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清明節的來歷與記載

清明假期將至,所以這一期我們武俠論壇要和大家聊聊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首先我們要說說清明節的起源,據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帝王將相就有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最早其實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相信了解二十四節氣的朋友們都知道「春雨驚春清谷天」,其中的「清」便是指清明,後來之所以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是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其實,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迹。原始社會,先民們鑽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取火的樹種往往因季節變化而不斷變換,因此,改火與換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並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後來成為清明節主要內容的祭掃墳墓,踏青。

古人對祭祀祖先十分重視。上古時候,家中有人去世時,只挖墓坑安葬,不築墳丘標誌,祭祀主要在宗廟進行。後來在挖墓坑時還築起墳丘,將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質上的依託。戰國時期,墓祭之風逐漸濃厚起來。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凈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節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隨著朝代不斷的更新代替,在宋元代的時期終於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的地位。

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這實際上不過是對民間長期延續的植樹風俗的一個官方認定。 漢族文化的影響,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現如今根據假期調整,一般的單位在清明時期都會安排三天的小長假,其實早在古代中華民族就有清明節放假休息的傳統,古時候的先人對祭拜先祖更加的重視,而且那時候也不像現在擁有眾多便捷的交通工具。據記載早在唐玄宗時期有些地方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唐玄宗頒布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掃墓活動一般是清明節的前十日或后十日,那時候的人基本能有1020天的假期。(說起來也卻讓現代人羨慕啊。)這樣官員們就可以從容地進行掃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見,當時寒食節已經成為唐朝一個很隆重的全國性節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說:秋貴重陽冬貴蠟,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節的重要程度超過了重陽節和年終蜡祭。

宋代的寒食節也放假七天。北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一記載: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五引宋呂原明《歲時雜記》說: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後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一百四日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之諺。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 200712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為三天。2014年清明節假期為45日至4月七日。這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清明假期,

清明節是在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而清明節或者說寒食節在也是很早就有記載的,也從中可以看出古代時候對故去長輩和先人的還念尊重之情,也希望我們現代人不往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之美德,繼續繼承併發揚,最後附上二十四節氣歌,供大家參閱。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