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讀完這本書,讓你明明白白做出好決定

一年一度的聯考盛典終於落下了帷幕,考生們總算可以卸下包袱開始短暫的狂歡。之所以說是短暫的,是因為等聯考成績一出來又要面臨著填志願的難題。不管是考得好的還是考得不好,都希望能恰到好處地選中一所理想的大學。回想當年自己填志願,真是草率得可以了。雖然填志願之前已經拿到了厚厚的一本高校推介書,但光靠書上豆腐塊大小的介紹,完全不足以了解學校的全部。

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猶記得填志願那天,教室里熙熙攘攘,有的圍著班導諮詢,有的在相互探討。因為發揮失常,我的聯考成績並不理想,既不好意思找班導討教,也不想跟同學交流,心中一片茫然。就在這時我碰到了語文老師,我的語文成績不賴,而且有意向讀中文專業,於是我鼓起勇氣問語文老師選擇中文專業如何,孰料語文老師的回答讓我的選擇徹底轉了向。他說中文專業不好,法學專業還不錯。就這樣,我匆匆忙忙選了五個有法學專業的學校,第一志願清一色填了法學。

現在看來真是有點不可思議,而當年的我確實有這麼懵懂無知。雖然後來被一所二本院校錄取,讀了四年法學,又考上一所重點高校繼續讀了兩年法學研究所,如今的工作也還算安逸,心裡卻一直有個結:如果當初選擇中文專業如今會是怎樣一番光景呢?

我本來無意回想聯考,畢竟事過境遷。之所以今年如此感慨,只因為最近剛好讀了一本書叫《做出好決定》,作者是美國管理學與組織行為學領域巨擘斯蒂芬•P•羅賓斯。讀完這本書就忽然有種「恨不相逢填志願時」的感覺,也牽扯出了前面的一段回憶。

簡單地說,《做出好決定》一書就是一本指導你如何儘可能理性地做出最佳決定的手冊,這本書的篇幅並不長,只有150多頁,但幾乎每一頁都是滿滿的乾貨,讀一頁就有一頁的收穫。作者汲取數百位管理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大師的研究精華,結合生動形象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出來,即便是沒有學過管理學和心理學的人,都能輕輕鬆鬆地理解並接受。全書總共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值得細細品味,下面我就儘可能簡單又全面地記錄閱讀所得。

第一部分:你的人生,由你決定

選擇決定成敗,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那麼怎樣做出好決定呢?作者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了理性決策的六個步驟,這個例子正好是引發我無限感慨的「填志願」。看看人家美國高中生是怎麼選擇大學的吧:

先把自己的擇校標準列出來,比如不能離家太遠,要有會計專業,要有點名氣......儘可能多地羅列出擇校標準之後,下一步就是對這些標準進行優先度排序,據此選出靠前的備選學校名單,再對備選方案中的幾所學校進一步深入了解、評估,最後選擇得分最高的學校。這樣的擇校方式才稱得上「恰到好處」。

推而廣之,任何決定都可以用六步解決:

1.識別和確定問題;

2.確定決策標準;

3.評估標準;

4.制定備選方案;

5.評估每一個備選方案;

6.選擇得分最高的方案。

但是,但是,以上的決策方法必須以理性為前提,而人類是最容易為七情六慾所困的,性格、閱歷等等都會影響理性的程度,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完全理性的決策是常人難以企及的,所以聯考填志願也會有很多像我一樣的糊塗蟲,生活中決策失誤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因此,作者要告訴大家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理性地做出最佳的決定。

第二部分:你是高效的決策者嗎?

在這一部分,作者採用量表的方式讓讀者進行自我評估,了解各自的決策風格、風險偏好、拖延指數、衝動程度、自控能力等八個方面的特點,通過自測建立起個性檔案,並牢記以下幾點:

1.性格會影響決策;

2.個性特徵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作用,或者阻礙或者促進;

3.具體的情形會強化或弱化個性特徵對決策的影響;

4.意識到個性傾向,是改變個性帶來負面影響的第一步。

第三部分:克服大多數人都會有的傾向和錯誤

在這一部分,作者分章節列舉了17種常見的影響理性決策的因素,分別是:過度自信、惰性、即時滿足偏差、錨定效應、選擇性知覺偏差、證實偏差、易得性偏差、代表性偏差、發現隱藏的模式、熟悉度偏見、沉沒成本、有限搜索錯誤、情感捲入錯誤、自利性偏差、適應性偏差、后視偏差等。

每一章都以相關的案例導入,隨後進行原因分析並提出相應的改良策略,最後還貼心地提煉出本章的核心內容作為「決策技巧」,方便讀者快速抓住重點。如果光看標題,這一部分的標題中到處都是專業性的術語,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只要堅持看完全篇,就會發現非常好懂了。

比如,「錨定效應」是指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重視的傾向。再通俗一點,就是說人們很容易受先入為主、第一印象的影響。舉個例子,應聘新工作的時候,當僱主問你原來工作的薪水時,你的回答通常成為新工作的薪水的參照,而且幾乎是差不離的。所以聰明的應聘者要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回答的時候適當增加一點薪水的額度,這樣才有望讓僱主開出更高的薪水。

再比如,「適應性偏差」是指人們通常認為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都是持久的,而實際上這二者都是短暫的。受適應性偏差的影響,人們可能過度誇大了失戀的痛苦和中彩票的欣喜,但從長遠來看,我們的幸福感趨於回歸到正常狀態。每個人都有一個基本的幸福標杆。愉快和不愉快的經歷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散。認識到這一點,做決定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糾結於後果,而是儘可能地享受其中的快樂,減少痛苦。

第四部分:高效決策的12條建議

這一部分同樣遵循與第三部分相一致的體例,針對前面提到的多數人易犯的錯誤,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措施。有了前面的內容做鋪墊,這一部分就很容易理解了。光看標題就足以將12條建議總結出來:

1.沒有目標就沒有有效決策。

基辛格說,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哪裡,每條路都將是死胡同。所以,說一千道一萬,決策之始就是通過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優先項來確定你的目標,以目標為導向的決策不會有太大的差池。

2.有時,什麼都不做是最好的選擇。

特別是當你情緒高漲、面臨危機、缺乏信息或者受到壓力的時候,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明智之舉。

3.選擇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這一點與上面那一點恰恰相反,是讓你意識到無所作為也是一種決定,也會有成本,有的時候,與其安於現狀固步自封,不如勇敢一點採取積極的行動,讓人生更精彩。

4.當下的決定將嚴重限制未來的決定。

很顯然,一個女人跟誰結婚將決定她在哪裡住、房子有多大、去哪裡購物、有哪些朋友、孩子上什麼樣的大學等等,因此做決定的時候要把眼光放長遠,看當下的決策是否與未來的目標相符合。

5.人生很長,可關鍵的決定就那麼幾個。

著名作家柳青曾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所以,不要過於糾纏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而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重要的決定中去。

6.高效的決策者知道什麼時候適可而止。

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完全不用愁缺乏信息,而是要學會帶著目標去搜索信息,花點時間反思所得的信息,這樣比盲目地撲騰在信息的汪洋中高效得多。

7.給自己的選項,不要超過六個。

實驗證明,並不是選擇越多越好,相反,限制選擇項可以增加幸福感。這就是為什麼名人和富豪的婚姻難以持久的原因——選擇太多了!

8.糾結於過去的決定只會浪費你的時間。

因為天下沒有後悔葯,沒必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所以英諺有雲「Let bygones be bygones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明智的做法是以後要花更多的時間到重要的決策中去,減少將來後悔的可能性。

9.成功人士懂得冒險。

這一條主要是寫給不願意承擔風險的人看的,主要是針對拒絕改變和過於保守的人,希望他們能夠接受改變,承擔適當的風險。

10.是人就會犯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要承認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犯錯誤沒什麼可怕的,只要你吸取教訓不重蹈覆轍。

11.經驗可以改進策略,但是......

言外之意是,雖然經驗可以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但也會導致傲慢、過度自信和缺乏創造力,所以,處理常規問題可以依賴經驗,但面對新的情況,則要淡化經驗,勇於創新。

12.你所屬的文化決定了你的決策風格。

這一點是從國際視角來講的,我們可以更通俗一點理解,就是四個字:入鄉隨俗。做決定同樣要入鄉隨俗。

第五部分:總結

這一部分是作者寫到最後的話了,他再次回顧了前面四個部分的內容,並對如何做出好決定進行了高度概括,按照重要性原則提煉出九條「終極秘訣」,如果無暇閱讀全書,也可以抓住最後的機會牢記以下幾點:

1.你能夠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相信自己,只要遵循《做出好決定》的指導,就能夠提高決策能力。

2.一切都始於目標。

3.只要有可能就要使用理性過程。

4.不做決定也會有成本。

5.了解你的性格傾向。

6.尋找與你的信念相悖的信息。

7.考慮一下沒有偏見的局外人會如何看待。

8.不要賦予隨機事件任何意義。

9.犯錯誤沒關係。

讀到最後,相信大家都會覺得豁然開朗,也能明明白白做出好決定了。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