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見字如面》和《朗讀者》的演技總和,超過了現在的國產劇?

導讀

在娛樂致死的年代,《見字如面》《朗讀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綜藝界清流湧現,文化類節目真的回暖了嗎?(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嚴肅八卦,ID:yansubagua,已獲授權。)

年初的《詩詞大會》口碑收視雙收,主持人董卿擔任製作人的《朗讀者》又來了。

而更早播出的同類節目《見字如面》,由之前《成語大會》的製作團隊操刀,也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熱度。

感覺在這個娛樂至上時代,文化類節目突然就默默回暖了呢。

能把文化節目做到「高而不冷」也並不容易,這兩個節目給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聲控福利」吧。

演戲全靠配音的流量們在霸屏,老戲骨們表演層次豐富、情緒豐滿的聲音,要在朗讀節目里找了。(PS:最近的《大秦帝國》也是少見的同期聲,點贊。)

《見字如面》找了一群真·戲骨來朗讀信件:張國立、何冰、歸亞蕾、張涵予、蔣勤勤,還有在林奕華舞台劇里久經歷練的王耀慶,作為台灣演員他的口音反而有另外一種魅力。

「聲台行表」本來就是演員的基礎功課,加上他們基於對書信內容理解而賦予的感情色彩,與其說是朗讀,說是在用聲音表演也可以了,馬上就能帶著聽眾走進信中那個時代里。

張國立和王耀慶一起上台,分別化身曹禺和黃永玉這對忘年之交互讀書信,兩人間的化學反應很有趣。

黃永玉寫信曹禺時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曹禺的喜愛。可正是因為因為珍惜兩人的友情、尊敬曹禺、喜歡曹禺的作品才更要說:「我不喜歡你解放后的戲。一個也不喜歡!」

王耀慶讀到這裡態度嚴厲,微表情里有很多有複雜的意味。

黃永玉認為曹禺沉浸在身邊的誇讚之中,漸漸的懈怠了。

讀出「醒來啊麥克白,把沉睡趕走!」這句,王耀慶語氣深沉又急切。

張國立在一旁聽著的時候,不時眯著眼睛、鎖緊眉頭在配合,也是戲很足了。

輪到張國立上台念起曹禺給黃永玉的信,信里不但沒有怪這位後輩的耿直,還真誠地感謝起黃永玉起來。

讀到曹禺書信里感謝的部分張國立還回頭向王耀慶表示敬意,王耀慶也默默微笑起來。彷彿就是曹禺、黃永玉兩位君子、紳士雙雙穿越到現場。

讀信的人當然不只是「把字念出來這麼簡單」,他們是讀懂了感情再去表現的。

何冰曾在節目上讀過蔡春豬(暢銷書《爸爸愛喜禾》的作者)寫給自閉症兒子喜禾的信《那天,你被診斷為自閉症》。這段很感人,有WiFi的可以看看

↓↓↓

何冰在接受《南方周末》採訪時表示,一度是拒絕讀這封信的,因為太難讀了,處理不好蔡春豬那種「難過到極致的戲謔」反而會糟蹋人家的信:

何冰:「我說這封信太難讀了。蔡春豬很愛他的兒子,因為我也有孩子,你想想孩子得了這個病,做父母是很能體會的,可是他寫信的時候,是用非常戲謔的口吻寫的,他把那個很悲傷的心情儘可能地掩藏,可是你還是能看得出來。 我覺得他是難過到頭了,就用了一些很痞的話,但我知道,他不那麼寫就寫不下去了,就只能把這個事寫得好像厚著臉皮說,特無所謂,但實際上那真是往心裡扎。」

正是因為懂得了這種痛苦的故作戲謔,何冰怕糟蹋了這封信,也會很微妙地覺得不願意在舞台上展現自己從信中領會到的痛。

最後還是讀出來了。

他的情感隨著書信起伏,讀到蔡春豬帶兒子去醫院檢查的段落,「書上寫每打一個勾,都是在你父母心上扎一刀」,何冰也隨著哽咽。

書信里五味雜陳,何冰克制著情緒來讀,是更合適的表達方式。

書信里平復下來后語句中又不時插幾句玩笑話,設想起孩子以後追女孩子的樣子,苦難中更是樂觀堅強。

看演員不同的讀信方式也能看出他們的表演習慣來,比如《朗讀者》最新一期的徐靜蕾和王千源,都是演慣了生活戲的,就會不自覺地在朗讀時改一些詞。

徐靜蕾為過世的奶奶朗讀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自然就加上了一些語氣助詞:「用小眼睛瞪(著)那些說話的人,心想:這些話(還)用你(們)說么?」

「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地)依偎在奶奶懷裡,那是(這個)世界給我的第一個可怕的印象。」

王千源讀《老人與海》戲很足了,桑迪亞哥的內心活動他把嗓音壓低,模擬出老人的沙啞,還加了一些現場感很足的擬聲詞:「我已經感到了你的力量,(呵,)讓我們面對面地斗一斗吧。」

甚至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加關聯詞:「我(雖然)跟你磨了三天,(其實)我等了你一輩子了。」

最後明顯入了戲,把最有名的那一句話,改成了第一人稱:「你們可以殺死(我),你們就是打不敗(我),(永遠,永遠)打不敗(我)!」

而人藝的前副院長濮存昕朗讀老舍作品,一字不改。

濮存昕亦是很動情的,他讀的是老舍的《宗月大師》。宗月大師劉壽綿是一個大善人,他的慷慨資助使得貧窮的少年老舍可以上學,這可以說改變了老舍的一生。

董卿問他生命中有沒有遇到過宗月大師這樣的一個人,濮存昕說有,給他童年時殘疾的腿動手術的榮國威大夫。

「他為我做的手術,使我站立起來。」的確是好大的一件功德。

這個大夫妙手仁心,拯救了濮存昕不甚愉快的、被喊作「濮瘸子」的童年。

濮存昕說《宗月大師》讀起來淡淡的,但表達了對幫助過自己的人的感恩的情懷。

他讀之前還調皮地說了句「獻給榮大夫」,讓人彷彿看見那個孩提時代的濮存昕,終於不用再當瘸子時臉上煥發的神采。

但朗讀過程中一字不改,這是對經典劇作家的尊重,也是話劇演員的表演習慣↓

當然,這些節目認認真真做出來,意義遠不止於聽聽聲兒,它們是有審美、有文化含金量的。

《見字如面》團隊功課量不小,在準備時期把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大掃描,初選了千餘封信。

節目組從全國各大圖書館、檔案館、文學館、博物館、文史研究機構、名人故居、民間及私人信件收藏家手中,初選出千餘封信件,而最終入選的只有百封。(環球網)

如此所以選出來的書信就很有戲,如同一個個好劇本。

有戰國時期軍隊沒錢沒糧向家裡寄信的士兵;也有曹禺、黃永玉之間的書信交流,直言批評對方的作品失去了靈魂。

歸亞蕾朗讀的《讓他活在我的歌聲里》被譽為「史上最佳放手信」。是蔡琴對前夫楊德昌突然去世的釋懷放手。

還有許多令人意外的信件,像將勤勤朗讀的末代皇后婉容寫給末代皇妃文繡的信。格外直白可愛,感覺就像小女生在聊微信耶。

董卿自己是《朗讀者》的製作人,之前看《詩詞大會》就知道她文學功底不錯,被學者和參賽學生交口稱讚

但《朗讀者》涉獵就實在太廣,團隊為此醞釀籌備了近一年。每期節目都設計了朗讀的主題詞,第一期是「遇見」;

第二期是「陪伴」。一個真正發揮作用的主題詞意味著更繁複的前期工作,因為從嘉賓人選到朗讀篇目都要和主題匹配。

來當嘉賓的倪萍發微博爆料說,董卿為了做好節目非常辛苦,每天才睡三四個小時,又說從《詩詞大會》到《朗讀者》都非常好,為她驕傲。

現場的董卿被倪萍說哭了,心血之作被肯定的感覺應該很好吧,看錶情非常動容。

兩台節目的舞美也用了心思。

《見字如面》的氣氛貼近於朗讀分享的文化沙龍,小而美。

書信是私人情感間的交流,現場也有種私密感。音樂和燈光的渲染不強烈,感覺時間走得慢慢的,觀眾們環繞圍坐在小劇場靜靜欣賞回味。

讀到有趣的地方朗讀者和觀眾一抬頭就能眼神交流,大家會心一笑。

一點開《朗讀者》呢,就是撲面而來的董卿style,記得她在《詩詞大會》援引過博爾赫斯那句「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嗎?

《朗讀者》開頭的動畫做的就是圖書館吖~

演播大廳也做成了藏書閣的樣子

走知性風的董卿也是美美噠~顏值經得起大特寫考驗

不背詩的董卿依然有很多魅力點,比如和配音演員里的泰斗喬榛一起配了一段《葉塞尼亞》

更厲害的是每一期都要請著名鋼琴家來彈朗讀時的BGM……經費在燃燒(⊙o⊙)

第一期是李雲迪

第二期是吳牧野

兩檔節目也各有側重和優勢。

《見字如面》的信選得好,演員亦大多表現出色,可惜只當了傳聲筒,負責解讀信件的主持人和學者們的功力不深,解讀書信起來比較局促狹隘。

但是簡潔的好處是讓觀眾只關注讀信這一件事。

而《朗讀者》是很典型的央視表達方式,每一位嘉賓都要講「背後的故事」,再加上朗讀本身,看上去內容就很擁擠。而那些講故事環節容易讓觀眾感覺教化和煽情不夠節制。

吐槽也因此產生↓

不過,除開那些煽情過度的部分,《朗讀者》里有些背後故事是用自身經歷的方式去「言傳身教」,加上閱讀文本本身的大眾性,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朗讀者》第一個引起高度共鳴的朗讀者是翻譯界大神許淵沖。人民日報微博安利了一個許先生的《朗讀者》片段,轉發兩萬多條。

節目組先是搞了一個朱麗葉和杜麗娘對話的小品,朱麗葉說中文

杜麗娘說英文,看起來非常穿越

而這個同時把莎士比亞翻譯成中文、又把《牡丹亭》、唐詩宋詞翻譯成英文、法文的大神,就是96歲高齡的許淵沖先生,他2014年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

老爺子非常可愛,名片印得響亮:「詩譯英法唯一人」

還非常有底氣地說:「我是實事求是。」

因為他60年前就完成了四個方向的著作翻譯:中譯英、中譯法、英譯中、英譯法。「全世界沒有第二個人」。

96歲的許先生是個性情中人,台下還坐著妻子照君

他在台上突然就說到人生中翻譯的第一首詩,林徽因的《別丟掉》,是翻給自己暗戀的女同學

林徽因寫《別丟掉》,是紀念徐志摩逝世一周年;許淵沖翻譯的版本寄出后杳無音信,暗戀的女同學移居台灣,一晃過去八十多年。

許先生背誦起來立即熱淚盈眶:

「一樣是明月,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有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在微博被轉發上萬的片段,則是許先生說自己的工作狀態,96歲的人,仍然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點,因為希望有生之年把莎士比亞全集翻譯完

他引用英國詩人托馬斯·摩爾的話說:「The best of all ways to lengthen our days is 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延長時間的一切辦法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夜晚偷幾點鐘。)」

好燃!而且原來熬夜不影響長壽啊

《朗讀者》官博還放了許淵沖的一些譯作,這個《江雪》翻得美極了:

最後許先生沒有朗讀,而是由他的學生們朗讀他的譯作,他的學生已經成為了各個大學里的教授,真正是書銷百餘本、桃李滿天下。雖曰未讀,吾必謂之讀矣。

片尾曲又是台灣民謠教父胡德夫來彈唱《匆匆》,看完許淵沖的故事再聽,就非常有感觸:

「初看春花紅,轉眼已成冬

匆匆,匆匆

一年容易又到頭,韶光逝去無影蹤

人生本有盡,宇宙永無窮,匆匆,匆匆」

縱然電視上體會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閱讀更深沉徹底,但至少在浮躁的時代里,《朗讀者》和《見字如面》創造了一種表達方式,把觀眾拉回到文字上,相信有很多人是看了節目再去找文本來閱讀的。

朗讀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摯的悲歡和浪漫,那才是永不過時的價值。這兩檔節目不就證明了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