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砥礪奮進的五年 脫貧攻堅進行時】三級書記抓扶貧 眾志成城摘窮帽 ——化德縣五年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年內確保1246戶、2990人穩定脫貧,如期實現脫貧摘帽達小康」,這是化德縣十三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發出的鏗鏘聲音。

化德縣地處陰山北麓東端,內蒙古高原中部南緣風蝕沙化貧困帶,是國家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

黨的十八大以來,化德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突出精準,深入推進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三到村三到「戶」、生態補償、教育脫貧、健康扶貧、社保政策兜底脫貧等重點扶貧工程,累計投入13.7億元,確保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讓9661戶、24329人摘掉了「窮帽子」。2016年,「十三五」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開局之年,穩定脫貧853戶、2109人。

立體推動,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

「脫貧路上,絕不落下一戶一人!」這是縣委、縣政府的莊嚴承諾,更是神聖使命。

2015年12月25日,化德縣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確定全縣脫貧攻堅目標,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2016年新年伊始,自治區1名省部級領導、烏蘭察布市7名廳級領導、58名處級領導、121名科級以及其他91名領導幹部,化德縣31名處級、519名科級、1280名機關科員和事業單位職工統一行動,入村入戶「面對面」與包聯村、包扶戶對接。

根據縣鄉兩級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年度規劃,包村縣領導、駐村單位、包戶幹部、「兩委」幹部、第一書記、貧困戶六方對接,結合村情戶情,充分研究討論,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三年脫貧規劃和年度計劃,確保了幫扶工作的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

扶貧信息作為扶貧的基礎性工作,錄入精準至關重要。化德縣充分利用中央編辦幫助投資140萬元建設的「扶貧雲」平台,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做到網上建檔立卡與腳下進村入戶相結合。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對象,對症下藥,從根本上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發展內生動力。

靶向精準,找准脫貧路子「拔窮根」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方略,只有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問題,才能開對「藥方子」,拔掉「窮根子」。

圍繞「扶持誰」,化德縣制定了精準識別「七步法」,將「確認」的權利交給群眾,以群眾評議為主、以入戶算賬為輔,讓精準識別更加符合群眾意願,更加符合公平原則,杜絕「真貧窮」變成「爭貧窮」。通過「七步法」層層篩選,全縣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33戶、11999人,貧困發生率9.4%。

為確保貧困戶識別精準,化德縣對照「六個精準」,進行了建檔立卡「再回頭看」,組織開展了「千名幹部遍訪回訪貧困村貧困戶」活動,定期開展再識別、再核查,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完善「精準賬單」;今年,經過精準識別、動態調整,全縣新增貧困人口增加181人,貧困人口識別精準度達到100%。

根據精準識別結果,全縣統一制定了「戶、村、鄉」三級紙質檔案,每戶製作了台賬、脫貧手冊、《三本賬》,縣、鄉、村完成了「453」作戰圖。

精細謀划,唱好產業扶貧「重頭戲」

有產業才能有收入。五年來,化德縣通過扶持縣域特色產業,1.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特別是服裝、鐵合金產業,形成了「男耕女織」的就業格局。

依託服裝這一「小規模,大群體;小生產,大協作;小企業,大就業」富民產業,安置女性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萬多個,其中95%是轉移進城農民,50%是貧困人口,從業人員年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僅2016年,服裝產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65人。在化德縣惠民小區,趙永貴與記者交談中臉上洋溢著幸福,3年前他居住在偏僻農村,靠天吃飯,吃了上頓沒下頓,如今移民進城的趙永貴和媳婦都在服裝企業里打工,兩個人每月的工資5000多元,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依託19戶鐵合金企業,吸納男性勞動力,累計使8000多人在鐵合金企業就業,人均收入達到3.8萬元,其中2016年吸納368名貧困人口就業。對自然條件惡劣的村莊,把有一定文化的青壯年人口通過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無土移民,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變產業工人。轉移進城后的孫海燕在鐵合金園區企業里當起了化驗員,老公也在公司當裝卸工,村裡的土地全部流轉了出去。「今年全家預計能有8萬元的收入,肯定能脫貧。」家住移民搬遷小區的居民孫海燕滿臉自信。

除了立足優勢的產業扶貧,光伏扶貧同樣效果顯著。目前,化德縣光伏總容量2.5千瓦,可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50戶、1170人,戶均年可分紅3000元。電商扶貧作為脫貧新產業,目前化德縣已在6個鄉鎮、87個村開展電子商務,覆蓋貧困人口1200多人。德勝、錄義等12個村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帶動貧困人口165戶、325人。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當頭炮」「重頭戲」,也是脫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是精準扶貧「五個一批」中任務最重、難度最大的「硬骨頭」。

長期以來,化德縣由於氣候變化和過度放牧、墾荒,形成15.8萬公頃風蝕沙化區和荒漠化丘陵區,缺水、缺電,難以生存,「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101個自然村,3304戶、8261人。2012年開始,化德縣依託服裝、鐵合金等非農產業,大力推進貧困人口勞動力向城鎮、中心村和互助幸福院轉移,向二三產業集中。五年來,全縣累計投入7.2億元,建成產業移民樓153棟、9778套,23468名進城農民「有房住」,其中貧困人口3259戶7823人,佔33%;2016年,按照自治區《關於加快推進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烏蘭察布市《小村整合與易地扶貧搬遷指導意見》,化德縣精準確定易地扶貧搬遷3162戶、7962人,占貧困人口63%。目前結合城鎮「去庫存」,已整合小散村32個,安置易地移民搬遷戶779戶、226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75戶、2254人。

對有意願從事農牧業生產的搬遷戶,化德縣選擇「近水、近路、近產業」的中心村,建成集中安置點19處,轉移337戶、70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41戶、505人,實現了「移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針對農村留守、空巢、獨居老人多的實際,化德縣累計投資1.5億元,在條件較好的中心村建成「集中居住、分戶生活,統一管理、互助養老」模式的農村互助幸福院49處,集中供養有生活能力、無生產能力的貧困老人5100戶、7300人。家住德包圖村互助幸福院82歲的鄭秀花高興地說:「沒想到臨老了還住上了磚瓦房,屋裡有自來水、廚房、儲物間,做飯洗衣都方便,院里有超市和衛生室,買東西、買葯不用走多遠,真方便,並且還能和老姐妹們嘮嗑家常,這社會就是好」。

兜牢底線,確保脫貧路上「不落人」

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必須要有托底,不讓一個人掉隊。化德縣57%以上貧困人口為老、弱、病、殘群體,在健康扶貧方面,化德縣嚴格執行大病兜底、慢病送葯、貧困人口在縣內看病「先診療、后報銷、再付費」制度;財政設立了300萬元大病救助基金、200萬元慢病救助基金,貧困人口大病、慢病實際支出報銷比例將達到95%;對精準篩查出患有慢病的2828名貧困人口,實行家庭簽約醫生按需送葯、按病巡診,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免費體檢制度;同時,縣財政每名貧困人口補貼105元,為11999名貧困人口每人投保了意外傷害、大病補充醫療和住院津貼三種保險,走出了一條健康脫貧新路子,用健康扶貧築牢脫貧保障網。

在教育扶貧方面,化德縣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現行教育「十二項」資助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通過「減、免、補、助、獎、貸」六條渠道實行政策性資助,保障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在社會保障兜底扶貧方面。化德縣通過農村低保、現金直補、燃煤補助、高齡津貼、殘疾人補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等8項社會兜底政策,將1217戶2060名60歲以上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範圍,實現60周歲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社會保障全覆蓋。

除此之外,化德縣將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口轉化為公益林護林員,每人每年補償3200元,對擔任重點生態管護員的每人每年補貼1萬元。

創新服務,探索精準脫貧「新機制」

五年間,化德縣因地制宜探索扶貧新模式,創造性地開展了股份合作、集體經營、企業帶動、聯戶經營、委託管理、承包租賃等10多種扶貧模式,按照股份化、市場化、法制化的產業發展要求,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使貧困戶真正在產業實施過程中持續受益,為全縣脫貧攻堅闖出了新路。

在解決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後顧之憂方面,化德縣制定出台了「四個不變」政策,即移民子女進城上學享受「兩免一補」政策不變;移民享受農村合作醫療政策不變;移出后原承包的耕地、草地、林地經營權、受益權不變;移民的父母隨子女進城后原享受的農村低保待遇不變。

在解決易地扶貧移民土地問題方面,化德縣對轉移搬遷農戶留下的土地,由政府以每畝100元集中流轉到農牧業綜合服務公司,實施生態建設或適度規模經營,全縣流轉土地30萬畝,人均增收600元。

在創新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方面,化德縣將財政涉農資金投入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形成的資產以股權形式量化給貧困戶,分享資產收益。目前,全縣通過委託經營、帶資入股等形式,為蒙駝王服裝、大好河山現代農業園區等7家企業提供金融貸款6000萬元,帶動1200戶、2964人貧困人口進入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戶均年可增收4000元、人均增收1620元。

在黨建促脫貧方面,化德縣實行支部建在幸福院、建在產業鏈等黨建扶貧新模式。

在激發貧困群脫貧內生動力方面,化德縣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並重,在進一步提振幹部的精氣神的同時,注重做深做細群眾的宣傳、教育、培訓和組織工作,立起貧困群眾的志,防止和克服扶貧養懶漢、扶貧和脫貧兩張皮現象。

全縣動員,奏響社會扶貧「協奏曲」

精準的施策,來自精心的部署。化德縣鄉村層層簽訂了責任書,成立了由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縣直各部門也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企業、駐軍、武警部隊以及社會團體積极參与包保幫扶活動,形成了縱向三級書記抓扶貧、橫向社會齊參與的扶貧工作格局。

該縣充分發揮縣委統戰部、工商聯、工青婦等部門和群團組織聯繫廣泛的優勢,組織引導企業及社會愛心人士參加幫扶活動,按照「一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村、多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戶」的原則,安排結對幫扶到村、到戶、到人。73家民營企業與50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開展村企共建,共投入1100多萬元,吸納貧困人口就業5532人。

該縣注重加強與中直和區直、市直機關定點幫扶和京蒙對口幫扶單位北京東城區的溝通對接,自治區地震局、國際貿易促進會等6個區直機關單位、烏蘭察布市人大辦、水利局、衛計局等8個市直機關單位幫扶14個貧困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