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令人震驚的中國代孕產業現狀!

令人震驚的代孕產業現狀!

2月3日,人民日報刊文《二孩政策一年追蹤:生不出二孩真煩惱》,文章指出人類生育力下降,已經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人類生殖特別規劃署的報告,世界範圍內不孕不育率高達15%—20%,不孕夫婦約1500萬對。當遇到父母無法自己生小孩的情況時,代孕成為了一種可選擇的方法,但是嚴格禁止代孕,一時間代孕是否能夠合法化引起了網友激烈的討論……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7日報道,45歲女子Calie Fletcher一直飽受不能正常生育的困擾,為了滿足自己好閨蜜的願望,41歲的Jeni Mitchel主動提出幫助Calie Fletcher代孕的要求,並且她在接受完體外受精手術之後成功懷孕並生下了孩子Annika。

針對社會上對代孕問題的廣泛討論,國家衛計委2月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表示,代孕是一個涉及到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的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也都是禁止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對參與代孕的機構和人員進行經濟的處罰和刑罰。原衛生部曾以部令的形式頒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其中嚴禁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

代孕並不是獨有的現象,在美國部分州、印度、泰國以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代孕現象都不少見。美國甚至已經發生過多起因為代孕嬰兒監護權的歸屬糾紛而訴諸法院的案件,並引發過學術界以及社會公眾的巨大關注和爭議。由於長期以來一直對代孕都持全面禁止的立場,代孕過去並非眾所周知,直到最近幾年代孕產業在一度泛濫才引發了國內外媒體與學術界的持續關注。

代孕在的現狀

從1978年英國首例試管嬰兒誕生到2010年廣東富商依靠代孕方式孕育8胞胎,再到2014年武漢查處的「中美泰非法代孕事件」,以及2015年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國內首例因代孕引發的監護權糾紛案,代孕已跨越世紀、跨越國界,悄然「潛伏」在民眾身邊,成為國人生活中的一道異景。

30多年來,輔助生育技術的發展以及高達15%—20%的不孕不育率,讓代孕市場發展壯大。目前,代孕在已悄然形成產業鏈。在網路上隨意輸入「代孕」等關鍵詞,立即會蹦出十幾萬條搜索結果,其中多數為提供代孕服務的中介機構。打開這類機構的主頁,則可以看到「代孕常識」、「收費標準」、「代孕媽媽報名」、「捐獻卵子報名」等版塊和內容。有些代孕廣告甚至明確標明「年薪8萬—15萬元」,並列出明細:代孕純補償10萬元,分娩前第三、五、六、七、八月,每月支付1萬元,分娩后再支付5萬元。還有諸如生活費補助,孕前三個月4000元/月,三個月後2000元/月,其餘醫療補償2000元;居住在花園式小區、家電齊全,孕后保姆照顧;到車站后,安排接待等。

代孕在已經極為泛濫,以致在代孕中介的安排和幫助下,花費數十萬元就可以繞開目前多個部門的相關規定,享受一條龍式的代孕生育服務。一般而言,從選擇代孕母親、體檢、醫院到出生證明,甚至到在出生國拿綠卡等一切環節,都會被代孕中介機構明碼標價,並全部負責到底。以部分媒體記者暗訪時一些代孕中介機構的客服所作的介紹為例,「基本代孕的操作流程是夫妻雙方取精取卵製成胚胎,移植到代孕母親體內生產,費用是45萬元。包生男孩要對染色體進行篩選,費用是120萬元。生美國國籍小孩需顧客飛國外取精取卵,然後找美籍代孕母親生產,費用是180萬元。而185萬元可包干項目,即代孕生產美國國籍男孩」。代孕在的產業化程度令人震驚,而其中涉及的性別選擇問題將會對男女性別比例帶來的隱患,代孕過程中完全將代孕女性當成生育工具的倫理墮落也無法不令人揪心。

現在,一項代孕「業務」的利潤少則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有些代孕中介的年收入甚至高達數千萬甚至上億元人民幣,讓很多從事其他產業的人艷羨不已。由於現行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已經對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實施代孕手術的行為進行了明令禁止,因此,正規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在代孕產業中能起的作用相對較小(但也有很多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為利益所誘而非法參與)。各種非法的代孕中介與從事非法醫療服務的機構與人員是代孕得以在興風作浪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現有規制措施的失利,代孕在已經愈演愈烈。如何應對和規制代孕,已經成為困擾相關管理部門的一個重大難題,成為對社會治理能力的一個嚴峻挑戰。

不僅如此,代孕也催生了很多違法犯罪現象。由於代孕在並不合法,屬於地下產業,所以與代孕有關的當事人根本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這經常會催生一些欺詐或要挾行為。現實中,代孕公司並非清一色只做收錢「幫忙」的生意,很多都涉嫌敲詐勒索,就像一個無底洞,還動輒以「流產」脅迫委託人。不少求子若渴的夫婦,盲目相信了一些代孕機構的承諾,不但未能如願得子,反而遭遇各種敲詐勒索,到最後人財兩空。媒體已對這類案件多有報道。此外,代孕亂象中的「100萬元包生男孩」、「是女孩就墮胎直到懷上男胎」、「高中生大學生稀里糊塗賣卵」等,也極大地擾亂了正常的生育秩序,給男女性別平衡帶來衝擊。這些都給社會發展帶來重大隱患。

為什麼代孕會泛濫?

1.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進步支撐著代孕產業的發展

代孕的產生及其產業化需要有一個起碼的前提,即技術的支撐。自1983年湖南醫學院生殖工程研究組用冷凍精液進行人工授精取得成功,並順利分娩出嬰兒以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便在飛速發展,不僅人工授精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就連技術難度較大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也已經進入了第三代。

依據最新的發展來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已經發展到了能夠實現「三親育子」的階段。所謂「三親育子」技術,就是利用試管受精技術將來自父母的基因與一名女性捐贈者的健康線粒體相結合,避免缺陷線粒體影響下一代,同時將健康基因傳遞下去。這名女性捐贈者的基因占新生兒基因總體的0.1%。

英國議會下院2015年2月3日就表決批准了「一父兩母」3人基因共同育子技術,以減少某些嚴重遺傳疾病的患病風險。

現在,運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業人員不僅能夠使具有良好子宮功能的人成功懷孕生子,甚至可以運用多胎術、減胎術控制胎兒的數量。更有甚者,連孩子的性別與基因缺陷都可以被準確地檢測出來。例如,在體外受精的情況下,胚胎在植入子宮前就能夠進行基因檢測,從而避免將來因胚胎含有不被接受的基因而不得不流產。而選擇代孕者,除了由於自身無法正常生育這一主要原因外,有的是希望通過代孕來解決多胎、孩子性別或基因選擇等問題。由此可見,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尤其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進步是代孕在產生併產業化的技術原因。

2. 不孕不育率攀升產生了現實的代孕需求

代孕之所以在發展成為見不得光的灰色產業,成為困擾管理者的一道難題,其根本原因在於確實存在有關代孕的現實需求。

2009年人口協會公布的《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平均每8對育齡夫婦中就有1對面臨生育方面的困難,的不孕不育率攀升到12.5%—15%。接近於發達國家15%—20%的比率,而這個數字在20年前僅為3%。其中,以25—30歲者最多,呈年輕化趨勢。在現有的不孕不育者中,部分人是可以藉助人工授精、試管嬰兒技術實現自己生兒育女的夢想的,但也有很多人則由於先天無子宮、子宮發育不良、接受過子宮切除手術或其他不適宜再懷孕的手術、患有不適宜懷孕的疾病、有過習慣性流產或已經過了生育年齡等原因而無法藉助以上技術解決,只能求助於代孕。依照市場經濟的基本定律,有需求就有供應,代孕黑市就這樣出現了。

3. 高額的利潤刺激了代孕產業鏈的產生

按照亞當·斯密的說法,現實生活中的人都是具有理性的「經濟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的本性。馬克思也指出:「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而「如今對於經濟行為來說,法律權力越來越微弱,強烈的利益會驅動人們違反法律規範」。對於代母來說,每個月數千元的生活補助以及代孕完成並交付孩子后可以獲得的高額報酬——儘管該報酬經代孕中介等的層層盤剝已比客戶支付的少了數倍不止——要比其他工作更容易賺取。因此,雖然代孕過程中可能需要面對多種艱辛、風險和健康損害,代孕完成後也必須直面母子分離,但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大多數代孕女性還是願意從事代孕。而對於中介機構與醫療機構而言,完成一次代孕服務不但自己幾乎不用承擔任何身體上的風險與精神上的傷害,反而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巨額利潤,這顯然太有誘惑力了,代孕產業鏈由此促成。

4. 現有法律在規制代孕方面明顯失當

衛生部(現衛計委)於2001年頒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等規章及規範性文件,對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實施代孕服務的行為進行了明令禁止。然而,在代孕產業化形成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卻是在大量存在的代孕中介與提供代孕的女性,他們並不在此辦法的涵蓋範圍內。依據權利本位中的權利推定規則,在法治社會中,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就是公民有權利去做;凡是法律沒有明確授權的,就是政府不能主動去干預。因此,政府依法只能處罰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從事代孕的行為,卻無權處罰代孕女性與代孕中介。而對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現行規定的處罰力度也非常微弱,與違法實際所得的十多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收益比,相去甚遠。這使現有法律在規制代孕方面明顯失當和乏力,成為導致代孕在產業化的制度根源。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全面研究代孕法律問題的專著。本書不僅彌補了國內法學界在代孕規制研究方面的不足,有助於為代孕規制的立法應對及司法調整提供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參考建議,且對代孕規制的倫理學、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與推進意義。

的代孕活動已然發展壯大成為一個灰色產業鏈。對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發展、倫理和法律規制形成了嚴峻挑戰。本書通過對國內外古今代孕相關法律法規的分析,給的代孕法律規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和建議。

右下角評論功能開啟,請文明理性發言。

「社會學」平台旗下「社科閱讀」

專註原創內容分享

現面向所有讀者徵稿

稿件要求:

①接受有關社會科學的原創學術文章和評論隨想;

②投稿請備註真名(筆名)和微信名,以及是否需要標註單位;

③請勿一稿多投;

④不管稿件是否錄用,編輯都會郵箱通知;

⑤徵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⑥投稿格式:標題與附件均以作者姓名(筆名)+單位

+文章標題+手機號碼命名



關注「社科閱讀」

與我們一起讀社會

EshineMediaGroup社會科學媒體聯盟成員

300000+人已加入並每天免費讀社會科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