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著推薦|許宏晨博士《中國高校雙語教學非語言結果實證研究》(內含福利)

高校雙語教學非語言結果實證研究

本文大概

4100

讀完共需

7

分鐘

一、 研究背景、選題依據

在經濟全球化和《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的背景下,對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俱佳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驟增。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各大高校近年來開始加大對雙語教學的建設力度。

15年以來(2001—2015),高校雙語教學實踐和研究愈加深入。在21世紀初期,這類研究主要集中在雙語教學的定義和內涵上。近期,研究者把目光從雙語教學的實施者(教師)投向雙語教學的受益者(學生),考察他們在雙語教學中的收穫和變化。對於學生而言,英語畢竟是一門外語,承載著一種異國文化。使用這種語言進行教學,即便是講授知識型課程,也不可避免地對學生的英語語言態度、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自我認同、自尊心等產生觸動。這些方面與英語技能的學習相對,是非語言學習結果。對這些方面的研究有利於我們深入考察並衡量雙語教學對人才培養產生的影響。然而有關這一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見。

本研究立足非語言結果實證研究,兼具理論和實踐意義。從理論上看,本研究提出了一個雙語教學非語言結果解釋框架——非語言結果收斂模式(Non-linguistic Outcome Convergence ModelNOCM。高校雙語教學研究尚無本土化的理論體系,多借鑒國外現有理論,並且重點關注語言結果層面。本研究提出的理論模型,對發展和完善適合國情的雙語教育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從實踐上看,本研究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雙語教師提供必要的數據信息。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旨在回答一個問題:高校雙語教學對學生的非語言學習結果有哪些影響?具體而言,我們要考察雙語教學對學生態度的影響(第四、第五、第六章)、對學生自我概念的影響(第七章)以及對學生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自我認同、跨文化交際能力、民族自尊心等方面的影響(第八章)。

三、主要研究內容

1

雙語教學非語言結果預研究

第四章旨在通過對大學生雙語教學態度的考察,探討影響其態度形成的語言學習者因素——英語學習動機和自我認同的作用;為進一步深入考察高校大學生雙語教學態度的影響因素做好前期研究準備。通過結構方程模型(AMOS 5.0)分析,筆者發現:語言學習動機中的融合型和興趣型動機通過英語水平和專業特點間接影響對雙語教學肯定態度的形成;工具型動機直接影響對雙語教學否定態度的形成。自我認同中的生產性雙語認同對雙語教學肯定態度的形成既有直接影響,又通過專業特點產生間接影響。削減性雙語認同對雙語教學的肯定態度形成有負面影響。專業特點和英語水平是不容忽略的中介因素。那些高新技術學科率先實行並深化雙語教學是非常必要的。英語水平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客觀因素(韓建俠、俞理明,2007),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本次調查顯示,英語水平和雙語教學態度之間沒有直接的影響關係。筆者認為只要雙語教學的形式適合學生相應的英語水平,學生對雙語教學就會持肯定的態度。本項研究有一定的局限。筆者關注的是語言學習者因素對雙語教學態度的影響,所以沒有包括學習者的專業學習動機這類主觀因素以及雙語教師、教材等客觀因素。所以模型的解釋力有限。此外,由於沒有來自同一總體其他樣本數據的檢驗,模型的外部效度還有待進一步考察。這些問題需在今後的研究中加以改進。

2

雙語教學非語言結果結構方程模型研究

第五章關注的是:高校大學生對待雙語教學是什麼樣的態度?哪些因素會影響他們的態度?各影響因素之間是什麼關係?我們使用AMOS 7.0對這些因素進行了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后發現:學生的英語成績、專業成績和他們的英語水平對雙語教學態度有積極的作用。教師的英語水平、專業水平和雙語教學模式對學生雙語教學態度的形成有明顯的間接效應。此外,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和專業學習動機以及雙語教材的選擇也會對他們態度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為此,雙語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雙語教學的效果,並適當對雙語教學模式進行調整。此外,雙語教師還要儘快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為全英語教學奠定基礎,儘快滿足學生迫切希望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願望。本項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結構方程模型這種統計技術只能驗證所提模型是否合理但是卻不能確定這個模型是否是最佳模型。也就是說,筆者在這裡提出的模型也只是眾多可能模型中的一個,不能證明這是唯一最佳模型。因此,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未被包含進來,這也是今後研究的討論方向。

3

雙語教學非語言結果多維態度研究

第六章通過問卷調查法,進一步考察雙語教學學生的態度問題。具體而言,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高校雙語教學模式是什麼?(2)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教學態度、英語學習態度以及英語語言態度是否有差異?(3)高校雙語教學項目中的學生和大學英語項目中的學生對待英語教學、英語學習以及英語語言的態度是否有差異?研究發現,根據雙語教師課堂用語中英漢兩種語言使用比例,高校雙語教學可分為以英語為主,以漢語為主,以及英漢平衡三種模式;在社會科學學科,雙語教學模式多為英文作為教學媒介使用量大的模式,在自然科學學科,情況則相反。研究還發現,英語作為教學媒介使用量越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英語教學態度以及英語語言態度越積極。通過比較,我們還發現高校雙語項目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態度方面大學英語項目中的學生更積極,但在英語教學態度和英語語言態度方面則不如後者積極。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儘管雙語教學風聲正勁,但高等院校應考慮自身師資、學生情況,不應一哄而上,盲從潮流。高等院校應積極、謹慎探索這一領域,先要研究是否有能力開展雙語教學項目。要開展雙語教學項目,教師既要懂學科知識,英語能力也要足夠好,學生英語基礎也要紮實,另外還需要合適的教材。本項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筆者關注的是雙語教學不同模式對學生英語相關態度的影響,所以沒有包括學生學習動機這類主觀因素以及教師專業能力和英語水平、教學方法、教材等客觀因素。另外,由於本研究沒有後期訪談,筆者解釋數據分析結果時只能採用推測的方法。這些問題需在今後的研究中加以改進。

四、主要研究發現

高校雙語教學模式分為EMICMIECI三種。根據雙語教師課堂用語中英漢兩種語言使用比例,高校雙語教學可分為以英語為主(EMI),這是一種示範型雙語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以漢語為主(CMI),這是一種翻譯型雙語教學模式,教師以翻譯ppt或者教材內容為主要活動;以及英漢平衡(ECI)三種模式,這是一種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教師在英漢兩種語言間經常切換。在社會科學學科中,雙語教學模式多為EMI,在自然科學學科中,多使用ECICMI

英語使用量越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越強烈。EMI學生在整體英語自我概念和英語能力自我概念方面均顯著高於ECICMI學生。在英語學習自我概念及其子維度下,ECICMI學生之間無顯著差別。雙語組學生的整體英語自我概念和辭彙自我概念均顯著高於大學英語組學生。

教師英語使用越多、學生通過英語收穫越多,他們的雙語教學態度越積極。學生的英語和專業收穫較多、教師的英語和專業水平較高、全英文教材都會對學生的雙語教學態度產生積極作用。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英語教學態度以及英語語言態度越積極與課堂上教師的英語使用量成正比。通過比較,我們還發現高校雙語項目中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上比大學英語項目中的學生更為積極,但在英語教學態度和英語語言態度方面則不如後者積極。

雙語教學讓學生的動機、策略、自尊心等發生了綜合性變化。質性研究中的四例個案顯示:通過雙語課程,他們掌握了非常實用的專業辭彙學習方法,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雙語教學還激發了他們的英語學習動機,尤其是信息媒介動機和個人發展動機;英語已成為他們獲取資訊的重要手段,更是人生髮展道路上重要的敲門磚。雙語教學還讓他們對自己、對國家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也看到了他人的優勢和不足;在國際比較中,他們的民族自尊感得到了極大提高。

總體來看,雙語教學對學生產生的非語言結果具有不同層次,表層為英語語言態度和英語學習態度,中層為文化認同感和文化理解力,底層為民族自尊感、責任感和全球化意識。各層次之間相互作用,最終向底層收斂。我們稱之為雙語教學非語言結果收斂模式(Non-linguistic Outcome Convergence Model, NOCM)(圖1)。

高校雙語教學的初衷即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直接與之相關的非語言結果是學生的語言態度和語言學習態度。隨著語言態度和語言學習態度的形成,學習者會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滲透在教學中的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比較兩種文化的過程中,學生會繼續深化對本族文化的認識以及對比、融通中西方文化,通過這種國際視野培養全球化意識。

NOCM從更高層次上概括了非語言結果的整體情況,並且與高校雙語教學的初衷保持一致。大學生英語學習者通過雙語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僅要成為掌握熟練語言技能的人,更要成為具有專業知識和前瞻性眼光的國際人。雖然NOCM以非語言結果的發展為思路展開,但是它與英語語言使用的初級中級高級階段的(語言結果)發展思路也吻合。從這個意義上說,NOCM是具有特色的雙語教學理論。

作者簡介

About the Author

許宏晨

許宏晨,黑龍江哈爾濱人,外交學院英語系副教授。國際應用語言學學會會員,英語教學研究會會員,社會語言學學會會員。國內外學術期刊SystemSSCI)、《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CSSCI)、《外語》(CSSCI)、《外語教育》(CSSCI集刊)、《語言學研究》(CSSCI集刊)等匿名審稿人。2009年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獲得文學博士學位,主攻方向社會語言學。2009—2011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語言測評。近期主要研究興趣為語言變體與態度、語言規劃與政策、應用語言學量化研究方法、學術論文讀寫譯、語言能力量表等。2007年至今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2部、參編教材1部,參與國家級或省部級項目5項,主持國家級項目1項。

發福利

將本文發到朋友圈后截圖發給公眾號,並且在本文留言處留言。我們將在9月30號選取完成上述兩步並且留言獲得點贊最多的兩位讀者提供贈書(而且包郵哦!)

掃碼二維碼,立即關注我們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