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知道古代的開學典禮是什麼樣子的嗎?

恭喜你依舊關注「魔都語文課代表」

你將每天進步多一點,不知不覺,超越身邊的人

全文共1539字,專心閱讀3分鐘。

綜合撰稿:程贇

八月將盡,轉眼間,暑假已經接近尾聲,又到了一年開學季。隨著91日的到來,上海各中國小將迎來又一屆新生,琅琅讀書聲又將回蕩在校園的每個角落。

今天我們都知道9月1日是中國小開學的日子,那麼在古代呢?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開學的嗎?首先,你要知道古代的學生可不像我們今天這樣放假。

在漢武帝時期,官方創立太學后,太學生就有「田假」和「授衣假」。

田假,即我們現在俗稱的農忙假。在《新唐書·科舉志》中明文記載:「每年五月有田假。」每年農曆五月,出身農家的學生們可以休田假。此時麥子成熟,學生需回家下地割麥。田假大致類似現在的暑假。

授衣假,到了農曆九月,氣溫漸涼,學生可以回家去取過冬的衣服。授衣假大致類似現在的寒假。

到了隋唐時代,又確立了國子學(即太學,又稱國子監)假期制度,除了「田假」和「授衣假」之外,學生們還有「旬假」。旬假,每10天休息1天,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雙休日制度。

唐朝對假期有嚴格的制度:凡逾期不返校者將被開除,但是路途太遙遠的也可以適當申請延長假期。

古代的開學時間也和我們現在大不一樣,我們都知道每年91日是新學期開學的日子,但是在古代除「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漢代的《四民月令》記載,當時流行的入學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主要是利用農閑時間。而到了南北朝以後,開學時間相對統一,「冬季入學」成為主流。陸遊在《冬日郊居》一詩中說:「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自注稱:「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

古代的學期長度也與今天的不同,短者三個月,長者一年。冬學多「三月制」,如果是「八月制」和「十二月制」,一般都是春季入學,八月制一般「上元入學」(「上元」即元宵節),「八月終解館」;十二月制一般「正月望后啟學」(正月十五之後開學),「歲暮罷館」。

今天,當新學期開學時,我們會穿上嶄新的校服,背著裝有嶄新的文具和書冊的書包去上學。但是你知道嗎,在古代,開學可是一件大事,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起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所以入學當天,有一系列隆重的儀式,禮畢之後才意味著正式成為孔門弟子。

正衣冠

《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先正衣冠,再做學問。所以入學時,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衣冠整齊地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

行拜師禮

據《學記》記載:「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入學之初,要穿禮服,備好祭品,舉行祭祀有道德學問的先聖先師的儀式,以示敬師重道。拜先師的祭品一般是寓意為「勤奮」的芹、寓意為「早起」的藻等菜肴。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雙膝跪地,九叩首;而後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接下來,私塾先生會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

凈手凈心

行過拜師禮后,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凈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洗手的寓意,在於凈手凈心,去雜存精,希望學生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硃砂開智

先生手持蘸著硃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紅痣,又稱為「開天眼」。由於「痣」與「智」諧音,所以這一儀式寓意著學生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

這就是古代學生的入學儀式,和我們今天的開學典禮相比要講究多了呢。近年來,在網路上也時常能見到關於一些學校「古禮今用」的報道,可見雖然過了千年,但是對於這些古禮仍然有人欣賞。不過,課代表認為,這些古禮雖然有其獨特的歷史厚重感和儀式感,但是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讓學生通過這些儀式,領略其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如果儀式只是儀式,那麼還不如不要。

無論過去多少年,無論以怎樣的形式入學,課代表相信作為一名學生,入學的第一課應該是學會尊重知識、尊重師長。

1

END

1

加課代表的微信吧!】

每天可以在朋友圈看到精心挑選的名言美段!

每天更新!

課代表強烈推薦上海國中、高中生閱讀

《中文自修》2017作文指導特刊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以找到

限量發行,售完即止

覺得課代表的內容不錯?

歡迎您光顧課代表內部商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