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題| 成尚榮:核心素養與未來學校

教育需要定義。現在我們對教育已有不少定義,由於視角不同,存在不同的表述。在諸多定義中,有一表述應為大家所關註:教育是對未來的定義。其旨意是十分明晰的:教育可以定義未來,亦即可以創造未來;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未來。這一道理也是為大家所認同的:教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戰略,具有基礎性、全局性;教育引導面向未來,應當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擔負起應有的重任。

一、規劃和建構未來學校,是所有學校發展的共同的必然走向

這一教育是對未來的定義,幫助我們建構起這樣一種邏輯:所有的學校都要走向未來,走向未來並非少數精英學校的專利;只有所有的學校都去辦未來學校,未來才會更加美好。因而這一邏輯走向形成一個重要命題:所有的學校從現在起就要做好準備,站在現在瞭望未來,用未來審視現在、改變現在,規劃、設計未來,並一步步走向未來。

這一命題是教育的重大使命。問題是:什麼樣的學校才能走向未來?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創造未來?這兩個問題暗含著另一個問題:未來在哪裡?這似乎是個偽命題——未來當然在未來。其實,這是個真問題,因為未來不是虛空的,總有出發地,總有落腳點。

其一,未來隱藏在歷史的文化密碼中。歷史造就了傳統。「傳統是圍繞人類的不同活動領域而形成的代代相傳的行事方式,是一種對社會行為具有規範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時也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創造性想象的沉澱。」因而,「一個社會不可能完全破除其傳統,一切從頭開始或完全代之以新的傳統,而只能在舊傳統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造性的改造」。

毋庸置疑,傳統的行事方式、文化力量和創造性的想象沉澱,定會成為文化基因,演化為一種文化密碼,悄悄地然而是強有力地起著重要影響,或是規範,或是感召,或是想象。從文化學的角度看,未來實質上是種回歸,回到傳統中去尋找發展的密碼,尋找精神范型、思維范型、關係范型、技術范型等。而且,在回歸的過程中總有新的發現和新的想象,引發新的創造和對未來新的構想。

一個忽略傳統、丟棄傳統的學校,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未來的。例如北京中學,一所新學校,只有四年的歷史,那它有傳統文化的密碼嗎?其實,四年也是歷史,何況北京中學期望上承北京大學,下接北京國小。「北京」,本身就意味著宏大的召喚和深遠的期待。可以說,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就應是她的文化背景,她應根植中華文化的土壤中,脈管里應流淌中華民族的文化血液。

該校校長夏青峰說,北京中學要辦成北京風格、氣派、世界胸懷的學校,這既是學校現在的定位,又是未來學校的定義。正是從中華文化的基因中尋找到的密碼,給這所學校一種悠遠而又實實在在的文化力量和召喚,她正積極應答著。

其二,對未來的莊重承諾,就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未來從現在開始。建構未來學校本身就是一種承諾,莊重的、神聖的承諾,但未來之路就在現在的腳下,是從現在開始,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裡可以用得上幾個文化常識。

一是像蘇格拉底那樣,尋找智慧本質以後說,「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這不是對無知主義的辯護和讚賞,而是說智慧的生長需要扎紮實實的行動,第一個行動就是承認自己無知,為此要去學習、探尋、發現。對未來過多的憧憬,很可能讓你耽於無為的想象中。

二是古諺所言,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論道是需要的,也許這可以稱為頂層設計,但不能行動、實踐,缺少實幹精神,未來怎能來到你身邊?

由此可自然想到,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在實踐中培育起來的,無論是核心素養框架中的「社會參與」,還是經合組織的「積極行動」,抑或是日本提出的「實踐能力」,都強調行動與實踐。因此,對待未來學校的態度,是一個人核心素養的體現。現在的一切,都要指向未來,為未來學校的建設做好準備。

二、未來學校要以人的學習為中心,聚焦於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培養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研究、制定,是世界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和重要國際組織的共同命題,旨在解決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以核心素養引領學生未來的發展。

比如,美國2002年指定的《「21世紀素養」框架》(2007年發布了該框架的更新版本)。再如,19972002年經合組織進行的「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基礎」研究計劃,認為核心素養不是特定專業或職業生涯所要求的素養,也不是特定社會場域、民族或國度所要求的,而是人類的未來社會生活要求個體所需具備的最為關鍵的素養。

在發布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時,明確指出,「根本出發點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升21世紀國家人才核心競爭力」。顯而易見,核心素養指向並聚焦於未來人才品格與能力的培養。因此,建構未來理想學校,應當以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為總領、為目標、為核心,否則未來學校的建構就丟失了魂,丟失了方向,很可能變成物質條件的改善和豐富,即使進行了課程改革、教學改革,但因缺少改革的重大準則,可能將課程改革、教學改革技術化、工具化,甚至應試化。

核心素養是關於人的,是屬於人的,是以人為主體培養和發展起來的。討論核心素養,必須討論人的發展,未來學校的建構,也必須以核心素養來統領。以核心素養統領,說到底是以人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以人的學習和發展來統領。

新加坡於2010年研製的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是以人為中心的,著力培養四種人:有自信的人、有學習能力的人、樂於奉獻的人、心繫祖國的公民,並以人為中心展開了學生髮展核心素質的多維設計。

最近韓國修訂了國中等教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突出共同體素養的培育,仍是在凸顯人在當今世界中的責任擔當和博大胸懷。經合組織從「能互動地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群體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維度形成核心素養框架,每個維度的主體都是人,都是學生。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更是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從三個方面、六大素養進行整體建構,有鮮明的特色。

以上一些情況的概覽,讓我們看到了核心素養中「人」的身影,也必將看到「人」在課程、教學中的閃耀。道理非常明了:沒有人的課程不是真正的課程,沒有人的教學也不是真正的教學。同時,核心素養既是指向當下學生,又指向學生的未來發展,是要促進學生的現代化。因此,沒有人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未來學校、有未來的美好。

換個角度說,未來學校是要進一步培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讓「人」站立在未來學校的制高點上。總之,未來學校是為了人的,面向人,以人為主體,未來是人們創造出來的,舍此無所謂未來學校,也無所謂未來。

「以學習者為中心」,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題,根本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引領我們探索、建構具有特色的育人模式,推動教育轉向:從知識、分數、成績、升學率轉向人的培養,從知識、能力、態度三個維度加以整合,以綜合體現的方式使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這一育人模式探索、建構的核心環節和途徑是立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能力讓你登上山頂,而道德讓你永駐山巔;知識不全面,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道德不健全,知識是無法彌補的;道德是人全面發展旅程中的光源,道德應是課堂上空永遠飄揚的旗幟……無論怎麼論述道德在育人模式中的價值地位,都不過分。因此,當我們十分關注人的關鍵能力時,千萬別忽略人的必備品格。

當然,我們並非道德唯一主義者。「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育人模式,還應探索建構課程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和管理模式。在這些方面,北京中學進行了可貴探索,給我們以智慧的啟迪:核心素養並不神秘,原本就存活於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生活中,只是以往我們並不自覺。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整體框架的發布,使得北京中學的態度更鮮明,行動更自覺。核心素養應有校本化的表達,該校的表達是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學會創新、學會生活。核心素養應當落地,該校的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有具體的落實方式,將舞台和機會面向學生。

三、學校課程應有未來性,搭建通向未來學校的橋樑

課程是通向未來的橋樑,橋的寬度、長度,橋墩的支撐度、堅固度,影響著人才素養的結構和質量。課程改革要聽從核心素養的召喚,用核心素養來審視、改進並優化學校課程,讓通向未來的橋樑基礎更厚實,橋面更寬廣,橋頭伸向未來伸得更長、更遠,學生在橋上行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夥伴一起溝通交流、合作互助,走得快樂、紮實,有新的夢想、新的發現、新的創造。總之,學校課程應關照現實性,更應關注未來性。

核心素養召喚和引領下的學校課程,應著力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革。

一是重視國家課程的高質量實施。當下不少學校把課改的重點、興奮點放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輕慢甚或忽略國家課程的實施。但國家課程規定了國家對學生素養的基本要求,保證並提高國家課程的實施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的核心任務,對此不能有任何的搖擺。而且國家課程的實施,應在課程綜合的視野下進行跨界學習。實施好國家課程,學生才有更良好的基礎,背上智慧的行囊走向未來。

二是校本課程開發要提高課程品質。校本課程對培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本課程開發要堅持,不能後退,不過作為課程要具備應有的規定性,才具有課程的意義。當下校本課程開發存在隨意、盲目的現象,在開發宗旨、程序和實施的途徑方面,包括以教材形態代替校本課程等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校本課程的品質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有品質的校本課程,才會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是課程綜合要有更科學的把握。課程綜合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走向,其綜合課程的開發,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課程綜合化的開發與實施的任務越來越重,這應當成為改革的重點。但對課程綜合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澄清,即綜合既是課程形態,又是方式和過程,更是理念。我們不能只在綜合的課程形態上下足功夫,而忽略方式、過程和理念。事實證明,確立了綜合的理念,把握了綜合的方式,優化了綜合的過程,教師是可以自覺地、創造性地進行綜合的。

討論到這兒,我們可以有了基本判斷:課程的未來性並不神秘,就在課程的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上,堅持這「四性」,課程會帶著學生和學校走向未來。

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學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課程和改革的諸多環節中,教學改革具有實質的意義。這個道理並不深奧:所有的課程都要在課堂里聚合,聚合實質上是創造性地整合,要通過教學來完成。

高品質的課程只有在高水平的教學中才能立起來,課程理念、目標、要求和原則才能真正得到落實,其間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得到培育和發展。因此,應當明確地將課堂教學改革作為課改深化的一個重點,堅信不疑、堅定不移。

而且,課堂教學改革也應當在課改的語境下展開,充分體現、落實核心素養的理念和要求,讓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發展的基地和孵化器。

核心素養召喚、引領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應當進一步理清思路。

第一,真正確立教學育人的核心理念和宗旨,好好領會蘇霍姆林斯基對一位物理教師講的話:你不是教物理,你是教人學物理的。這個意思非常明白:教學,不只是教知識,甚至也不是只教能力,在教學過程的所有方面、所有環節的背後和深處,都應有「人」,都應有學生。「人」是人的最高價值,教學的最高價值當然也是人,是學生價值的體現和提升。只有將教學聚焦於人,認識學生,發現學生,促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才會進入學生的心裡,形成新的文化結構,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知識就是力量」才能改變為「核心素養才是走向未來的力量」。

第二,堅定地將教學的本質置於「學會學習」這一核心上,促使教學有根本性變化。實現這一變化,應當改變教學結構,但我們已開始意識到「結構重建不是文化重建……改變形式結構不同於改變規範、習慣、技能和信念」。改變結構很重要,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的另一思路是:設計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變革學習方式。教學活動實質應是學習活動,用學習活動來貫穿教學過程,以學為核心的目的才能得到落實。

第三,讓思維伴隨學習過程。「學習就是要學會思維。」杜威這一對學習的定義,道明了學習和思維的關係,所以讓學習真正發生,就是讓思維真正發生。深度學習,我以為是有挑戰性思維的學習,而思維的發展,才可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精彩觀念的誕生。

第四,讓學習回到真實的、豐富的、複雜的情境中去,智慧是對情境的認知、辨別和頓悟。從某個角度看,智慧是核心素養的代名詞。

第五,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支撐和改變教學,讓學生在更廣闊的世界里學習,進行創造性學習。

現在,北京中學正在憧憬並走向未來學校,以「享受幸福人生,做中華棟樑」作為學生的成長目標,以「智、仁、勇、樂」和「學習能力、共處能力、創新能力、生活能力」為學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開發課程的基礎性、拓展性、潛能性,形成閱歷、學院、服務等課程系列,並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聯繫性學習和體驗性學習。

正是通過這些改革舉措,探索課程育人、教學育人的實現方式,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運用課程這一橋樑,學校將通向更誘人的未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