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詳解春秋戰國時期「四大君主」的主要功績

摘要: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社會轉到封建社會的時期,湧現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本篇講述《四大君主》篇。

N01.齊桓公(前685年—前643年)

齊桓公作為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一直被史書被高度評價的。當時在西方夷狄部族的逼迫之下,中原各諸侯國遭到了極大的威脅,而通過改革而強盛起來的齊桓公,充當起了中原各國的保護神,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號。

1.驚險即位:前686年,與公子糾爭奪齊國君主之位,勝出。

2.殺公子糾:即位后,率軍攻打收留公子糾與管仲的魯國,結果:公子糾被殺,管仲被俘。

3.拜相管仲:經過鮑叔牙勸解及推薦,不僅不殺管仲,還拜管仲為相。

4.管仲改革:支持管仲的內政及軍事改革。

5.長勺之戰:前684年,齊桓公少有的敗戰,不聽取管仲的勸解,伐魯過失敗。

6.北杏之盟:前681年,與宋、陳、蔡、邾幾個小國的國君會盟,以諸侯身份主持盟會,擔當盟主,翻開了春秋五霸的輝煌篇章。

7.滅遂之戰:前681年,為了威懾魯庄公,滅掉了魯過的附庸國遂國。

8.與魯會盟:前681年,與魯國在柯地會盟,吃了一個暗虧,但贏得了各諸侯國的信譽。

9.鄄地會盟:前680年,曾參加「北杏會盟」的宋國背叛盟約,齊桓公約請曾參加「北杏會盟」的陳、蔡二國一起出兵伐宋。

10.幽地會盟:前678年,齊桓公又約集魯、宋、陳、衛、鄭、許、滑、滕等國在「幽地會盟」,會上大家再推齊桓公為盟主,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11.救援燕國: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出兵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

12.重建邢衛:前659年,幫助邢國打退西方狄人,幫助邢國和衛國建國。

13.召陵之盟:前656年,齊楚召陵,齊桓公迫使楚國認錯,並簽訂盟約。

14.洮之會:前655年,齊桓公約盟友會於洮,扶持王太子鄭即位,是為周襄王。

15.癸丘之盟: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僖公、宋襄公、衛文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等國會盟,周天子為感謝齊桓公對他的支持,特地派周公宰孔參加了大會,並將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分賜給齊桓公,還聲明齊桓公不用行謝恩的下拜禮,以示對齊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認,此時齊桓公聲望達到頂峰。

NO2.越王勾踐(前520年—前465年)

勾踐在歷史上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人物。他是越王,一國君主,可他卻戰敗了,成為敵國的奴隸,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反差。作為一個曾經的君王,他經歷了一個落差非常大的心路歷程。按照當時的做人常理,他應當自殺,決不屈從於對手,可是他卻選擇了隱忍。為了復興已經失去的國家,為了重建霸業,他受盡屈辱、歷盡苦難、韜光養晦、卧薪嘗膽、十年生息、十年教訓,終於讓自己的國家重新站立起來,強大起來,最後置敵於死地的歷史傳奇,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1.槜李之戰: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去,吳王闔閭積多年的怨憤,乘喪起兵伐越。勾踐率兵抵禦,雙方在槜李擺開戰場,越軍大敗吳軍。吳王闔閭重傷身亡。

2.夫椒之戰: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闔閭之仇,發全國兵力進攻越國,在夫椒山擊潰越國軍隊,迫使越國屈服於吳國,越王勾踐作為戰俘前往吳國侍奉吳王3年。

3.放虎歸山:公元前491年,勾踐夫婦及范蠡做了奴僕的工作為夫差服務,3年後,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

4.卧薪嘗膽:勾踐回國后,睡覺時躺在亂柴草之上,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時刻不忘吳國受辱的情景,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

5.計殺伍子胥:勾踐收買吳國大臣伯嚭,伯嚭向夫差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后伍子胥被害。

6.乘虛而入: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北上黃池會盟,都城僅留老弱與太子留守,越王勾踐趁機率領大軍偷襲吳國都城,吳太子被殺。

7.笠澤之戰:公元前478年,吳越兩軍在笠澤決戰,此戰勾踐三戰三勝,消滅了吳軍的大量的有生力量,夫差僅僅帶著少量的殘兵逃入姑蘇城,龜縮不出。

8.姑蘇圍困戰:公元前473年,姑蘇被圍城數年,吳軍勢窮力竭,同年11月,吳都城破,夫差逃到姑蘇山自殺,吳亡。

9.徐州會盟:公元前472年,勾踐北上徐州地區會盟諸侯,確定霸主地位,當上了春秋最後一代霸主,被周元王封為「越伯」。

NO3.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

秦國君主秦孝公是力挽狂瀾的天才領袖,是變法圖強的第一推動力,是整個秦帝國的基石君主。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使秦國日漸強盛,為統一奠定了基礎。

1.求賢納才: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孝公繼位后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

2.商鞅變法:商鞅自魏國入秦,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間,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3.收復河西之戰:公元前354年,秦孝公則趁魏軍主力出擊之機,派軍隊偷襲魏國,進攻魏河西長城重要據點元里(今陝西省澄城縣南),大敗魏軍,殲滅守軍七千人並佔領少梁。

4.西鄙之戰:前341年,秦國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NO4.秦始皇(前259—前210年)

秦始皇是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是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之大一統、對於政制之創建、對於版圖之確立、對於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1.宮廷內亂: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駕崩,13歲的秦始皇被立為秦王。呂不韋為相,獨擅大權。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前239年,秦始皇年已21歲即將親政,呂不韋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發現他與太後趙姬苟且之事,想離開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后。嫪毐長年經營,建立了繼呂不韋后又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公元前238年,嫪毐動用秦王御璽及太后璽發動叛亂,失敗后,嫪毐被車裂,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摔死嫪毐與太后所生的兩個私生子。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后自殺而死。

2.統一六國:公元前230年滅韓、公元前228年滅趙、公元前225年滅魏、公元前223年滅楚、公元前222年滅燕、公元前221年滅齊。

3.首稱皇帝: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一統天下的秦王政,認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最後秦始皇以「三皇五帝」,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4.南征百越:秦統一六國后,分別於公元前219年,前214年,前210年三次征伐南越,最後南越融入秦國版圖。

5.北擊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攻佔了河套,陽山。

6.修建靈渠:公元前219年到前214年,修建完成世界最早的運河—靈渠。

7.修築長城:公元前213年,下令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形成穿山越嶺的北方邊界的屏障,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從臨洮到遼東碣石的萬里長城,長達5000多公里。

8.建阿房宮:公元前212年開始建築,總面積15平方公里,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

9.中央集權:為了有效地管理國家,也為了替子孫萬代奠定基業,秦始皇吸取了戰國時期設置官職的具體經驗,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