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走綠色發展之路 引領鄉村復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松陽樣本

浙江松陽大木山茶園騎行道 陳碧鑫 攝

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陳劍)松陽,浙西南山區的一座小城,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態環境優越,是國家生態示範區。松陽現有國家級傳統村落71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被《國家地理》雜誌稱為「最後的江南秘境」, 被譽為「古典的縣域標本」。

在城鎮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松陽依舊守著綠水青山、黃牆黛瓦,一手抓「活態保護」,一手抓「有機發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為綠色發展方案提供鮮活的樣本。

傳統農業融入農旅結合的全域旅遊發展

行走在松陽縣境內,滿目所及都是連綿起伏的茶田和茶山。雖是酷暑,仍有不少茶農埋頭採茶。在浙南最大的茶葉市場里,常年人聲鼎沸,茶葉飄香。

松陽坐擁綠茶第一市,現有茶園12.11萬畝,40%人口從事茶產業,50%農民收入來自茶產業,60%農業產值源於茶產業,茶葉全產業鏈一年產值達93.85億元,躋身全國茶產業十強縣。

種茶、制茶、賣茶,茶讓松陽人走上綠色致富路。

松陽縣新興鎮,被譽為「茶香小鎮」,定位為現代農業綜合體,鎮上80%以上的農戶經濟收入來自茶葉。在上安村,茶葉加工企業有百餘家,青山綠水間,茶機唰唰響,村村飄茶香。

僅賣茶葉還不夠,松陽人賣起青山綠水間的風景。

松陽有「百里鄉村百里茶、一路山水一路景」的特殊茶園景觀,其中的大木山茶園是國家4A級景區,集茶園觀光、茶文化體驗和運動休閑為一體。其間丘陵連綿,山塘密布,沐浴在樹影、陽光、波光里的茶室和造型別緻的竹亭,因獨特的建築風格曾登上《福布斯》2015年底刊,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木山茶園還發展成為最大的騎行茶園,每年舉辦高等級騎行賽事。今年上半年,茶園遊客達46.59萬人次,相比2013年增長504.75%。

背靠著茶園,村民開茶主題餐館,辦茶文化民宿,掙旅遊服務業的錢。從一產到二產再到三產,「一茶三泡」,越品越有味道。

48歲的地產商周小偉去年回到位於大木山茶園的老宅開了一間茶文化民宿,每房間以茶詩命名,裝飾與茶有關的字畫,配備茶具、茶葉,傳播茶文化。他說為了夢想已經做好虧本一兩年的準備,但沒想到經營情況比想象的好,客房節假日滿員。

「農業+旅遊」、「農業+運動」、「農業+創意文化」,松陽的傳統農業融入到農旅結合的全域旅遊發展之中。

浙江松陽岱頭村高山水稻田 陳碧鑫 攝

生態農業和互聯網+改變鄉村業態

海拔830米的松陽岱頭村,喝著山泉水的250多畝高山水稻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上蓬勃生長。這片高山水稻,見證了岱頭村的生態循環農業轉型,實現了農業產業「種植—觀光—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

此前,岱頭村以種植吊瓜為主,對飲用水源污染嚴重。2014年,「五水共治」全面鋪開,村裡摒棄吊瓜,改種生態稻,並在2015年成立合作社。村民採用全息自然農法模式種植水稻,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這樣生態、安全的稻米每斤能賣到20元,而且供不應求。

岱頭人深知互聯網的價值,他們拍攝犁田、播種、插秧、收穫等工序,用視頻、圖片記錄岱頭的四季:春季,種下為水稻提供綠肥的成片紫雲英;夏初開耕時,舉行傳統插秧儀式;秋季,欣賞梯田稻浪起伏;入冬,舉行毛洞主仁戲祈願風調雨順……每年的四季農耕活動,通過新媒體和朋友圈,被廣泛傳播,並曾以「綠色春耕」為主題登上《新聞聯播》。

互聯網讓生態水稻和村莊聲名遠播,不僅帶火了大米銷售和旅遊,也在人與人的互動中復活了農耕文化和傳統民俗。

浙江松陽興村的古法紅糖製造 雷寧 攝

古法工藝的紅糖製造是興村傳承數百年的傳統業態,但近幾年發展緩慢。縣裡將幾家紅糖家庭作坊整合,成立生產合作社,統一管理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並請哈佛建築師徐甜甜設計了一座紅糖工坊。工坊包括休閑體驗區、甘蔗堆放區和紅糖加工區,環繞這三個區塊的線性走廊,是紅糖生產劇場的環形看台和參觀流線。

在這座富有現代氣息的建築里,不少村民第一時間把甘蔗收割、壓榨、紅糖熬制過程直播到朋友圈,通過網路平台銷售古法紅糖。2016年,工坊的紅糖年產量達到100噸,供不應求。

「互聯網+美麗鄉村」不僅改變了農產品傳統的流通模式,也推動了「綠富美」產業培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

浙江松陽平田村 葉瑞鵬攝

用文化引領、旅遊驅動鄉村復興

山間的一場雨,讓海拔610米的松陽平田村宛若仙境,這裡一年中有200多天雲霧繚繞,被形容為「雲上平田」,它是第三批國家傳統村落。

平田村更為外人所知的是村裡的「雲上平田」民宿,它不僅是一家旅店,更是鄉村慢生活體驗區。28幢殘破的黃泥房和牛欄被來自哈佛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的建築師們改造成藝術家工作室、農耕博物館、木香草堂、爺爺家青年旅舍……

這些建築將傳統農耕文化與城市生活理念相結合,既保護了古建築,又帶動了民宿的發展。原本默默無聞的村莊因此人氣大漲,一房難求,慕名而來的遊客甚至搭帳篷住下。

「過去,我們可能認為隱藏在深山裡的黃泥房是消極資源,但經過改造,它也可以成為積極的、稀缺的資源。」縣委書記王峻說,民宿的走紅正是「把原有的劣勢轉化為新的優勢」的生動寫照。

民宿讓農村煥發新的活力,村民自製的蘿蔔片、番薯條、梅乾菜等高山土貨也成了客人哄搶的美食。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陸續返鄉創業就業,帶動鄉村復興。

在偏僻的沿坑嶺頭村,村民在縣名城古村辦的指導下將十幾幢民居改建為民宿,接待前來寫生、攝影的遊客。原本只剩幾十名留守老人和兒童、即將整體搬遷的「空心村」變成遠近聞名的「畫家村」,重新煥發活力。2016年,村裡的綜合旅遊收入超過260萬元。

然而,火爆的民宿和旅遊並不是松陽發展的最終目標,復興鄉村文化、復活村莊生命力、走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才是其堅持的根本。

文物保護基金會2016年在松陽發起「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投入4000萬元資金對老屋進行修繕和活化利用。截至目前,已開展項目申報135幢,其中基本完工30幢。

界首村的一幢被改造為民宿的民國老房子曾被王峻要求停工整改,他認為,裝修破壞了歷史古建築的風貌,且存在部分違建,要求拆除違章部分,並對破壞的古建築進行修復。

對民宿改造幾近苛刻的要求,源自當地政府秉持的原則和理念:保護村落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以最少、最自然、最不經意的人工干預,維持原生態的田園風光、原真的鄉村風情、原味的歷史感。

「若只是發展民宿,我覺得是說小了,更準確地說我們追求的是文化引領的鄉村復興。」在王峻看來,由民宿建設撬動的古村落保護只是鄉村復興的一部分,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傳統文化傳承與村落經濟發展,「活態保護,有機發展」才是硬道理。

平田村正是「活化保護」的典型。在雲上平田的藝術家工作室,「雲纈坊」正在組織遊客和村民進行傳統扎染活動。工作室負責人劉玉立說:「松陽這幾年在拯救老屋,保護傳統村落,我想把手工扎染引入到村落文化保護中,為鄉村文化注入新活力。」

就在這個藝術家工作室里,曾舉辦過無數場關於傳統文化、品茶、讀書、攝影等主題的交流研討會。

松陽小竹溪村的傳統民俗:排祭 徐征 攝

此外,鄉風民俗也正在松陽鄉村復興,「板橋三月三畲族歌會」「竹溪排祭」「平卿成人禮」「程路船燈」「高亭迎神廟會」……這些活動構建起「鄉鄉有節會,月月有活動」的民俗文化展演機制。松陽高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曬紅煙、手工造紙術等傳統手工藝都被村民重新拾起。

以傳統村落和民俗文化為依託,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旅遊業為龍頭,多產業融合發展,正是松陽探索的綠色發展之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