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季羨林: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活的真實

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活的坦蕩、清醒、真實。而想要活出一個真實的人生,一定要讀季羨林。

今年,是季羨林先生誕辰106周年,古典君於最近也讀到了一套《季羨林人生清話系列》感觸頗深,所以很想推薦給大家。

戲稱自己是「三朝元老」 (經歷了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季老,一生在古文字學、歷史學、東方學、佛學等諸多領域皆創下卓越成就。

他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然而生活中的季羨林,不但不是一般學者給人的印象——刻板枯燥,反而豁達幽默,總是一派樂天知命、風光月霽的樣子。

而其中最令人欽佩的,是他的那份絕無僅有的清醒、坦蕩與真實。

丨你我皆凡人,年少當輕狂丨

清華園時的季羨林,和你我一樣,是一位有熱血,有叛逆,愛打牌,好吃瓜,逼急了會爆粗口,傷感時會痛哭流涕的小年輕兒。

那時的他,喜歡寫日記,將學校發生的瑣事、對老師和考試的吐槽、文章發表時的驕傲、寫不出文章時的煩惱,都一一記下來:

1932.9.11 「我的稿子還沒登出,媽的。」

1932.9.21 「我以為老葉(季老的老師)不上班,他卻去了,我沒去,不知放了些什麼屁。」

1932.12.21 「說實話,看女人打籃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學大腿倍兒黑,只看半場而返。」

1934.3.27 「論文終於抄完了。東湊西湊,七抄八抄,這就算是畢業論文。論文雖然當之有愧,畢業卻真的畢業了。」

1934.3.31 「沒作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以上這些不過是兩年日記里的邊角余料,更多的內容是他讀書,研究的記錄,以及日常生活。

不過這些話語卻讓我們看到了,原來大師季羨林,也曾年輕氣盛,不但喜歡看女生的大腿,對於不合理的考試製度,也是說罵就罵,毫不遮掩。

提起大師,我們總是將其無限美化,甚至神化,將之視為聖人,卻忘了他們也是凡心肉胎,吃五穀雜糧,有七情六慾。

其實這些日記在後來出版時,編輯曾提出「做適當刪減」,季羨林是這麼說的:

「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也沒有刪。我七十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成為聖人。我不想到孔廟裡去陪著吃冷豬肉。我把自己活脫脫地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註:「冷豬肉」即「胙」,指祭祀用的豬肉。)

每個人都有陰暗醜陋的一面,一般人總是要將其隱藏的,希望美化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特別是對負有盛名的人物來講,形象名譽格外重要。

對於這些看起來似乎有損他形象的話,季老選擇「一字不刪」,作為一介大師,敢於如此真實,那一份率直坦蕩,世間罕有。試問幾個人能做得到呢?

我們的生活,大概缺少這種真實的坦蕩。與其用去大量時間在朋友圈裡展現自己生活的美好,不如靜下心來,三省吾身,作幾篇日記,照見自己靈魂的樣子。

丨做人坦坦蕩蕩,做事實事求是丨

2006年北大校慶時期,著名主持人楊瀾對季羨林有一次電視採訪錄。

這個採訪很有意思——

楊瀾問季老,北大要如何才能建成世界第一流大學。季老卻回說:「北大本來已經是世界第一流大學了」。

這可把楊瀾難住了。 她就迂迴問:那麼怎麼把北大建得更好?

季老說:「增加投資」。楊瀾又給難住了。就又迂迴說:那麼,你認為要勝任北大校長需要一些什麼條件?

季老說:「能找到投資」!他說,要說做學問,不是校長的任務,主要是找到投資,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才是一個好校長了。

幾句話下來,全談的是錢,這可難壞了楊瀾。楊瀾就想起了愛國的話題,季老曾說過,就是燒成灰了也愛國的。

因此,她問:當時在國家那麼貧窮的時候,你怎麼會想到回國建設呢?

季老是1946年回國的,當時正是抗戰勝利、百廢待興的時代。

季老說:「主要當時政府重視教育,當教授地位高、待遇好,一句話:錢多」。這話匣子一打開,季老就不放過了。他不等楊瀾把話題岔開,繼續說,那時一個留學生到北大,很快就可以評上正教授。正教授當時的工資是多少呢?是80塊大洋!

「80塊大洋是個什麼概念呢」?

季老說,當時的普通工人一個月才兩三塊錢工錢,而當時的谷是兩塊錢一石。他問楊瀾,待遇這麼高,而在國外很難找到工作,你能不回國嗎?

這幾句話,大概是把楊瀾的採訪計劃給完全打破了,因此接著的訪談就匆匆結束了。由此可見,季老的為人是如何的坦蕩和實在。

丨愛情,需要清醒的坦誠相待丨

和許多民國才子一樣,季老也有一段包辦婚姻。

1929年,剛滿18歲的他,身上肩負著傳宗接代的重大責任。於是,叔父之命,媒妁之言,季羨林結婚了。

妻子彭德華,比他大4歲,是非常傳統的舊式女性。顯然,這對夫妻之間根本沒有共同語言,被硬生生地捆綁在一起。他們婚後生了一兒一女,直到1994年彭德華去世,這段婚姻一共走了65年。

要說他真的從來不曾有過別樣的想法,未免言過其實。其實他老早就在著作《留德十年》中,對世人將自己曾經的一段感人愛情坦白。

1935年,季羨林來到德國格廷根大學留學,房東女兒名叫伊姆加德,時年二十三歲。1937年,季羨林開始寫博士論文。論文在交給教授之前必須列印成稿,這可難住了季羨林,因他買不起打字機,更不會打字——

幾天後,伊姆加德首次造訪季羨林:「我父親的工廠淘汰了一部打字機,而我正好想練習打字。」季羨林高興得跳了起來,他窘迫地問:「你不會要很高的報酬吧?我可是個窮學生。」伊姆加德笑了:「我要的報酬,是讓你陪我走遍格廷根。」

伊姆加德(1935年)

接下來的四年,季羨林在伊姆加德幫助下完成了數百萬字的論文集。

一天,兩人相約去森林咖啡屋,伊姆加德突然問季羨林:「當我們七十歲時,你還會帶我來喝咖啡嗎?」季羨林立即明白了對方的愛意,低頭不語。

如此一來,季羨林就陷入了矛盾與痛苦之中。

他品嘗到愛情的甜蜜與幸福,可是他畢竟是有妻兒的人,雖然他的婚姻是包辦的,但如邁出雷池一步,無疑就意味著是對妻子、兒女的背叛和拋棄,他的親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原諒他。可是要他放棄伊姆加德的愛,他自己就會遺憾終身。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愛與痛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著季羨林。最後,他終於決定,為了不傷害或少傷害別人,他選擇了與伊姆加德坦誠相待,並放棄這段愛情。

那天凌晨三點,論文終於打完了——

季羨林對伊姆加德說:「累了吧,讓我幫你揉揉肩。」

他按在她雙肩的手有些顫抖:「我要離開了。我的祖國需要我,我的家人也需要我。」伊姆加德哭著央求:「留在這裡好嗎?我也需要你!」

季羨林仰起臉不讓淚水流出來,他痛苦地搖了搖頭:「我要回到祖國去。將來,一定會有一個比我更好的呵護你一生的男子出現的。」伊姆加德沒有再說什麼,然後在論文稿的最後打上了一行字:「一路平安!請不要忘記。」

1983年,邁入古稀之年的季羨林重返德國,一心惦記著伊姆加德,卻未打聽到她的消息。

2000年,一位女導演在拍攝季羨林傳記片時,專程前往格廷根打聽伊姆加德的下落。依然是那個地址,開門的是一位滿頭銀髮的婦人。她笑盈盈地向來客問好。

女導演激動地問:「還記得六十多年前那個留學生嗎?」她遲疑片刻,潸然落淚:「是季羨林吧,我一直在等他。他還好嗎?」

得知季羨林尚在人間,而且是德高望重的國學大師時,伊姆加德欣慰地笑了:「我一直在等他回來,我的手指依然勤快靈活呢,我還能打字!」

與伊姆加德結合,季羨林未來的生活或許是幸福美滿的。但這樣一來就意味著對妻子兒女的背叛,意味著把自己的親人推向痛苦的深淵。

儘管置身於包辦婚姻中,季羨林最後決定,為了不傷害或少傷害別人,還是由自己來咽下這顆苦果。他想,伊姆加德還年輕,她以後還會碰到意中人。

一個男人,獨居異鄉十年,遇到喜歡的人是人之常情,但是能對所愛之人坦誠相待,同時對家人保有一份責任,這才是大師感情上擔當,與人生的真實。

"智者永,忍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

這是季羨林在2006年獲得感動人物時的頒獎詞。

這位德高望重、名垂學林的學者生性豁達樂觀,擅於自我嘲解,幽默中帶著些許孩子氣,一生都在向世人展示一個最真實的自己。

讀他的文章,尤其是散文,有著濃厚的底蘊,兼具「真」和「朴」,正如季羨林所追求的那樣:「淳樸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涵,形式似散,經營慘淡,有節奏性」一樣,形成了他散文的獨特風格。

讀季羨林,學習國學大師的生活態度、處世之道,領會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

這套書不僅記錄了季羨林先生從國小6歲到二戰時德國留學十年的艱辛求學過程,還緬懷了季羨林一生親歷的大師——

如胡適先生的「飛走」,老舍先生的一沉,兩眼上翻看天花板講課的朱光潛,下逐客令的冰心,用牙不用剪刀咬麻繩的沈從文,老實巴交的巴金……

在季羨林眼中他們不是名人,而是有著各自個性、脾氣,和悲喜的平常人。

丨遠去的精神擔當:季羨林親歷大師本色丨

季羨林談他民國大師與泰斗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神話

《遠去的精神擔當 : 季羨林親歷大師本色》詳述了季羨林與胡適、大師的大師陳寅恪、哈佛三傑{湯用彤,吳宓,傅斯年,趙元任朱光潛、馮友蘭、王力、張岱年……的交往。每個大師的性格、氣象、命運,都栩栩如生。

季羨林談與文人們的來往:每個人都是有一段傳奇

《遠去的精神擔當 : 季羨林親歷大師本色》詳述了季羨林與沈從文、巴金、老舍、臧克家、鄭振鐸……的往來,面對面講述他們的故事和真實性情。

大師親述大師,還原一個時代民族精神擔當者們的風貌和風雲際會

《遠去的精神擔當 : 季羨林親歷大師本色》可說是近代知識分子的集群,本色以季羨林的親身結交,平民視角看大師風骨,更有時代的風雲際會

丨不默而生:季羨林給青年的話丨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知識分子登峰的精神高度

季羨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假話不全講,真話不講全。這是說話的技術層面。在術上,決定術運用的性質放心和高度層次的是德。《不默而生》中季羨林傳達了他的人生信條之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該說話的時候,跳出來,敢擔當。

百歲大師季羨林平民視角看人生大話題,奠定人生無限可能

愛國,民族,良心、公德,人生價值與意義。這些離我們很遠,又很近,《不默而生》中季羨林用樸實平民的視角告訴青年,如何定位、如何抉擇,人生才能有無限可能,走的更遠。

與青年的人生商榷,什麼能使一個人的成就走得最遠最高

季羨林的人生觀點:人要活出對自己和社會的價值,不能渾渾噩噩無自覺意識。《不默而生》中季羨林展示了自我成就的一點真理:成就一個人的精神核心不是豪情萬丈、冠冕堂皇的雄心,往往只是一個小小的個人喜好和追求,能讓他走到最遠。

丨存信仰而安寧:季羨林奔突求學丨

農民的兒子季羨林,6歲背井離鄉,天天補課學習,一路學霸升入清華

《存信仰而安寧:季羨林奔突求學》中季羨林詳述了他背負家族光耀門楣的使命,由叔叔供學,一路求學玩耍在激烈的競爭中於苦難終成輝煌升入清華大學的學前生活。

季羨林在民國時代的清華大學愛蹭課生活

《存信仰而安寧:季羨林奔突求學》中季羨林詳述了他各科教授的為人和教學,包括胡適、陳寅恪、吳宓、朱光潛、葉公超、冰心等人以及外國教授。栩栩如生妙趣橫生的大學生活,親切而緊張樣。

清華畢業生季羨林找工作

《存信仰而安寧:季羨林奔突求學》中季羨林詳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業和辭職的過程。在山東的一所中學當國文老師,厭惡了學校的紛爭而選擇留學。

二戰期間在納粹德國高壓下的10年留學生活

1935-1945,《存信仰而安寧:季羨林奔突求學》中季羨林詳述了季羨林先生先生的留學不是充滿浪漫,而是充滿硝煙,在納粹的統治下,他們餓著肚皮,冒著生命危險與國際級的大師求學。這裡還有他與寄住家庭和鄰居們的日久生情。

季羨林傳授做學問的方法和經驗

《存信仰而安寧:季羨林奔突求學》中季羨林詳述了如何搭建知識結構,如何搜集資料,分析綜合等思想。

丨孤獨與容忍 : 季羨林說做人的學問丨

季羨林談世態炎涼,人心不古——世界的現實

《孤獨與容忍 : 季羨林說做人的學問》,說不盡的隔膜,壞人、傻瓜、遷就、道不完趨炎附勢,虛偽、倒霉和忘卻……

季羨林談忍耐克己——扛得住

《孤獨與容忍 : 季羨林說做人的學問》中百歲大師季羨林詳述了殘酷世界里堅挺下來的自我修養:寂寞、壓力、容忍、恐懼。

季羨林談做人的本分——要做好人

孤獨與容忍 : 季羨林說做人的學問》中百歲大師季羨林詳述了一個人做人的本分:正義、說真話、名譽、朋友、做真實的自己、慈善。

季羨林談好人的生存方法——中庸

《孤獨與容忍 : 季羨林說做人的學問》中百歲大師季羨林詳述了一個好人的生存方法:難得糊塗、三思而後行、怎麼說真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所為 有所不為……

人們稱他為大師,他自認「一介布衣」。

人們稱他「國學大師」,

他說自己:「連『國學小師』都不夠。」

他的一生,寵辱不驚,真實坦蕩;

從不追求名譽富貴,

只要幽默豁達,自得其樂!

如他自己所說:

露出了真面目,人生方才皆大歡喜。

閱讀原文,進入商城,立即購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