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市公司斥7400億理財 被指不務正業

投資者報 鄧睿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數額如同滾雪球般漲勢驚人。

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累計規模7429.8億元。

而去年全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累計有779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累計理財次數為8941次,累計購買規模約7807億元。相比之下,今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已接近去年全年。事實上,自2012年起,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逐年高漲。

2012年,整個A股上市公司合計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僅為71億元,而到2013年暴增至1667億元,2014年達到3474億元,2015年進一步超過5500億元,到2016年已攀升至7807億元。

「從資金來源看,主要包括IPO、定增、企業生產經營產生的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並不代表企業資金一定充裕,具體也要看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和相對規模、企業的綜合財務指標,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些理財產品確實可以提高閑置資金使用效率。」上海德景投資公司投資副總監劉萬清對《投資者報》記者稱。

以3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為例,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其收益率已連續8個月處於上行狀態。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相比僅1.5%的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理財產品3%至5%的收益率明顯更具吸引力。

「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上市公司辛辛苦苦經營產生的ROE還不足銀行存款利率的現象經常上演,多家上市公司理財收益大於凈利潤,從而幫助上市公司避免虧損。」劉萬清談及上市公司買理財產品的原因時稱。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分為三類:一是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期限在3個月左右,風險相對較小,但收益低;二是信託、資管等固收類產品,一般1-2年,依據項目風險不同,一般收益7%左右;另外也有些通過多層嵌套,參與到潛在戰略合作夥伴的定增等方面。

「除了美的集團被曝出理財遭遇詐騙,也有上市公司買理財出現虧損的,比如買了單一信託類理財產品出現虧損,或者錢拿不回來,需要等待漫長的官司。集合信託的情況相對較好。」劉萬清稱。

《投資者報》記者發現,日益增長的理財產品規模背後,上市公司並不如外界想象的資金充裕,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存在一邊買理財產品一邊募集資金的狀況,更有甚者,部分理財產品通過複雜的層層包裝最終流向二級市場。

上市公司理財規模野蠻生長

A股上市公司的理財熱情,如同8月份的「秋老虎」一樣,大有捲土重來之氣勢。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今年初已經強調上市公司再融資存在問題,突出表現在部分上市公司過度融資、融資結構不合理、募集資金使用隨意性大。證監會將採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或單次融資金額過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現場檢查制度。

然而監管層的隔空喊話並未奏效。8月以來,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滑,但上市公司依舊熱情不減。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今年以來,A股有超過25%的上市公司購買了理財產品,規模創出歷史新高。

年初至今,購買理財產品最多的上市公司為神華,分3次合計買入310億元;其後的新湖中寶累計購買67次,合計買入169.6億元;溫氏股份累計購買57次,共計買入164.5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公司去年亦是上市公司理財排行榜前三名,名次不變。

公開資料顯示,新湖中寶總市值僅371億元,去年營收15億元,營業利潤約4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54億元,任意一項規模都不大,不足以支撐近170億的理財產品。而大麥克神華去年營收達611億元,營業利潤達175億元,現金流724億元,相比310億元理財產品而言並不足為奇。溫氏股份市值高達1134億元,2016年營收128億元,營業利潤卻只有15億元,但現金流為125億元。相比自身規模,購買164億元的理財產品也似乎並不吃力。

新湖中寶購買理財產品集中在上半年,該公司於4月中旬、5月初、6月末連續多次發布《關於使用自有資金開展短期理財業務的進展公告》。

神華購買理財產品集中在今年初,且頗有先斬後奏的意味。1月4日,神華公告稱,去年12月23日、26日、28日,公司與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工商銀行北京東城支行簽訂理財產品購買協議,以公司自有資金購買上限額度達330億元的理財產品,目前已經累計購買310億元。產品皆為保本浮動收益型,期限90天,年化收益率在3.3%左右。

理財產品金額超過了凈資產的10%,需要提交公司董事會審議,但在12月28日交易進行之前,神華並未召開董事會對相關交易進行審議,而是在2017年1月3日以書面審議方式形成決議,對相關交易進行批准和追認,這並未引起監管層注意。

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數額排名前十的公司中,還有東方明珠、五礦資本、浙數文化、兆馳股份等。

其中,6月份東方明珠認購20億元理財產品位居當月規模第一。其6月12日和6月22日分別以自籌資金購買招商銀行31天和56天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分別為12億元和8億元,產品期限為31天和56天,年化收益為3.6%和4.5%。

6、7月份,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最為高漲。6月份共有343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購買理財843隻,認購金額共799.66億元,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15家。7月份,認購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合計金額達1021.5億元。超過上半年月均736.5億元平均值。

據《投資者報》記者統計,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大多傾向於保本型,自有資金與募集閑置資金都是投資的來源,募集閑置資金比例最大。

以新湖中寶為例,目前可以繼續用於理財投資的資金合計有18億元,而這些資金全部來自於IPO或增發閑置資金,在新湖中寶的諸多理財產品中,有不少產品的資金來源屬於閑置募集資金。

必康股份表示,7月20日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全部來自於閑置募集資金。

從公司類型來看,鍾情於購買理財產品的企業往往都具備高資本耗用的特質,且大部分集中於航運、採礦、機械設備等被普遍視為產能過剩的領域。其次,化工和醫藥生物類的上市公司也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靠理財為生與巨額資金被騙

事實上,確實有上市公司藉由投資理財獲得的收益來彌補主業營收上的虧損。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去年有惠泉啤酒、陝鼓動力等7家公司依靠投資理財產品獲得的收益致使公司凈利潤為正。

如中葡股份,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13億元,而其理財收益高達0.56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為21%。

在劉萬清看來,今年上市公司蜂擁購買理財產品,與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偏高有較大關係。

上市公司用於投資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大多為自有閑置、暫時沒有明確用途的超募資金。資金空閑時間一般會有3個月左右,存短期定存、銀行活期賬戶的利息都非常低,購買一個短期的理財產品,成為許多上市公司較好的選擇。

今年6月22日,深大通公告董事會同意公司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投資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投資理財產品的累計額度不超過3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深大通目前處於停牌重組階段,但也不影響分身購買理財產品,而且金額高達30億元。

為何深大通對購買理財產品如此熱衷?從日前的另一份公告可找到答案,深大通此前3月15日購買的6億理財產品,在6月14日還本付息大賺逾606萬元,比深大通2011年至2015年每一年的歸屬股東凈利潤都要多。

但是也有不慎虧損及陷入巨額資金騙局的。據媒體報道,美的集團今年5月捲入一筆10億元理財詐騙案。「目前案件偵查正在有序進行,進展順利,主要涉案人員正在或已抓捕歸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託理財資金,凍結和查扣了大部分涉案資金或資產,部分涉案人員資產正在進一步追繳中,預計整體損失可控。」美的集團在公告中稱。

部分理財投向常往來於銀行

超過四分之一的A股上市公司將資金用來購買理財產品,而不是用於生產經營的主業資金需求,其背後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呢?

在正大集團總裁助理兼投資私募總監談佳隆看來,理財產品也是上市公司管理資金的途徑之一,特別是主營業務發展不佳的情況下,投資理財顯得尤為重要。

不過,《投資者報》記者發現,部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會選擇給予上市公司或其關聯方貸款或授信的銀行。

以華誼兄弟為例,去年一共購買5次理財產品,耗資2.66億元,其中,招商銀行兩次,招商銀行大木橋支行一次,一共耗資7500萬元,均為不固定期保本型收益。

另外兩次來自於華寶信託和民生信託,分別耗資1.03億元、0.88億元,為5年期和2年期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上述5筆理財資金皆來源於上市公司自有資金。

而華誼兄弟與招商銀行及兩家信託公司亦有過授信及借貸來往。根據華誼兄弟年報,華誼兄弟公司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有限公司曾向招商銀行盧森堡分行申請3000萬美元貸款,期限為兩年,公司向招商銀行北京分行質押人民幣2.2億元保證金,由招商銀行北京分行開具保函。

另外,華寶信託也曾給予華誼兄弟融資。為了進一步支持公司生產經營資金的需要,公司發起「建投-華誼兄弟影院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向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華寶-華誼兄弟影院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受託人)申請11.23億元貸款,公司以其全資控股的10家影院應收賬款做未來5年的「票房收入應收賬款」質押給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其項下信託貸款的還款擔保。

雖然華誼兄弟未與民生信託有過直接業務來往,但民生信託關聯方民生銀行曾給予其綜合授信。根據2016年年報,華誼兄弟控股子公司北京華誼兄弟創星娛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營業部申請人民幣5000萬元綜合授信,期限為一年。公司為綜合授信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期限為兩年,擔保金額為5000萬元。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浙數文化身上。根據去年年報,2013年4月,公司向工商銀行杭州慶春路支行和中信銀行杭州錢江支行貸款4億元和2億元。

2013年4月25日,公司與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營業部、中信銀行杭州分行作為牽頭行的併購貸款銀團簽訂了《浙報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併購項目人民幣資金銀團貸款合同》。貸款額度為人民幣7億元,期限3年。

2013年4月28日,公司將在工商銀行杭州市慶春路支行開設的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專戶中閑置資金5億元轉為定期存款。同一天,公司將在中信銀行杭州錢江支行開設的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專戶中閑置資金2億元轉為定期存款。

而浙數文化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亦選擇了管理募集資金和貸款的工商銀行慶春路支行、中信銀行錢江支行。

「上市公司與合作銀行相互支持業務較為正常,銀行在需要業績的時候上市公司去拉一把,上市公司需要貸款的時候,在範圍之內,銀行也樂意審批。」劉萬清稱。

一邊理財一邊再融資

從市場上募集大筆資金來理財之後,上市公司還繼續再融資投入建設項目。

去年12月13日,華誼兄弟控股子公司華誼創星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12月13日使用部分閑置資金7000萬元,購買了招商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投資期限從即日起至2017年6月30日。今年3月,華誼兄弟實景娛樂板塊子公司便在私募市場上尋求資金。

今年3月,多家私募基金經理正在市面上銷售「華信風雲實景一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募資信息顯示,這款PE產品規模為2億元,認購門檻為100萬元,用於投資上市公司控股資產華誼實景的股權,期限為2年,退出方式為華信超越(北京)投資有限公司按照不低於9%的年化收益進行回購。世紀金源集團進行差額補足擔保。

工商資料顯示,該PE項目的回購方、管理方和投資標的公司的共同股東均指向華信財富(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信資產」)。華信資產作為實際執行人擁有華誼實景49%股權,後者的大股東為上市公司華誼兄弟。

一邊募集資金,一邊卻有閑置的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不僅僅是華誼兄弟,諸多上市公司都存在此類問題。

去年11月,羅萊生活公告稱,公司擬投入1億元閑置自有資金購買兩款理財產品。這兩款理財產品均為集合信託計劃,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5.5%、6.8%,產品期限均為一年。

在此之前,羅萊生活以上市公司或控股子公司為主體,年內多次購買理財產品。據年報數據顯示,羅萊近一年來涉及理財產品資金規模近8億元。

與購買理財產品并行推進的是羅萊生活的再融資計劃。今年5月,其發布定增方案,擬募資12億元用於相關項目建設,目前該計劃尚未拿到核准批文,處於已反饋階段。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大筆資金閑置用來購買理財產品的情況下,再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投入項目建設存在規避「上市公司募資不得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嫌疑。

劉萬清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大量資金如果不是用於發展自身主業,而是長期用於購買理財產品,從而實現業績扭虧,與目前監管提倡的『脫虛向實』是違背的,相信監管層也會逐步完善關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方面的規章制度。」

暗地流向二級市場細思極恐

「買理財產品並不代表上市公司有錢,很多公司買的理財都是幾天或者幾個月的,錢有可能來自募集閑置資金,也有可能是上市公司通過資管計劃等渠道從二級市場募集來的『自有資金』。上市公司買的理財產品越多,其實心理是要讓外界覺得其『不缺錢』,然後更方便開展日後的業務。」上海某中型私募基金總經理對《投資者報》記者透露。

「像新湖中寶,這一年來經常在市場上通過各種手段融資,其實是缺錢的,但它的理財產品規模大得足以讓大家認為它很有錢。」上述私募人士補充道。

記者了解到,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尤其是信託及資管計劃,以及通過多層嵌套參與到合作夥伴的資本運作,這類資金流向二級市場並不在少數。

「理財產品相當於一個資金池,通過層層運作,加了槓桿之後,很有可能最後的目的是通過做市值的方式在二級市場抬高股價,自家公司不能拉高自己的股價,便與合作夥伴交換角色,當然這中間會設置層層複雜的看似不相關的關聯方,以逃避監管層的追查。」上述人士透露。

事實上,在證監會的反饋意見中亦關注到此問題。反饋意見要求公司解釋在貨幣資金餘額、理財產品餘額充足的情況下,募集資金用途信息披露是否充分合規。

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第十條第三款規定,除金融類企業外,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使用項目不得為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委託理財等財務性投資,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以買賣有價證券為主要業務的公司。

《辦法》明確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不得用於委託理財,不過,2012年發布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又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鬆開了一道口子。該文件表示,為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適當放寬資金用途,上市公司可使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保本型投資產品,如固定收益國債、銀行理財產品等。然而,原本為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鬆開的口子,在經濟下行期卻日益成為上市公司的生財之道。

事實上,去年底再融資方案的反饋意見中,監管均表達了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關注。上市公司若存在大量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情況,需要充分說明再融資募資的合理性以及合規性。

羅萊生活、新鋼股份、愛建集團、神州數碼等公司均遭到類似問詢。10月22日,愛建集團收到證監會反饋意見書,其中提出「9月20日,為提高閑置資金效益,公司以自有資金5900萬元進行委託理財,請申請人結合本次非公開發行募投項目,補充披露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融資必要性」。而新鋼股份收到的反饋意見則更為直接:「2016年3月末,申請人其他流動資產中包含16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和26.53億元的結構性存款,請申請人說明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是否變相用於理財投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