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要說科學地搞藝術,大概沒有比《國家地理》更厲害的雜誌了

《國家地理》雜誌創辦於1888年,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雜誌之一。雜誌經典的封面攝影以及標誌性的黃色邊框設計都是它獨特的身份標識。雜誌內文同樣獨具風格,豐富多樣的信息圖使其經常被視作是一大學部學刊物。

塔森出版社(Taschen)出了一本新書,關於《國家地理》雜誌是如何利用信息圖這種可視化的方式,來呈現歷史、科技、地理和自然世界的。雜誌副創意總監凱特琳·亞納爾(Kaitlin Yarnall)在引言中介紹,1888年10月,《國家地理》雜誌第一期以郵寄的方式送達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200名成員手中,那期雜誌不包含任何攝影作品,卻有著大量地圖、表格和簡圖。

《National Geographic Infographics》

TASCHEN 2016-12

亞納爾是這樣解釋雜誌可視化部門傳統的:「我們會處理那些無法用攝影影像來解釋的事物,尤其擅長對那些極小的事物(原子!)、極大的事物(黑洞!)、過於複雜的事物(移民路線!)、極其古老的事物(羅馬遺迹!)、過於抽象的事物(暗能量!)或者過於數據化的概念(貿易流!)進行可視化。」

塔森的新書工程浩大,包含了上百張雜誌歷史上的經典信息圖,下面我們挑選了10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可以從中一窺這本經典雜誌從1960年代至今仍在大量使用的可視化手法。「我們使用的最有力量的工具包括地圖、圖像、表格、簡圖和插畫,」亞納爾說,「我們通過藝術的方式解讀世界。」

《花的世界》

《117種最受人類喜愛的花的起源》,1968年5月

1968年的這張地圖展現了「117種最受人類喜愛的花的起源」,隨著探險家、征服者和冒險家的全球活動,這些花得以在世界上傳播擴散。該圖註解寫道:荷蘭的鬱金香起源於土耳其;「法國金盞花」實際上是由殖民者從墨西哥帶到歐洲的。為了製作這張地圖,地理藝術家內德·塞德勒(Ned Seidler)專門諮詢了加州大學植物學教授米爾德麗·E·馬蒂亞斯(Mildred E Mathias)。

《撲滅林火》

《撲滅林火》,1968年7月

這張由RV·尼克森(RV Nicholson)手繪的插圖記錄了1960年代撲滅森林大火的方法。下方圖說寫道:「撲滅森林大火就像是一場大戰,需要一個周密的作戰計劃。」這張圖展示的是,林火防護員「建立起一條8到20英尺寬的隔火帶,消防員通過這條隔火帶阻斷林火的綿延至山頂——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勢了。」

《非洲的動物:行走在大陸上的珍寶》

《非洲的動物:行走在大陸上的珍寶》,1972年2月

《非洲的動物:行走在大陸上的珍寶》出現在1972年2月的《國家地理》雜誌上,作品中的繪畫部分由藝術家內德·塞德勒創作,地圖由埃利·薩班(Elie Sabban)繪製。簡·B·麥康維爾(Jean B McConville)負責整個項目的調研工作,同時也諮詢了時任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館長西奧多·H·里德(Theodore H Reed)。「每張小地圖展現了不同動物在1970年代初期的分佈情況(絕大多數動物的數量都比現在要多,分佈也更廣),」塔森出版社的編輯解釋道,「其中有一張插圖展示了不同種類的斑馬分佈,這張地圖同時勾勒出了它們的主要棲息地。」

《哥倫比亞太空實驗室1號》

《哥倫比亞太空實驗室1號》,1983年9月

1983年,戴爾·古斯塔夫(Dale Gustafson)繪製了這張解讀哥倫比亞號太空船以及1號太空實驗艙的照片,同時在圖片下配發了一篇由邁克爾·E·朗(Michael E Long)撰寫的文章。哥倫比亞號於11月28日發射進入太空,整個任務為期10天,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聯合開展了70餘項實驗——涉及的領域包括天文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和其他學科。此次任務也表明在太空中開展前沿研究是可行的。

《原子——探究內核機理路上的里程碑》

《原子——探究內核機理路上的里程碑》,1985年5月

插畫師、漫畫藝術家巴倫·斯托雷(Barron Storey)創作了這幅令人印象深刻的信息圖——《探究內核機理路上的里程碑》(Milestones on the Inward Path)——記錄了當時(1980年代中期)科學界對於原子的理解。從藝術角度來看,這幅作品是《國家地理》雜誌邁出的最不尋常的一步,它不僅擁有詳實的信息,在視覺上亦給人以美的感受。1979年,斯托雷有幸成為了第一位為美國航天局繪製太空飛船官方圖像的藝術家。

《我們如何感知以及我們為何會產生幻覺》

《我們如何感知以及我們為何會產生幻覺》,1992年11月

這幅信息圖名為《我們如何感知以及我們為何會產生幻覺》,目的在於向讀者展示「視覺幻象並不僅僅是好奇心使然,研究人類對於視覺幻象的反應,也同樣能解釋視覺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塔森出版社編輯寫道:「在上面這幅圖中,一旦我們的晶狀體開始聚焦鳥這個圖像,『看見』這個行為就開始了,隨後這個圖像被顛倒地投射到眼鏡後部的視網膜上。視網膜這層神經組織由上百萬個圖像受體細胞組成,它們將圖像解構成一系列要素。鳥的顏色、形狀以及運動軌跡被拆解成光量子,並轉化為神經電脈衝,隨後被傳輸到大腦皮層,進行分析和解讀。最終,大腦讓我們感知到鳥的存在。」

《海龜》

《海龜》,1994年2月

這幅刊登在1994年《國家地理》2月刊上的作品由荷蘭藝術家波拉特·博拉茲(Braldt Bralds)創作,它細緻入微地刻畫七種不同的海龜(黑色海龜被認為是綠色海龜的亞種),這七種海龜都已瀕危。

《太空》

《太空》,2006年12月

來自Skyworks Digital的藝術家達納·貝里(Dana Berry)創作了這幅壯觀的土星圖俯視圖(視角是從土星北極點的上空),信息圖中的土星系統就像是「一個微型的太陽系」。這張圖表展現了土星35顆衛星中的14顆,創作素材基於美國航天局的太空圖像,在製作過程中得到了多所美國頂尖大學的專業人士的幫助。

《獵豹》

《獵豹》,2010年11月。

這張X光照圖像信息圖刊載於《國家地理》雜誌2010年第11期,創作者是傑森·特里特(Jason Treat)和布萊恩·克里斯蒂(Bryan Christie)。信息圖詳細解讀了獵豹身體的每一部分——從「推進力十足的脊柱」到宛如船舵的尾巴——這些都是獵豹摘得「世界上速度最快動物」頭銜的重要原因。

《正在消失的威尼斯》

《正在消失的威尼斯》,2009年8月

這幅作品的創作者是弗吉尼亞·V·瑪森(Virginia W Mason)。圖表講述了威尼斯的洪水問題,海平面上升和城市地基下沉是洪水頻發的兩大原因。「數個世紀以來,這兩個現象讓這座城面臨著沉沒的風險,」塔森的配文寫道,「還有些人則認為外來遊客才是真正的『洪水猛獸』:200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6萬人,但是外來遊客數量卻達到了2100萬。」旅遊業收入倒也為城市興建防洪工程提供了資金。2003年,頗具爭議的摩西計劃(MOSE)開始付諸實踐。按照計劃,威尼斯將興建數道防洪水閘,「用來阻斷海水湧入威尼斯低地。威尼斯市內多處飽受洪水困擾,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海平面最低的場所之一),政府官員希望水閘工程能給威尼斯爭取一些時間,但批評人士擔心,工程斥資甚巨,並且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