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艾灸保健第一要穴——足三里的由來和功效

足三里:調理脾胃、補中益氣

唐朝名醫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幹。」意思是說使足三里穴常常保持濕潤的狀態,即常灸足三里,久之使穴位處出現小水皰、結痂,形成瘢痕,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效。此即今之所言「瘢痕灸」,是古人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經驗總結。孫思邈本人常用此法,至年老猶視聽不衰、神采甚茂,壽至百歲。歷代許多醫家亦把保健灸視為生平大事,定期施灸。所以說若要身體安,常灸足三里。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刺激足三里穴,可調節胃腸蠕動及胃酸分泌,增加白細胞數量並增強其吞噬功能,提高機體免疫抗病能力。長期灸足三里,還可以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預防血管硬化及中風發生。

【取穴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取穴方法】

1步:坐位; 2步:同側手張開,食指第二指關節橈側緣對準犢鼻穴下緣,小指第二指關節處即是本穴。

【解剖位置】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佈;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脛前動脈分佈;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和脛后動脈經過並分佈。

【功能主治】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羸瘦;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穴位配伍】

配沖陽、仆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月經過多,心悸;

配曲池、豐隆、三陰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

配梁丘、期門、內關、肩井,有清瀉血熱,疏理肝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

配上巨虛、三陰交,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用於胃全切除術;

配陽陵泉、行間,有理脾胃,化濕濁、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內關,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氣海、腎俞,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想了解如何用艾艾貼在家做艾灸可關注公眾號:艾生活愛健康 或微信:cherryssh2009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