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VR/AR開啟人類傳播浸媒/智媒時代

圖為史安斌教授6月23日在江蘇首屆VR/AR產業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安斌

VR/AR引領了傳媒業從內容側、生產側到營銷側的全鏈條再造,引領了新聞業在內容、業態和樣式上的三重轉向,推動人類傳播從全媒體和融媒體時代向浸媒體、智媒體演進。VR/AR已在新聞界得到應用,併產生了一些有影響的作品。但VR/AR+新聞還存在技術瓶頸和商業模式未定等諸多方面的挑戰。2030年,VR/AR才能真正實現媒介化。

VR/AR的興起,把媒體的發展又帶到了新的台階,即浸媒體、智媒體時代,這是VR/AR對媒體傳播最大的意義所在。

整個人類傳播現在正處於第四紀,相較於前三紀,它的特點是以個人化為核心,以移動互聯網為平台,依賴於高科技。

「虛擬現實正在成為真正的現實」

20世紀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曾說過,「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覺能力的擴展或延伸。VR是用戶藉助計算機生成的三維虛擬環境,從自己的視角出發,浸入其中並與其進行實時互動,創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第一人稱代入感」。虛擬環境既可以是現實世界的復現,也可以是主觀想象出的「人工世界」。從傳播學角度來說,VR有三個核心特質:一是沉浸,傳播不再是信息,不再是觀點,而變成一種體驗植入你的身體,這就是傳媒作為人的延伸的重要體驗;二是互動;三是想象。而AR增強現實,更多是從建構現實到復歸現實,旨在改進「物質世界」,力求通過引進的數據層豐富完善真實的事物,由此加深用戶對現實的理解。

VR/AR正開始作用於新聞,並且已經有了一些有影響的作品。2012年,《新聞周刊》記者諾尼·德拉佩納與學生帕爾默·洛基拍攝了第一部VR紀錄片《飢餓洛杉磯》,這也是VR第一次顯示它強大的新聞敘事潛力。2015年開始,美國新聞界全面應用VR技術,出現了《豐收的變化》《無家可歸者》等新聞作品。

VR新聞在還處初級階段。2015年,財新網拍了《山村裡的幼稚園》,講的是農村基層的故事。2016年、2017年,兩會大量使用了VR直播,主要是全景展示,讓普通老百姓通過VR/AR來加入到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情景當中。用美國教授Robert Hernandez的話說:「虛擬現實正在成為真正的現實。」

我們發現,VR/AR適合講邊緣人的故事、亞文化群體的故事。因為VR/AR給你體驗的是一種你沒有機會、沒有條件體現的一種生活,它是一種更具有人文關懷的媒介。

VR新聞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消息類報道,包括360度全景圖片和視頻;另一種是深度報道,如VR紀錄片。受眾的接入是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或VR頭顯,最終追求的效果就是「如真反應」,更多注重的是用戶的參與體驗,這是VR/AR對於新聞從業者最大的魅力所在。AR新聞現在也有人開始應用,如哥倫比亞大學的「情境式紀錄片」,2010年、2011年出現兩款軟體,包括歐洲國家也加入AR新聞製作中。AR體現的是「萬物皆媒(可掃描)」,不僅傳統的廣播電視網路,甚至桌子椅子都可以成為媒介;「萬物有語境(可再現)」,萬物都有背後的故事,這個故事怎麼講,怎麼讓所有人知道這個故事背後的語境是什麼,通過AR技術可以實現。

傳統新聞迎來三大轉向

VR/AR給傳統新聞業帶來了三大轉向:內容轉向、業態轉向和敘事轉向。

內容轉向體現在從淺層敘事到深度內容的轉向。傳統新聞提供的是一望即知的表象和概貌,而對細節和環境這樣的深度內容有心無力。VR則可以讓受眾在一個宏大的語境中,捕捉各種類型的細節,進而理解新聞事實,顯著提升報道的廣度和深度。AR可以將無限數字信息疊加到有限的新聞敘事上,當受眾希望了解更多深層次內容時,只需經AR應用掃描或識別,海量背景信息、深度內容便會以文字、圖像、音視頻等多種形式被喚起,以此增強用戶的現實體驗,延伸其感官功能和認知空間。AR尤其對平面媒體的延伸更為顯著,原本生硬刻板的文字配圖像,可以「動起來,響起來」,從而達到像《哈利波特》等文學作品描繪的「魔法報刊」一般的神奇效果。如果傳統媒體利用新技術,發掘自己的內容和生產優勢,完全可以和新媒體競爭,因為新聞是需要積累和沉澱的記錄敘事。這一點江蘇傳統媒體的管理者走在了前列,我們舉辦這次大會,就是實現傳統主流媒體的轉型創新。

業態的轉向更多是從各自為政到跨界融合。未來的新聞業或者傳媒業一定是打通的,過去是政治家辦報、文人「墨客」辦報,現在一定要跟「極客」技術控乃至「俠客」營銷相結合,才能打造出一個強大的新聞業,這是我們未來新聞業要面臨的挑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