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利特開宗明義:球迷看的是球,專家看的是比賽。
荷蘭人古利特,AC米蘭「三劍客時代」里,最有特色的那一個「鞭帥」。他不做教練已經超過十年,但說球和品評人物,依舊獨樹一幟。
在他這本《如何看足球比賽》(How To Watch Football)的書中,古利特對自己相當華麗的職業生涯,簡單概括,卻用了很明確的語言,來呈現他的足球觀。他認為,像他這樣的專業人士,觀看足球比賽,看的是一種整體現象,及其中的變化。而球迷,絕大多數為電視觀眾,看到的更是攝像機、轉播機構,想要你看到的足球比賽——你的視線,總會被操控,集中在球和球星身上。
你看到的足球比賽,未必總是整體。
我相信古利特的眼光,因為他的特殊。「三劍客」里,古利特踢球成就或許不如范巴斯滕、執教成就不如里傑卡爾德,但眼光和表述,最為出眾。他在青少年隊,打的是中衛,但又是不拘一格、有著充分攻擊能力和自由的中衛。在費耶諾德以及埃因霍溫成名,他居然能在中衛和中鋒、邊鋒,多個位置上自由切換。
在AC米蘭,薩基多用他於中場。到桑普多利亞,古利特的中鋒才華充分展現。晚期加盟切爾西,古利特也是在中衛和中場游弋。
這樣的全才,如今不可能再有。球員經歷,包括他後來執教,古利特經歷了最豐富的場上位置轉換。戰術理論,得益於早年給克魯伊夫當小弟,又提升於米蘭的薩基灌輸。
他對球迷和專業人士劃出的分界線,在於你觀看足球比賽時,是否一直在思考、是否跟蹤著整場比賽的行進變化。
因此古利特說他觀察一場比賽,最初琢磨的是雙方主教練的陣容安排,從中去分析兩支球隊排陣的主教練動機:他想如何去攻擊對方?比賽開始后,馬上要判斷的,是兩支球隊的戰術執行效果如何、雙方如何拆解對方的招數,例如控球的一方,是否真能將控球優勢轉換為得分機會。「可能比賽都已經開始幾分鐘了,你並沒有對足球本身的運轉,投注太多眼光。」
對於細節的觀察,古利特是推究細節、尤其導致失球、失敗之後細節的原因。球迷很容易發現,是哪個後衛或門將,在阻攔對方最後一擊時力有未逮。「但你的記憶不能僅停留在最終不斷重現的那個畫面上,足球比賽中出現錯誤,通常是線性積累的結果。」古利特覺得,最終失誤的那一個,往往不是最關鍵的失誤者,「原因很可能隱藏在更早時間」。
「鞭帥」聰慧,雄辯滔滔,荷蘭的卡爾文主義影響,在他的表達中有充分體現。這種「看球還是看比賽」的劃分,比較主觀,不過對球迷來說,頗多啟發。足球比賽是一個整體,但除非到現場去看比賽,我們很容易被視頻鏡頭和畫面所左右。移動互聯網時代,太多的gif圖和短視頻精選,在快速傳播足球資訊的同時,也在割裂著足球比賽的完整性。
我去查找古利特最近一些評論。例如巴薩對尤文第二回合,他反覆批評內馬爾個人盤帶過多,「尤文圖斯最擅長在狹小範圍內,不斷壓縮控球者進攻空間,內馬爾的積極,反倒是巴薩不能進球的原因」;例如巴克利和威爾謝爾兩個英格蘭中場的成長滯塞,「他們擅長帶球,卻又帶球過多。這種毛病的養成,很大部分原因,是他們身邊的成熟球員(像埃弗頓的巴里)給予的提示不夠,或者身邊根本沒有更成熟的團隊球員(威爾謝爾)⋯⋯」
你是在看球,還是在看比賽?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