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連接思維4 | 靈活運用這三種方法,讓你成為寫作高手

連接思維就是通過具體而個性的發現,認識和把握對象,從而與世界萬物建立關係,找到自己的位置,與他人分享信息。我們可以通過文字素描的方式訓練自連接思維能力。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可以運用以下三種方法,讓自己寫得更省力更有效果。

觀察,不僅僅是眼睛的「看」,它是我們處理外界信息的基本動作,包括觸、嗅、聽等各種手段。

觀察,是我們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留下來的能力基因,我們甚至可以想象這麼一個場景:祖先們向森林深處進發,以獲得今天的獵物果腹。突然不遠處傳來一聲響動,他們立即潛伏在地,然後慢慢地靠攏,撥開層層枯草和枝葉,聚焦到一枚留在地上的蹄印,看一看,嗅一嗅,摸一摸,並對更多的細節進行進一步研究。最後確定了這是什麼動物,並迅速做出判斷,有了十足的把握,向著動物逃亡的方向追擊。

這給我們寫作很大的啟發,要獲得有效信息,傳遞有價值的內容,就需要有聚焦意識,對對象進行連續的觀察,從各個側面匯總它的細節。只有具體的對象,我們才能與之發生連接。觀察,是連接思維的運用實踐,通過聚焦於一點,有針對性地表現寫作對象的特點。

寫作時,我們要專註一個畫面、一個場景、一個鏡頭,甚至是一個動作。描寫得越細膩,越有針對性,就越見功底,這樣的作文也就越能得到老師的青睞。

參加全國中國小生創新作文大賽冬令營的張藝同學,寫過一篇作文《大師》,裡面有一個場景,共有275個字,令人難忘:

1

李老頭把糖從鍋里一勺一勺盛到三輪車的小鍋里,開始手把手教四喜怎麼用長桿木勺畫糖。他做示範,右手持勺盛些糖漿,向空中一揮手臂拉出一根根細如龍鬚的糖。搖搖晃晃落到白瓷板上來,李老頭眯起眼來盯著瓷板,只見右手持勺地上下翻飛,變化角度多端,晃得人眼花繚亂。看似沒有章法的亂畫落在瓷板上卻讓人眼前一亮,瞧!一隻小兔兒正趴著啃草呢!李老頭看著作品嘿嘿一笑,用小鏡子把畫刮下,粘上根竹籤,遞給糖花和四喜吃。糖花於是使勁踮著腳看他爺爺握著四喜的小手畫,自己只能幹瞪眼,不懂為什麼爺爺不教她。「呦呦快來瞧!我徒弟的第一個作品!」老李頭又眯眼笑起來,遞給糖花,「你吃!」

李老頭這個人物可能是虛構的,但這並不妨礙作者對其產生具體而個性的認識。作者聚焦李老頭的動作,細緻入微,描繪了一幅讓人難以忘卻的畫面。

要寫好對象,離不開觀察聚焦,這是最基礎的能力,沒有這個積累,就很難寫好對象,空洞無物、虛假編造的作文大多就是這樣來的。

如何聚焦呢?就是要選擇你對對象感興趣的一點,從小處落筆,寫出畫面感,這點尤為重要。我曾聽過北京名師何郁老師的講座,他講座時動作豐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何郁老師

他穿著條紋T恤,戴一副銀色的金屬框眼鏡,雙手戴有木珠:右手是棕色的小木珠,左手是大粒的黑木珠。

我坐在下面聽他講《我寫作我證明》。

激昂處,眉毛挑起,眉間呈一個V字形,眉頭緊鎖,眼珠凸出,投射精光,不可直視。

若有停頓,則抿了嘴唇,上唇聳立,像一座山。間或舌尖探出,輕舐上唇,動作細膩得像春天的嫩芽。

他喜歡用右手配合自己的講話,姿態豐富。有時,手指自然微張,無形中像握著一個網球,掌心鏤空,在空中不斷地划圈;有時五指全開,向前揮舞。加重語氣時,則雙臂張開,雙手像託了東西,往上升騰,想要掙脫大地的束縛;有時,右手握成拳頭,上下揮舞。

從手勢中,可見他的語速。握成拳狀又出一食指,從左到右,迅速一劃,像一粒子彈飛過,語速則快速無比;手掌呈空心狀,停在空中,像圍著軸心,上下翻轉,則在強調;掌心向下,對著桌面,一次次地往下點擊,語速乾淨簡潔,像雞頭啄米。

他有時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幻燈片前,從那些繁複的語言片段中,點出要講的地方,準確而迅速,像在水裡撈起一個溺水的人。

寫何郁老師,我聚焦他的動作,足足寫了300多字。通過這些細節,我走近了對象,發現了他的特點。如果要給這段文字取個題目的話,可以是「『表情包』何郁老師」。

今年北京卷優秀作文,一考生寫了這樣一篇作文:

3

共和國,我為你拍照

2049年,共和國百年誕辰之際,正如梁啟超先生心中有一個「少年」一樣,我也願用幾幀照片展示我心中的幸福。

第一幅照片我想拍醫院,準確地說應該是產房。

一張床上躺著一個女人,不,現在她是一位母親了。她眼角掛著疲倦,但眼神卻透露著興奮夾雜著溫柔,滿頭都是大汗,側著頭看著她的孩子。站在床頭最前面的是孩子的父親,看著孩子母親有些心疼,嘴角上揚,但眼神有些許驚愕,雙手似乎想伸手去抱抱孩子但又有些畏縮,手就這樣懸著。站在床中間的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歡喜得把皺紋都擠了起來。床尾站著的是醫生,看著眼前的一幕,雖然他已極少遇到意外,但他不禁也笑了起來。而孩子也在笑,不知是否因為他的名字叫「國慶」。

第二幅照片我想拍養老院。

一扇半掩的門,門縫正對的是一扇窗,窗旁有三個人。坐著的是一位發已灰白的老人,眼神炯炯,透著點點求知慾望;左邊一人,後背微弓,一手扶著椅背,一手指著屏幕似乎在說著什麼;右邊一人只露了半邊身子,只能看見穿著白大褂,似乎是醫務人員。透過窗子,能看見對面的小山丘,小山丘上有籃球場、網球場……遠一點有健身場地,再遠一點隱約還有一片湖,湖邊有三五成群的老人在釣著魚……

第三幅照片我想拍西部,要航拍,拍全景。

一望無際的森林,一眼看不到盡頭。這裡是哪?它的名字叫西部大森林。什麼?當然,它曾經的名字叫戈壁灘。真的?我也覺得是假的,可它就是發生了。這一整塊,依舊是鑲嵌型的,不同的是,以前是黃色的背景鑲嵌點綠色,而現在是綠色中鑲嵌這黃色。它的邊沿是農田,農田邊是一圈圈許多年前的防護林,曾經半死不活的防護林現在早已枝繁葉茂,再也不會有人說防護林水土不服了,再也不會有人罵它荒唐了。

……

一百歲的共和國,不禁讓人耳畔響起悠悠傳唱千年的「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大同中華的理想終實現於幸福。

三幅照片就是三個聚焦點,從醫院、養老院到西部風景,每一個點都進行了聚焦,或側重神態,或表現動作,或截取場景,每一個場面都很具體,體現了學生個性的觀察視角。

2

認知上,要杜絕概念化

希阿榮博堪布在《生命這齣戲》中說:

概念的成立是經過取捨的。也就是說,經過中樞神經加工后的東西,還要經過二次加工,經過抽象加以概括,把不需要的部分捨去,需要的部分集中起來。比如「燈」這個概念。有各式各樣的燈,五花八門。若根據不同點,則無法概括,成立不了燈的概念。只有把不共同的舍掉,取共性,才能成立概念。

概念是我們思想的符號,並非事物本身。問題是,天長日久的,我們逐漸忘記了它是符號,以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概念不經個人經驗的處理,就是一堆符號,在作文中就是無效的表達。比如「白髮」「皺紋」「老繭」等等,這些概念幾乎是母愛的標配。概念並不等於事物本身,仔細想想,「白髮」「皺紋」「老繭」真的是因為勞累所致么?

概念寫作的危害甚大,很容易讓我們失去思考能力。聯考作文深刻與否,就看你能否與自己的體驗連接起來,而不是用一些概念化符號或認識,說一些正確而無用的大道理。

比如,在我們的概念化認知中,閱讀是天經地義的好事,大部分的文章也通過媒體宣傳閱讀的好處,倡導大家多讀書。但如果閱讀的環境發生改變,在「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依然沿襲之前的概念化認知可能就有問題。

2017年山東卷的這篇滿分作文,刷新了我們對閱讀的理解。考生通過摒除概念化認知,結合自己的認識體驗,獲得了對閱讀這個對象新的連接,給人很大的啟發。

4

請將閱讀引下神壇

若是有一家書店,大學生旁坐著流浪漢,白領與工人一同站在書架前翻閱,你一定會連連搖頭,然而,共享書店的店員卻是這麼說的:他們都是我們的讀者,哪怕他們只看一頁,只看一行,我的工作就是有意義的。一席話不禁令我深思。

長久以來,人在「讀書」二字上添加了太多的砝碼,若要讀書,定要鬚髮皆白的先生為師,童子定要耳聰目明,又宜月明星稀或白日當頭,古語中「紅袖添香」一詞就極為直白地寫出了讀書人該有的氣派,瞧瞧,這又怎麼是深夜書店一隅的流浪漢或者工人可以達到的?身份不足,讀書豈不是招人笑話?

然而,在這個呼喚「全民閱讀」、「終身學習」的時代,讀書已經不是某些人的權力,這家書店的營業就是最好的證明。「共享書店」,首先要「共」,其次才有「享」的可能,這實際上是開放的藝術,是將閱讀引下神壇的呼籲。這無疑衝擊著從古到今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神化閱讀的觀點,給了「全民閱讀」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實現方式。

推廣閱讀的行動,之前並沒有發生,在倫敦捷運圖書傳遞活動大受歡迎之後,一夥明星也開始了「丟書大作戰」,然而,人們總是固執地不肯在捷運上翻開眼前的書,是呀,捷運又怎麼像個讀書的地方呢?捷運上如此碎片化的時間,又怎麼能夠靜下心來閱讀呢?與其說這場狂歡的慘淡收場是閱讀氛圍的缺失,不如說是閱讀的標準太高,讀書越來越死板,知識越來越僵硬,人終於將自己套進了閱讀的桎梏,將閱讀變成了被閱讀,變成了一盤盤「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棋局。

相比之下,共享書店的方式更溫和,也更有吸引力,雖無琴無劍,無酒無茶,讀者卻更容易平心靜氣,沒有高低貴賤,沒有長幼尊卑,以書會友,在濃濃的閱讀氛圍中體味生活。

這也是對教育的啟示,閱讀要生活化,學習同樣如此,對知識的過多的敬畏,往往會讓人忽略其本諦的美妙,十二年基礎教育研究的不僅是知的精深,也請不要忘了道的廣博。我們不是在鑽研嚴肅的答案,而是在滿足頑皮又活潑的求知慾。

泱泱大國,五千年華夏的閱讀,沒有窮到只剩下神壇上的背影與會說,窗前可讀,捷運也可讀,三味書屋可讀,百草園同樣可讀,站立在「全民閱讀」土壤上的這家小小書店,正以其包容的心態傳承閱讀的奧義,誰說大學生不可與流浪漢同讀?誰說白領不堪與工人共閱?請先不要搖頭,旁觀者沒有民發言權,請讓讀者自行去評判。

作者的題目就亮明了態度,「請將閱讀引下神壇」。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作者連接了歷史認識和現實背景,在具體的對比中論述我們在閱讀認知上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醒我們需要重新認識閱讀。本文讓我看好的,一是,作者並不依據經驗,概念化地評說閱讀的重要性,跳脫出了大多數人的思維慣性,有了深刻的思想內涵;二是,作者在評說閱讀的時候,連接了歷史和現實背景,具體分析,結合了個人的認識和體驗,這是非常良好的表達素養。

3

手法上,敘述、描寫占絕對篇幅,議論、抒情做畫龍點睛的作用。

這一點為大多數人忽略,寫敘述類文章,為了迎合主題,我們往往過早地議論、抒情,把本來用於展示事物發展過程和事物特徵的內容壓縮掉了,導致文章空洞、言之無物。敘述和描寫的內容為什麼要佔絕對篇幅呢?因為人類的思維習慣是從具體事物的認知開始的,你和別人交流,也要涉及交流對象的具體細節。從一開始就說理論、講原則,效果則不佳。

為什麼蘇格拉底、孔子、老子等人的思想能源遠流長,澤被後世,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他們分析和闡述的時候,多從具體的事物或問題開始,有了這個基礎,他們對事物或問題的深刻性就能順理成章地得以體現。

下面我寫的這則短文,就是這種方法的具體運用:

5

改變習慣容易嗎

我們所在的地方非常擁堵,早上出去上班,經常在小區就能堵上半個小時。遲到幾次之後,我覺得開車實在不划算,就改為坐公車。同樣的時間出門,因為走過了最擁堵的路段,坐公車反而能按時到公司。上班的問題解決了,但下班又不划算了。如果下班開車,20分鐘就能回家,因為我能自己選擇路線;如果坐公車,少則40分鐘,多則一個小時。權衡之下,我覺得還是要開車。我有兩個選擇,一是在附近租一個車位,二是早一點把車開出小區。周圍車位稀缺價高,我只好選擇了後者。現在我比平時提前半個小時出門,躲避了高峰,很早就到了公司。

問題好像順利解決了,其實這點改變非常不易。要提前半個小時出門,我就必須提前半個小時起床,要提前半個小時起床,晚上就要提前半個小時睡覺,要提前半個小時睡覺,我就必須放棄看書或寫作的時間,強行讓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停下來。這就意味著我多年的習慣必須進行調整。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養成一個習慣難,改變一個習慣也難,但我必須做出選擇和改變。

為什麼我們願意做自己熟悉的東西,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習慣?從自身經歷中,我找到了答案:習慣積累的經驗是可靠的,而未知的事物面臨風險。我們改變一個習慣,其背後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個行為,而是一長串的連鎖反應,甚至還有對家庭成員的影響。我的岳母是一個非常勤勞而有愛心的人,她長年累月為我們做早餐,因為我的早起,她也要早早地起來,這讓我很是過意不去。

我們經常責怪那些不願意改變習慣的孩子,但從來沒有想到改變習慣是一個綜合工程,關聯著認知行為模式、自我挑戰、社會影響等諸多的協調改變。通過這樣的思考,我覺得我們需要改變對「習慣改變」的認知,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覺得改變一個習慣就會讓人變得優秀。

其實,最後一句是文章的觀點,「我們需要改變對『習慣改變』的認知,而不是一廂情願地覺得改變一個習慣就會讓人變得優秀」,前面的內容基本上是講述事實或體驗,因為講清楚了,道理自然明了。

我們看一篇2017年天津卷的優秀作文:

6

再識母親

也許是太過熟悉,也許是從來都沒有仔細看過,現在在考場回想母親的樣子,還是比較模糊。努力回憶中,越來越感覺,母親把一切都給了我,不只是生命,還有成長。

我更不曾記得母親年輕時的模樣,只在幾張舊的照片中模糊地看過。那時的她,體型纖瘦,長發及腰。二十年後,她的兒子已經超過她有一頭高,她的腰間生出了多疊「泳圈」,曾經烏黑的飄飄長發也成了幹練的短髮。我問母親是否為這樣大的變化而傷感,母親只是淡然地笑笑,我仍然不解,思緒卻已飛到了從前。

母親是上中專時認識父親的,一個家在唐山,一個家在邯鄲,母親跨過幾百公里的距離,只為追隨著父親。十年後,父親說不愛母親了。母親也哭過鬧過,但最後,還是簽了字,分文未取,帶著我離開了原來的家。那時的母親,除了我,身旁沒有一個親人。第二天,母親只是剪去了長發,依舊笑著面對生活。當時的我還小,可現在再度回首,我訝異於母親的堅強,我不能想象母親是經歷了怎樣的痛苦煎熬,或許,再大的打擊都打不倒母親,堅強早已融入了母親的血液。

我出生后,母親肚子總是時不時的疼痛,醫生說那是剖腹產時感染而留下的癥狀,肚子里有一塊疙瘩。有時見母親痛得不能行動,我總會勸母親去做手術,可母親總是拒絕,「痛忍一忍就好了,反正也不是一直痛。」 就這樣,母親忍了十五年。直到那一年,母親昏迷過去,在家人強烈要求下,母親勉強答應了做手術。後來,我問母親為什麼總忍著,母親說:「兒子,你知道 『安』 字怎麼解嗎?家中有女即為安,我做次手術,從準備到痊癒,怎麼也得幾個月一,這幾個月下去,家裡不就亂了嗎?你還怎麼踏實的上學啊!」長大的我再度回想起母親的話,淚水不禁打濕了眼眶。母親就是母親,女人就是女人,愛家顧家是母親所奉行的原則。雖然當今社會女人走出家門,融入了社會,但母親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本分。在我心裡,傳統有傳統的美麗。

現在的母親,時間已經帶走了她大部分的年輕與美貌,但在我看來,堅強、樂觀、傳統,這就是母親的美貌。今天,我已經長大成人,當我再次感受母親這些與眾不同的美,品讀母親這部厚重書,我也重新認識了人生。

曾經的凄風苦雨,母親能夠笑著面對,我當然會繼承母親的品性,在人生道路上堅毅樂觀,給母親下輩子的幸福!

今年天津卷的作文題目是「重讀長輩這部書」,這一個需要用連接思維來表達的題目。「重讀」就是連接的方式,是回憶,還是聽說,或者面對面交流;「長輩」是連接的對象,寫作的時候要對對象有一個具體而個性的認識,摒棄概念化的認知習慣。

比如,提到母親都是勤勞的、偉大的、慈愛的,這樣的寫法就是失敗的。每個人的母親都有不同的性情和處事哲學,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會感受到母親的世界觀和價值理念,這才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重讀長輩這部書」,就有一個從具體對象認知到啟示收穫的提煉過程,而對對象的認識和把握,是基礎,是重點,否則就有內容空洞的問題。

考生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克服了對母親概念的認識,結合了具體的事例,寫出了屬於他的獨一無二的母親形象,並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詮釋了題目的內涵。

你可能還對以下文章感興趣:

1.連接思維 | 作文寫不具體,內容空洞,可能與這種思維能力有關(一)

2.連接思維2 | 用這種方法,它能讓你寫出最好的作文(二)

3.連接思維3 | 「凝視世界」,作家曹文軒的寫作秘訣

4.「萬物互聯」課程 | 把忽略的生活素材變成高分殺手鐧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作文,探討問題。

1.加微信群,請先加,由雨希老師發出邀請再加入。添加時註明:彭老師的創意寫作課;

2.彭老師的創意寫作課QQ群229285571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