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不奧數沒補習!香港首任女特首的兩個兒子均劍橋畢業

3月26日林鄭月娥在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中勝出。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到來之際,特別行政區歷史上第一位女特首產生。她出身草根,更懂得底層的艱辛;她專業是社會學與社會工作,更懂得社會和諧與公眾福祉對政治的意義;她是女性,能夠更加溫和柔軟地處理複雜現實問題。她的身上,集中體現了四十年來香港草根階層頑強不息的精神與情懷。

「唐樓子弟」,十年苦讀,滿懷「醫者仁心」

林鄭月娥祖籍寧波,1957年出生於香港,在灣仔一棟唐樓的板間房裡長大。唐樓,就是沒有電梯和沖水廁所的樓。沒有電梯、沒有沖廁、採光極差、極度擁擠、消防隱患巨大,這樣的居住環境,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香港的一個投影。

十年苦讀,林鄭月娥留下一段成績優異的求學之路。中學時,她曾滿懷醫者仁心,夢想懸壺濟世;後來,她又立志成為社工,服務社會,為此,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香港大學社工系。大二時,林鄭從社工系轉到社會系,畢業后考錄政務官,加入政府隊伍。

她亦笑指自己幾乎年年考第一,只有一次期中考只得第四名,就覺得是相當大的挫折,更回家大哭。林鄭月娥自言多年仍記得此事,相信與自己愛面子有關,不過現時回看亦覺是小事一樁。

林鄭月娥說,會考因家人期望選擇理科但未有獲得佳績,最後仍然選回心愛的文科,當時亦因為喜歡電視劇《北斗星》中劉松仁所飾演的社工一角,因而選了社會科學院希望做社工,但最後發現大學生涯不應太快以專業為主,認為讀社會學更能夠擴闊眼界,增加她對各方面的認識。

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往往為未來的人生埋下伏筆。貧寒的出身讓林鄭月娥十分懂得珍惜,林鄭月娥回憶自己童年往事,雖然基層家庭出身,但未有羨慕他人,亦不計較生活物質,她曾笑言,現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時打開花灑能有熱水出來,就會覺得好幸福。

出身寒門,勤奮苦讀,熱心公益,教會她不畏懼、不退縮,同時又滿懷同情心。正是這樣的特質,讓她在擔任發展局局長的5年期間,贏得「高民望、高效率、高政治能力」的「三高」美譽。

強調家庭共融,給孩子足夠照顧和空間

林鄭月娥向來予人職場女強人印象,但談及丈夫及兩個兒子,卻瞬間有種「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感覺,她更笑言要為自己平反,澄清兩個兒子從來沒有入讀國際學校,自己亦不是怪獸家長,沒有強迫孩子要做醫生律師或學才藝。她認為,父母最重要是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照顧及空間。

她的兩個兒子,中學是在本地傳統津助學校華仁書院就讀。其後,她為了當時正值青春期、躁動不安的長子節思,決定一家往英國生活,她向政府申請降職調至倫敦辦事處工作,兩名兒子便在當地升學。雖然後來她回港工作,但兒子留在英國讀書,原因包括學習香港沒有的學科,「他們想讀俄羅斯文、古希臘文,作為家長我隨便他們學。」

她對教育的理念是一定要寬鬆,從來不會要求孩子要學什麼或修讀什麼科系,兩個兒子「從來沒有補習,也沒有學小提琴,也沒有學奧數什麼的」,結果兩個兒子都畢業於知名學府劍橋大學。

她以過來人身份分享指出——「小孩自己會學,你只要給他一個啟發、富滿足感的環境,他們自己會學,尤其是今天網路發達,不用你灌輸知識,反而要培養追求知識的熱誠跟動力。」

林鄭月娥非常疼愛兩個兒子,總是爭取時間一起吃飯,還常常親自下廚做飯。

她提及自己的兩個兒子時稱,自己從來不打兒子,又指子女的不同成長階段需求不同,「比如年幼時,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懷照顧,時間是必不可少。所以我從來不請海外傭工,這樣會讓自己有『紀律』,準時下班照顧兩個兒子。」

林鄭月娥說,到子女稍微年長時,就要平等交流,不要以大人的口吻去教訓他們,「我們當時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和今天完全不同,當時不能上網,吸收的知識有限,但現時青少年每天都知道世界在發生什麼事。」

林鄭月娥又指,到子女長大之後,就要以朋友方式和他們相處,學會放手讓子女去經歷。

林鄭月娥笑言,當初孩子們說要出外闖時自己都會擔心,但明白也要放手讓他們開拓眼界。她更認為,父母過分關心會造成無形壓力,現時互聯網發達,距離不是問題,只要有心不會阻礙溝通。

她強調,要達至家庭共融,重點就在於「一齊講、一齊聽、有商有量」,若父母可以多從子女的角度了解他們,子女不但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更會享受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要培養青年人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

2003年,林鄭設立了「護幼教育基金」,用以照顧那些失去單親甚至雙親的兒童。她原本目標是籌資1000萬港幣,但由於政府部門同事和社區的積極響應,在3個月內籌資額達8300萬港幣。

13年來,為監督「基金」使用而設立的顧問委員會一直定期開會,這期間不管擔任何職,林鄭幾乎從未缺席。

參選特首的決定來得有點匆忙,給予她準備的時間很短,但她硬是一呼百應地組織起自己的競選班子。她提出的教育、民生政綱令人眼前一亮;有人刻意批評其不懂經濟,她卻不止有眾多財經界猛人出謀劃策,還運用經濟圖表告知記者她如何「把脈斷症」。

教育政策是各特首候選人的重點政綱之一,林鄭月娥的選舉工程雖然起步較遲,但分階段公布政綱時亦是由教育開始。她接受專訪時進一步闡述她的教育理念稱,教育不應該靠硬銷,反而應該為學生、老師、家長等,提供穩定、關懷、具啟發性和富滿足感的環境。

林鄭月娥重視教育,在政綱中提出每年增加50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並承諾確立幼師薪級表、增加學位教席。教育界指出,對比三名特首候選人的教育政綱,林鄭月娥的政綱最為務實,「貼地」回應了教師的訴求,為教育界帶來新氣象。教育界亦讚揚,林鄭較其他兩位候選人更重視與業界溝通,競選期間,不斷與不同教育團體會面,親身聆聽意見。

行政長官候選人林鄭月娥在政綱中提出,教育政策的目標是要培養青年人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對社會有承擔、具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

她傾向為學校提供一個寬鬆的教學環境,並在教學以外讓年輕人多接觸國家發展。她舉例指,除了讓學生到內地交流,電視台也可以多播放有關國家的節目。

林鄭月娥曾在一次致辭中呼籲年輕一代珍惜今天、放眼明天,更要好好地了解昨天,希望青少年能夠對現今的社會情況有更全面和正確的理解,培養出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把香港人引以為傲的「獅子山精神」傳下去。

資料來源:

博雅國小堂 《香港首位女特首:與丈夫邂逅劍橋共組「數學家庭」》

群學書院 《第一位女特首|她的心路歷程,詮釋了草根階層永不褪色的「香港精神」》

文匯教育 《出身貧寒,今天成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兩個兒子畢業於劍橋,林鄭月娥教育觀值得品味》

大公網 《教育界:林鄭月娥理念最務實為業界帶來新氣象》

教育新聞網項佳楚整理

教育新聞網查詢更多教育專業資訊歡迎點擊www.jyb.cn登錄網站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微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