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鋼用冶金學的術語它應該叫做海綿鐵,鑄鐵溫度要在1500度以上,鐵礦被炭分子還原成鐵。然後吸飽炭到2~6% 然後完全融化成液態,再澆鑄於模具里,待冷卻後即為鑄鐵製品, 鑄鐵含炭量極高性質通常非常的脆,但是回火後便成球墨鑄鐵此時就變的非常軟。 鑄鐵是完全不適合直接拿來制刀,因為它熔點低不能被鍛造。
海綿鐵品質的好壞決定在鐵礦本身的品質,含磷硫等雜質少,又有鋇等微量元素者為高級,現在日本的玉鋼就是海綿鐵。當然印尼也有生產海綿鐵,但是因為鐵礦品質比不上日本。所以刀劍的鍛造材料也只能賣給鑄造廠當原料,再來鐵裡面的含炭量和雜質可以由其斷面用肉眼來判斷。現代的鍊鋼廠里的老師傅用肉眼來判斷含炭量,可以到萬分之三的誤差之內,日本人燒出了大塊的海綿鐵(他們稱之為鉧)後用大鐵鎚將之打碎,再由經驗豐富的師傅用肉眼看鐵塊的斷面來挑出含炭量在1.2~1.5左右雜質極少的精純部分稱之為玉鋼,拿來當成日本刀的原料,其餘含炭量不足,或是雜質多的下雜,則拿來做菜刀或農具。
玉鋼說白一點就是含雜質較少的高碳鋼,其含碳量為1.0以上,如果說玉鋼是合金工具鋼,或許有可能,如果說玉鋼真有那些特性整把日本刀都會玉鋼來打造不是很好嗎?可是事實事不然,日本刀在打造時,玉鋼只用來作為刃鐵而已,而其它部為則是使用其它的不同含碳量的鋼材。
把玉鋼加熱後打成薄片,淬冷水後再敲碎成小塊,將這些小鐵片用紙包好再裹上黃泥,入火鍛鏈,讓其結合成一塊,再不斷鍛打反覆摺疊,如此可以將雜質去除且將鐵塊像揉麵糰一樣揉成均質。這個過程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將含炭1.5左右的鐵塊脫炭到0.8~0.9左右,所以摺疊幾次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到剛好的含炭量時,就不能再摺疊下去否則含炭量會太低,(有時是8次10次或是13,15次是為了控制成品適當的含炭量,全憑目測和經驗,這是制刃最難的部分) 。
日本揉刀術並不是日本人發明的,而是唐朝的一種技術,連同刀型與鑄造技術一起傳到日本,所以才有唐樣大刀的名稱,但一但刃部的鋼材一但磨光,露出內部的鐵心,那把刀就沒用了,所以後期才會被淘汰,日本刀刃部硬度約58-60,心才為48-50,這是一種較局部淬火的技術,但有可能會產生內應力,而且一把武士刀經過一次戰爭後,那把刀的壽命也差不多了,而武士刀的重量最輕900公克最重1200公克,要是超過1500或1700公克,就會對關節產生損傷,而刀不會,這是因為劍道的運刀法違反人體力學的關係。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bingjian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