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死王朗之修辭評析

《三國演義》與諸葛亮有關的情節極多,且都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如隆中對策、舌戰群儒、七擒孟獲等,其中九十三回中的「武鄉侯罵死王朗」因酣暢淋漓的語言風格尤令人拍案稱奇,大抵無人不佩服諸葛亮高超的修辭修辭藝術。

前人對罵王朗一篇評價頗高,毛宗崗曾點評:「罵曹操者,有陳琳之檄文矣,有衣帶之詔也,有漢中王進位之疏矣,獨於(罵)曹丕而缺焉。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文布告天下。今觀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當布告之文可耳。」(毛宗崗:《<三國演義>回評》)毛宗崗將「罵王朗一篇」提到了與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同等的高度。

諸葛亮戎馬倥傯,處理軍國大事數十年,修辭無疑也成了他對敵鬥爭的武器。認真探討 諸葛亮痛罵王朗過程中的修辭藝術,對於全面分析諸葛亮這一藝術形象,同時更好指導修辭實踐,不無益處。

諸葛亮生逢亂世,漢王朝已然走向衰亡。改朝換代之際,各割據勢力問鼎中原,武裝鬥爭之外,話語權的爭奪也極為關鍵。諸葛亮與王朗的修辭交鋒,根本上是曹魏與蜀漢話語權的碰撞,是「天」(歷史發展規律)與 「漢」(道德標準)的碰撞。在「天」與「漢」之間,諸葛亮毫不猶豫地擁抱了後者,雖然這是造成他命運悲劇的根本原因,卻也是促成他道德圓滿及宏大敘事的可靠保證。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家思想一直主導著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標準。「忠孝」是評判知識分子言行的準繩,有悖「忠孝」的言語必遭口誅筆伐,歷史發展的規律在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忠孝」觀念面前只擺在了第二位。諸葛亮在修辭策略上立足這一語境,便在道德制高點上掌握了主動。

例如《三國演義》中寫道: 「(孔明)令護軍小校傳曰:『漢丞相與司徒會話』。」雖是一句「漢丞相與司徒會話」,但其中卻包含有修辭上的玄妙,「只一『漢』字,可以壓倒王朗」(毛宗崗語),諸葛亮巧妙地預設「漢」這一信息,在道德標準的層面為以後的修辭奠定了基礎。

接著王朗問:「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為諸葛亮設置了一個兩難的命題:如果「知天命、識時務」,那就不應該「興無名之兵」;相反,「興無名之兵」就不是「知天命、識時務」。但王朗的修辭在邏輯上需有一個前提———諸葛亮討伐曹魏是「興無名之兵」。

不過諸葛亮輕輕鬆鬆便否定了王朗的大前提,「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一個反問句利劍一般切斷了王朗修辭上的邏輯連續性,諸葛亮語言修辭邏輯嚴明的特點可見一斑。 王朗接下來又說: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方,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悖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王朗抓住「天」,還有「人」(民心),一再強調曹魏代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民心所向。

客觀地講,王朗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也有一定道理,而且對蜀軍士氣不利,也挑戰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 但諸葛亮敏銳地察覺到其「數典忘祖」的道德弱點,再次祭起「忠君愛國」的大旗,大笑曰: 「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將王朗定位為「漢朝大老元臣」,不無諷刺的意味,同時為後面的討伐奠定了基礎。諸葛亮的言外之意為,王朗既然是漢朝老臣,理應「忠君愛國」才對。

諸葛亮接著痛陳漢末的腐敗: 「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攮。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 諸葛亮採用一組短句,運用排比與對偶的修辭格,極大地增強了語勢和修辭效果。修辭學研究表明,在辯論性的語境之中,短句的運用可以達到氣勢逼人的表達效果,語言的反擊力量也可以得到增強;排比句則有「壯氣勢廣文義」的功能,二者的兼用則進一步增強了「文勢」,有如「排山倒海」。這一段話充分展現了諸葛亮精湛的修辭技藝。

當然,也許會有人置疑,諸葛亮既然「尊漢抑曹」,那為何還要將東漢朝廷批得體無完膚呢?實際上,恰如毛宗崗所批,諸葛亮「罵盡漢臣」是為了「暗切王朗」,其修辭上的邏輯關係可以表述為:王朗身為漢朝老臣,卻尸位素餐,坐視漢朝的腐朽與滅亡。

諸葛亮沒有忽視王朗的「變節」,抓住王朗的生平,有的放矢: 「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 諸葛亮點明:王朗叨食漢祿不但不思報效朝廷,反而助紂為虐,完全喪失了漢朝老臣的道德操守,「忠孝」二字在王朗身上蕩然無存,而「初舉孝廉入仕」也顯得別具諷刺與滑稽意味。亞里士多德曾表示,修辭的成功取決於修辭者的人格力量,及由修辭所提供的表面證據,反之亦然。

諸葛亮通過揭露王朗人格上的卑劣面,在道德上宣判其死刑,王朗有關「天」與「人」的說辭即使令天花亂墜,至此也無效了。

接著諸葛亮又說道: 「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 不僅呼應前文的「奉詔討賊」,而且也旗幟鮮明地主張了蜀漢政權的合法性,在氣勢上給予王朗及魏軍重重一擊。至此,王朗維護曹魏政權合法地位的企圖便徹底告破。

於是諸葛亮乘勝追擊,繼續痛罵王朗: 「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這裡,諸葛亮連用兩個反問句,「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 四帝乎?」氣勢磅礴,銳不可當。同時,諸葛亮又運用了極具諷刺和挖苦色彩的詞句,「潛身縮首」、「皓首匹夫」、「蒼髯老賊」寥寥數語便揭下了王朗的偽善面具。

而「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一語更是徹底擊潰了王朗的心理防線,無怪乎王朗「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 總之,諸葛亮嫻熟的修辭技巧令人折服,堪稱經典,其高超的修辭藝術與雄辯才能值得學習。

[3]毛宗崗等.名家匯評本三國演義.北京:北京圖書 館出版社,2007.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