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互聯網車險分期,真風口,還是偽需求?

保觀|專註互聯網保險

伴隨著P2P熱的逐步冷卻,消費金融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新藍海。旅行、3C、教育……消費金融已經滲透到人們日程生活的各個場景,而最近根據小觀的觀察,這股風已經吹到了保險領域。

從最初的直銷、電銷,到現在的網銷,分期成為車險銷售的又一衍生形態。較早吃螃蟹的應該是京東,2015年12月,京東金融首次推出車險分期業務,通過京東白條,用戶可以分期支付保費,免去一次性繳納保費的負擔。

而近期,又相繼出現了保分期、洋保長、喇叭分期等專註於做車險分期的公司。越來越多的玩家切入,也引起了小觀的注意。

圖片來源:網路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大致總結出當前車險分期的主要玩法:小A平台(相當於京東金融扮演的角色)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將車險購買的流程嵌入到自己的應用中,小A平台利用互聯網的傳導性,將車主和保險公司有效鏈接起來,車主通過平台一次性借款分期還款的方式來投保。

以上是車險分期的主要模式,而市面上的不同玩家的玩法也各有差異:

1、toB的分期工具。這類玩家針對B端場景方提供分期工具,包括資金和風控兩塊,代表玩家保分期;

2、信用卡分期。這類玩家包括銀行和分期平台。前者諸如廣發、興業等銀行,後者如愛分趣,他們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車險分期業務,主打免息分期;

3、購車分期平台。諸如喇叭分期,推出分期購車的同時提供分期購車險的服務,后兩者其實也可以歸屬為小A平台。

從模式上看,似乎實現了多方共贏:

對車主而言,一是可以為資金減壓;二是通過保險公司比價可以多種選擇;三是可以依託4S店定點維修的強勢地位,尋找更好的理賠服務等。

對於保險公司也可以實現業務增量。不僅如此,傳統的保險公司擴展業務不免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來支撐,車險分期的模式卻可以有效降低保險公司的業務成本,利用平台為保險公司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分銷渠道。

而對於平台來說,卻可以通過自有資產渠道來實現流量變現,同時實現線上業務增量等。

以上,從模式上看,車險分期的故事似乎講圓了,但是小觀認為仍存在以下問題:

1、這個市場有多大?

如果單純從車險的角度來看,車險市場規模在7000億左右,是財產險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數據預測,2020年車險市場規模在1.2萬億。顯然,這樣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入局的玩家估計也是對這塊市場蠢蠢欲動。

不過這裡有幾個問題,有車一族,一般屬於中產階級,對於這個群體,是否存在分期的需求?如果存在這個需求,佔比多少?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調研,目前小觀無法找到具體的數據。

2、利潤空間有多大?

車險分期的一個必要前提當然是先得把車險賣出去,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哪裡來這麼多的車險流量?如果依靠場景,那麼代表著利潤將被瓜分。此外,雖然車險分期的風險成本雖然較低,但開發成本卻不一定。

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屬於資本運作,用戶流量大小與運營成本是否成正比決定平台是否盈利。對於車險分期這款新產品來說,雖存千億級的市場空間,但「整合線下資源」所付出的成本也往往是天價。

3、能跳脫價格戰嗎?

眾所周知,互聯網最大的特徵是邊際成本趨近於零,互聯網思維的核心邏輯就是「蒙眼狂奔、圈住儘可能多的用戶。

但是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平台都無法跳出「價格戰」的競爭模式,無論是資金端還是資產端。而連接保險公司與借款人的先發優勢就在於價格優惠,特別是在「資產荒」的時間節點上,利用優惠補貼吸引借款人轉移注意力為手段,撬動借款人逃離保險公司直銷渠道,從而實現資產增速。平台明白,用戶體量越大,與保險公司的議價能力就越強,傭金獲取能力也就越豐厚。

但這一切的前提都在於付出更多更大的福利為代價,當平台捲入這場「深不見底」的價格戰中時,其結局表現出來的也只是平台自身實力之間的比拼,沒有輸贏的戰爭,硝煙又豈會停止。

投稿或尋求報道:[email protected]

掃描二維碼

進入購買頁面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