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怎樣讀經典 | 《三國志》

《中華讀書報》2017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01

怎樣讀《三國志》沈伯俊 | 文

《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應該指出的是,《後漢書》儘管所記歷史在三國時期之前,卻是南朝劉宋時期的范曄所撰,比陳壽撰《三國志》晚一百餘年;因此,在二十四史中,《三國志》乃是繼《史記》《漢書》之後的第三部。正如《晉書·陳壽傳》所論:「丘明既沒,班、馬迭興,奮鴻筆於西京,騁直辭於東觀。自斯以降,分明競爽,可以繼明先典者,陳壽得之乎?」

陳壽(233~297),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其父曾為蜀漢將領,任馬謖參軍。由於馬謖敗軍街亭,損兵折將,被諸葛亮斬首,陳壽之父也受到懲罰。陳壽本人生活在蜀漢後期和西晉前期。他曾師事著名學者譙周,擔任過蜀漢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炎興元年(263),蜀漢被曹魏所滅。此時陳壽三十一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兩年以後,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建立西晉王朝。陳壽居家數年後,因司空張華欣賞其才華,舉為孝廉,歷任著作郎、平陽侯相、治書侍御史等職。曾於晉武帝泰始十年(274)編成《諸葛亮集》二十四篇。

太康元年(280),西晉滅吳,統一全國。四十八歲的陳壽開始系統收集整理魏、蜀、吳三國史料,並參考在他之前寫成的一些史書,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經過大約十年的努力,撰成《三國志》六十五卷,包括《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分述魏、蜀、吳三國事迹。

陳壽仕途坎坷,屢遭挫折;但他好學不倦,尤長史學,先後著有《益部耆舊傳》十篇、《古國志》五十篇和《三國志》。僅憑《三國志》這一部書,他就足以躋身古代傑出史學家之列而不朽了。

通行的中華書局版點校本《三國志》

閱讀《三國志》,應該特別注意其以下特點。

第一,平視三國的史識。在篇章規格上,《三國志》是有區別的:書中魏國君主均立為《紀》,而劉蜀、孫吳的君主則低一個規格,立為《傳》。這是因為陳壽身為晉臣,而西晉政權是由曹魏政權禪代而來,為了維護其合法性,陳壽不得不將魏國置於首要地位。長期以來,很多人據此認為陳壽是以曹魏為「正統」,是「帝魏寇蜀」。然而,細加辨析,此說並不確切。首先,從書名來看。陳壽沒有為了突出曹魏的「正統」而將全書取名《魏書》,而是稱作《三國志》。僅此便可看出,陳壽並未把曹魏視為唯一合法的「正統」而把劉蜀、孫吳視為「僭偽」;他實際上是把魏、蜀、吳三國視為平行的並立政權,並未故意抬高曹魏而貶低蜀、吳。其次,對三國的創業之君,陳壽一視同仁,沒有片面地褒美頌揚一方,隨意貶低甚至醜化另兩方。試比較對曹操、劉備的評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篇末「評曰: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篇末「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可以說,曹操才能強於劉備,成就大於劉備,但品格卻並不高於劉備,他們是兩個家世、經歷、性格、作風明顯不同的傑出英雄;而在感情上,陳壽似乎更欣賞劉備。再次,除了君主以外,三國眾多人物,只有劉蜀的諸葛亮、孫吳的陸遜是單獨立傳;曹魏方面,竟無一人。這一點,也可見出陳壽秉持「天下」眼光,平等看待三國的卓越史識。

第二,公允持平的史德。從總體上看,陳壽記載三國歷史,態度比較公允持平,基本上能夠秉筆直書。最典型的例證是對諸葛亮的評價。《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篇末「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過去一些人由於末句中的「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八字,指責陳壽因為諸葛亮懲罰過自己父親,挾帶私嫌,故意貶低諸葛亮。這種指責,實在站不住腳。如上所述,為諸葛亮單獨立傳,已經把諸葛亮置於三國頂級英傑的地位。而且細讀整個《諸葛亮傳》,陳壽滿懷仰慕之情,如實記載了諸葛亮一生的顯赫功績和崇高品德,譽之為「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可謂推崇備至。至於「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只是指出客觀事實,並非刻意貶低。這種公正求實的態度,在同時史家中,罕有其匹。

第三,嚴謹簡約的史才。《三國志》取材謹嚴,文筆簡潔,以不到40萬字的篇幅,概述漢末三國百年風雲、眾多人物,表現出很高的駕馭材料、謀篇布局的才能。這一點,也頗得好評。

總之,《三國志》的成就超出同時及以後其他諸家關於三國史事的著作,歷來享有「良史」的美名。

本文作者領銜點校的《三國志》(線裝書局版)

當然,《三國志》也有不足之處。從體例來看,全書只有紀、傳而沒有志,是一個較大的缺陷。從記事來看,其主要缺點是記載過於簡略,對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有的語焉不詳,有的甚至遺漏。例如,對三國歷史影響極大的赤壁之戰,陳壽的記載就顯然夠不上完整全面,有關材料分散於《魏書·武帝紀》《蜀書·先主傳》《諸葛亮傳》《吳書·吳主傳》《周瑜傳》《魯肅傳》等不同人物的《紀》《傳》中,每一篇的記載都相當簡略。從曹、劉、孫三方領袖的本傳來看,不僅記載過於簡略,而且存在明顯的矛盾。其一,在這場戰役中,曹操的主要對手是誰?《魏書·武帝紀》說是「公自江陵征備……至赤壁,與備戰」,竟完全不提孫權方面;《蜀書·先主傳》和《吳書·吳主傳》則說是孫劉聯軍。其二,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武帝紀》說是「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根本不提「火燒」二字;《先主傳》則說是孫劉聯軍「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吳主傳》記載相近,卻漏掉「焚其舟船」一語。僅憑這三篇紀傳,讀者很難看出一場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戰役的全貌。相對而言,《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了諸葛亮出使江東,智激孫權,促成孫劉聯盟建立的過程;《吳書·魯肅傳》記載了魯肅建議孫權聯合劉備,共拒曹操,反對投降,建議從鄱陽召回周瑜等事;《周瑜傳》則記載了周瑜反對降曹,堅定孫權取勝信心,率軍直抵赤壁,採納黃蓋之計,火燒曹軍等事:它們比之上述三篇紀傳,提供了更多的史料。然而,它們的記載仍有不夠一致的缺陷。因此,如果僅看《三國志》正文,整個赤壁之戰的過程就顯得不夠具體,這就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乃至疑問。

三、怎樣讀裴松之注

努力彌補《三國志》之不足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另一位傑出史學家裴松之。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宋文帝因為《三國志》過於簡略,命他作注。他廣泛搜集資料,於元嘉六年(429)寫成《三國志注》(簡稱「裴注」)。文帝對此十分賞識,稱讚道:「此為不朽矣。」

裴松之注《三國志》,不重名物訓詁,而主要致力於史實的訂補與考辨。裴注引書多達二百餘種,主要是補充缺漏,記載異說,矯正謬誤,辨明是非,並對有關史家和著作予以評論,極大地彌補了《三國志》之不足,表現了史實的豐富性、生動性和多樣性,往往能夠以事見人,情趣盎然。例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說曹操「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卻沒有具體事例;裴松之在注中便引《曹瞞傳》中關於曹操「裝病誣叔」的記載予以補充,使曹操的「有權數」「放蕩」得到生動形象的表現。《武帝紀》記曹操年輕時,太尉橋玄很賞識他,對他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這是對曹操的正面肯定和極高期望;裴松之注中又引孫盛《異同雜語》的記載:「嘗問許子將(即許劭):『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這又是對曹操的能力和品格的更深刻的評價,有助於人們更全面地認識曹操。前面提到的赤壁之戰,裴注引用《江表傳》等有關記載,大大豐富了史料,為後來《資治通鑒》排比取捨,順次敘述這一重大戰役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由於裴注所引之書絕大部分都已亡佚,這些注文更是彌足珍貴。

因此,《三國志》與裴注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後人了解三國歷史的最重要的依據。

這裡指出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其一,裴松之注中引述的材料,並非都是史實,更非他都贊同;其中一部分,「若乃紕謬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例如,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策」后,裴注引魚豢所撰《魏略》,說劉備屯駐樊城時,諸葛亮主動「北行見備」,向其獻策,「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對此,裴松之辯駁道:「臣松之以為亮表雲『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則非亮先詣備,明矣。雖聞見異辭,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這裡說得非常清楚:「三顧茅廬」是明明白白的史實,決非諸葛亮「北行見備」,「登門自薦」,《魏略》的記載是錯誤的。如果不注意裴注的體例和原則,就可能斷章取義,導致錯誤的結論。

其二,長期以來,很多人,包括許多專家學者,都誤以為裴注比陳壽原書的字數多得多。甚至權威的中華書局排印本《三國志》(陳乃乾校點)的《出版說明》也說:「裴注多過陳壽本書數倍」。其實,這是宋代以來的無稽之談,相沿已久,積非成是。據吳金華教授統計,陳壽《三國志》共三十六萬六千餘字,裴松之《三國志注》共三十二萬二千餘字,陳《志》比裴《注》多出四萬餘字。希望大家糾正這個錯誤印象,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怎樣讀經典」由中華讀書報、杭州驫馬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推出。本文作者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