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高考語文試題解析:技巧套路做不好這張卷

2017年全國各地聯考作文匯總(完整版),搶先看!

新浪教育訊 2017聯考剛剛過去,作為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年度大考,聯考給予了高三生一個跨越的機會,賦予了家庭一個圓夢的可能,與全國數千萬人息息相關。為了幫助今年聯考生深入了解真題,精準估分,同時幫助在校高中生了解聯考命題趨勢,新浪教育聯手樂學聯考的名師,為廣大考生和家長在聯考後第一時間解析聯考全國卷。

陳煥文
羅楨婷

以下為直播文字實錄

主持人:歡迎回來,新浪的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聯考大講堂。

我們接下來就會為大家進行全國卷語文卷的分析。今天同樣請到的是樂學聯考的兩位老師,一位是陳煥文老師,一位是羅楨婷老師,首先請陳老師進行自我介紹。

陳煥文:各位觀眾們、同學們、家長們你們好,我叫陳煥文,是樂學聯考的語文老師。

陳煥文:各位家長、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樂學聯考的語文老師,我叫羅楨婷。

語文文本選擇的兩個傾向:與時事熱點結合緊密、文本取自名家作品

主持人:我們非常歡迎兩位老師今天的到來。首先想請兩位老師對我們今年全國語文卷進行一個點評。

陳煥文:在點評今年的聯考語文卷之前,我要講一下語文重要性的問題。語文這個科目在近年來的重要性是不斷提升的,無論是考試的分值上,還是一切選拔性的考試,甚至包括大學自主招生等等,都會將語文這個科目作為優先排序的科目點。所以,從很實際的「分」的角度來講,大家毋庸置疑地,已經觀察到了語文的重要性,而且語文在考試當中對於文綜、理綜乃至於我們未來所有的考試來說,它都是一個基礎性的科目,而且語文代表的是根本性的能力。

當然近幾年來有一個比較好的趨勢,大家越來越重視語文的學習。比如像很多小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大語文或者是跟語文知識有關積累的班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孟老師是我們樂學聯考數學領域的大牛,不過剛剛他有一句話我必須懟他一下,孟老師剛才跟我們說,讓大家關注數學、物理、化學等等這樣的自然科學,這其實是不公平的。從一個宏觀或者是比較玄的角度來講,如果科目學到一定程度其實是殊途同歸的,數理化有數理化的奧妙,語文也有語文的奧妙。語文能帶給我們審美、思辨能力、乃至知識體系的構建等等能力是其它科目不能替代的。剛才孟老師提到一個問題,我們學這些科目到底是幹什麼,學語文有什麼用,學數學有什麼用。說「有什麼用」的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只是在關注、立足於生活當中能獲得什麼,或者過什麼生活的問題。我們知道在這個時空里,時間是唯一的真相,時間不會停留,時間也不會重來。所以,除了擁有什麼、過什麼生活之外,我們有時候也要看「怎麼過我們的生活」這個問題,有時候這個問題更重要。所有語文數學等等科目的思維,帶給我們的就是讓我們去認識這個世界和認識自我的能力與途徑。而這種能力會決定了我們「怎麼過」的問題。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知道,數學、物理、化學固然重要,語文更是重要。

下面簡單地講一下今年的聯考語文試卷,其實很多同學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看語文試卷。因為語文試卷和其它科目不太一樣,語文里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語文的文本,一部分是語文的題,要從兩部分來說。文本是什麼?就是我們所看到所有的文章、詩詞、素材等等這樣一些東西。從近年來的聯考趨勢來看,尤其是今年全國卷的趨勢來看,我們的語文文本的選擇仍然體現出兩個非常明顯的傾向。一個是與當下社會時事熱點的結合,除了實用類、論述類文本之外,在作文題中都已經有了非常非常明顯的滲透。這提醒我們什麼?提醒我們所有的同學和家長,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對於時事的關注,我們不能夠像古人一樣兩耳不聞窗外事,我們要兩耳要聞窗外事。當你對時事有足夠的敏感和親切、熟悉感的時候,你再看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你在心理上首先就有一個很大的優勢。當我們保持這樣一個敏感,在我們寫作文的時候找取視角,包括去剖析某一些實用性文本包括論述類文本,我們會有自己的立場和便利性,它是潛移默化的。

剛剛講的是聯考語文文本會貼合時事熱點。另外一點,我們會發現,現在的文本傾向取自名家的作品。大家不要想當然,其實曾經有一段時間,聯考語文的取材曾經出現過很大的問題。大家知道,聯考不能輕易考大家都熟悉、容易都見過的文章,那個時候為了迴避這個問題,稍有點矯枉過正,造成的一個結果是什麼呢?選的都是一些非常偏僻的犄角旮旯的文本,這其實是不太好的事情。但是以今年語文聯考為例,文學類文本的閱讀,古文,包括古詩詞,所有這些內容的取材幾乎都來自名家或是質量比較高的作品。古詩詞比較特殊,因為名家大家都很熟悉,今年我們考到了歐陽修,白居易,近年李白、杜甫等等全部都有考過。這些人大家太熟悉了,我們不可能找床前明月光來考大家,所以只能找這些人相對冷門的作品。而文學類的閱讀,今年考到了林徽因,考到了趙長天老師的小說,都是屬於名家,屬於文學水平比較高的作品。這一點能夠看出來近年來語文考試命題組對語文文本質量的重視,是挺好的事情。

這提醒我們所有同學和家長做一件什麼事呢?我們在平時讀名家名作還是有必要的。這個必要性體現在哪兒?我們不可能指望說蒙題,我一向不看好語文押題。看到同一個文本,對聯考來說幾率太小,而且實際的意義並不太大。我們看名家名作的過程當中,其實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體驗名家名作的思維、審美、鑒賞等等一些角度的東西。比如歐陽修的詩讀多了,對歐陽修相當了解,再遇到他某個時候寫的詩,我心中就會瞭然於胸,相關的知識我可能會了解。即使不了解,對這個人的個人風格、特色等等,起碼在心裡有一個認知。這些認知大家可能覺得非常潛移默化或者非常不明顯的,但是當這些東西越來越多地,都積累在你的心中的時候,真的是下筆如有神,會給我們帶來聯考非常非常實際的幫助。這是講的文本這一塊。

語文題的解答訣竅:懂得活用語文「答題思維」 學會掌握內在標準

理解語文題目的形式、表述以及結合方式

語文除了文本之外,毫無疑問要有語文題,這一點也是我們今天要重點探討的。語文長期來講是最受誤讀、誤解的一門科目。我們分析語文,都是說今年聯考考的什麼題目,文章選的哪篇,很少想到語文題本身內在的一些東西。大家知道語文能作為聯考的科目,當然需要判分,需要給全國這麼多的考生進行判分排序。既然判分,就要有一個標準化,這是一個必要條件。那麼標準化在語文當中如何體現?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在賞析和理解的角度,也許每個人都不一樣,不可能從這裡找標準化。所以這個標準化恰恰就蘊含在考題裡面。所以,語文題一定要關注到它的內在標準、邏輯等等。

所以,我們講語文考試的難易,其實很多同學和家長,包括現在很多機構的老師,其實沒有抓到一個特別好的重點。我們說今年這個文章好讀,這就簡單?今年這個文章看上去有點晦澀,可能就覺得難?當然這毫無疑問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恰恰不是語文題難易程度的本質體現。語文題真正的難度體現在哪兒?是體現在題目的形式、題目的表述以及我們這個題目和文本具體結合的方式。

這麼說可能有點玄,我說一個很具體的話,題目是什麼?是告訴你「要幹什麼」這件事情。我們很多同學拿到語文題覺得難是因為什麼?不是因為文章看不懂,語文不是英語,不會存在什麼句子真的讀不懂,字不認識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常見,我們幾乎都知道它的意思。難在哪兒?難在拿到題我們不知道要幹什麼。大家覺得什麼樣的題比較容易?應用類文本,看一個圖表,找一個數據,或者是概括某一段信息,我們覺得這種題容易。但是它容易在哪兒?不是文本本身容易,而是這個題對你的要求是一目了然的,我們很清楚地知道這個題老師出這題他到底要讓我幹什麼,所以我就知道要去幹什麼。但是對於一些大家覺得老大難的題目,比如你對什麼東西如何理解,請你談談什麼東西的內涵、含義,及賞析某某等。我們遇到這樣的題往往會覺得難。難在哪兒?是那個字那段話你不認識,看不懂,不「理解」嗎?其實不是,歸根結底是我們看這類題時,實在不太知道這道題到底要幹什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把握其中的標準。

總而言之,語文題的難易程度,如果說得簡單一點,這個題出得越虛、越大、越抽象,那這個題的難度往往越大。如果這個題出得越具體、越落實、越小,這個題的難度相對來說會容易一點、會少一點。

從這個角度來講,今年全國1、2、3呈現出的是很大的一個共性。從題的角度來講,今年與往年,其實難度基本上是持平的,甚至更簡單一些。有人覺得可能趙長天老師那個小說,或者林徽因寫的文章不是那麼好讀,但這與題目難度並沒有絕對關係。實際上來講今年聯考語文的難度與往年幾乎持平,而且可能會更容易一點,我們有時覺得它難、不好把握,是因為對題的了解不夠。

剛才孟老師講到數學思維,其實語文也是一樣,但是語文這個問題在於,我們關注的語文都是文本的「理解思維」,就是我怎麼看這個、怎麼想這個,但是這個事情是大家從小耳聞目染,也是從小到大一直在做的事情,我們的這個理解思維往往其實不是那麼的缺乏。我們缺的是對於語文題的一個思維。當然我剛才還是提到,我說科目學到一定的程度來講是相通的。我是江蘇的考生,高中時期5門課同時考全年級的最高分,這個牛可以吹很久。很多時候到最後我們看一個題可能思維都是相通的,包括之後我在樂學會開一系列專題課,專門教大家如何用數學一般精準的解法,去把一個語文題完整地、奔著滿分地去做出來,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所以,希望同學們知道我們看語文試題,一方面看語文文本,但千萬不要忘了語文試卷的本質也有一部分叫「語文題」。

羅老師待會兒會從微觀的角度給我們講一下我們全國卷呈現的一些新的變化和特點。

選考閱讀變必選 作文側重有改變

羅楨婷:剛才陳老師講了很多比較宏觀的東西,我就講比較微觀的題。

主持人:具體到每個題目上。

羅楨婷:用一句話概括今年全國1、2、3卷的趨勢,那就是我學會了那麼多技巧套路,可是還是做不好這張聯考試卷。

首先,第一個變化是一篇二選一的閱讀,現在兩道題都變成了必選。很多同學在做題目的時候肯定用老師教的,這兩種題你就選一種來答,有的人專門念文學類,有的專門念實用類,可是今年兩個都擺在你面前,可能你就會蒙了。如果是非常功利的,說實話可能是補習班的思維,專攻一路技巧套路的,面對這個變化時,可能你就會蒙。

還有一個變化你會蒙的是作文。以前我們的作文,最近5年考的都是偏思辨性的,大家一般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應是我會寫一篇議論文,議論文會怎麼備考?議論文三段,我們背很多名人名言,背很多文學軼事,可是今年拿到這個試卷還是蒙了,因為問的不是那麼一個思辨。

主持人:一貫的模板都用不上了。

羅楨婷:對,一貫的模板用不上,怎麼辦?聯考命題組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信息,你們不要用套路來糊弄我們。其實,我覺得特別有代表性的是今年的全國2卷,全國2卷一共列了大概8個名人名言,他讓你在裡邊選兩個到三個。其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話,它叫「可以自行引用」。說明什麼?說明聯考命題組說我看你們寫這些名人名言我都已經看煩了,乾脆把這些名人名言給你擺出來,你們就拿這些名人名言來寫,看你能寫成什麼樣。非常鮮明而且非常明確地傳達這樣一個觀點,你別再拿套路來糊弄我。這是一個大的方向。

說一些細節,還有出現的兩個新題型,一個是在江蘇卷,最近兩年出現過一次。還有一個確實是比較新的。大家可能一想到新題型就會覺得,這些新題型肯定不好做,沒見過。但其實他們沒有見過的這兩個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我待會兒如果有時間,我可以稍微再講一講,先不贅述。這是第二個變化。

第三個變化,從以前主觀題可能多一點,到現在主觀題的比例下降,客觀題選擇題的比例上升。選擇題比例上升會有一個什麼特點呢?主觀題,你對文本特別理解的考生,6分可能我們也很難拿滿分,而我們特別不理解的考生可能隨便寫寫也能拿個一兩分。可是選擇題的問題就出在,要麼6分都拿了,要麼一下6分都沒了。這樣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區分度可能會變得高一點,但其實你不能說它變難了。選擇題有一個技巧,語文很少說有什麼選項是絕對錯誤或者什麼選項是絕對正確,你做題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用排除法。

舉一個例子,今年有一道題目考的是病句。有兩項,一項是句式雜糅,一項是搭配不當,典型肯定會錯。剩下兩個選項,應該是重複。我們知道其實重複在某些特定的語境下是可以被允許使用的,比如魯迅先生的「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正常來說改語病,我們會改成「我家門前有兩棵棗樹」。但是其實說明我們在做題目的時候一定要排除一定錯誤的選項,剩下的選項我們要去比對,看哪個答案更接近正確答案。今年因為選擇題比較多,會有很多道題目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選項未必能說它錯得多厲害,但是也未必能說它有多對。所以,它其實會涉及到錯題等級順序。今年如果說有人在選擇題上出錯,可能在這方面會要注意一點,做題一定要有一個錯題順序。

這是選擇題部分。

還有特別細微的變化,像現代化閱讀論述題都讓你選不正確的選項,但是今年有一個改了,讓你選正確的選項。以前大家都習慣選不正確,今年不小心可能也會出點小問題。

總的來說,這就是今年整個語文試卷的變化。

學習語文要回到基礎、探究「題」的本質 找准真正的矛盾點

培養語文思維 分課堂內、課堂外、知行合一三個階段

主持人:剛剛兩位老師的分析,今年語文的確不是特別難,只要是在平常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基礎的內容,就一定可以把這些辨認出來?

陳煥文:就這一點來講,還是那句話,學科是相通的,孟老師說的話,語文一樣適用,同樣語文的思維可以解決數學的問題。數學講要回到基礎,語文也還是要回到基礎。

我曾經跟我的學生說,你如果能夠保證你課本上的東西真的搞懂80%,幾乎狀元就沒跑了。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難以置信,我課外班、補習班都上那麼多了,課本里怎麼可能掌握了80%?但有時我們認為懂,其實未必懂。比如文言文很多譯項,「之」字有很多義項。其中有一個老師教你叫做「無意義,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我當時說誰告訴我,到底什麼叫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結果很少有孩子能直接告訴我到底是什麼。比如「而」,轉接、順接等等義項大家都熟悉,但虛詞的本質是表示關係,這些關係到底是什麼關係?比如講「詩詞當中有虛實結合」,什麼叫虛,什麼是實,我們怎麼判斷虛實?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了解了,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真正弄懂它。所以回歸基礎這件事情,我相信不僅對語文、數學,其實對所有科目來說,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語文在大家的印象中,很多人小時候就說我會討厭數學,但不會討厭語文,因為我就會覺得語文隨便答一下可能都會有分,不像數學這個公式背不夠就是做不出來,就沒有辦法,但是語文比如閱讀理解,可能會寫幾句話,可能就會有分數。

陳煥文:這其實反映另外一個問題,語文我們大多數的時候,包括現在的孩子和家長,面臨的是語文文本的思維,或者說傳統的理解思維,要我們去理解這個東西,我們都看得懂。羅老師講主觀的東西是容易得一點分,6分、8分的題得零分不是那麼常見的事情。但是為什麼不容易得高分?是因為沒有把語文的文本的理解能力轉化為語文的解題思維。語文有內在的解題思維,其實和數學科目都是一樣的,我還是舉一個簡單小例子。問大家一個乘法,3×5等於多少,大家都知道等於15。13×13是多少,你大概想一下,169,也能算出來。但是如果問你一個10位數乘10位數的乘法,我們會怎麼辦?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報出來。但是如果給你足夠的時間會怎樣?你在具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的前提下,你一定可以按照乘法法則解出來最後的答案,這是一定的。這就像我們的語文一樣,我們大多數看語文的時候,就像看到那個大位數乘大位數的乘法,我們沒看到乘法法則的話,就只能憑我們的理解和印象去猜,這兩數相乘大概會是個什麼範圍,我們完全跑偏不現實,但是完全命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一旦你掌握了那個法則,就能輕鬆地精準地解答出來。我們需要掌握的,其實正是找到並運用內在法則的問題。

羅楨婷:我用具體的題目來補充一下。

關於難和不難。我剛剛說今年的新題型,說得簡單一點,其實是對高級技巧的要求,而不是很低級套路式的技巧。三張全國卷的19題考的都是表達得體與否。這道題聽起來特別抽象,一看到題目,如果你不去了解,可能你就不知道怎麼答。其實它考的是什麼?考的是謙語和敬語,謙語是放在自己身上,敬語是放到他人身上,像「高足」、「千金」,放在自己身上不行。「舍弟」、「寒舍」,這樣的一些東西,如果放在別人身上,那肯定不行。所以,這道題目其實考的就是這個。但是它是一句話裡邊放了這些小詞、小句子。如果你不懂這個題的考點在哪兒,可能讀半天,可能憑感覺做這道題目。所以我們說一道題目難還是不難可能是因人而異的,可能考生抓到了這個點,其實這個點應該不難,但是如果大家很陌生、不熟悉,大家沒抓到這個點,那這道題就是難的。

再以今年的21題來說,三張全國卷的21題都考的是什麼呢?考的是推斷是否正確的問題,讓你找出三處推斷錯誤的地方。什麼樣的地方會推斷錯誤呢?講話不要講得太滿。像今年一共是三張卷,兩個空。有一個叫「一定會」,在兩張卷子裡邊都出現了,「一定會」是一個關鍵詞,把它劃出來,把「一定會」換成「未必能」,然後那道題目就得分了。

我這麼講出來大家可能會覺得,呀,這個題目怎麼那麼簡單呀。但其實如果你沒抓到這個點,你不懂考官考的是什麼,可能這道題你看了半天可能會想了半天,能不能得分心裏面猜一下,學生是這樣的感覺。

在這裡我們不想討論它的難度,因為它確實是因人而異的。包括它即使最後的平均分出來了,那可能對比如說最低分或者是最高分,大家的感覺其實是不一樣的。

主持人:但是其實好像語文試卷的分數,它不會像數學一樣可以拉得特別大。

陳煥文:其實語文的分拉的跟數學的方式不一樣而已,語文是這拉點,那拉點,最後拉著拉著沒了。只有數學可能一個題玩完了,可能一下子就玩完了,這是科目之間的差異。

剛才羅老師舉的例子非常典型,今年三套全國卷都有的題,而且是在共同的位置。羅老師舉的例子大家比較容易懂。

我舉一個複雜點的例子,剛說了,大家知道如果一個題出得具體了,實了、小了,可能比較簡單。比如大家做論述類文本閱讀,對了,今年的趨勢還有一個,除了貼近時事熱點,還更傾向人文的角度。比如我們今年論述類文本的選材,有青花瓷、鄉愁等等,比較不像以前牽扯到硬性的大道理或者是硬科技之類的東西,今年更往人文上靠。回歸正題,這些題我們做的時候,往往不會覺得那麼棘手,因為問得一目了然,我們都知道要幹什麼。

但是有些題,尤其是出現在文學類閱讀和古詩詞鑒賞之中的,就麻煩了。比如今年考了一道題,讓大家談一談林徽因筆下的窗子有什麼含義。比如趙長天老師的小說,寫送西瓜去,渴的那個事,渴字在謀篇布局上怎麼樣,給我賞析一下,它有什麼好處。這樣的問題我們拿到手上,不是看不懂渴,看不懂林徽因的窗。而是面對這種問題,一下子懵了,不知道要幹嘛了。其實所有的難題都可以化繁為簡、化虛為實,把大的問題拆分成小問題。比如窗子的問題,轉化成最質樸的語言,就是「是什麼」的問題,是個what的問題。林徽因筆下的窗子是什麼,這樣的題只要抓到了本質,以窗這個為主體回到原文當中去,進行一定的篩選,用類似數學上合併同類項的方法,經過一定的歸納,這道題是可以用按部就班、滴水不漏的方式完整解出來的。比如趙長天老師那個文章,關於渴這個問題,在文中有什麼好處?我們轉化為最質樸的語言,這個渴字用了能怎麼著?文章用了能怎麼著?能帶來什麼?這是個for what的問題。一個字能給文章帶來什麼,我們抓住這個本質,當然每個本質下面我們就會有對應的解法和思路。問題是我們現在很多的同學和家長並不去探究這些問題的本質,也不探究這種問題為什麼會有這種解法。我們經常在語文上做很多題,上了很多輔導班或者是花了很多功夫,可能起不到效果,是沒有找准真正的矛盾點。

主持人:所以在語文的學習當中是不是也應該有一些什麼技巧。就像孟老師說的數學有數學思維,您剛剛說語文也有語文的思維,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從某些方面培養一下?

羅楨婷:這些技巧非常明顯。我舉一個例子,聯考是應試的,有一年的語文題目就說了語文學習,語文學習分課堂類、課堂外的閱讀,再分知行結合,是這樣三個階段。

先看課堂內、課堂外,課堂內在講文本。我們讀課堂內文本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把它拆下來,把大的文章拆成不同的段落,再把段落拆成不同的句子,再把句子拆成不同的成分。為什麼我們說做拆的工作這麼重要呢?就像今年的一道文言文閱讀,其實有兩道題目都跟主語有關。你看到這道題不會做,往前一直找主語,有了找主語的意識,這道題都能做對。所以,對於課堂內的文本我們必須拆到最細,建構起來一個文學大廈的文本拆到最小的磚塊。我們課外閱讀可以真正欣賞它作為一個整體的美,從整體上認識它。我們可以欣賞它的一些細節、它的表現方法、它的某些地方怎麼樣打動我們。所以,在語文學習當中,我們必須把這兩種分好。有的同學可能閱讀非常廣泛,可能拆解的能力沒有注意培養,可能覺得讀了很多書還是考不好語文。有的同學,他可能在拆分這一塊做得特別好,語文可以考很高分,但是語文素養、知識面不夠那麼廣博。語文學習相當於就是這兩個方面。

語文還有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作為載體,是傳統中華文化、智慧的作題。另外是交流,是當時、現代時的。載體怎麼理解?作為一種交流,我怎麼去表達它?這是兩個不同的層面。所以,語文講白了就是這兩種維度和這兩種方法,學習語文可能就是這樣。

培養解題思維 從出題人的角度去考慮標準化答案

夯實基礎 真正喜歡語文 用高三一年打磨思維與技巧

主持人:今天觀看直播的肯定不僅僅是現在正在聯考的學生的家長,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高二包括准高三的學生,兩位老師能不能給他們一些建議,可能有的學生會覺得我現在比如語文的考試處在這麼一個分數上,但是他可能覺得總是每次考試很難超越這個點,有沒有什麼辦法是可以提分的?包括在未來的複習當中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點?

陳煥文:剛剛我們主持人特別英明、特別精明,她揭示了廣大語文考生心中的一個痛,就是語文學習很容易達到一個瓶頸點,我到這兒怎麼著也就這樣了,比如可能90分到100分容易,到110怎麼也上不去了。有的人連100分都邁不過去。我們很難做成一個突破。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思維的問題。當我們運用文本理解思維的時候,就像是剛剛的例子,算了一個算數,可能對那個數字熟悉,大概知道在哪個範圍之內,能蒙得差不多,但是你永遠還只是在蒙。但是你還是得培養出這個答題思維,有時答題思維和理解思維,雖然不同,但它們絕不矛盾。有時一千個人眼中一千個哈姆雷特,可以怎麼理解都可以。但是回到試卷之內做題,當然這時要就事論事,我們在面對題目的時候,當然要培養和運用解題的思維。

前一陣網上傳的很瘋的軼事,廣大同學和家長吐槽語文的一個點,當年是浙江省份還有某一個省份,說文學文本的原文作者被他們找到了,結果拿那個考試的題給作者做,結果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他自己都沒做出來。還有一些拿古詩詞鑒賞,比如王維、歐陽修、蘇軾的詩,拿給北大中文系專業的老師可能都會做錯。不是說原文作者不理解他寫的是什麼,也絕對不是說廣大的教授們他們對這個東西沒有理解,只不過這個理解是我們試卷外的思維,有這種思維對於我們具有非常非常積極的意義,是我們語文一定要培養的思維。但是就考試而言,沒有解題思維,就是站不住腳的。比如你能不能把一道題,用最質樸的話說出它最本質的、最標準的問題,這樣來講我們會發現語文除了作文表達之外,所有的題統統只可以分為三類題或者幾類題。如果我們掌握了這樣一種本領,語文才能獲得一個突破,我們終於從十位數乘十位數去「蒙」,變成了領悟到乘法法則去突破了,用這樣的方法去算,就能算出正確答案。雖然不能保證每次算都是完全正確的,但起碼來講我們的正確度會有極大提高。

這種答題思維的培養有一個很正確的方法,也是非常容易的一個放法,我分享給同學們。我希望同學做一件事情,我希望你們去拿一些聯考真題或者是質量較高的題目,去把每道題目做精做透、分析清楚。所謂的做精做透、分析清楚是什麼意思?你一定要搞清楚一道題出題人到底在考你什麼?這道題到底要我做什麼?我應該怎麼去做?我看到正確答案的時候,為什麼正確答案會有這些點?它是怎麼出來的?我們要反覆琢磨這樣一件事情,因為裡面有內在的標準化和邏輯。我們要多花時間把題目做精,去替代多做題目。有很多同學包括部分家長,無論在課內課外,都希望,老師啊,趕緊講知識點,趕緊講題。其實這樣的一種心態和方法,對語文學習來說,收效是很渺茫的。所以在這個角度來講,希望大家把題做精,多琢磨答案,要看人家標準化的東西怎麼出來,要想想答案為什麼是答案。

主持人:在我當時的時候,我覺得應該很多同學都有這種感受,比如每套卷子,特別是像閱讀理解,每一個題都不一樣,但是你每次聽老師講覺得特別對,但是下次做我還是不會,還是錯。

陳煥文:對,我們市場有這種問題。為什麼老師出題人給的答案就是對的?為什麼我這麼想就不行?有時你不要想你那樣為什麼不行,而是要想為什麼標準化產出的答案是這個。我們把這個問題搞透,搞透一道題,可能勝過一百個知識點和一百道題,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在這一點上,希望無論是接下來新高三哪怕是剛上高中的同學,希望你們一定要有信心,語文不是不可以提分,一旦你打通了思維的「任督二脈」,語文一定也會非常容易提高。

另外,大家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太著急、太功利。有時耐不住性子,這不行。因為我們耐不住性子就沒法琢磨,沒法琢磨就沒有辦法想透,想不透自然就抓住不下很多題目千變萬化之下那些不變的本質、標準和邏輯。

羅楨婷: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一個高二的學生,你在未來一年的時間可能語文只是作為你的一科,你可能只是想要去提分,我希望大家首先扎紮實實在課本上。就像我剛剛說的,在課本上做好拆的工作,把所有的東西拆下來,包括舉個例子,像最近五年考的文言文閱讀,全部是從「二十四史」裡面出來的。這說明什麼?說明聯考命題組根本沒打算為難我們,他其實給我們畫了一個很小的圈,你只要踏踏實實做好這些事情,就一定能拿高分,這是從應試的方面來說。

從語文素養培養的方面,我倒不建議大家一定要去讀什麼特別高深的名著或者是特別經典、特別艱深的東西。因為一個高中生沒有辦法去完全吸收,或者沒有辦法去喜歡一些東西,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建議大家真正去喜歡語文,去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它打動你的,只要是以文字表現出來的東西,它打動了你,你就去讀它。你在慢慢閱讀當中,就像一場很漫長的戀愛,我們從一開始慢慢接觸,然後我們對大家了解得更深。所以,我們每一步往前走,我們都會打開一片全新的天地。

其實我是希望大家一方面是夯實基礎,一方面是真的去愛這個東西,真正去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把語文當成自己的一種生活,當成自己觀察世界、觀看世界、去塑造自己的一個有機的組成。

主持人:其實我還有一個小疑問,語文可能不會像數學一樣,比如說我高一會學一個系列,高二會學另外一些系列的概念,一點點往上疊加。語文在我的概念是學的東西差不多,但是可能在於你的量會變大,整體的素養可能會提升。所以,在不同的階段,比如說高一的學生、高二的學生、高三的學生,不同的學生在複習的時候,是高一複習這個,高二複習那個,是階段性提升呢?還是其它做法?

羅楨婷:很多時候我們講語文,覺得它又簡單、又難,為什麼?我說拆分句子成分這是國中就學了,但是我敢打賭,現在即使到了高二,有很多同學可能這個基本的能力還不具備。其實語文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不是疊加,是一種技巧,它是在打磨,讓它越來越鋒利,越來越無所不能,我覺得是這樣。

主持人:所以還是在於積累。

陳煥文:是。我們經常講「語文在於積累」,這是老生常談的話,但是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非常重要。因為無論是你真正的語文素養還是你的能力,你的知識面,這當然都是要靠積累的。換到我們解題思維的訓練,也需要積累,也需要花出自己的耐心,從每道題入手,把它琢磨透。語文重在積累這件事情,我覺得這是個永恆的真理。

羅楨婷:但是如果對於技巧層面而言,我覺得一年時間去打磨所有聯考的技巧是已經完全足夠了,因為我們其實可以看聯考的大綱是非常薄的。你想想看語文那麼高的分值,那麼薄的大綱,你從這一點就知道,其實命題組對我們是非常仁慈的。

陳煥文:這也是我們講為什麼要回歸課堂、回歸課本。羅老師剛才講聯考大綱非常少,一切的內容都出不出我們課本、課堂和考綱的要求。就這一點大家不要有太大的擔心,不要覺得語文能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難題,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切都在基礎之上。

主持人:在我的印象中,大家可能對語文有一些小的誤解,比如不光是大的聯考,比如在其中考試、期末考試,同學都會面臨複習,覺得需要複習數學,需要背公式,需要複習英語。但是覺得語文沒什麼好複習的,直接可以上聯考。不知道語文需要複習什麼?像古詩詞需要背一下,但是要複習一塊一塊的內容好像沒有。另一個誤解,可能覺得,就像我們上高中的時候,我們會涉及到分科,比如學文還是是學理,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我的數學,我的理科不好所以要學文。不是說因為喜歡文科去選,而是覺得好像文科非常簡單,我就是學不好,文科是我本身好像就具備的一種能力,所以才會學問。會有這種誤解,怎麼看?

陳煥文:我比較有發言權,因為我是江蘇的考生,大家知道江蘇的聯考數學是不分文理卷的,額外附加的那部分另當別論。我當時是文科生,我叛逆,我就是因為大家都說成績好的、聰明的才學理科,成績不好的學文科,所以我才偏去學了文科。那種觀點其實是一個誤解。我經常說不同的科目都有不同的思維,這些思維都決定了我們如何去認識這個世界和認識我們自我,這件事決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如何生存、怎樣生存的問題。所以,沒有說哪個科目高於哪個科目的說法。

剛剛講到關於語文有沒有模塊,其實如果大家真的等過兩天完整的題出來之後,拿到手仔細研究研究,其實你會發現全國卷內在的考察模塊非常清晰,比如論述類文本,一開始的三個選擇題,永遠是考三道題,大的兩個方向,一個是對內容的理解,可能讓你選不正確,或者是讓你選正確。一個是對論述過程的理解。依此類推,每類題都有非常類似的模塊化東西。

具體到聯考前或者一般考試之前,語文能複習點什麼?除了平時的知識積累,硬性的比如記古詩詞,這些我們不談,是必須做的事情。除了這些,我個人認為還可以從題目的題型入手,把每類題型的內在邏輯、解法想透,不一定做多,可能每類題我們做一兩道,或者某一些題我拿兩道過來自己做完結合答案參考,去把它想通,熟練一下,這樣就能達到一個很好的複習效果。而且現在高中具體每一個階段的語文考試,和聯考有時還是很不相同的,比如現在很多高一的孩子,因為老師要求他們讀名著,有很多名著閱讀題。建議大家記住一個永遠不變的標準,一定還是那句話:要回歸基礎,回歸課堂。老師提出的要求一定要認真完成。比如這個階段就要求你做這個事情,老師提出的要求,你們做了,這是基礎。如果連這個我們都沒有做到,或者我們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到,你再去講別的,其實都沒用。

羅楨婷:大家說語文不知道怎麼複習,我舉一個例子,語文是可以複習的。如果我們想複習一首詩歌,隨便找一首詩歌。我們要學會拆,不是把這首詩讀完就算語文複習了,因為文本不重要,我們要做的是拆。就像今年考的蘇軾《送子由使契丹》。子由是他的兄弟,契丹是一個國家,這涉及到家國情懷。我們把它拆下來,這是一個家國,從個人和家的層面,他對兄弟是什麼感情,在國的層面,對國家是什麼感情。當家和國這時出現矛盾,因為他是我弟弟,我們現在要分別。另外,你出使是為了國家。當家和國出現了衝突的時候,選家還是選國,這是第三層。很簡單就把它拆成三層了。

你再去讀作者的態度或者作者的性格你抓一點,其實考態度、考性格,考來考去都是考這些東西。我們在做一道題目的時候要學會拆的本領,拆完以後我們要知道有什麼考點。對於語文,我們在備考之前根本不用說去猜題、押題,不需要。我們學會了這樣一些思維,學會在考前,包括文言文閱讀,我們隨便從「二十四史」里抽一篇文章讀一遍,這就是一種複習。

主持人:所以其實還是鍛煉他的思維能力。

羅楨婷:對。

主持人:我們今天其實沒有特別談論作文,兩位老師談一談今年的作文題,其實吐槽作文應該是全民娛樂的一種方式。但是今年大家都說語文題好像挺普通,沒什麼好吐槽的,兩位老師講一下。

羅楨婷:我先問一下,大家覺得一篇好的作文有些什麼標準?大家可能就掰著手指頭數,肯定要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口吐珠璣、下筆生花,大家會認為這是一篇好的作文。

主持人:大家覺得一篇作文看著非常華麗,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羅楨婷:對,我再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知不知道唐代中期開始,以韓愈為首,反對駢文,提倡古文,這樣一個風潮,為什麼會出現呢?為什麼會反對駢文呢?駢文多美?駢文又講究聲律,又講究對偶,又講究用典,辭藻又那麼華麗,像我們學過的駢文,《滕王閣序》、《蘭亭集序》那麼美,為什麼要反對駢文呢?其實就是4個字:言之有物。因為駢文的框架太多了,就像考生一樣,太想把文章寫得漂亮,反而忘記了要寫什麼。所以,其實言之有物是最關鍵的一點。

還有一點,大家知道司馬光和王安石有一場論戰。司馬光花了好幾千字去譴責王安石,王安石用了不到500字去回應他。王安石的這篇散文作為散文的代表經典,他沒有引經據典,只是把這個道理講清楚了。第一是言之有物。第二,你把道理講清楚了。這兩種能力其實是聯考語文真的需要我們具備的能力。

其實大家看今年的作文,吐槽的槽點是怎麼那麼主旋律呀?怎麼那麼大時代呀?其實大家想想看,這是我給它歸納的,其實這是一個小人物和大時代,沒讓你談這個大時代啊?讓你談的是小人物啊。我與聯考,讓你談的是「我」。讓你跟留學生介紹,講了那麼多,談的是「你」。給了十個關鍵詞,空氣污染、共享腳踏車、美食,我們天天吃東西,美食總有人談。其實給的都是每個人一定有話可以說的東西,但問題是你怎麼說。我們現在聯考作文最缺的能力是什麼呢?是化繁為簡的能力,真的是從日常、生活、實踐當中去提煉。如果說是一篇議論文,你是從日常提煉觀點。如果是一件文學類的,就是從你的日常提煉一個小說、一個故事,來去表達你獨特的思考,你真實的體會。其實缺的是這樣一種能力。

陳煥文:我特別贊同羅老師的觀點。關於作文,我只說一件事,大家看作文,其實每年大家都吐槽作文這個事,主要都是對這個作文題目本身內容或者是延伸的角度來講的。真正看這個題的話,作文題也是題,我們對作文題難度的劃分和解法仍然離不開語文題整體的原則,怎麼化虛為實、化繁為簡,把大的拆分成小的,這在作文當中,會有最明顯的體現,當然這個和前面我們講的閱讀、鑒賞、古詩文等等其實是有內在的聯繫,閱讀理解的題難度也是這麼體現的,做也是這麼做的,其實這一點是相通的。

主持人:所以還是要同學們鍛煉語文的解題思維能力,一旦掌握了這個能力,所有的題目都不在話下。

陳煥文:是的。

主持人:最後請兩位老師給我們的考生一些祝福語。

陳煥文:我的祝福特別簡單,希望所有上高中的同學要記得,聯考是個事,但不是什麼大事。聯考有可能會決定你是否鯉魚躍龍門,也決定你是否能走到哪裡。但是這沒那麼重要,你要嘗試去喜歡一個學科,去認識世界和自我,因為你「怎麼走你的道路」,比起你走在哪兒,有時候可能會更重要。所以,我祝願所有高中同學,無論是新高三還是新高二、新高一的同學,希望大家能夠開心,幸福,也要學習進步。謝謝。

羅楨婷:剛才數學老師講了數學思維,我們現在提了「語文思維」。我希望大家不要把高三看成是一種題海戰術,我希望大家不要去做那麼多的題,我希望大家學會拆的能力,把一個大的完整的玲瓏寶塔拆下來。我希望大家在做題目的時候能夠真正學會運用語文的工具,通過它去找我們的傳統,去叩問我們的傳統,通過它和我們周圍的世界很好的交流和聯繫。

所以,我希望大家會有一個美好的高三。

主持人:謝謝兩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直播的全部的內容,也就是語文跟數學的真題解析,我們也非常感謝樂學聯考的四位老師為大家帶來的詳細的解答。

明天也就是9號下午兩點,我們會進行全國卷的文綜、理綜以及英語的解析。最後我們還要跟大家再次重複一下我們的福利活動,本年聯考當中能夠取得613分的高生都可以免費領取一部魅藍手機,請大家一定要記好,詳情可以參考新浪教育的官方網址。想要獲取更多關於聯考填報志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