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藏在古代名畫中的運河

摘自《遇見大運河》

歷史總是會有那麼多的巧合,運河總是會有意無意地使不同的文化悄悄地交融在一起,其實這種巧合恰恰是由一種歷史文化的積澱所形成的。

這種歷史文化的積澱可以從運河多種文化遺產共存的形式中顯現出來。運河文化除了對歷代的文學、音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外,對美術作品的影響也同樣深遠。

在美術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的古代繪畫佳作,不乏與運河有關的作品,反而少有對黃河與長江的描繪。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絕非是歷史的巧合,恰恰是運河特有的文化屬性的體現。這些作品不僅是運河沿岸真實生活風俗的寫照,而且也是古代美術作品的傑出代表,這進一步證實了運河是文化藝術的搖籃,是一條催生並且滿載著民族文化藝術之河。

《清明上河圖》局部

如今的開封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是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這幅北宋的風俗畫,是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寬25.2 厘米,長528.7 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生動記錄了12 世紀北宋汴京(今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時期運河邊城市經濟繁榮的寫照。

這幅畫在5 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 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 匹,車、轎20 多輛,大小船隻29 艘。畫中的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富春山居圖》局部(左為《無用師卷》,右為《剩山圖》)

如今的富春山景

京杭大運河的終端杭州是的七大古都之一,這就不得不令人聯想到另一幅驚世駭俗、具有傳奇色彩的畫。那就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圖》。黃公望(1269—1354),出生於運河邊的江蘇常熟,擅長畫山水,與吳鎮,王蒙,倪瓚並稱為「元四家」。

這幅畫在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幸被其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被稱為《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前段被稱為《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富春山居圖》不僅是傳世的十大名畫之一,更是代表統一的文化精神象徵。

《桐山圖》

如今的桐柏山淮河源

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同是運河邊的蘇州吳縣人。在畫史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 「吳門四家」。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沿運河坐船到鎮江,又從鎮江到揚州,遊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這些景緻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在他以後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體現了出來。他在自己的畫作《桐山圖》上題詞「淮水出桐山,古來賢哲產其間」,生動地描述了運河沿岸人才輩出的文化現象。

運河與淮河於江蘇的古城淮安匯合。淮安在明清鼎盛時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明清時期,淮安因在中樞漕運、集散淮鹽、漕船製造、糧食儲備、河道治理方面地位顯赫而被稱為「運河之都」。

淮安古迹名勝眾多,與大運河有直接關聯的遺存就有不少,其中16 處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淮安因京杭大運河而成為運河線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在「夾岸數十里,街市櫛比」「淮郡三城內外,煙火數十萬家」「壯麗東南第一州」等文字記載中,淮安當年的繁盛可見一斑。

《潞河督運圖》

如今的天津海河

京杭大運河文明形成的標誌,應該從北京通惠河的開拓算起,通惠河位於京城的東部,是元代挖建的漕運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自至元二十九年(1292)開工,到至元三十年(1293)完工。元世祖將此河命名為「通惠河」。最早開挖的通惠河自昌平縣白浮村神山泉經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積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門(今崇文門)外向東,在今天的朝陽區楊閘村向東南折,至通州高麗庄(今張家灣村)入潞河(今北運河故道),全長82 公里。

這條河流經天津與海河貫通後繼續向南延伸。它的竣工直接促成了中華民族分佈格局的三個重要變遷,這種變遷可以從收藏在北京國家博物館的國寶級畫作《潞河督運圖》說起。

清乾隆年間有一位畫家江萱,應朋友馮應榴邀請,乘官船經潞河前往天津海河三岔河口一帶視察漕運的情景,河中官船、商船、貨船、漁船等各類船隻穿梭往來,兩岸衙署、店鋪、寺廟、民宅、糧倉錯落有致,樹木茂盛。江萱感慨之餘,鋪卷執筆,彩繪了一幅工筆長卷畫軸,其中有各種人物798 人,各式船舶64 艘,真實表現了漕運給天津地區帶來的繁華與發展,真實記錄了北運河段南北水陸漕糧運輸、商貿交易以及地方民俗的景象。這段運河在當時稱為「潞河」,所以畫卷命名為《潞河督運圖》。

天津市內的北、南運河天津三岔口段河道,流經該市武清、北辰、河北、紅橋、南開、西青6 個區,全長71 公里。其中北運河部分自武清區筐兒港減河與北運河連接處至三岔河口,長48 公里;南運河部分自三岔河口至西青區楊柳青鎮,長23 公里。京杭大運河在天津境內全長近180 公里。

「天津是大運河載來的城市」 「先有三岔口,後有天津衛」等說法早已有之。天津很多居民點和商業區的形成,都與大運河關係密切,其中天穆村最為典型。早在元代,那段運河就已經存在。14 世紀初,元武宗從西部、西南地區遷人過來屯田,再加上有沿著運河營生或從事運輸的人到此地,這裡就逐漸形成了聚落。

如今站在金鋼橋上遙望,河水靜靜流淌,反射著太陽的光芒,不遠處的「天津之眼」、堤岸休閑區、大型郵輪以及在河邊休閑、垂釣的市民,見證了屬於這個時代的生活與繁華。

北運河流經天津到達近郊的十六孔閘,運河在天津與海河交匯后,來到這道閘,溫柔、平靜的運河水越過閘門,瞬間變得波濤洶湧,奔騰流向大海。

黃昏下,站在北運河十六孔閘上望著河水滾滾東去,微風拂面,不禁使人心情豁然開朗,就如見到中華文明匯入世界文明的大海之中去之壯觀。

《姑蘇繁華圖》局部

如今的蘇州

運河沿岸文化繁榮的現象,還可以從清代宮廷畫家徐揚的畫作《姑蘇繁華圖》中見到端倪。徐揚(生卒年不詳),江蘇蘇州人,擅長人物、花鳥畫。乾隆十六年 (1751)進宮。其所作的《姑蘇繁華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又名《盛世滋生圖》,是以當時運河邊蘇州城繁華景象為背景。

整個畫面包括太湖至虎丘近百里的風光,妙筆丹青,畫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水上人家、水運漕行、田園村舍、商賈雲集等繁盛圖景。全圖構思巧妙,雖有藝術渲染之處,但與歷史文獻相印,不失真實,不愧為一件寫實的傑作,是研究200 多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舞劇

《遇見大運河》

這些繪畫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為《遇見大運河》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創作元素,該劇的舞美設計就是以這些畫作為設計依據的。

《遇見大運河》

浙江大學出版社

輸12

以杭州歌劇舞劇院創作的歷史題材舞蹈劇《遇見大運河》為契機,追尋運河靈魂的行走與敘述,將大運河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內涵通過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的形式傳遞給大眾。站在現代人的角度,通過獨特的藝術呈現方式讓人們得以深入了解運河文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