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圍繞總目標 新疆再出發 | 哈爾墩,演繹民族團結新故事

原標題:圍繞總目標 新疆再出發 | 哈爾墩,演繹民族團結新故事

在祖國的西部邊疆有一個被譽為「天藍、水清、山秀、人美」的地區,那就是享譽國內外的塔城地區。

近些年來,塔城地區始終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突出「八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不斷鞏固擴大民族團結進步成果,全地區上下形成了人人參與、攜手共創的良好氛圍,有力推動了各項事業加速發展。2015年9月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地區」,全地區7個縣(市)中已經有5個縣(市)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縣。

多民族家庭佔總戶數近三分之一的塔城市哈爾墩社區2014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先進模範集體,近幾年來,哈爾墩社區黨組織一是「細」字帶頭,掌握民情,建強基層組織;二是 「實」字帶頭,鄰里和諧,完善群眾工作;三是「真」字帶頭,服務為民,搭建民族團結教育平台。社區的各族群眾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共同發展致富,彼此和諧相處,親如一家,演繹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成為塔城地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最真切的縮影。

2016年4月21日,在哈爾墩社區民族團結模範沙勒克江的農家小院里,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新疆日報記者甄世新攝

父子齊唱團結歌

「每年國慶節,我都會在院子里升國旗。」近幾年來的每年10月1日清晨,在哈爾墩社區三道巷一個不起眼的小院里,都會聚滿自發而來的各族居民,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維吾爾族老人沙勒克江舉行升國旗儀式。

新成立初期,沙勒克江的父母將自家的部分房屋和院落義務提供給駐地部隊長達8年,雙方相處融洽、親如一家。1984年應當年的官兵邀請,沙勒克江赴烏魯木齊與部分「老鄰居」再度相聚。

沙勒克江長期照顧老紅軍趙秀珍、趙長伍和五保戶老人吉克拜等漢、維吾爾、哈薩克、俄羅斯各族居民;在民族團結教育月,沙勒克江為敬老院各族老人送肉食……

為感謝黨的恩情,團結各民族鄰里,從2009年至今,每到國慶節,沙勒克江家都要舉行升國旗儀式。「是黨和人民培養教育了我,我會牢記入黨誓詞,我要無比珍視民族團結,全心全意服務於各族兄弟姐妹。」受父親沙勒克江影響,在1991年塔城春季洪水中,當時上初二的青年團員沙拉依丁勇敢地沖在第一線,積極抗洪搶險,被評為塔城抗洪積極分子。大學期間,沙拉依丁和其他29個同學組成青年志願者,把自己節餘的錢集中起來幫助貧困同學;堅持6年資助阿麗亞大娘的兩個外孫上學……

大家庭里溫暖多

與沙勒克江家一路之隔,張長命家房屋的后牆上貼著一張「多民族家庭花名冊」,兩旁分別是多民族團結概況介紹和多民族家庭照片,其中有年輕的小兩口,更有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多民族家庭一覽無餘。

張長命家位列榜首。家裡兄弟姐妹7人,張長命是家裡的小兒子。他的姐夫、嫂子由回、俄羅斯、哈薩克、維吾爾、達斡爾、漢等6個民族構成,共有家庭成員27人。

在這個大家庭里,雖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但張長命一家卻沒有因為民族的不同而感覺異樣,處處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鄰里節」里情誼深

遠親不如近鄰。近些年來,哈爾墩社區年年都組織 「鄰里節·百家宴」活動。居民瑪力亞·卡德爾自豪地說:「我們的鄰居各個民族都有,我們就愛串串門、聊聊天,一到做飯時,這家媳婦說要做拉條子,那家媳婦說要做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怎麼做,不知不覺中就啥都學會做了。」

在去年的「鄰里節·百家宴」活動現場,40餘名居民帶著自己的拿手好菜,整齊地擺放在長桌上。居民們一邊品嘗美食,一邊跟「大廚」討教菜的做法,以菜會友。參加活動的居民越來越多,你一筷我一勺,沒一會兒各種美食就被大家「消滅」乾淨,場面非常熱鬧。

哈爾墩社區舉辦第二屆「鄰里節 百家宴」活動。尹朝霞攝

說事廳里笑聲多

「書記,夏天我們還有地方打打牌、聊聊天。這馬上到冬天了,你讓我們這些老頭子老太婆們去哪聊天啊?」「小尹,給你反映個事唄,高台街二道巷的路燈不亮了……」

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哈爾墩社區因為出租房屋多、流動人口多、困難群眾多,轄區居民生活、就業、住房、衛生、治安等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為及時掌握了解群眾的呼聲和願望,社區工作人員在轄區中心位置三道巷的瑪力亞·卡德爾大姐家成立了居民說事廳——平常個人說事,逢「五」集中說事,對居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小事及時議,大事集中議。

截至去年年底,居民說事廳累計召開「居民說事」205場次,接待居民來訪682人次,幫扶困難人員165人,解決就業42人,受理居民反映水、電、暖、路、衛生、鄰里糾紛等方面問題219項,已辦結193項,解決居民急難煩心事104例,化解鄰里糾紛76起,調解家庭矛盾21件。

2016年4月20日,哈爾墩社區志願者將洗凈的衣物放入「愛心衣櫃」,供有需要的居民選取。新疆日報記者甄世新攝

「嫁給他,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事」

今年夏日的一天中午,哈爾墩社區民政幹事許振玲騎著電動車走在回家的路上,車筐里放著剛買的新鮮蔬菜。

許振玲就住在這個社區一個弄堂,推開斑駁的鐵門,不到20平方米的小院子乾淨整潔,說話間,一個男子從裡屋迎出來,接過了許振玲手裡的蔬菜,放進廚房水盆里,麻利地挽起袖子洗起來。他是許振玲的愛人伊力哈爾江·玉素甫江,他的父親是維吾爾族,母親是烏孜別克族。

1992年,家住塔城市博孜達克農場的許振玲經人介紹,來到塔城市委招待所從事餐飲服務工作,那年她25歲。當時27歲的伊力哈爾江在市委招待所後堂當廚師,兩人在工作中產生了感情,雙方的父母也都同意兩人的婚事。就這樣,許振玲嫁給了伊力哈爾江,過上了平淡卻甜蜜的生活。

1997年6月,伊力哈爾江的母親癱瘓在床,許振玲每天回來給老人擦身體、陪老人說話,和丈夫換著花樣給老人做飯,無微不至的照顧讓老人非常欣慰,當年的9月27日,老人在彌留之際,緊緊抱著兒媳婦的胳膊不斷地親吻。

幾年前,許振玲年近9旬的身患膽管癌的母親住到女兒家中,老人喜歡吃湯飯,伊力哈爾江天天晚上按照她的口味做湯飯。老人去世前一天,想喝優格,外面的雨下得像是瓢潑一樣,伊力哈爾江冒著大雨到街上買優格。

2014年6月16日,許振玲陪著丈夫去烏魯木齊的醫院做肝臟切除手術。「6月17日是我生日,16日伊力哈爾江被推進手術室,整整做了8個小時的手術,出來以後他被推進了重症監護室,一直昏迷著,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他慢慢醒了,但很虛弱,看見我后他想說話,我湊過去,他虛弱地說了一句:生日快樂!」聽完這句話的許振玲淚水頓時奪眶而出,「我覺得這輩子嫁給他,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事,這一生跟了他,值了。」

「我們之間是一輩子的情誼」

在哈爾墩社區,提起瑪力亞·卡德爾家的農家樂,無人不知。但每當有人問起她的創業想法時,瑪力亞都會提起一個人,她的好姐妹劉曉蓉。「是她給我指了這條路,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瑪力亞說。

兩人的關係源於兩個人的婆家之間結下的深情厚誼。

據劉曉蓉介紹,1983年,她結婚時,丈夫的維吾爾族鄰居帕拉哈提一家人幾乎把他們的婚事當成了自己的事。「那個年代,結婚待客都在家裡。我記得帕拉哈提和女朋友瑪力亞,還有他的弟弟每天都在為我們忙活,天一亮就來幫忙拾掇院子,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帕拉哈提的弟弟是個廚師,我記得他帶著自己全套的鍋碗瓢盆來我家上灶,十幾桌酒席全都是出自他手,婚宴結束后,每個人都已經累得腰酸背痛,但他們還拖著疲憊的身體幫我們收拾。」劉曉蓉說,這讓她特別感動,這家鄰居就像自家人一樣。

劉曉蓉還記得婆婆說過,當年小姑子突然得了急性闌尾炎,全家人掏空口袋也才湊了幾十塊錢,帕拉哈提的父親得知后,到處幫忙湊錢,最終湊了100多元錢租車將人送往醫院。「帕拉哈提一家真是不計回報地幫助婆婆一家人,每次說到這裡,婆婆都會抹眼淚,並且告訴我們一定要和帕拉哈提一家處好關係。」

劉曉蓉的愛人也是一名廚師,在瑪力亞兒子結婚時,她愛人幾乎整整忙了三天,所有的流水席都是他在料理。「那天我站在瑪力亞家的院子里,人來人往,彷彿又看到了自己結婚時的情景,只是換了新人和廚師……」劉曉蓉沉浸在回憶里。

「我的婆婆跟我說,他們一家是我們最好的親人,我們之間是一輩子的情誼。」瑪力亞告訴記者,「以後我們的孩子也會把這種感情延續下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