,或現在就做修改呢?斯大林的顧慮在於這個條約是根據雅爾塔協定締結的,他的想法是不要在法律上給美國、英國留下任何借口。由於是第一次拜見斯大林,也是禮節性的,因此雙方都表現了極大的熱情。這時毛澤東的情緒還很好。

毛澤東此次訪蘇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為斯大林祝壽。12月21日,毛澤東出席了在蘇聯大劇院舉行的斯大林70壽辰慶祝大會,是13個代表中首先致祝詞的外國元首,全場曾3次起立熱烈鼓掌。

然而,隨著訪問的深入,情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24日,毛澤東與斯大林進行了第二次會晤,會談中斯大林對中方關注的中蘇條約問題卻隻字不提。隨後,蘇方便安排毛澤東參觀莫斯科附近的工廠,還讓他觀看俄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歷史人物傳記片等,以消磨時光。斯大林還說:「毛澤東真聰明,有空兒就看人物傳記片,這是了解歷史最簡捷的辦法。」實際上這時毛澤東受到了「冷遇」。

由於歷史上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對中共及毛澤東都有偏見,曾一度認為「毛澤東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雖然由於革命的勝利,斯大林開始改變這種偏見,但他對新仍然心存疑慮。繼續維持雅爾塔協定的條款、以保持蘇聯在的既得利益,這是斯大林當時的根本想法。因此斯大林對中蘇條約問題採取迴避態度。而對斯大林此時的沉默,毛澤東非常惱火。

特別是當毛澤東聽了斯大林關於雅爾塔協定的一番話后,認為斯大林是在找託詞,是蘇聯要繼續維持同國民黨政府簽訂的所有條約和協定,不願意再與新簽訂新的條約。在後續談判中,斯大林的大國沙文主義便顯現出來。儘管他主觀上對,特別是對毛澤東很尊重,但在會談中還是不自覺地表現出了「老子」的「威嚴」。尤其是在會談條約的一些具體問題上,斯大林甚至提出了干涉內政的內容,這讓毛澤東無法容忍和接受,因而在會談中屢屢出現不快。

12月26日,在寒冷的異國他鄉,毛澤東度過了他的56歲生日。與幾天前斯大林隆重的70壽辰相比,毛澤東的生日就顯得過於冷清了。儘管是在莫斯科,但蘇方沒有任何錶示。當年訪蘇代表團的機要員沈劍心至今記憶猶新:葉子龍讓廚師做了幾個菜,煮了麵條,喝酒、敬酒,大家向主席祝賀。他一邊給大家回敬一邊即興說,人30歲以前往上坡走,30歲以後下山了,走下坡路了。接著分別問在座的人多大年齡,然後他又接著說,我們往上跑路也挺艱難的,挺曲折的,困難挺多的。但是下山呢?下山的路也不好走啊,也挺艱苦的,有好多事要辦呢。

毛澤東既感慨革命的「艱苦」,也感慨眼下如何處理同蘇聯及斯大林之間的歷史和現實關係的「艱苦」。

在隨後與斯大林的會談中,毛澤東感到斯大林的態度非常強硬,就是不同意談條約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甚至認為,既然斯大林態度這麼強硬,祝壽完了就可以回國了,再談也無意義。但毛澤東不是輕易服輸的人,他決定條約不談就不走了,就待在莫斯科。

沒過幾天,謠言四起,外電傳開了,說毛澤東被斯大林軟禁了,中蘇發生了嚴重的分歧。這實際上是美國在背後指使造謠。恰巧印度繼緬甸之後於1949年12月30日宣布承認新,英國也有承認新的動向。迫於各方壓力,斯大林終於沉默不下去了。1950年1月2日晚上,斯大林讓莫洛托夫去見毛澤東,說斯大林同意按照的條件簽訂新的同盟條約。那天晚上毛澤東非常高興,籠罩心頭多日的烏雲頓時消散。

毛澤東立即電告周恩來即來莫斯科。經多次會談后,中蘇兩國領導人對條約的原則和內容基本達成一致。隨後,由蘇方起草了一個條約草案。周恩來看后說:「不對,我說的許多內容沒有包括進去,要修改。」毛澤東聽了周恩來的彙報后說:「我們自己重搞一個吧!」於是,周恩來又把王稼祥和陳伯達找來一起商量。毛澤東與大家商量定下條約基本原則和框架后,主要由周恩來起草。周恩來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寫出文本,再讓師哲譯成俄文,然後交蘇方徵求意見。沒想到蘇方看后,沒做什麼大的改動,表示完全同意。中方起草的條約草案堪稱是一部傑作,完全出乎蘇方的意料。

經過政府代表團和蘇聯政府的共同努力,《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其他各項有關協定均已敲定,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舉行了簽字儀式。雙方簽字代表是周恩來和維辛斯基。其實,按斯大林的本意是想由他本人和毛澤東親自簽署所有條約和協議,在他看來,這樣對外界來說更顯得冠冕堂皇。可毛澤東壓根兒就不想由自己簽什麼條約和協定。這種思路上的差異,使得兩人始終心存戒意。儘管斯大林對毛澤東心存不滿,但他在對的援助上還是給予支持的。

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一行離開莫斯科回國,結束了他長達兩個多月的首次國事訪問。

再次訪蘇受最高禮遇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應邀率代表團第二次出訪蘇聯,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紀念活動,並出席13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暨68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史稱「莫斯科會議」。這是毛澤東第二次出國,也是他最後一次出國。

這次訪蘇與第一次不同,是在斯大林去世和赫魯曉夫繼任后,中蘇關係發展到高峰的背景下成行的,所以受到蘇方最高規格的禮遇。毛澤東第一次訪蘇乘坐的是專列,由於天氣寒冷專列的暖氣被凍壞,毛澤東因此受涼患上感冒;訪問期間還一度受到斯大林的冷遇,使毛澤東在一段時間內很不愉快。而這次赫魯曉夫邀請毛澤東訪蘇,蘇聯方面做了精心安排。毛澤東的座機是當時蘇聯最好的飛機,飛行員也是最優秀的。隆重的歡迎儀式結束后,毛澤東被安排下榻在克里姆林宮,入住沙皇的寢官—這是唯一安排在克里姆林宮的外國元首,並完全按照毛澤東的習慣安排。

毛澤東第一次訪問蘇聯時有些生活細節沒有搞好,蘇方很被動。這次赫魯曉夫特別注意,並親自過問,還專門請汪東興先打前站來莫斯科,說他知道毛主席怕冷,所有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團都住在列寧山,那裡是別墅區,但只把毛主席安排在克里姆林宮,住沙皇的寢宮,這樣到會場不用經過露天,裡面有一條走廊直接通到禮堂,免得主席感冒。他還帶著汪東興參觀。汪東興看了寢宮后講,赫魯曉夫同志你得把沙發床換掉,主席不睡沙發床,只睡木板床。然後就改成了木板床。

為什麼赫魯曉夫對毛澤東的這次訪問格外重視?主要是因為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在最高權力爭奪中獲勝並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但他的地位並不穩固,無論是在社會主義陣營中還是在國內及黨內,赫魯曉夫的影響力都無法與斯大林相比。因此,他急需通過與搞好關係來贏得的支持,以穩固自己的地位,同時維持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為首」的地位。

在此之前,先後發生了蘇共二十大秘密報告、波匈事件和蘇共1957年6月反黨集團事件。這三個事件使得蘇聯共產黨的影響力急劇下降,而共產黨的影響力急劇上升。赫魯曉夫認為,發生了這麼多事,很需要開一個大會進行總結。因此,赫魯曉夫就想利用11月7日紀念十月革命的時候,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都來莫斯科召開一個世界共產黨領導人大會,統一思想。在會議的籌備過程中,赫魯曉夫幾次派人來探詢毛澤東能否參加這個會,因為毛澤東不參加的話,他覺得開這個會就沒有意義了。可是,毛澤東一直沒有明確答覆。開始說看情況吧,後來毛澤東說11月天太冷,怕感冒,不去了。

赫魯曉夫一直為此糾結。直到9月份發生了一件事,這或許是促使毛澤東決定再次訪蘇的一個原因。中方曾多次提出請蘇聯幫助搞原子能技術,但都被蘇聯婉拒。9月份赫魯曉夫突然通知,說你們可以派代表團來談這個問題。隨後,聶榮臻率代表團訪問蘇聯。10月15日,聶榮臻代表政府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別爾烏辛,分別在《關於生產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在建立綜合性原子能工業的協定》(簡稱國防新技術協定)上籤了字。在這個協定中,蘇聯答應在原子能工業、導彈、火箭武器、航空新技術以及導彈和核試驗基地建設等方面,對進行援助。

據新近解密的蘇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當時不顧軍方堅決反對,力排各方阻撓,毅然決定向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不久,毛澤東回復赫魯曉夫,如期赴莫斯科。赫魯曉夫一聽毛澤東能來,非常高興,於是開始精心準備。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第二次抵達莫斯科。當日,莫斯科時間下午3點,代表團乘坐的「圖104」專機在伏努科夫機場降落,舷梯下紅地毯鋪路,赫魯曉夫、布爾加寧、伏羅希洛夫、庫西寧、米高揚、蘇斯洛夫、福爾采娃、柯西金等蘇聯黨政領導人前來迎接。在赫魯曉夫的陪同下,毛澤東檢閱了三軍儀仗隊,並發表簡短講話,對蘇聯的盛情邀請表示感謝,讚揚40年前十月革命的勝利「創造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明確指出,「以偉大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是保障世界和平的堅強堡壘,是一切不願意受帝國主義壓迫和奴役的人民的忠實朋友。」

訪問期間,毛澤東主要參加了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紀念活動和世界共產黨和工人黨的代表大會。在大會發言中,毛澤東表示支持赫魯曉夫戰勝「反黨集團」,同時擁護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的「為首」地位。此舉不僅為赫魯曉夫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樹立了威信,而且在兄弟黨面前也給足了他面子。在莫斯科會議期間,毛澤東為促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團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做了大量工作。

第二次訪問蘇聯歷時18天,毛澤東對此次訪問還是非常滿意的。當時,雖然從表面上看中蘇兩國關係非常好,但在背後卻隱藏著一種內在的分歧,因為斯大林去世以後,蘇聯共產黨的影響在減弱,共產黨的影響在上升。此後,隨著赫魯曉夫的地位逐漸穩固,他開始自我膨脹,接著不斷調整對華政策,從而使雙方矛盾不斷加劇。實際上,從莫斯科會議以後,中蘇關係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責任編輯 尹德佼

郵箱 [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