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精彩的鬥茶!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古人喜歡以競賽方式評定茶葉質量優劣、沏茶技藝高下,這種競賽稱為「鬥茶」。

「鬥茶」又稱「茗戰」,即品茗比賽,可以說是古代品茶的最高表現形式,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名茶評比。在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鬥茶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為茶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鬥茶的出現,主要原因在於貢茶制度。一些地方官員和權貴千方百計獻上優質貢茶,以博取皇帝歡心,為此先要比試茶的質量。於是,鬥茶之風日益盛行起來。鬥茶最早流行於貢茶產地。然後常見於上層社會,後來進一步普及到民間。唐庚《鬥茶記》中記載:政和二年-二月壬戍,二三君子相與鬥茶於寄傲齋:予為取龍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為上,某次之二,意思是三五個知己相約一起品茶。各自拿出所收藏的好茶,輪流品嘗,以評定茶質的優劣和等級。

鬥茶始於唐代,而盛於宋代。宋代,「鬥茶」已成為社會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大概有三種類型:一是士族鬥茶,即文人雅士、朝廷命官在閑適的風景勝地或宮廷樓閣中進行的一種高雅的茗飲方式。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作詩日:「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二是山間鬥茶,即在茶葉產地、加工作坊,對新制的茶葉進行品嘗評鑒。三是市井鬥茶,即販茶者、嗜茶者在市井茶店裡開展的招攬生意的鬥茶活動。

鬥茶時,一般選用「新」茶。輸贏的標準主要有兩個:湯色水痕。因為湯色反映了茶的採制技藝水痕反映了餅茶研碾的細膩程度,若茶湯泛紅,說明烘焙過了火候;若茶湯泛黃,表明採制不及時;若茶湯泛灰,說明蒸青時火候過度;若茶湯偏青,說明蒸青時火候不足;若茶湯純白,表明茶採摘時葉片肥嫩,製作恰到好處。因此,茶湯色澤純自者為勝。

觀水痕,主要是看湯花持續時間的長短。宋代主要飲用團餅茶,飲用前先要將茶團茶餅碾碎成粉末:如果研碾細膩,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否則,湯花泛起后很快就消散,不能咬盞,便露水痕:因此,水痕出現的早晚,就成為評定茶湯優劣的依據,以水痕早出者為負,晚出者為勝。

鬥茶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過程。參加鬥茶的人要各自獻出所藏名茶,相互之間輪流品嘗。鬥茶的人數則沒有要求,不過一般多為兩人,三斗兩勝,計算勝負的術語叫「相差幾水」。鬥茶的結果要經過集體品評,選出俱備上乘者的一方作為勝利的一方。比賽內容包括茶葉的色相與芳香度、茶湯香醇度、茶具的優劣、煮水火候的緩急等等。有時候,在茶質方面可能略次於對方,但如果在烹煮過程中,技法得當、也有可能最後取勝。

近年來,全圍各產茶區召開的名茶評比會。實際上就是古代鬥茶活動的繼續和發展。現代鬥茶的情景,從福建安溪縣西坪鎮評比「茶王」的活動可見一斑。安溪縣西坪鎮是鐵觀音的故鄉。其鬥茶活動堪稱一大奇觀。西坪共有茶農一萬戶,年產烏龍茶達2500噸。每年收穫茶葉后,茶農們各自拿出最好的鐵觀音,先參小組比賽,評出優勝者后參加村裡比賽。26個行政村選百來種上品鐵觀音后,集中到鎮上參加複賽。選出其中最好的七種,最後參加西坪鎮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的「茶王」決賽。

參考文獻:

[1]馬蘭主編文化一本全 耀世典藏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270

[2]鄭柔敏編著《陸羽·茶經》演繹成都時代出版社,2015.08,185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