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能源車市爆增下的冷思考

文/Ray

誰比兩位數增長的SUV更勁爆?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新能源車。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9萬輛和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2.6%和55.2%。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2萬輛和25.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2%和21.5%。其中,1-7月純電動汽車銷量為20.4萬輛,同比增長33.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4.7萬輛,同比下降12.8%。

1—7月,銷量排名TOP10車企中,比亞迪以46855輛的銷量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北汽新能源。上半年北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6084輛,同比增長高達88.5%,知豆以22514的銷量排第三,旗下微型車D2在推出后一直保持月銷量前三名。而新上汽憑藉榮威eRX5及e i6的熱銷位居第四。

從銷量走勢來看,新能源車從5月份開始爆發,下半年將進入爆發期,從工信部發布的新車型公示來看,7月後即將推出的新能源乘用車45款。以北汽為例,下半年將推出4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包括EC200、EU300換電版,以及全新微型轎車和緊湊型SUV ET400。ET400值得期待,它將基於EX400L概念車打造為其量產版產品。

新能源汽車四連漲確實讓人羨慕得流口水,但也並不至於有「屌炸天」的膨脹心態,畢竟新能源車占乘用車總體規模只有2%。此外,上半年受騙補調查事件影響,新能源商用車受到的衝擊巨大,如此看來,離中汽協年初所預估的80萬年銷量目標差得遠。此外,3年後新能源汽車銷量要達到200萬輛,要達到這個既幸福又極具挑戰性的目標,各大自主車企更應該頭腦冷靜。

思考一:新能源自主車企從內鬥即將轉為外斗?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Top10中,車企佔了三席,比亞迪和北汽分別列3、4位,排名特斯拉與寶馬之後,排名固然可喜,但從暢銷車型來看,自主車企存主打的依然是高性價比

的中低端產品,沿襲了自主車企發展的套路。

但問題是,受相關政策的推進,以及市場增長的誘惑,合資車企正在加速轉型,寶馬引進新能源車型的速度之快,雖然寶馬與特斯拉暫時以進口形式存在,但並不排除國產可能性,上海通用年內引入四款新能源車型,隨後兩年內雪佛蘭、別克將推出插電式混動版車型,本田已開始發力,日產明年開始加快新能源車的步伐。一系列大動作表明,自主車企現在的內部競爭根本不是事,可怕的是面對更開放、也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如果離開政策保護,放到市場上公平競爭,我們又能拿出什麼產品與普銳斯、聆風、特斯拉這些全球性對手競爭呢?所以說,任何一家已經在新能源市場站穩腳根,或者準備積極進入的自主車企,都應該把眼光放高一點,放遠一點,不要只盯著容易出銷量的中低端市場,還得花點心思阻擊合資車企對中高端市場的控制。

思考二:如何抓住城市消費者的心?

與普通汽車相比,新能源車的藍海版圖實際要小很多,所謂的四、五線市場只是理論規劃。

首當其衝的就是充電樁的問題。根據國家電網的規劃,2017年新增充電樁80萬個。發改

委也明確規劃,到 2020 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 萬座, 分散式充電樁超過 480 萬個,以滿足全國 500 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但尷尬的是,在今年6月份的一次暗訪調查中,北京四家充電樁企業都無法充電,更何況要普及到四、五線城市呢?顯然,自主車企的主要戰場依然在一、二線城市。雖然高額補貼、車牌指標固然是催化劑,但這些都屬於政策驅動,持續的高速增長最終還得源於市場驅動,而且財政部已表示,到2020年將取消補貼,這也意味著城市消費者會根據真實需求進行公平選擇,消費者都是利已實用主義,誰更好就買誰,天經地義。如何抓住城市消費者的心?自主車企必須要解決產品自身的競爭力,包括品牌、設計等疑難雜症。

邦叔在與一些觀望者聊天時常聽到,其實充電樁、續航能力都已經在慢慢解決,而且新車源車就是最理想的代步工具,之所以不買,是因為很多車看上去太LOW了。對於車主來說,顏值就是面子,不給面子的事不會幹。

思考三:最後的較量離不開核心技術

保護期只有三年,在這三年中自主車主還將面臨核心技術的考驗,一旦政策紅利結束,普混也好、純電或者是插電混動也罷,大家都可以公平地玩。 普銳斯在全球市場銷量這麼好,但在不享受新能源補貼被迫退出,三年後呢,不排除又重新殺個回馬槍。

混動技術方面,豐田和本田兩家把混動技術玩的爐火純青,面對苛刻的燃油法規,豐田率先拿出雙擎方案,本田隨即推出i-MMD驅動系統;上海通用積極推廣雙模驅動系統、新一代集成式TPIM電控模塊、雙排行星齒輪組等核心技術,這些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相當明顯,而且不用擔心續航問題,量產車易於推廣。

相比較混動技術,純電技術要簡單得多。根據科技部的規劃,對未來純電汽車考核標準中有兩大硬指標,一是工況下,純電續航里程大於300公里,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小於或等於6秒。對於自主車企來說,必須掌握電池安全續航能力、動力系統以及車身底盤三大核心技術,這才是驅動市場的高效引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