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建軍大業》里的這些高顏值小鮮肉,你不認識幾個?

作為一部風格迥異的主旋律電影,《建軍大業》不僅痛快地放棄了高嶺之花的形象,請來了半個娛樂圈的小鮮肉助陣,還特別有節操地具備了商業電影強大的製作班底,和外面的妖艷賤貨大大的不一樣呢!

這部「愛國小粉紅」竟然變了

主旋律電影嘛,講究的就是四平八穩,要有正劇范兒、史詩范兒,最典型的就是《建國大業》,但《建軍大業》卻來了個「劍走偏鋒」。

作為一個拍過《古惑仔》、《頭文字D》和《無間道》的香港導演,劉偉強表示請觀眾放心,他很擅長拍男人戲,會好好把「英雄相惜,針鋒相對」的感覺拍出來的。

《建軍大業》作為一部戰爭片,除了看好男兒拋頭顱灑熱血,另一個潛在看點就是如何將武裝割據組織起來,以及我黨在軍隊建立后怎樣使其軍紀軍風區別于軍閥部隊。

一句話,就是有了槍,有了話語權之後,我黨要怎樣愉快地玩耍。這要是放在《古惑仔》的世界觀體系下看,那就是幫派如何對地盤勢力的劃分,核心人物動用資源進行博弈的橋段。

然後,大家看完正片后就發現,劉導不愧是拍過《古惑仔》的人。蔣介石面對節節敗退的戰勢,依然滿腔自信:毛澤東一個農民,朱德一個兵痞,周恩來一介書生,憑什麼跟我斗啊!

這種看起來「邪門歪道」的畫風,用在正得不能再正的主旋律電影中,卻自成一派觀眾對於戰爭不再只有恐懼、哀傷之感,對於戰場上的人物,也多了幾分親切和了解,他們是革命先輩,更是同你我相同的血肉之軀。

另外,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簡單來說,《建國大業》是講述勝利的電影,而《建軍大業》則是一部講述各種失敗的電影。

劉燁扮演的毛澤東在電影里說:我們黨就是從一次又一次失敗中走出來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共產黨員在全國範圍內受到大肆屠殺,是第一次失敗

在這之後,由葉挺和賀龍率領發動南昌起義的那支部隊,在潮汕戰場損失慘重,只剩下朱德一支殘兵,此為二敗

同一時間,由毛澤東發起的秋收起義,在攻打長沙時也吃了敗仗,盧德銘為掩護撤退捐軀,隊伍不得不退駐井岡山,一路都是失敗

作為一個根正苗紅的愛國小粉紅,不禁要質疑,劉偉強導演這是要「搞事情」啊,我黨明明是歷史贏家,他偏要拍失敗的黑歷史,大寫的不服。但觀影之後卻不得不感概,劉導是用一部大講失敗的電影,讓觀眾激情燃燒,直呼過癮,比起那些空喊口號,分分鐘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實在高明太多。

偉人也有年少時,小鮮肉正當好

《建軍大業》除了緊張刺激的戰爭場面令人期待外,「數星星」也成了只此一家的特權專享,沒辦法,這部劇就是請來了半個娛樂圈的小鮮肉啊!

劉昊然飾演粟裕、馬天宇飾演林彪、張藝興飾演盧德銘、李易峰飾演何長工、歐豪飾演葉挺、霍建華飾演蔣介石……放眼望去都是流量小(老)鮮肉,一大波吃瓜群眾陷入了深深的絕望:就憑這些人,感覺我軍可能建不起來

在他們看來,演技和資歷都很弱的小鮮肉,不足以演繹歷史英雄。不過,聰明的片方給出了十分機智的回答:影片主演的平均年齡為31歲,劇中角色的平均年齡則是29歲,出入不大。

事實的確如此,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開始的標誌。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早已銘記在每一個愛國小粉紅心中,但是當年參與並主導這一事件的偉人先驅,都還只是一群有理想有熱血的年輕人。

例如,1997年生的劉昊然飾演19歲風華正茂的粟裕,時而露出的小虎牙雖稍顯稚氣,卻同樣有銳力,有朝氣。

作為全片年齡最小的演員,他完成了一個以20個炸點為背景的高難度揮刀跳躍動作,眉眼間的精氣神和奮勇殺敵的果斷決絕,真的讓人看到了一絲日後「愈出愈奇,越打越妙」的粟裕將軍的身影。

話又話說回來,在如今這個娛樂至死,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像《建軍大業》這種集嚴肅與正義與一身的正片,好萊塢級別的動作場面已不能成為其堅不可破的票房依靠。就拿今年上半年的《血戰湘江》、《推銷員》來說,沒有具備號召力的流量明星加盟,票房撲街毫不意外。

因此,走顏值路線其實也是主旋律電影的一種自我突破。畢竟當年的革命先輩,都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將詮釋意氣風發的年輕革命先輩的任務,交給同樣青春年華的青年演員來完成,有何不可!

不黑不酸地說句公道話:他們就是電影亟需的青年演員,而一個沒有青年的事業是沒有前途的事業,電影就應該給青年人留出上位空間

再說了,沒有誰能輕易忽視這54位「鮮肉」背後的強大冬粉助推力,這無疑是電影票房突圍最大的「法寶」啊!

好的主旋律也能動人心弦

主旋律影片這個概念,最早的時候在理論界一直有很多討論,後來形成一個意見。狹義理解,英雄人物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才是主旋律;廣義理解則是所有表現真善美的作品都是主旋律。

在好萊塢,《阿甘正傳》、《勇敢的心》這些奧斯卡最佳影片都是主旋律;《一次別離》、《入殮師》等海外佳片,從某種意義上講,傳達的也是主旋律;在《建軍大業》之前,國產片也交出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這樣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片。

事實證明,又紅又正真的沒毛病,好的主旋律也有動人心弦的魅力,關鍵還是影片自身能不能優秀到令人稱讚。

以韓國票房冠軍《鳴梁》為例,電影講述朝鮮水軍名將李舜臣大敗日本海軍的故事,引發東亞各國的爭議。

雖然有人考證其實鳴梁海戰並不是什麼大勝利,真正大敗日本海軍的是決定性戰役露梁海戰,其實是以明軍水師為主力打下來的,但我們首先要理解,泡菜人民並不關心絕對真相,他們要的是民族自豪感,而《鳴梁》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

從這點出發,《建軍大業》比《鳴梁》更具感染力。首先,它是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藍本,且它做到了輕裝上陣,卸載概念,沒有假大空的政治口號,以電影的生動靈性為手段,雖然很紅很正,但每一次子彈穿透革命先驅的身體時,每一次紅旗搖曳處,觀眾的感動濃烈而真實,這便是它的成功之處。

基本上這就是一場《集結號》一般的戰鬥,所有戰士都抱著必死的決心,戰況非常慘烈,死傷無數。

暗殺、爆炸、突襲戰、攻城戰……各種不同的作戰方式交替剪接,這裡沒有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只有生命脆弱但意志頑強的軍人,戰爭的殘酷性和先烈的英勇在這裡展露無遺。

很多人反感主旋律電影,是因為大量作品歷史虛無主義的泛濫和臉譜化的粗製濫造,但事情畢竟不能一概而論,不要受鍵盤黨左右,誰能保證《建軍大業》不會成為下一個《湄公河行動》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