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中國碳纖維製造企業TOP15

碳纖維一直在發展的路上

近年來,碳纖維逐漸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新材料之一,碳纖維腳踏車、碳纖維筆記本電腦等一系列碳纖維產品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此外,除了頻繁現身於日常用品外,碳纖維還被應用於汽車、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產業。可以說,幾乎在所有的軍事和民用領域中都可以看到碳纖維的身影。

碳纖維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纖維,含碳量高於90%。目前世界各國發展的主要是PAN 基碳纖維和瀝青基碳纖維。

PAN基碳纖維的開發研製已有30多年歷史。20世紀60年代初,吉林應用化學研究所已著手於PAN基碳纖維的研究,70年代初完成連續化中試裝置。其後,上海合成纖維研究所、科學院山西煤化所等單位也開展研製工作,並於80年代中期通過了中試。碳纖維生產先後建成了從年產幾百千克到年產幾噸的小試裝置和幾十噸的中試生產裝置。

而瀝青基碳纖維方面的探索則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彼時上海焦化廠以煤焦油為原料成功地製取了碳纖維,但因試驗結果不穩定,產品質量不高而中止。1979年,科學院山西煤化所開始研製瀝青基碳纖維,歷時6年通過小試。在此基礎上,冶金部籌建了新材料研究所,生產通用級瀝青碳纖維,生產能力為70~100t/a。90年代初,生產能力擴大到150t/a,但由於設備未過關,又無改造資金,處於停產狀態。同時期,鞍山東亞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人民幣從美國Ashland石油公司引進了全套生產設備,生產能力為200t/a,1994年動工建設,1995年投產。

總體來看,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碳纖維從無到有,無論是研製,還是生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加快碳纖維行業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出路之一

作為高性能纖維,碳纖維是國防建設、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等領域不可或缺的主要戰略物資,也是低碳經濟中輕量化的核心技術之一。雖然應用成本比傳統金屬材料要高,但碳纖維在提升產品性能、加速產業提質升級方面具有特殊意義。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製造2025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發展領域,碳纖維材料在這些領域中均有不同形式的應用。

因此,加快碳纖維行業發展,對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均具有重大意義。

前兩年,碳纖維已初步形成了以山東、江蘇和吉林等地為主的碳纖維產業聚集地,培育了光威碳纖、中復神鷹等碳纖維生產骨幹企業和一批碳纖維複合材料及製品企業。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碳纖維行業發展迅速,工藝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裝備性能不斷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在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這些都為碳纖維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然而,事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碳纖維的發展亦如此。在肯定成績的前提之下,也不得不承認碳纖維的發展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整個行業需要認真地思考出路與未來

國際碳纖維市場大多被發達國家佔據。在小絲束纖維產能上,日本的Toray(東麗)、Toho(東邦)與Mitsubishi Rayon(三菱人造絲)等3家公司已形成壟斷,產能分別達到9100、5600和4700t/a,佔世界總產能的31.6 %、19.5 %和16.3 %。大絲束碳纖維的主要生產國是美國、德國與日本。

更何況不僅產能上有差距,在產品質量和使用用途上也有差距。目前,一直被國外封鎖壟斷的T800碳纖維雖然實現了低成本國產化,但國內還無法商業化量產可以匹敵東麗T1000的產品,產品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在用途方面,國產碳纖維主要用於腳踏車、高爾夫球棒和釣魚竿等體育休閑用品,而能夠用於航天航空的碳纖維產品相對較少。碳纖維的研製與生產水平還較低。與碳纖維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伴隨技術的不斷進步,碳纖維的產量逐步提高,但與不斷增長的需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據《2016全球碳纖維複合材料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碳纖維需求為19563噸,較2015年增長了2774噸(16.5%),接下來的幾年碳纖維呈不斷上升趨勢;而在碳纖維理論產能方面,2016年與2015年基本一致,具有工程產能以上產能企業的理論產能總計是23,810噸,其中真正有效產出大約是3600噸。

可以說,絕大部分廠家都在積極發展技術,不斷改變自身現狀,碳纖維產能擴張在相對平靜中進行著。然而,市場無形之手也在無聲無息地調整著產業。從2003年發起的碳纖維投資熱潮正在消退,產業進入一個重新洗牌期,整個行業需要認真地思考出路與未來。

直面現實培育強大實力,終能實現價值

作為國家戰略原材料,碳纖維的發展意義重大。但是,關鍵技術始終由日本和歐美髮達國家壟斷,碳纖維研發處於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碳纖維製造企業在感受到強大壓力的同時,也肩負著重大的責任。

在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中,光威碳纖確立了「碳纖維—複合材料—裝備製造—製品開發」一條龍的發展思路,集中力量成為一盤棋,發揮規模優勢和上下游協作優勢,共同服務於碳纖維全產業鏈建設,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江蘇恆神則希望讓碳纖維之花在軌道交通綻放,堅信碳纖維複合材料不僅可以用在航空領域,還可以用在軌道交通、船舶製造、汽車生產等領域。恆神公司組建了低成本碳纖維複合材料工藝設計與製造創新團隊,依託「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力將恆神打造成為國內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產業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技術力量最雄厚的研發生產基地。

為了改變現狀,推動碳纖維產業發展,他們一直在路上奔跑。苦心人,天不負,碳纖維產業也終將在碳纖維製造企業實現價值之時,走上理想的新高度。

結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攻克難關,提升面向產業的碳纖維及複合材料創新能力,啟動對跨界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碳纖維產業終將完成萬里征途,開啟新篇章。

(文/鈴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