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新被忽視,新版醫保目錄調整鼓勵「啃老本」?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一條財經「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八】

撰文:劉錚

2017年2月21日,人社部公布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藥數量增加較多成為一大亮點。然而行業人士指出,新版目錄忽視了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創新型鼓勵,數量上的擴容並不能彌補質量上的不足,反而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2017年4月18日,人社部就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第一條就是「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時如何平衡兼顧臨床需求、支持創新與醫保基金承受能力」, 醫保目錄如何調整才能 支持創新?

【正文】

「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是政府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期許,而「堅持中西醫並重」則是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2017年2月21日,人社部公布了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此次新版醫保目錄擴大了中醫藥的准入名額,中成藥部分1238種(含民族葯88種),西藥與中成藥佔比達51:49,已在數量上基本持平。

此次2017版醫保目錄對中藥的大擴容,體現了對中醫藥產業的支持。但也有行業人士指出,新版目錄忽視了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創新型鼓勵,醫保目錄中藥數量上的擴容並不能彌補質量上的不足,反而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而這或將封堵「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道路,使中藥創新限於「啃老本」的境地。

新出台徵求意見意欲何為?

2017年4月18日,人社部官網發布《關於公開徵求建立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有關意見建議的通知》,就醫保藥品目錄6大問題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徵求意見通知,僅距離新醫保目錄的出台不到兩個月,這也意味著才不久敲定的2017版醫保目錄,即將進行再次調整。

據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徵求意見的通知提出了如何平衡兼顧臨床需求、支持創新與醫保基金承受能力的問題,即將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實則背景還是此次新醫保目錄准入名額、審核機制等存在許多質疑和爭議。從2016年8月正式啟動新版目錄製定工作,至2017年2月21日,新版醫保目錄正式對外公布,也只是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而已。而相關部門卻從未對外披露醫保用藥的准入機制和審核原則,這也是外界紛紛質疑此次醫保目錄合理性的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醫保目錄這塊金字招牌,其關聯的利潤之豐厚,讓許多葯企趨之如鶩。因為一旦獲准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有醫保基金的支付條件, 便可極大促進藥品的銷量。僅09版醫保目錄和17版醫保目錄間隔的八年內,醫保藥品目錄就催生了數十個銷售額過10億元的品種,成就一批千億級的大企業,讓諸多葯企賺得缽滿盆盈。

以主治呼吸道感染、微惡風寒等功能的熱毒寧注射液為例, 2009年銷售收入僅為1.98億元,但進入醫保目錄之後,熱毒寧注射液便立刻受到葯企的火熱追捧,其銷售業績在2015年增長至14億元。由此可見,國家醫保目錄的准入名額對於藥品來說,簡直是業績銷量的「鍍金石」。

與已進入醫保目錄藥品的巨大銷量相比,一些創新型藥品銷量平平,導致生產葯企經營維艱。此次新版醫保目錄雖然擴大了中醫藥的准入名額,但其中大部分引入的都是創新技術含量低、療效不明的中藥品種,而一些特效藥、創新葯卻難以進入。

對此,4月18日人社部發布的六點徵求意見,其關鍵就是要在公開透明的原則下建立醫保目錄的動態調整機制,讓目錄內的藥品「能進也能出」。屆時,依據市場化的需求,醫保目錄也將建立公開透明、專業公平的評價機制,和符合藥物經濟學原則、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而這也有利於創新型藥品的研發。但值得注意的是,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將波及萬億規模的醫藥行業,其關係網也是盤根錯節,持續深入推行或面臨較大的阻力。

陷於經典窠臼的中醫藥,創新無以為繼

當前,在大健康產業日漸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的背景下,中醫藥,這個以往貫穿華夏五千年歷史的傳統科學,迎來了新的生機。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中醫藥企業嚴重缺乏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很多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創新不足,還陷於以往醫藥經典書籍的窠臼之中,難以自拔。且有實力的科技創新平台數量寥寥,中藥科研人才匱乏,而這將直接影響中醫藥產業未來的發展。

以新出台的2017版醫保目錄來看,雖然較之以往,新版醫保目錄新增了339種藥品;但數量上的擴容並不能彌補質量上的不足,反而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長期下去,醫藥企業轉而生產醫保目錄中創新技術含量低、藥效不明的中藥藥品,

減少甚至停止對創新型中藥的研究開發,整個中醫藥產業或將陷入創新資源枯竭的局面。

據業內人士透露,2017版新醫保目錄在組織專家評審藥物准入過程中,有諮詢專家評審和遴選專家投票兩個階段。諮詢專家從中華醫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等行業學協會推薦的4200餘名專家中產生的381名業界人士組成;遴選專家則由各省市自治區、市推薦的2.5萬醫藥界專家中產生的3522名人士組成。

而其中的專家大部分都是西醫醫生,對中藥創新品種並沒有深入的了解,導致一些已經獲得國家科技獎項的創新中藥品種都無法進入。而這也將產生了較大的灰色利益空間,同時,也模糊了中醫藥產業未來的創新發展方向,不利於中醫藥創新型研究和標準化發展。

尚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7版醫保目錄的出台,加大了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也使得許多中醫藥企業沾沾自喜,誤以為行業的春天已經到來。但如果只想著「賺快錢」,而忽略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升級改造,行業的發展也將逐漸陷入停滯。

據了解,在海外中藥市場上,擁有專利權的僅為0.3%,而日本和韓國卻佔據了中藥專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過300億美元的中藥市場計算,由生產的中藥所佔比例不超過5%。

除了創新問題外,隨著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中醫藥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還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像許多的中醫醫院的服務領域趨於萎縮,逐漸喪失了中醫藥的特色優勢,傳統的診療技術、方面瀕臨絕藝。

人才方面,近年來中醫執業醫師比例持續減少,很多名老中醫藥專家的醫療經驗得不到傳承,中醫藥專業人才嚴重缺失、後繼乏人。並且,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許多中藥材質量參差不齊,影響臨床治療效果;而傳統中藥炮製技術也在逐漸失傳,中藥炮製加工工藝不嚴格,也影響了藥物療效和臨床用藥安全。

中醫藥作為傳統的經驗醫學,迥異於西方醫學的臨床體系。長期以來,中醫藥處在被邊緣化的位置,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和重視。中藥與西藥經常被對立起來,往往非此即彼。

如何重新樹立中醫藥的良好形象,完善中醫藥產業的創新體系,以及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有選擇的繼承傳統醫學經典理論和方法,與現代化的醫療技術相結合,這也是中醫藥產業該思考的癥結。

回顧來看,此次新版醫保目錄的出台,以及前不久徵求意見通知的公布,可以看出,政府對於如何平衡兼顧臨床需求、支持創新與醫保基金承受能力也是存在疑問的。而中醫藥作為此次新版醫保目錄的亮點,雖然數量上有較大的擴容,但准入的都是創新性不足的藥品。

如何平衡三者之間的矛盾,促使中醫藥產業的創新性發展,這要求醫改改的不只是當下的困局,還有未來可能面臨的處境。(完)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一:涉及14億人用藥,如何看人社部「驚世之問」?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二:

醫保用藥革命:苦等八年才調,不到兩月就變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三:醫保用藥報銷新政出台之際,看看其他國家如何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四:「說了也不敢寫」?起底醫保用藥調整的遊戲規則「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五:「三醫聯動」誰才是王炸?改革陣痛最終由誰來扛?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六:醫療機構布局大調整,如何保證基層有葯?

「醫改調查」系列報道之七:葯企利益格局經歷17年來最劇烈的震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