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徐文治 插花沒有那麼玄,發自內心就是藝術

溫飽之後,「青睞」帶您追求更高的人文品質。

4月2日,清明假期,正是觀瞻天地萬物的好時機。本報第31期青睞講座請來了文化部恭王府王府生活研究所主任、插花花藝協會理事徐文治,與讀者們匯聚在夕照寺內的慧通香堂,為大家現場演繹、講解了宋代四閑事——「焚香、點茶、掛畫、插花」,讓讀者們領略到了一段閒情逸緻的好時光。

現代社會壓力重重,於是,品茶插花這些讓人慢下來的「閑事」讓人趨之若鶩,有需求必然有市場,有市場必然有魚龍混雜,渾水摸魚之人不少,攪得原本是讓人修身養性的「雅興」被染污,變成了浮誇。

而徐老師則希望去除一切「作秀」,回歸到內心。講座未開始時,他的助手想等讀者差不多到齊時,再投茶,表演茶道,徐老師卻一語點出喝茶的本質:「茶是喝的,不是看的,現在就泡上讓大家喝,我們講求的是讓人舒服,不是表演。」 在徐老師看來,跟著賣茶的學茶,跟賣香的學香,跟開花店的學插花,顯然不是一條學習好途徑,所以若是真的愛好者,就應該有雙能夠分辨的眼睛。

徐老師拒絕的是外在的浮躁與浮華,他做起事情卻毫不惜力。縱然與大家估計只是一面之緣,但徐老師仍是在講座的前兩天就來到香堂「踩點」。2日下午兩點的講座,他不到12點即來到香堂,帶著自己的屏風、茶几、樹枝、鮮花,早早把場地布置好。講座伊始,徐老師拿著桃花先在外面進行了現場演示,灰牆綠草的小徑因為粉色桃花的點綴一下子有了生氣,大家的嘆服聲就這樣從屋外回到屋內。隨後,徐老師在室內又現場插了三次花,不同材質,不同花瓶,經他之手,卻是姿態各異、生機盎然,柳條、花枝搭配在一起,渾然天成,融入了香堂的古典氛圍,一切都是那麼恰到好處。

前來聽講座的讀者中也有小朋友,但徐老師說他不教小朋友如何插花,在他看來,孩子的父母更應該學習,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是最大的影響,而孩子則是最好的藝術家,他們不事雕琢,發自本心的作品,都是藝術。

文/本報記者 張嘉

茶席插花講究的是要面對客人,不是面對自己

謝謝大家假期里還來這裡參加活動,十分感謝《北京青年報》「青睞」提供的這次機會。大家在講座預告上面看到一個很有誘惑力的題目——你想不想像宋代文人一樣「焚香、點茶、掛畫、插花」?所以我們今天的題目叫作「四般閑事之插花及其他」。

傳統的插花,我們把它叫作瓶花。首先,瓶花是幹什麼的?就是來美化我們的環境的,所以插花最初的起源,就是文人或者普通人覺得家裡面需要擺點花,這是一個非常自然和功利性的目的。所以說插花其實沒有現在人想得玄乎,插花就是為了美化你的環境,我們今天也是一樣,不要離開環境來談插花,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記清楚。

關於室內插花,在明代的時候有三本比較重要的理論著作,一個是高濂的《瓶花三說》,一個是張謙德的《瓶花譜》,還有袁宏道的《瓶史》。今天沒有時間給大家具體講,這三個人都認為,傳統的插花插完了以後,要像傳統畫一樣,才能達到審美的標準。

我們茶席插花講究的是要面對客人,不是面對自己。拿到枝子,要「橫斜以觀其勢」,橫著、斜著要看它生長的態勢,「轉側以取其態」,反著、轉著去找到它的姿態。這其實是傳統的修辭美,上下句說的是同樣的意思。找到了態、勢之後,「再思其梗如何入瓶」,再想它的桿怎麼插到瓶子里去。每個花瓣、每個葉子都不一樣,它要尋找太陽,見到陽光才能活下來,所以我們插花也要找到這種姿態,只有這種姿態才是最美的,這是一種生命的姿態,是一種抗爭的姿態。找到了態勢之後如何插進去呢?採用傳統的打折的方法,就是直的枝子把它打曲了,這在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裡面就有記載。怎麼把直的枝子打曲了,可以把直梗鋸一半,往裡面嵌一個小磚石,就可以打折了。木本的花材下面要切開,可以吸水,同時也可以作為支撐。

我們好多人可能都學過茶、學過插花、學過香,我覺得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大家都願意去學東西,甚至好多家長會帶著小朋友參加這樣的活動,去接觸傳統文化。但是我覺得大家要有一個判斷力,我們今天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題目,因為我首先會給大家講《瓶花概說》,讓大家了解傳統插花的審美標準是什麼,為什麼叫作瓶花?今天我們好多人學茶學得不到位,跟著賣茶的人去學茶,學香跟著賣香的人去學,跟著開花店的人學怎麼插花,賣茶賣香賣花都是為了賣東西,商人逐利、取之有道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會帶來一種隱形的私利模式,而不是讓你真正去了解、研究這門文化背後的意義。

在宋代人人都要會「四般閑事」

我們說到四般閑事——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出自「四般閑事,不訐戾家」,意思是說,這四種事情千萬不要去問外行的人,這是一個很專業的事情。這句話出自南宋時期耐得翁寫的《都城紀勝》,這是本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

當代人談到「四般閑事」是怎樣的談法呢?20世紀50年代之前,談到四般閑事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台灣人黃永川先生創辦了插花花藝,在他的《插花史研究》中談到了「插花、點茶、掛畫、焚香合稱四藝」,我們剛才看到的叫作四般閑事,黃永川先生叫作「四藝」,好像格調就比較高了。黃先生認為,宋代插花藝術至為風行,插花成了專門之學不在話下,且當時還受風氣之影響,已有將「燒香、點茶、掛畫、插花」相提並論,同稱生活中的「四藝」,視為每人自小就應該具備的修養,就像現在小孩受到的義務教育,在宋代如果不學這四藝的話就不能「畢業」,這是每一個人都要學習的修養,這是黃先生的看法。「縱使僕役也不例外」,做奴僕、勞役也不例外,和用筷子吃飯一樣,是必須要學的,不學就沒有辦法在社會上面生存,但我並不認同。

宋代插花的也是專業人士,就像現在的家政服務

《都城紀勝》中有一條叫作「四司六局」,四司六局是官府貴家創辦的,就像是一個官辦企業,「各有所掌,故筵席排當,凡事整齊」,如果家裡有紅白喜事或者想請朋友吃飯需要布置,就可以請四司六局,他們就是做這個事情的。「都下街市亦有之」,除了洛陽,其他的二線城市也有。「常時人戶,每遇禮席,以錢倩之,皆可辦也」,普通的人家也是掏錢就可以,四司六局全可以辦。「凡四司六局人祗應慣熟」,應該特別熟練,分類很細,「便省賓主一半力」,請他來就什麼都不用管了,安心請客就可以。「故常諺曰: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訐戾家」,因為他們是專業的技術人員,所以掏錢請他們就可以了。

宋代這個社會是一個非常發達的時代,我們看《清明上河圖》就可以知道它非常的繁盛,賣什麼東西的都有,社會分工非常的細緻。有些人不用出去種地,就是熟悉刀子、鑷子,給人修個腳啊,裁個衣服什麼的。宋代的時候可以僱用勞力,所有的紅白喜事,只要有錢就行。這樣的商業發達就導致了專業的分工,所以才出現了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這個四般閑事。

四般閑事中的插花在這個時候,都是由專業的技術人員提供的勞務輸出,說白了就和我們今天的家政服務是一樣的。服務於官府、普通大眾,中產階級的品位影響了宋代市民插花的整體趣味,因為是一個賣買的關係,客戶需要什麼,就得插成什麼,不能按照你的藝術的要求來插。

宋代插花流行「滿插」

下面我就帶著大家來看一下宋代的插花到底是什麼。黃永川先生說宋代的插花已經達到了插花的最頂峰,到後面就一直走下坡路,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剛才說整個社會上都是由四司六局來負責插花的,它要服務於官府、富商,一般富戶的品位都是很龐雜,和文人的趣味是不一樣的,它上面要模仿官府,從文人那邊嫁接一點,再加上它一些大俗的東西,和我們現在的社會也是一樣的。

宋代張邦基的《墨庄漫錄》說:「西京牡丹聞於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於梁棟柱拱,悉以竹筒貯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揚州產芍藥」,也作萬花會,十幾萬朵裝飾屋子,牆上、屏風上都是花。蘇東坡到了這個地方看到之後說「用花千萬朵」,非常的繁盛。這就是富戶的、官府的趣味,要的就是繁盛。

洪邁《夷堅志》記載有一戶人家叫周五,是做紡織業的,他的女兒看到人家賣的花特別漂亮,他就出錢全部買了下來,「遍插於房隴間,往來諦玩,目不暫釋」。這就是官府和富戶的插花。

那麼宮廷插花是怎麼樣的呢?出於現實的政治的考慮,要求材料的貴重、工藝繁複精美,側重隆重對稱。宋徽宗以後風氣有點變化,因為他之前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當皇帝,找了很多人每天教他畫畫,具備20多年的藝術修養,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藝術家。他的這種趣味直接帶到了皇宮裡,影響了社會,到了南宋也延續了這種文雅的審美追求。周密的《武林舊事》裡面記載了南宋的皇宮裡面的插花,「后苑及修內司分任排辦」,由太監進行插花。下面記載的是他們去賞大花——牡丹:「堂內左右各列三層,雕花彩檻,護以彩色牡丹畫衣,間列碾玉、水晶、金壺及大食玻璃、官窯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黃、照殿紅之類幾千朵,別以銀箔間貼大斛,分鐘數千百窠,分列四面。至於梁棟窗戶間,亦以湘筒貯花,鱗次簇插,何翅萬朵。」所以宋代從官府到皇宮都是追求的萬花會,只是皇宮的器皿可能會高級一點。

到了明代,插花才到了比較高的審美高度

宋代的文人和唐朝不一樣,唐朝的科舉制度是為豪門服務的,到了宋代,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是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拿下了很多武將,由文人來治理社會。這樣的政策就使得寒族——普通的士人進入到了政治權力中心,形成了一個新的文人集團,帶來了整個社會風氣和審美趣味的轉變。比如,第一本關於洛陽的花譜就是歐陽修寫的,他還寫了很多關於金石考古的。文人逐漸開始雅玩的東西,注入了新的活力,文人士大夫有意識地追求不同於宮廷和市井的審美趣味。揚之水說「宋代花瓶成為風雅的重要點綴」,文人有了書齋以後就開始布置他的書齋,會顯得特別文雅,「是完成在有了新格局的宋代士人書房」。所以瓶花在宋代文人的生活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雅的象徵。

宋代的時候文人也會插一枝,基本插的都是梅花。我今天給大家梳理了一遍,可以看到宋代的插花並沒有達到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雖然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但是更多的還是「滿插」。一直到了明代,插花才達到了比較高的審美高度,尤其是明代晚期新的文人群體的出現,為瓶花創造了新的審美標準。

互動

問:站在一個家長的角度,對於現在的小孩這種插花藝術、傳統文化的傳承或者熏陶,您有沒有過相關的考量?

答:我們一直在考慮,我曾經在上海的一個玻璃博物館教課,有一個媽媽問我什麼時候教小朋友。我覺得小朋友是不用教的,要教的是媽媽,因為孩子是好奇的,很容易受到家人的影響。我教過一個媽媽,她的孩子6歲,每次也跟著來,就在我那裡玩兒,沒人教她,可是她隨手做出來的,我認為比我很多畢業的學生作品都好。此外,我準備教一些志願者,用一些簡單易懂的辦法,讓他們去學校教一些小朋友。

問:有沒有插花相關的書籍推薦?

答:台灣有「中華花藝」,內地有「傳統插畫」,的插花是沒有樣式的,道法自然,一臨摹就死了,所以我希望教給大家的是方法和審美。大家可以看一下中華書局出版的《瓶花譜·瓶史》,是明代非常重要著作,整體上來說目前比較好。

問:怎樣進行花材的取捨?

答:取決於自身,有的人喜歡紛繁的,有的人喜歡簡單的,取決於你想把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古人說得非常好,插花要「令俯仰高下」,要使它有俯有仰、有高有下,「疏密斜正」,「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要像畫家畫出來的畫一樣,畫是什麼呢,畫就是詩、詩意,詩是有聲的畫,畫是無聲的詩。這樣才是一整套非常完整的審美標準。張謙德說過插草花,最難摘取,「非熟玩名人寫生真跡」,只有看過很多名人畫好的畫以後,腦中有了那種構圖和審美,才知道如何取捨。

文化講究的是「生髮」,從當前的境況,當下的情感、情緒出發,才是最為重要的。每個人的喜好不同,一定要從自己感動自己的地方出發,這才叫作藝術。

問:我看到預告上寫道,4月8日和9日,您與青睞合作,將舉辦瓶花初級課程。請問您兩個問題,一是零基礎的是否可以報名?二是這兩天的課程會以理論講述為主還是實操為主呢?

答:那兩天的課程是這樣的,說起來啊,我覺得台灣人很會做營銷,會告訴你和老師學茶、學插花是一輩子的事情,日本人也這樣說。所以需要你不斷地去學習,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他可以收很多的錢,分一級一級的技法授課。但是我的課程我希望來的是零基礎的人,我教會你方法。我這個兩天的課程安排得非常滿,有四堂知識的介紹,就像我們剛才講的傳統插花到底是什麼。我希望我的學生在第一堂課就可以把插花變成一個藝術品,瓶子、花材都在這兒,你自己去挑選,根據自己的喜好。我會一枝一葉地教你,為什麼不能這樣用,應該怎麼用,這個地方還有什麼可能。就像我們上國中做數學題一樣,需要告訴大家有幾種解法,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所以我希望教給大家的是方法,一個是引入傳統文化的方法,一個是做藝術的方法,帶動興趣,讓大家真正去了解。

整理 本報記者 張嘉/ 陳舒雨

攝影 本報記者 王曉溪

我們還將繼續

「青睞」講座回顧

三月二十五日 任鳴說《戲劇的力量》

三月十九日 文潔若聊《文章皆歲月》

三月八日 李曙韻分享「春風十里盡在一杯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