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遠見】看博鰲:互聯網金融為何爭相轉型「金融科技」?

央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記者王思遠)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隨著互聯網金融,從野蠻生長到強監管的時代。Fin(ance)Tech金融科技的興起,讓互聯網+金融的內核開始裂變。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模式和邏輯有何不同?為啥「互金公司」要爭相轉型「金融科技」公司?這將對傳統金融和人們的生活有何影響?「互金」時代的監管尷尬,在科技金融時代會上演嗎?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都不願意被叫做「互聯網金融」公司了,而是叫Fin(ance)Tech 「金融科技」公司。怎麼理解兩個名字背後的差異?簡單說,「互聯網金融」是通過接入大數據,停留在「觸網」層面,強調的互聯網的渠道和場景;金融科技強調的「以技術為核心」,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分散式記賬的區塊鏈等,提升整體的「金融服務效率。」

昨天,京東金融CEO陳生強、陸金所CEO Gregory(格雷格里)、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等金融界一些有分量的嘉賓就此話題進行了分享探討。

比如招行前行長馬蔚華是這樣概括金融科技對傳統金融的改造:「改變了人們接觸金融的方式。過去我們辦業務到銀行去,現在手機上就可以,更方便。第二,大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概括,我們找到規律,對小企業才能有很好的風險管理辦法。第三是節省成本,雲計算和傳統IT是1比10。第四是資源的配置,跨行業、跨人群、跨國界、跨地區,通過互聯網來配置。」

科技金融:用技術提高風險定價能力

有人問,跟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金融的本質是融通、經營和控制風險的生意。光有錢不行,關鍵是風險定價能力。這個能力越強,資金成本就更低,資源配置更有效。科技金融就是為了提高風險定價的能力。

比如,你開銀行,能準確地識別貸款人的能力,準確地用合理的價格(利息)放款給靠譜的人,資金高速運轉起來,金融機構掙錢了,需要錢的人生活也變好了,經濟模式也盤活了;但反之,風險定價能力弱,就要用高價格(利息)對衝風險,如果錢貸給不該給的人,今天欺詐,明天被套現,後天有壞賬,那就離關門不遠了。

民間融資缺口大 大數據演算法定價「看人下菜碟」

民間的金融流動性缺口有多大?數據顯示,99%企業是民營中小企業,其中90%靠民間借貸甚至高利貸融資,普通人中,諸如學生、農民、藍領工人等,有近5億人的金融信用數據只有名字等簡答的身份信息,現有的金融體系沒法進行風險定價。但恰恰是這些人,需要流動性補充。

在這方面,互聯網金融公司早已有意無意地做了精耕布局。儘管在資金規模上與傳統金融機構有很大差距,但互聯網公司在大數據量上有天然優勢。

例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依託背後的平台,可以通過背後的電商體系,把電商銷售數據、消費數據、農村消費、理財數據打通;同時還在外部投資大數據分析公司。在這些大數據基礎上進行機器學習、圖像識別、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記賬「區塊鏈」等介入。在變數模型的計算中為客戶、為用戶、為實體經濟去畫像、風險定價。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介紹,通過對十年用戶交易數據分析,搭建涵蓋三萬個變數,兩億人評分的風控模型,同時動態地升級防欺詐、防套現、防洗錢模型、用戶洞察模型。

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是互補關係,互聯網金融科技可以系統性地服務傳統金融和個性化地服務每個用戶。數據能力將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風險定價」

陳生強說:「我們的模型實際上前期投入的資金量是巨大的。做每一筆單子,(現在)成本幾乎等於零,真正意義上是一種普惠金融的模式。我們累計給超過十萬的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過兩千五百億,為四百萬的農戶發放了幾百億的貸款。目前的系統可以做到不同的人,獲得不同金額的貸款以及不同的貸款利率。」

科技金融大戰爆發 搶佔企業客戶端生態

事實上,科技金融的賽跑已經開始。大型科技金融公司比拼的數據驅動下的數據獲取、技術分析能力和產品模型能力。

螞蟻金服和京東金融都在悄悄從自營性業務到平台型業務過渡。舉例來說,原來兩家機構宣傳的最多的是借貸(白條、花唄)、支付、理財(寶寶軍團、京東小金庫);如今大家都在暗度陳倉,把金融信用模型開放給更多傳統銀行、線下商家等,同時不斷地鞏固加強科技能力、場景拓展。

今年初,京東金融標誌性地拿下了銀聯戰略合作,打通資料庫;另一邊,螞蟻金服用芝麻信用和口碑等數據,滲透到商家、用戶和公共機構中。這是一場看不見、更抽象、更宏大的戰爭。

金融科技發展,會讓資金流量、流向、運轉速度顯著提升。讓金融業務範圍更廣。眼下,國內個人投資板塊中,業務集中度比較高,大家都去打破頭買房,這事從邏輯上將肯定不對。

陸金所CEO計葵生預測:未來10年人更加需要分散資產配置、有更優化的策略去做資產管理和多元化理財。所以,眼下「智能投資顧問」領域很火,幾十家機構都說自己手裡的數據可以做智能投顧的活兒。

大數據+AI的金融科技看上去很美,這時更要防範風險,尤其是系統性風險、行業性風險,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的物理性風險。

對此,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前招行行長馬蔚華的提醒和態度是明確的。

李東榮道:「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處理得不好,損失也是瞬間的。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從來沒說因為科技進步發展,金融風險就不發生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個很好的案例。很多人會通過新產品的設計,去套利。我們要保持對風險的清醒。」

馬蔚華說:「一系列新的技術沒有盡善盡美,比如大數據,是不是充分?質量是不是到位?我們需要探索。未來會給金融帶來什麼?眼前特別是還沒有實踐的情況下,很難有到位的監管政策。我們關注風險是必要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