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百科│宣紙尺寸換算表及宣紙常識,學書法的你應該知道!

宣紙尺寸對照表

厘米與平方尺換算公式 :

(長cm X 寬cm)X 0.0009 = 平方尺

以下單位為厘米

三尺全開:100 x 55 三尺單條:100 x 27

三尺橫批:100 x 55 三尺對聯:100 x 27

三尺斗方:55 x 50

四尺全開:138 x 69 四尺單條:138 x 34

四尺橫批:138 x 69 四尺對聯:138 x 34

四尺斗方:69 x 68 四尺三開:69 x 46

四尺四開:69 x 34 四尺六開:46 x 34

四尺八開:35 x 34

五尺全開:153 x 84 五尺單條:153 x 42

五尺橫批:153 x 84 五尺對聯:153 x 42

五尺斗方:84 x 77

六尺全開:180 x 97 六尺三開:97 x 60

六尺對聯:180 x 49 六尺斗方:97 x 90?

七尺全開:238 x 129

八尺全開:248 x 129

八 尺屏:234 x 53

一丈二尺:367 x 144

一丈六尺:503 x 193

一丈八尺:600 x 248

書畫尺寸對照表 :

宣紙規格:八尺,六尺, 五尺 ,四尺, 三尺;

對應面積(平方尺):26,16 ,11 ,8 ,5;

對應規格(cm):120x240,95x180,84x148,8x136,55x100。

宣紙的特殊尺寸及規格:

手卷:書法、國畫中橫幅的一種體式,以能握在手中順序展開閱覽得名。又稱長卷,最長有一百多米,如「千里江山圖」。也稱橫卷。

手卷較短的一般有8、9米長,唱的能達到20米以上。手卷的高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間。

手卷的尺寸:0.35×6米0.35×20米0.35×50米0.53×20米0.53×40米

手卷也有生宣、熟宣之分。

❂這是常用尺寸

❂小品與冊頁的尺寸

❂這也是小品與冊頁的尺寸

宣紙常識和用法

宣紙因安徽宣城生產書畫紙而得名,宣紙已成為書畫用紙的代名詞。現在生產宣紙的地方除了安徽外,還有四川的夾江宣、浙江的富陽宣和溫州的皮宣等。宣紙的種類市場上有很多名稱,有時會令人眼花繚亂,尤其是初學者更是無所適從。其實歸納起來並不複雜,可以一目了然的。按加工方法分類,一般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種。

生宣的品類則有夾貢、玉版、凈皮、單宣、棉連等。生宣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行潑墨法、積墨法,能收水暈墨章、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寫意畫多用它。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落筆即定,水墨滲沁迅速,不易掌握。尤其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及行筆速度,方可得心應手。

熟宣加工時用膠和明礬等塗過,(我們經常將其合起來說「膠礬」)有了明礬就會使水墨留在紙面上,失去了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膠的作用是將明礬固定在宣紙上。由於膠礬的作用,紙質較生宣為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因此特性,宜於繪工筆畫或書寫蠅頭小楷,而非水墨寫意畫。其缺點是久藏會出現「漏礬」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雲母箋、冷金、酒金、蠟生金花羅紋等皆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紙。

現在市面上的熟宣主要有以下幾種:

蟬翼——紙質很薄上面撒有細細的雲母;

雲母——用凈皮加工的熟宣,撒有雲母;

冰雪——較雲母厚些的撒有雲母的熟宣;

清水——沒有雲母的熟宣。

也是從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兩者之間,煮椎宣、玉版宣即屬此一類。另外還有用生宣製作的灑金、灑銀宣也是半生熟的。由於要將金銀顆粒粘固在宣紙上需要在紙上刷膠,這層膠也不同程度的破壞了生宣的吸水性,使其具有半生熟的特性。

宣紙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為棉料、皮料、將凈三類。其中又有單宣、夾宣、二層、三層等之分,規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一般來說,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紙,較薄、較輕;凈皮是指檀皮含量達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達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紙張更能經受拉力,質量也越好;對應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紙,更能體現豐富的墨跡層次和更好的潤墨效果,越能經受筆力反覆搓揉而紙面不會破。如果您是寫書法一般用棉料就可以了,不是書法不可以用凈皮和特凈,只是書法相對不要求有豐富的水墨效果和很強的拉力,棉料足以。明白了宣紙的類別就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了。

造紙的主要源料多為植物纖維,以竹與木為主,木之纖維柔韌,製成紙,吸墨較強;竹之纖維脆硬,所制之紙,吸墨性較弱,故以此分為兩大類:

弱吸墨紙類:多系竹纖維製成,紙面較光滑,墨浮於表面,不易慢開,所以色彩鮮艷。以牋紙類為主,如澄心堂紙、泥金牋,還有今之洋紙也屬之。

澄心堂紙:為南唐李後主所使用之名紙,與廷圭墨齊名。特性平滑緊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璽」之稱,為弱吸墨紙之上品,差一點的稱玉水紙,次差的稱冷金牋。「輕脆」,即其特性。 蜀牋:據說西蜀傳蔡倫造紙古法,所產蜀牋,自唐以來頗富盛名,如薛濤牋、謝公牋等。據說其地水質精純,故其紙特優。「謝公牋」以師厚創牋樣得名,因有十色,又稱十色牋。「薛濤牋」則因濤得名,但此種彩色牋紙,雖系遵古法製成,染色易敗,不能傳久,為應酬把玩罷了。

藏經紙:藏經紙乃佛寺用以書寫或印製佛經者,又名金粟牋,有黃白兩種。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蠟牋,今天已很少見,冷光牋雖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見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鳥子紙,但價格昂貴,又不能持久,實在也並不實用。

強吸墨紙類:多系木質纖維所制,吸墨性強,表面生澀,墨一落紙,極易漫開,書寫常加漿或塗蠟,光彩不若牋紙鮮明,較為含蓄,以宣紙類為主。雖然較晚出現,但今已取代牋紙,成為最名貴的書寫用紙。

宣紙與彷宣:今日最名貴之書寫用紙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節木頭、稻桿與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製成,吸墨性最強,質地最優。宣紙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實不產紙,而是周圍諸地產紙,皆以宣為散集地的原因。 繼續來講名貴的玉板宣。這種紙可不是人人有辦法用的,因為它非常吸墨,所以運筆過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筆稍停,墨就會滲出來,形成一個大大的墨團!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寫出別有風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書,齊白石的大筆寫意畫等。

因為宣紙過於吸墨難寫,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膠礬,還有加漿而成的。經過改良之後的宣紙吸墨性略減,比較容易書寫。

毛邊紙、元書紙與棉紙:宣紙昂貴,一般習字時多用毛邊紙。這種紙本來是用於印書的,但因為紙質好,有人買了書之後裁來練字,所以稱為「毛邊紙」。此紙所用原料,以竹為主,色呈牙黃,質地精良,和我們今天中國小生習字簿所用的機器制毛邊紙有很大的差距。元書紙和毛邊紙近似,但今已無聞。本省所制的棉紙也可以算是這一類,質地漸佳,頗具韌性,價格亦不甚貴,可以做為習字用。

在使用宣紙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紙的性能。如果紙質好而且比較綿厚,墨汁中要兌以清水調勻后使用;如果紙質好而且比較綿厚,墨汁中要兌以清水調勻后使用;如果紙質較薄,墨汁中可少兌甚至不兌水使用。也可先用毛筆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紙紙角上點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範圍,如果洇的快、且範圍大,說明紙質薄,墨要濃一些,書寫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點洇出速度慢且範圍小,說明紙密質厚,墨可適當稀一些,書寫速度放慢些。有的宣紙紙質較差,墨跡會灰,要用濃墨書寫,不然,字會缺乏精神。

作者:書法研習院

研究所藝術

——研究所藝術第一網——

> 歡迎投稿 <

凡原創類稿件,我們每月將讚賞所得費用作為稿酬支付作者。

凡原創類稿件,將在研究所藝術官網、其他公眾平台等同步免費發布,最大幅度推廣!

郵件標題格式:【本人聲明本稿件原創】+作者姓名+聯繫電話+所在單位

郵件內容要求:可使用附件。文字類(包括原創文章、作者簡介、聯繫方式等)請整理成一篇word文檔;圖片類(包括文章配圖、作品照片、作者個照等)必須是一個邊長大於3000像素的高清圖片,作品類圖片名字統一為:名稱+尺寸+材質,其他照片類圖片名字即為說明。

> 商務合作 <

歡迎在品牌企劃、微電影攝製、網路推廣、設計畫冊、出書印刷、發表論文、考研輔導、藝術培訓等方面合作共贏。

歡迎在研究所藝術網免費註冊會員、論壇發帖。

> 聯繫我們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