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寶寶發育的「猛長期」和「跳躍期」,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媽媽被「猛長期」和「跳躍期」兩個詞語弄糊塗了,不知道這兩個具體是怎麼回事,也有媽媽一直以為這兩個詞語是一個意思。這種情況不光咱媽媽是這樣,美國這邊的媽媽也有很多不明白。

01 猛長期

寶寶

猛長期的英文單詞是「growthspurt」, 一開始是指青少年時期身高和體重快速增加以及身體特徵的快速變化。後來發現0-1歲內的嬰兒會不定期出現非常短時間內的身高、體重以及腦容量的快速增加(所以大腦是有體積快速增長的時間的,但和後面所說的跳躍期是不同概念),通常持續幾天時間就停止。在這幾天里,有的寶寶甚至可以達到24小時身高就增長1cm的生長速度。於是,猛長期(growth spurt)也被用於描述嬰兒期這些短暫的快速增長階段。

猛長期的變化是可以直觀測量的,如果把孩子身高體重的增長結果放到曲線圖上,可以很明顯看到在猛長期里寶寶的生長發育曲線是短時間大幅度往上跳的。

猛長期的出現時間在每個寶寶並不是完全一致,有個體差異,一般持續幾天至一周的時間。另外,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會出現明顯的猛長期表現,有些寶寶雖然沒有明顯的猛長期表現,但是一直維持著比較平穩的增長速度。

和有猛長期表現的寶寶一樣,如果沒有特殊疾病等因素,這些寶寶各特定年齡段的身體體重也都處於正常範圍內,所以如果你覺得寶寶沒有經歷明顯的猛長期表現,但是寶寶體重身高增長平穩正常,無需擔心。

除了體重身高等快速變化以外,處於猛長期的寶寶還經常有以下特點:

  • 喝奶次數和量明顯增加;

  • 睡眠時間增加,但因為吃奶頻繁,所以寶寶晚上夜醒可能更頻繁;

  • 寶寶也可能更容易煩躁和粘人。

這也是為什麼嬰兒猛長期也被稱為「frequency days」 (不知道怎麼翻譯合適,大概就是「頻繁餵奶的日子」) 。

寶寶處於猛長期的時候,因為寶寶吸吮頻繁,媽媽會感覺每次寶寶喝的時候,乳房還沒有漲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奶,加之這個階段的寶寶可能哭鬧增加,所以媽媽們很容易擔心母乳不夠,在猶豫要不要給孩子添加奶粉。

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頻繁吸吮會通過乳房排空和乳頭神經刺激給媽媽的身體傳遞一個信號:「前方高能需要,請增加泌乳!」通常幾天以後,是可以達到供需平衡的,沒有必要太擔心,更沒有必要添加奶粉。

2 跳躍期

寶寶

關於猛長期主要的內容就是以上這些了,接下來我們聊聊所謂「大腦跳躍期」。

大腦跳躍期,英文單詞是「mental leap」(精神跳躍或智力跳躍), 也就是說「跳躍期」指的並不是軀體和大腦體積發育的跳躍,而是認知及功能上的,和猛長期並不是一個概念。

這個詞源於荷蘭大學前教授Frans X Plooij,他寫過一本在1992年前後非常有名的書,《the Wonder Week》,據說當時就賣了幾十萬冊。在這本書裡面,根據他在大猩猩研究中發現大猩猩寶寶會出現的暫時性「倒退」發展,他提出了嬰兒「大腦跳躍期」的理論,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聘為荷蘭大學的教授。

但是因為他所提出的這種理論一直沒有被科學界完整複製出來,然後他自己的博士生通過隊列最終研究還特定發表了一篇論文,說無法發現兒童大腦發育跳躍能被精確預測的證據。最後,因為這些爭論和涉嫌造假,Frans被迫辭去荷蘭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

有個媽媽曾經諮詢我,她說她下載了一個大腦跳躍期的軟體,但是怎麼覺得自己家孩子的睡眠倒退持續了2個多月了,和軟體里所說的只持續14天不一樣,難道她寶寶的大腦跳躍期持續了這麼久?這樣是不是說明她寶寶以後會更聰明?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有這麼一個軟體,於是我做了一些文獻查找和閱讀。我看美國很多育兒論壇里,很多媽媽覺得猛長期和跳躍期是一回事,所以非常相信跳躍期的理論,也有些媽媽覺得只有用大腦跳躍期的理論才能緩解自己在寶寶出現睡眠問題時的焦慮。

他的大腦跳躍期理論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數據:孩子一歲以內大腦會跳躍幾次,每次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持續的天數。具體可以看看下面這張表格:

(來自網路,翻譯者未知)

老實說,我在最初也覺得這個理論是有一定道理的,任何事情都有量變和質變,往往量變積累足夠,就會出現質變。所以,大腦的發展誰知道是不是就是直線平穩上升的,還是有階段短期快速發展的呢。更何況,大腦容量的變化確實在某些年齡段更快,某些年齡段會放緩的。

但是,首先我們對於我們人類大腦的研究現在都還處於用各種間接方法進行探索中,研究越多,我們越發現,人類的大腦太複雜啦!即使我們通過解剖學研究可以直觀看到大腦形象,有越來越好的腦影像技術可以測知大腦的血流變化,但也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具體的腦區和腦區之間、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交通協作,大腦的微觀發育更是有太多未知領域。所以,可想而知,如果Frans所發現的這麼精確的大腦跳躍期是真的,那將是神經科學領域多大的風暴式影響。

即使拋開這些,就說我們做父母的直覺,每個孩子的各項發育都有自己的特點,各個能區的發展軌跡和速度也並不完全相同,比如說有的孩子語言能區發展得更早一些更快一些,有的孩子則可能運動能區更早更快;有的孩子會爬,有的孩子則會跳過爬的階段;有的孩子10個月會走路,有的孩子要到13個月;有的孩子1歲就可以說很多詞語,有的孩子要到1歲半……

但是,這些差異都在正常範圍內,我們也無法用一個精確到哪一天的時間表來要求每個孩子。同樣呢,Frans教授怎麼就確定知道每個孩子的大腦跳躍期次數都一樣?而且持續時間都精確呢?

我看他的網站上的宣傳內容里有提到,他的理論被四個人複製出來了,我特地每個都搜索了一下,結果發現他所提到的這些教授沒有一個人的研究論文是說複製出大腦跳躍期的證據的,都是在說孩子在嬰兒時期的發展會經歷一些倒退式的發展,比如睡眠的倒退,比如有的孩子4個多語咿咿呀呀發音,5個多月可能就不太願意開口。但沒有人明確證實這種倒退式發育是因為「大腦跳躍期」。也就是說,Frans同志所說的這種有其他的四篇文章複製出來他的理論,只是在打擦邊球而已。

國內很多育兒科普都在宣揚這種跳躍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睡眠倒退讓很多媽媽特別疲勞和焦慮。但是其實確實有很多的原因會引起寶寶的睡眠倒退,比如出牙,分離焦慮、皮膚不適、刺激過度等,什麼都往大腦跳躍期上靠,是不太合理的。

當孩子出現睡眠倒退和哭鬧的時候,最好還是仔細的查找一下原因和思考一下在哪些方面需要做些針對性調整,不要過度依賴「大腦跳躍期」的解釋。

家長可以在排除各種可能原因后將「大腦跳躍期」作為自己安慰的方法,但是如果過於較真,比照著上面那個表格來精確計算,和表格不一樣就焦慮不安,就得不償失了。

文:徐桂鳳

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

工作於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兒童發展與障礙中心,擅長兒童生長發育諮詢及指導、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評估、諮詢及治療、家庭親子關係諮詢及指導。

參考資料來源:

Marshall, W. A., & Tanner, J. M. (1968). Growthand physiological develop ment during adolescence.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19(1), 283-300.

Tanner, J. M., Whitehouse, R. H., Marubini, E.,& Resele, L. F. (1976). The adolescent growth spurt of boys and girls ofthe Harpenden growth study. Annals of human biology, 3(2), 109-126.

文章源於:共同成長徐桂鳳育兒分享,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