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展覽 | 「腐國」的「腐展」

情人

英國有個雅號,叫做「腐國」。這個展覽,真的是太契合這個雅號了。

今天要說的是這個展覽——泰特英國美術館的「英國酷兒藝術展(Queer British Art:1861-1976)」。

什麼是「酷兒」?

酷兒」,英文「Queer」,本意指「古怪的、與通常的不同的」,與odd同義。用來統稱社會上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與大多數人有差異的人,諸如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等少數人。其實就是平時大家說的「LGBT」(指的是英文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首字母縮寫)。

所以,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說這個展覽符合「腐國」這個雅號了吧。

對於我來說,用「酷兒」這個詞是個解放,以前這個詞讓我害怕,現在不再了。

——德里克·賈曼(Derek Jarman,英國電影導演、作家)

有故事的展覽

用「queer」這個詞,真的很符合展覽的主旨。在19世紀的時候,queer這個詞有「辱罵」的意思,而且這個詞還被LGBT用來指代自己。所以,在以前,這個詞不是一個好詞。但是到了現在,這個詞已經被LGBT廣泛接受。而且泰特在展覽前,泰特特別諮詢了許多LGBT群體和個人,他們都表示用這個詞來做這個展覽的名字,特別合適。從這個詞感情色彩的演變,就可以看出來LGBT對於自身認同感的演變,態度的演變。

這個展覽也是為慶祝同性戀合法化的50周年。這個展覽從1861年到1967年,跨越了100年。1861年,英國廢除「雞姦罪」的死刑懲罰;1967年,成年男性同性性行為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合法。

很多作品都是在同性戀不合法的年代創作的,每件作品的背後,都是有故事的。

英國19世紀詩人、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當年「與其他男性發生有傷風化的行為」,根據英國1855年刑事法修正案第11條,王爾德被判有罪,在監獄里服刑兩年。這是當年關王爾德建監獄的門。

王爾德的審判是英國司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案件之一,也是同性戀平權運動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案件之一。這扇門,特別有穿越感,一下子把人帶到了那個殘酷的年代,那個為了愛都會坐牢的年代。

滿眼都是愛

還沒進到泰特英國美術館,就已經感受到愛了,房頂升起了彩虹旗來配合這個展覽。

裡面的很多作品,更是滿滿的愛。

比如前拉斐爾派的畫家西蒙·所羅門(Simeon Solomon)的畫《莎孚和艾莉娜在米蒂利尼的花園(Sappho and Erinna in a Garden at Mytilene)》。

(圖片來自tate.org)

莎孚是公元前七世紀的女詩人,也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同性戀人。莎孚來自於萊斯博斯島(Lesbos),西方語言中的「女同性戀者」(比如英文lesbian)這個詞就是源自於此。

William Strang這幅《代紅帽子的女人》,畫中的的女人是英國著名的作家、詩人、園藝設計師Vita Sackville-Wes。他在畫這幅畫的時候,Vita就是在看著自己的同性情人。

英國畫家基思·沃恩(Keith Vaughan)的《兩位男性的親吻草圖(Drawing of Two Men Kissing)》:

我們都不同

這個展覽不是單純地把一堆肖像畫擺到一起,而是展現了人和人的差異,愛與愛的多樣性,關係的多樣性。展覽也通過材料的多樣性來展現了「不同」,照片、油畫、雕塑、物品……

不可否認,LGBT藝術家的經歷、壓抑、壓迫、隱含,確實為他們的藝術,增添了不少「意味」;他們的藝術,也成為了他們視覺「日記」的一種方式。

但是,他們的藝術會因為他們是LGBT就不同嗎?在欣賞一件藝術品的時候,藝術家的性取向,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嗎?他們的畫跟他們喜歡什麼樣的人有關係嗎?

只想說,我們都不同。

地點:泰特英國美術館 Tate Britain

時間:2017年4月5日-2017年10月1日

門票:15英鎊,會員免費,學生、老人優惠

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

投稿 · 合作 · 勾搭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