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國內戰的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

美國內戰的往事

美國內戰(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最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也是美國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超過了美國在一戰和二戰中陣亡人數的總和。也是工業革命之後第一次大規模戰爭,第一次讓人類領教到工業革命之後的戰爭有多麼血腥。據估計約有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

美國內戰的影響在南方影響至今也無法完全抹去,一方面當初北軍將領謝爾曼在亞特蘭大一帶的三光政策留下了嚴重的創傷無法完全彌合,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南方人並不認為美國內戰是一場捍衛奴隸制的戰爭,以致於在南方少數州鎮至今還飄揚的邦聯旗。

雖然各種教科書中對於美國內戰原因的解釋,幾乎都是為了解放黑奴,但事實上美國內戰在1861年4月12日開打,在開打之後的北軍連連受挫吃癟的1862年9月22日頒布《解放黑奴宣言》,到1963年1月1日才正式命令解放奴隸。所以美國內戰不僅僅是解放黑奴那麼簡單。那真實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美國內戰原因鉤沉

完全解說美國南北戰爭,寫一個月都寫不完。我們只是利用最樸素的利益分析法來理清楚美國內戰前後的一些利益格局,利益訴求來分析美國內戰的真正成因。

美國內戰的戰爭的直接原因,看上去就是支持廢奴的共和黨候選人林肯當選,然後南方數州宣布獨立,而北方諸州則以維護聯邦統一為由,打起了這麼一場統一與分裂的戰爭。

然而林肯在 1860 年大選時,只拿到了全國四成的選票,除了在 Vermont,在北方大部分州里,林肯也只是拿了五六成的選票,而在南方他根本就沒出現在選票上。

共和黨作為一個地方性政黨,獲得了大選的勝 利。不過這種勝利是相當危險的勝利。前總統 Martin van Buren 在多年前的預言:執政黨如果不能獲得全國範圍多數的支持,國家就會面臨分裂的危險!

百年後回望那段歷史,我們不僅要問

  • 為什麼北方人那麼強烈反對奴隸制?他們的利益訴求是什麼?

  • 為什麼南方人那麼堅持奴隸制,甚至不惜退出聯邦,打一場內戰?南方難道不知道自己很落後嗎?

  • 真正原因是什麼?

撥開歷史迷霧,看清美國內戰的原因對於理解當下的美國政治體系非常有參考價值。

美國內戰內戰前的北方

在1812-1815年第二次對英戰爭后,美國出現了開始近代工業化的有利條件。美國掃除了發展民族工商業的最大外部障礙。大規模領土開拓和西進運動,又為工業化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國內市場。

與此同時,一系列反映工業化開始的重大事件相繼湧現。 1814年,波士頓商人弗胡西斯·卡波特·洛厄爾在馬薩諸塞的沃爾塞姆建立了包括紡紗和水力織布的紡織廠,被稱為沃爾瑟姆制度,近代的工廠在美國由此開始迅速發展。1818年全國第一條國家公路昆布蘭大道完工。1825年,,全長365英里的奧爾巴尼到布法羅的伊利運河全線開通。蒸汽船航線的開通和國家公路的修建,開始了用近代化運輸手段組織全國統一市場的過程。

但是美國北方的工業革命的水平跟歐洲比是相當落後的,冶金業1810年,美國有153座小煉鐵爐,年產不到6萬噸,到1830年,年產也僅僅18萬噸。伴隨著著美國的擴張,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掀起了一次次的高潮,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鐵路,它的發展幾乎是爆炸性的。按道理,鐵路的爆炸性發展對於鋼鐵行業來說,簡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是就在美國鐵路大發展的同時,美國的鋼鐵行業卻幾乎原地踏步,因為市場上都是廉價的歐洲鋼鐵。

對於北方的利益集團而言,要想呵護自己孱弱的工業基礎,繼續自己的工業革命。那就必須要把關稅提的高高的,這樣歐洲的鋼鐵進不來,那北方的鋼鐵廠及其上下游才有活路,才有錢改進技術,再提高質量,形成良性循環。

於是1828 年在北方的主導下,通過了關稅法(Tariff of Abominations)這讓南方及其不爽。

美國內戰前的南方

美國在內戰前是個農業國,主要出口煙草,棉花之類的原材料。雖然美國民眾對於奴隸制覺得有點噁心,但也沒有那麼強烈反對。美國簽署獨立宣言的國父們也好多都有奴隸。在獨立戰爭期間,英國人拿出廢奴這一招,號召黑奴叛逃。傑斐遜憤怒的譴責英國人這法子太過惡毒。

但是奴隸制畢竟逆歷史潮流不會長久,所以各方的妥協是:

允許奴隸制的存在,但限制其發展。期待奴隸制自然消亡。

事態的發展在一段時間內確實是這樣的。但是,一個發明改變了歷史進程。

軋棉機

美國本土產的棉花質量其實不如印度的棉花。美國的棉花非常難采,難清理。一個黑人奴隸分秒不停地緊張勞動一整天,也未必能清揀一磅棉花,使之成為「一項成本很高的生成過程」,所以美國棉花出口的規模一直不大。

但是這個問題被機械天才」伊萊.惠特尼用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便輕鬆解決了(這個惠特尼是個神人,以後有機會說說他的趣事)。23歲的惠特尼剛剛從耶魯大學畢業,暫居格林夫人種植園期間,經過6個月的試驗和改進於1793年4月12日終於製成了一台功效強大的軋棉機。

惠特尼設計的機器構造簡單,但構思精巧。機器主體為一個圓筒,筒壁安裝有大量鋼齒;在圓筒旋轉時,鋼齒強行將棉絨從棉籽上撕扯下,並運用離心力把棉籽濾除,而將棉花纖維拋出。採用這台機器,一個勞動力一天分離的棉花比以前幾個月都多。用手一天只能清理一磅棉籽,使用水力或蒸汽驅動的軋棉機,每天可清理1000磅籽棉。這台軋棉機操作簡便,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而且比手工方法弄得更乾淨。 惠特尼的軋棉機使高地棉成為一種具有競爭力的作物,迅速取代煙草成為「最有價值的商品農作物」,也是全美國唯一的大宗出口貨物。

軋棉機發明之前,每年從殖民地運往歐洲的棉線大約只有400捆。1793年軋棉機投入使用之後,這個數字增加到3萬捆;到19世紀,每年棉線的出口量是18萬捆。軋棉機發明的第二年,棉花出口超過627萬磅,短短三年間增加了40倍。

下圖是從1800年到1860年之間,棉花佔美國出口的比重。在內戰爆發前夕,佔到了57.5%!

於是棉花種植變成了相當有利可圖的行業。而且,比起其它作物來,棉 花生產勞動強度低,男女老少都可以做。這樣,種植園裡的奴隸性別比例比較均衡,死亡率很低,能夠保持奴隸家庭的完整,也就可以保持穩定的人口增長。

於是到南北戰爭前夕,南方的奴隸總數已經有四百萬!而且也由於種植園經濟的巨大利潤,讓南方雖然越來越 富,卻沒有想過像北方那樣發展工業等其它產業。

美國南方的棉花主要出口到歐洲大陸,對於出口而言,最大的希望就是關稅越低越好,這樣產品才有強大競爭力。

所以當北方通過提高關稅的法案后,在政治鬥爭的框架下南方也馬上推選 Andrew Jackson 當選總統,並於 1832 年通過新稅法,把關稅降到了大部分州都可以接受的水平。

但這不代表著雙方的和解,於是南北雙方相互經年累月地在體制下做法律上的鬥爭,這一切都是可控的。狂熱的宗教美國這個基督教國家受宗教影響非常大。在19世紀初正好又趕上了第二次大覺醒(second great awakening )。這次大覺醒跟以前最大的不一樣是:以只要能主動除罪,就能完成免罪的過程。這樣的教義,是有巨大的現實能動性的。

在第二次大覺醒下,大家都要去罪,那就找找社會上有哪些罪吧,於是人們開始積極的面對那些所謂的社會上的罪,目標最大的就是奴隸制了。於是廢奴也就成為社會完成自身救贖的重要標誌。於是廢奴運動帶上了宗教救贖的色彩。

有了巨大的教眾,教會也自然成為了重要的政治力量。宗教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很容易極端化。後面的歷史證明很多本可以雙方和解的道路都是被這些極端分子裹挾之下徹底堵上的。

勢力範圍劃分

對於南方的種植園主而言,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土地。於是南方不停地在領土上向西擴張。北方發展工業則需要集中資源,而不是擴張。結果新領土以農牧業生產為主。南方大力擴張,自然會在國會 里索要更多的議席,於是更多的蓄奴州。北方是非常不樂意看到這種情況再這麼繼續發展的。於是搞出了1820 年的密蘇里妥協 (Missouri Compromise)。在這次妥協案中,雙方同意以北緯 36.3度為界,劃分蓄奴州和自由州。

這個方案只是對於既定領土,達成平衡的一個方案。但是新增加的州怎麼辦?

這個法案在1936年受到了挑戰:

1836 年,德州在美國支持下獨立,並在 1945 年被納入美國,並因此爆發了美墨戰爭,結果,美國大勝,獲得了從德州向西直達太平洋的大片土地。北方的利益集團發現這麼玩下去,如果加州德州都變成蓄奴州,北方怎麼選都是輸。

於是很多陰招就出現了,比如地下鐵路這種逃奴組織(The Underground Railroad)大規模從南方蓄奴州偷運奴隸去北方,南方防不勝防。

所以 南方和北方之間需要達成一個新的和解,這就是1950年和解

  • 南方的讓步:加州作為一個自由州加入美國

  • 北方的讓步:逃奴法案。北方發現逃跑的奴隸有責任把他們送回去。

這個和解看起來很美。但是其中逃奴法案很難執行,而且在經過第二次大覺醒的基督教民眾中激起了更大的民憤。

一本暢銷書瓦解了一個政黨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作家哈里特·比徹·斯托(斯托夫人)於1852年發表的一部反奴隸制的小說。這本代表廢奴主義者立場的小說出版后,很快成為暢銷書,極大地影響了民意的走向,並且給當初和南方州達成和解的輝格黨(Whig)帶來的打擊。這個南方還能談判,還能搞和解的政黨在大選中徹底被擊垮。這給那些試圖和解的政黨一個深刻的教訓。毫不誇張地說,這部小說擊垮了一個政黨。

政治框架內的種種解決方案

在美國通常再大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框架來解決:

  • 國會

  • 全民公決,

  • 高院

然而到1960年前後,幾乎所有的現行政治框架內解決方案統統失效了。

全民公決

加州,德州問題通過相互妥協搞定了,儘管換來的逃奴法案形同虛設。那新的州怎麼辦呢?

南方參議員 Stephen Douglas提出了由新進州舉行全民公決,來決定是否成為蓄奴州的法案,這就是 1854 年的 Kansas–Nebraska Act。

一旦立法公投,南北雙方黨派之間就再無勾兌和解之可能了。

1854年,堪薩斯舉行公決。出現了大量跨區投票的現象。(不陌生吧)。本來只有 1500 名註冊選民,但收到了超過 6000 張投票。

而且在最後一段時間,支持蓄奴的和反對蓄奴的雙方在堪薩斯附近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流血的堪薩斯(Bleeding Kansas)

堪薩斯公投告訴大家,公投這條路走不通。

如果真的繼續投下去,那真是群眾斗群眾。內戰可能會更早爆發。

國會

1856 年,南方議員 Preston Brooks 在國會山上杖擊了了麻省參議員激進的廢奴主義者 Charles Sumner。

在內戰前後,美國國會內部基本上已經無法達成一致。基本上在空轉狀態。

國會和解之路走不通。

最高法院

斯科特訴桑福德案,60 U.S. 393 (1857)(Dred Scott v. Sandford,簡稱斯科特案(Dred Scott case))是美國最高法院於1857年判決的一個關於奴隸制的案件,該案的判決嚴重損害了美國最高法院的威望,更成為南北戰爭的關鍵起因之一。

案情:

黑人奴隸斯科特隨主人到過自由州伊利諾伊和自由准州(Territory)威斯康星,並居住了兩年,隨後回到蓄奴州密蘇里。主人死後,斯科特提起訴訟要求獲得自由,案件在密蘇里州最高法院和聯邦法院被駁回后,斯科特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

最高院首席大法官 Taney 來自蓄奴州馬里蘭,在他主持下的高院認定 Scott 還是奴隸,理由是 Scott 作為一名奴隸,是私人財產,根本就沒有權利發起此訴訟,而且,既然是私人財產,怎麼能跑到別的地方這個財產就被自動剝奪了呢?這下子把廢奴主義者給激怒了。

最高法院和解,又是此路不通。

在美國內戰前後,全民公決,國會,高院政治框架下的和解方案統統走不通了。

北方州資產階級的利益是。而南方的絕對利益就是不要影響我掙錢!

有著高度政治洞察力的林肯發現了各方的訴求:

北方:核心利益是,提高關稅保護本土工業,統一的國內市場。

南方:種植業,棉花出口。擋我財路者死。

西部:投資,基礎設施。西部廣袤的疆域需要鐵路這樣的基礎建設的支持。更需要資金的投入。

於是林肯建立了統一戰線,聯合了西部和北方的的利益集團。

而南方的民主黨因為黨內對廢奴態度不一致,居然大選來臨之際推出了兩名候選人(藍,綠)

林肯當選為第16屆總統。

南方決定,引用憲法條款,退出聯邦,成立了邦聯,推出了自己的總統和首都:傑弗遜·戴維斯在亞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市宣誓就任南方邦聯總統。

於是南北雙方都無退路可退,只能在戰場上一決雌雄了。

小結

美國內戰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種,但是經濟利益往往才是最最根本的原因。如果我們再看看當下美國的種種亂象,其實背後的經濟因素才是關鍵,根本。

最後我們再看一下1820年到1864年之間的關稅價格變化吧。

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誠不欺我。

我們。堅持篇篇原創。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