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出現腳後跟疼的情況,也逐漸年輕化,主要表現為足跟處疼痛、腫脹,有時伴有灼熱感或針刺感,走路時會明顯加重。
引起足跟痛有哪些原因?
跟骨骨刺
多見於老年患者,當有足跟痛時,經過拍攝X光片,可以發現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而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係。
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療失效,則應進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類風濕性脊椎炎,壓迫骶神經根的腰椎間盤突出,發生在小腿的脛神經擠壓等。
足底部筋膜炎
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腳跟痛很常見。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後足跟著地站立時,足跟出現疼痛。剛行走時疼痛加劇,走幾步后疼痛有所緩解,但隨著步行距離或站立時間的增加,疼痛又會加劇。【有你所想 http://rra.me/fLGbP】
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癥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
跟骨后滑囊炎
一些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並有壓痛。
過度使用腳部
過度疲勞也會導致腳後跟痛,例如一些人逛街一逛就是一天,這樣過度使用腳部很容易引起腳後跟痛,況且還有一些鞋子不合適的,更會加重這種疼痛。
腳後跟痛的原因有很多,不過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炎症」,這裡的炎症指的是「無菌性炎症」。多見於慢性勞損、運動損傷等,有別於我們日常認識的細菌感染。
腳後跟疼,該怎麼辦?
腳後跟痛首先要到醫院去確診,沒有確診盲目的去處理肯定是不行的。做不到對症下藥,這樣的治療無異於緣木求魚。
如果確診是由於無菌性炎症疾病導致的,那就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如果排除了無菌性炎症以外疾病的可能,那就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休息,減少負重運動
長途行走或長時間站立時,要有科學的步態及姿勢,要注意間斷休息,避免足部持續負重,防止足部過度疲勞。
控制體重
如果身體比較胖的話,那你就要注意控制一下自身的體重了,要盡量避免負重,減少重量對腳後跟的衝擊。
換合腳的鞋
一雙合腳的運動鞋可以有效的減輕自身體重對腳後跟產生的壓力,可以買雙專用足跟墊,墊高腳後跟,讓周圍肌肉和韌帶放鬆,疼痛也能緩解。
養成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
每日用熱水泡腳,保持其清潔和良好的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炎症,有助於足部的健康。
均衡、高鈣飲食
可從食物中攝取含有鈣質的食品,如:蝦米皮、海帶、紫菜、酥魚、海藻、芝麻醬等。
巧用冷敷和熱敷
劇烈運動或運動損傷后及時冷敷,恢復期(受傷后 48 小時)適當的熱敷,又能有效地緩解疲勞,降低疼痛的程度。
建議冷、熱敷每次 15~20 分鐘,一天 2~3 次。最好隔層毛巾,避免凍傷或燙傷皮膚。
足底拉伸訓練:
1、足弓拉伸
平躺在床上,抬起並伸直腿,用一條毛巾把足前部裹起來,然後雙手拉動毛巾,拉伸大腳趾和腳踝,直到膝蓋伸直,足趾慢慢指向鼻子。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2、腳底蹬踏
平躺在床上,雙腳伸直,模擬登腳踏車的動作,這個動作能增強跖腱膜的張力,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減輕局部炎症。
3、腳趾夾物法
這個運動專門拉伸處於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組織群,只要簡單的把腳趾彎曲做出宛如要夾住一支鉛筆的姿勢即可。
微信公眾號:玉楸健康(yuqiu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