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別讓孩子在讚美聲中迷失了自我

近日,讀了教師在家長微信群里分享的一篇文章《好孩子根本不是誇出來的》,感受頗深。作者以一位母親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親力親為,引申出關於孩子教育問題的諸多思考,傳達了「這個世界原本沒有天生的好孩子。每個好孩子都是七分的讚美,三分的懲罰,十分守規矩」這一主題。聯想起最近自己孩子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不禁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前些天,孩子放學后委屈地向我哭訴,說自己因為站隊時亂動,不遵守紀律,老師沒收了她的紅領巾,給了其他表現好的孩子,還說其他同學也在亂動,老師都沒有說他們。孩子雖然覺得委屈,但我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因為批評和懲戒教育,是學校和教師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措施,這點我非常明白。此時如果我再批評孩子,她一定覺得更加委屈,覺得在父母這裡都得不到安慰和幫助。如果我按孩子的思維理解問題,說老師不公平,則不利於孩子反省和認識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助長她對老師的抵觸情緒。這個時候能做的,只有從正面引導,應用積極語言教育她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因此我對孩子說:「你哭得這樣傷心,說明你是一個懂得保護自己榮譽的好孩子,爸爸為你這樣珍惜自己努力獲得的榮譽而高興。」
看我這樣說,孩子停止了哭泣,開始聽我說話。我接著說:「老師沒收了你的紅領巾,把它給了今天站隊站得好的同學,說明在你們班老師是一個注重同學進步的好老師。這個同學他雖然沒有評上少先隊員,但是他今天站得好,這就說明他在努力。我們都應該為他的努力而高興。我相信,經過你的努力,紅領巾一定會回來的。」
其實對於教師的批評教育,我一貫都是採取正面引導的做法,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正確對待教師的批評。就像之前孩子曾經問我,老師為什麼對他們說話總是很兇?我對她講老師不是凶,你們那麼多孩子在一起,老師嚴厲一點你們都不聽話,要是不嚴厲,豈不是更亂了,課堂上都亂動,隨便講話,亂糟糟一片,老師還怎麼給你們上課呢?
事情過去兩三天了,本想孩子可能早已忘到腦後了,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孩子和別人聊天時又主動說起了這件事。當我們再次鼓勵她說沒有關係,好好努力,好好表現,爭取儘快戴回紅領巾時,孩子卻說自己這兩天到學校里一看見紅領巾心裡就特別難受,對紅色都不感興趣了。說實話,聽了孩子的這句話,我心裡有些不太平靜,沒想到孩子對這件事仍然耿耿於懷,心裡有那麼大壓力,我開始自責,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掌握不夠,也開始擔心這種消極悲觀的負面情緒對她的影響,開始疑惑這種懲罰教育方式是否合適,所以我萌生了和老師交流溝通一下的想法。
之後,我就孩子因為這件事的心理變化和表現,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等,與梁老師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梁老師告訴我:「對行為習慣或者是表現不好的同學採取這樣的懲罰教育,我也權衡再三。這樣的做法一時之間給她的心理壓力可能很大,但是對她以後的人生之路很有益處。如果孩子連這樣一些小小的挫折也不能經受,那將不利於她以後的心理品質塑造。不過我們在進行懲戒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分寸,特別注意不能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要讓孩子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老師還特彆強調,她在教育問題上其實是特別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特別注意應用積極語言教育孩子,但是對於現在的孩子必要的懲罰教育也得有,否則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不利影響。並叮囑我們也要教育孩子能上能下,讓她有更強的抗挫能力。
和老師交流后,我內心頓時釋然了,先前的那些自責、擔心和疑惑瞬間轉化為慚愧——原來老師也是一片良苦用心,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他們和我們一樣深深地愛著我們的孩子,這樣的愛更加深長,更加著眼於將來,著眼於長遠!反思自己,倒是在面對孩子接受批評教育的問題上陷入了諸多誤區。
一、在孩子的角色轉變中,家長必須首先轉變思想認識
孩子上了國小,不僅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也是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質的飛躍。幼升小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順利實現角色轉變,讓孩子不僅以國小生的身份,更以國小生的心態更快更好地去適應學校的日常管理和集體生活。作為家長,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或許就是把孩子想象得過於脆弱,潛意識裡還保留著孩子在幼稚園時的那種過度呵護心態,擔心孩子能不能適應學校的環境,擔心孩子會不會受委屈,擔心老師是否關注自己的孩子等等,基於這些不必要的擔心,我們總是會自覺不自覺地給予孩子過度保護,從而束縛了孩子以自己的內心、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感受去觀察和體會學校,融入班級和集體的自覺。因此,作為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想我們更應該做的,首先就是要轉變自己的思想認識,對孩子抱有更多的自信,相信孩子已經長大,相信孩子能儘快適應學校的生活,讓孩子明白,作為一名學生,想要獲得老師的表揚和認可,就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爭取。
二、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老師的批評教育
「10后」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都當慣了「王子」「公主」。正因為如此,在幼稚園時老師也大多都是以孩子開心、高興為主一路哄著慣著過來的,但從國小開始孩子要接受系統規範的教育,不僅包括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也包括心理品行素養的教育。這時候,孩子往往還存有幼稚園時那種整天被老師寵著慣著的心理,從而對國小教師在日常管理中的一些教育方式方法不能很快接受,哪怕是老師說話的語氣稍微嚴厲一些,孩子也會覺得老師是在批評他們(就像我之前提到過的孩子問我為什麼老師說話總是那麼兇)。孩子有這種心理落差和認識很正常,畢竟國小和幼稚園的要求、教育方式方法都大相徑庭。作為新生家長,這時候我們最不應該犯的錯誤,就是聽到孩子受批評了心裡不舒服,甚至會替孩子憤憤不平,心疼難過。最應該做的就是應用積極語言、積極樂觀的心態從正面引導孩子,疏導孩子的內心壓力,幫助他們卸下思想包袱,教育他們正確認識和對待老師的批評教育,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老師批評是為了讓自己進步,只有老師關注他了,喜歡他了,才會批評他,教育他。
三、讓孩子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十分必要
俗話說:葫蘆是吊大的,孩子是絆大的。這句話通俗地道出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必要的挫折和困難。如前所述,現在的孩子,都有一種「王子」「公主」心理,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明白,你家裡的「王子」「公主」僅僅是你家裡的,不能讓他(她)在別處,特別是在學校也當「王子」「公主」,要讓孩子摒棄「王子」「公主」心理,就必須讓他(她)接受必要的挫折教育。而挫折教育在家庭中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只有在學校,在集體學習生活中,才可能接受到這樣的教育。作為家長,我們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除了希望孩子擁有優異的學習成績,健康強壯的體魄外,更渴望孩子養成活潑開朗、陽光積極、樂觀向上的性格,擁有善良無私、豁達包容的心態。假如孩子從小一直都被誇獎、讚美和表揚簇擁著,則很容易養成自高自大、驕傲虛榮、自私狹隘的心理,只要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和不如意,就會退縮泄氣,甚至怨天尤人,始終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更不願去發現別人的閃光之處,對今後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極為不利。在挫折和困難面前,孩子會怎麼想、怎麼做,可能更多取決於家長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因此,在家庭教育無法實現或達到挫折教育的效果時,作為家長我們自己首先要正確對待和認識挫折教育的意義,相信學校、教師無論對孩子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或者懲罰方式,出發點和我們家長都是一樣的,不必過於在意,過於擔憂,而應該主動地、自覺地配合學校和教師,讓孩子接受必要的挫折教育,千萬不可存有不能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吃一點苦,經歷一點挫折的心理,更不能做一個讓孩子受不得半點批評的家長。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孩子正處於起跑線上。在教育孩子茁壯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家長和孩子一樣,也需要不斷成長,不斷適應,不斷修正,不斷調整。讓我們攜起手來,更多關注和關心孩子的心理和思想,更多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做一個理性而智慧的家長,不要讓自己,更不要讓孩子在誇獎和讚美聲中迷失了自我,做到「七分讚美,三分懲罰,十分守規矩」,把孩子培養成有健全人格魅力的有用之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