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數字普惠金融:創新發展與風險防範

從2016年的G20峰會之後,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其融合了金融和科技,將數字概念、移動概念、互聯網概念融合在一起,一定意義上代表了科技金融的下一風口。會議上提出的《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以下簡稱《原則》),是為了推動各國包容性經濟增長,鼓勵各國運用數字技術給金融帶來革新,為缺乏金融服務的群體提供可擔負的金融服務所構建的藍本,為各國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搭建了基本框架,並提出了基本要求。

普惠金融與數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有效、全方位、方便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2015年,國務院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將普惠金融定義為: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加強金融體系建設、健全金融基礎設施,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的、有效的金融服務。至此,普惠金融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概念。普惠金融需要具備四個內生要求:可獲得性、可負擔性、全面性和商業可持續性。據此可得,普惠金融是一種市場性行為,如何提高效率問題,也成為了普惠金融發展的首要目標。

自2011年以來,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結合,互聯網金融得以快速成長,金融數字化的理念越來越被各國金融業所推崇。數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應運而生。數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過使用金融數字服務以促進普惠金融的行為。它包括通過部署數字手段,為金融缺失或不足的群體提供一系列正規金融服務,匹配他們的需求,對客戶而言成本可負擔,對提供商而言商業可持續。數字普惠金融涵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支付、轉賬、儲蓄、信貸、保險、證券、電子貨幣、付費卡以及常規銀行賬戶等。到目前為止,數字普惠金融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業務的互聯網化,典型模式為網路銀行、移動支付和網路借貸等。此階段的普惠金融往往依賴於銀行的支付系統,所以普惠的覆蓋面仍然有限。第二階段是融入金融科技進行金融業的數字化創新,此階段大量依賴於大數據、雲技術、區塊鏈等技術驅動,進行金融服務創新,從而解決實際場景需要。

從目前來看,數字普惠金融已然成為實現低成本、覆蓋廣、可持續性的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式之一,其運用數字技術實現了服務覆蓋範圍廣泛化、客戶群體大眾化、風險管理數據化。

八項高級原則的具體解讀

《原則》中強調,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兩大基本主題便是創新和風險。我們從數字技術推進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和如何控制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角度出發,深度解讀八項原則,梳理目前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具體實踐情況。

數字技術推進普惠金融創新發展

數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新型技術,可以降低金融服務門檻、擴大服務半徑、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從而實現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可以通過個性化、多樣化服務滿足客戶需求,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可以通過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做好風險甄別和控制工作。具體來說,以下幾個金融領域享受著數字技術所帶來的技術紅利。

互聯網支付。狹義的互聯網支付一般指第三方支付,是非金融機構支付。在普惠金融中互聯網支付是目前在受數字技術推動變革最廣最深的一個領域。目前運用在互聯網支付上的主要數字技術有NCF支付、二維碼支付、聲波支付以及指紋支付。這些數字技術的運用使得第三方支付大大衝擊了傳統的金融支付系統的格局,並給整個金融系統帶來顛覆性的革命。近年的互聯網技術革新,互聯網支付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支付功能,而是衍化到理財、徵信、託管、融資等金融領域。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社會將步入「無現金社會」時代,實現深刻的社會變革。

以支付寶為例,起先支付寶運用擔保交易來解決買賣雙方的信用問題,後來運用快捷支付解決支付繁瑣問題。近幾年來的聲波、二維碼以及指紋支付的推行,徹底解決了POS機無法覆蓋的小微企業商家,使得支付受眾面基本覆蓋。與此同時,支付寶運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技術滿足了大量的用戶交易需求,目前,基於雲計算技術的支付寶單筆支付成本已經降到2分錢。另外,2016年「雙十一」期間,支付寶收到800萬個電話或諮詢,97.5%均由人工智慧完成,同期推出的VRpay虛擬實現支付更是對互聯網支付的又一大數字技術革新。同時,支付寶已經從支付工具成功轉型為生活工具,應對醫療、城市交通、生活服務、簽證辦理等領域,數字技術能有效分析和解決實際場景,滿足客戶需求。

小額信貸。小額信貸是普惠金融發展的起點,如今,數字技術從兩大方面促進小額信貸的進一步發展。

第一方面傳統金融行業(主要指銀行類金融機構)利用數字信息技術不斷拓展信貸渠道。具體來說:一是針對小微企業,各商業銀行紛紛建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以及各種多功能集一身的卡類業務,方便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業進行貸款申請和還貸業務,將原本線下的業務基本線上化。主要有節約融資房貸成本、降低風險等優勢。二是針對個人消費信貸,個人消費信貸主要分為信用卡和個人消費貸款,目前幾大商業銀行紛紛利用自身數據優勢,拓展渠道和場景,提供消費者各類消費信貸。比如招商銀行入股滴滴出行,與其在資本、支付結算和信貸方面全面合作,大大拓寬了支付業務和消費信貸渠道。

第二方面是純網路銀行的信貸。純網路銀行主要包括網上銀行、P2P網路借貸、網路眾籌等。網商銀行相比於傳統銀行來說,由於存在電商本身具有的數據優勢,所以會更注重運用數據挖掘以及模型開發,而且隨之引進的雲計算和機器學習,更為業務的拓展、數據的分析挖掘以及精準定位風險帶來了技術革新。除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之外的優勢,充分運用數字技術還可以讓金融機構關注到長尾市場。長尾市場簡而言之就是排除流行聚焦后,讓原本看來是「雞肋」的市場,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原來傳統企業的「渠道為王」轉變為「流量為王」,提供低成本的產品以及高效發掘市場信息,創造出繁榮的長尾市場。如今,螞蟻小貸、京東白條、騰訊微貸使得貸款的受眾面大大增加,在網商銀行上的個人和小微企業的貸款規模遠遠超過了傳統銀行的貸款規模。P2P網路借貸和網路眾籌則是近幾年來比較熱門且具有爭議的小額信貸模式。P2P平台結合了理財與借貸,採用「點對點」模式運營,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作為支撐,充分補充小微企業貸款難以及個人理財產品缺乏的市場空白。網路眾籌主要基於數字科技,通過互聯網向大眾募集創業企業早期資金的一種行為,具有門檻低、多樣性的特點,是普惠金融中重要的創新之一。網路眾籌雖然發展規模遠不及P2P網路借貸,但是其發展勢頭不容小覷。尤其是最近革新的區塊鏈技術給眾籌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運用區塊鏈能給眾籌帶來三大好處:建立合適透明的標準;易於管理和註冊眾籌股份;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可靠度。

保險業。數字化技術使得保險業突破了傳統保險業的瓶頸,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保險產品銷售和服務渠道的數字化,如今大部分的保險公司都開拓了以線上營銷作為保險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從官網直銷和移動端銷售雙管齊下,大大擴展了與客戶的觸達渠道,普及了客戶對保險的認識,同時運用數字技術所革新的更簡易明了的產品和高效的投保方式,加大了客戶投保的覆蓋面。

第二方面,出現了大量的新興數字化保險機構,這些新興的數字化保險通過數字化創新,使得保險服務小額化,同時具有普及性、易得性,主要類型有類似螞蟻金服的第三方保險平台,其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能力,為大量的投保人進行風險定價,將保費降至幾元甚至更低,大大降低了投保門檻。目前也有眾安保險、泰康在線、安心保險、易安保險四家專業的互聯網保險公司,這四家專業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基本沒有線下銷售團隊和分支機構,全部依賴於互聯網技術支撐的場景平台,開發創新出具有「碎片化、定製化、場景化」的在線保險產品。另外還有數字化的互助保險組織,在原來互助保險組織基礎上,仍然秉持著「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原則,運用互聯網技術,充分將互聯網共享開放的理念融入互助保險組織。到目前為止,的數字化互助保險組織多用於慈善、公益,往往不以盈利為目的,籌措互助資金,較為形成規模的有e互助、夸克聯盟、抗癌公社等。

第三方面,數字化保險產品方面的大量創新,依託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技術,保險產品充分數字化,不僅形成了許多投資門檻低、種類豐富的保險產品,還打破了許多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大大豐富了險種,像最近被列入熱議的霧霾險、高溫險、熊孩子險等。正是因為數字化保險在產品、銷售、服務上不斷創新、普及大眾,所以數字化保險業的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數字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平衡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創新與風險

數字技術雖然給互聯網支付、小額信貸、保險業帶來了極大的數字紅利,但同時其中的各種風險不容忽略,具體包括信用風險、信息風險、系統風險等。

根據《原則》,除了倡導各國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數字普惠金融不斷創新和發展,拓展新的業務渠道和業務種類,同時還需要採取盡責的數字金融措施保護消費者,完善擴展數字金融服務基礎設施服務消費者,不斷加強消費者重視數字技術和相關金融知識的普及,做到實時監測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實時報告,從而達到控制數字普惠金融潛在風險的目的。如今,運用數字技術而達到監測風險、管理風險、控制風險的模式主要如下幾個。

客戶身份識別。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的數字普惠金融已經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即融入金融科技的數字化創新。在金融科技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KYC(Know Your Customer),除了在金融創新方面需運用這一重要原則,在金融監管方面也需要做到了解客戶信息,確保金融運行安全。傳統的金融監管手段和基礎設施已經遠遠落後於普惠金融創新,尤其是傳統監管多採取分業式監管,過分強調事前監管,這在普惠金融的推行過程中不能做到普及性監管,覆蓋面過小,而且成本過高。由於數字普惠金融大量運用了數字技術,具有隱蔽性、虛擬性、高度開放性的特點,所以如何精確定位客戶的風險變得尤其重要。人臉識別、遠程視頻錄製、指紋識別的引進,使得客戶身份識別具有可操作性,也使得監管業務變得更高效、便捷、普惠。將客戶的身份識別技術和網上、手機客戶端相連接,有利於實時監管和控制風險,從而為數字普惠金融的進一步發展保駕護航。

徵信體系。在如今的信用社會,徵信已經成為金融發展體系中最基礎的重要環節。而數字化徵信系統是依託人工智慧、雲計算、機器學習和身份識別等數字技術,在採集大數據的同時,進行識別和描繪徵信對象。數字化徵信系統的主要優勢是評估準確、及時、識別能力強。目前,主要徵信機構仍然以大數據為主,互聯網數據主要來源於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的交易數據;搜索引擎提供的瀏覽數據;微信、微博、QQ相關社交數據,結構化數據徵信在的運用已經比較成熟。生物識別、機器學習已經展開了一定的運用,面對數據來源的廣泛性和複雜性,信用產品多元化,應用場景豐富化,數字技術的徵信系統的建立有利於立體化、形象化、精準化地分析客戶信用,從而進行信用管理。

自我監管體系以及法律監管框架。數字普惠金融中的監管途徑主要可以分為自我監管約束體系和法律框架約束體系,其中自我監管約束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兩點就是信用風險防範和信息安全風險防範。對於信用風險防範,可以利用場景化借貸,控制額度以及數字技術,如大數據和雲計算來進行自我風險規避;對於信息安全風險防範,可以通過多元化發展形成風險防範的閉環,還可以通過定期的安全和壓力測試進行自我規制。法律監管框架則是平衡普惠金融風險和創新的重要舉措,也是事前監測的重要環節之一。法律框架可以從基礎法律體系、金融法律體系、行業市場政策三個方面進行配套創新。在普惠金融的立法方面,美國已經處於世界成熟行列。美國在推進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法治原則,不斷修訂立法,保護普惠金融市場發展,其中《社會再投資法》《公平信用報告法》《聯邦存款保險法》起到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核心作用。

因此,要構建好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法律框架,必須注意數字技術帶來的技術風險和普惠金融本身存在的風險,從而構建支撐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資料庫和信息系統,明確區分各金融機構之間的職責和定位,並充分保證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

總結

目前,數字普惠金融得以快速發展主要有3個原因:(1)互聯網和移動網相關基礎設施不斷優化,使得數字金融擁有良好的硬體設施;(2)利用手機網路終端替代傳統的物理網點使得服務成本大幅度降低;(3)通訊設備普及和金融服務業推廣,加深了消費者對數字普惠金融的認同感。面對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數字技術紅利,可以降低互聯網使用成本,加大對數字普惠的教育和宣傳,充分揭示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風險,從而提升消費者對數字普惠金融的信任等角度出發,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金融業務,從各個方面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站在數字普惠金融的風口,除了強調數字普惠金融給我們帶來的紅利,也應該平衡數字金融發展過程中創新和產生的風險,在監管方面要做到長期寬容和理性,強調市場作用,做好行政法律規範,要始終堅持商業可持續性,切實保護好消費者利益,完善數字普惠金融的基礎設施,構建安全防範監測體系,搭建合規監測平台,明確相關法律法規監管措施。同時,積極借鑒發達經濟體中關於傳統普惠金融經驗,使得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包容性經濟增長,甚至抓住機遇,從而實現彎道甚至換道超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